第410章 邀功

寧太妃在宸王府,太后知道了,肯定會來,這是意料之中的事,清韻並不詫異。

但太后來的比她預料的要快,只能說興國公怕死吧,其實她給興國公下的毒,毒性看似很猛,一旦毒發,會折磨的人死去活來,分分鐘能要人命,但並不會致命,不用解藥,挨個三天,脫掉一兩層皮也就沒事了。

但是興國公逃命時,肯定不會帶大夫在身邊,加上又是她下的毒,估計興國公下意識就認爲沒有解了,畢竟皇上還想拿解藥換太后。

要是興國公知道那毒不用解藥,也不會致命,估計沒被毒死,也會被活活氣死。

太后來了,清韻他們就起身去外院了。

本以爲王府大門會被堵得嚴嚴實實的,一堆看熱鬧的,誰想人並不多。

遠遠的就瞧見皇上一身明黃龍袍,負手而立,哪怕只是一個背影,都那麼的威嚴氣勢。

長公主站在一旁,再就是孫公公,孫公公旁邊還有一抹嬌小綠影……

其他人都在十幾米開外站着。

太后站在那裡,手裡拿着鞭子,握的緊緊的。

只是那鞭子……

清韻遠遠的看了一眼,眉頭就皺緊了,那鞭子和她想的不一樣,她以爲的鞭子就是尋常馬鞭,可太后手裡握着的鞭子上面有細小的針,很細密,別說抽人了,就是看一眼,都覺得毛骨悚然。這要抽在人身上,比尋常鞭子要疼死十倍不止啊。

鞭子太狠,但也不是沒有好處的。寧太妃嘴很硬,她和興國公一樣,堅持先太子是太后生的,所有的證據都是污衊,都是清韻在算計和欺騙太后,讓他們內鬥,她還口口聲聲讓太后別中了清韻的圈套。

事到如今。興國公都挾持了太后,把刀架在太后的脖子上。要她的命了,還說是被人算計。

真的是把太后當傻子糊弄。

之前太后拿興國公沒轍,現在寧太妃已經被吊起來了,旁邊還有鞭子。太后氣頭上,能不拿了鞭子抽寧太妃?

不但抽,而且是往死裡抽,將所有的怒氣都發泄出來。

寧太妃嬌生慣養,被吊了一個多時辰都堅持不住了,何況是那樣的鞭子了。

捱了兩鞭子,她就承受不了,發狂了。

她眸光猙獰,眼睛佈滿了血絲。透着濃濃的恨意,她望着太后,又看着皇上。猙獰一笑,望着老天,罵老天爺不長眼,對她不公平。

寧太妃從來沒有覺得是她覬覦太后的東西,她做的一切,都只是拿回屬於她的東西而已!

事情要從興國公府太夫人那一輩說起了。太后的親孃和寧太妃的娘是親姐妹,一母同胞。只隔了一歲半。

親姐妹,關係自然密切。

慣常出門,都是形影不離的,有一回去大昭寺進香祈福,在四下游玩的時候,寧太妃的娘眼尖看見了一塊掉在草叢裡的羊脂玉佩,她就撿了起來。

大家閨秀,拾金不昧是人人稱讚的好名聲,何況那塊玉佩之精緻,就不是尋常人能有的。

她們就去找是誰掉了玉佩,兩人分開找的。

太后她娘運氣好,先碰到了來找玉佩的興國公府老夫人,哪怕玉佩不是太后的娘撿的,可就衝她這份拾金不昧的心,就值得稱讚了。

那時候興國公府老夫人來大昭寺求得就是幫她兒子挑個好姑娘,妻賢夫禍少,又碰巧見到了太后她娘,這肯定是她誠心祈求,老天爺賜福啊。

就這樣,興國公府老夫人看中了太后她娘,回去之後,就下聘要娶她過門。

那時候寧太妃她娘還小,尚未及笄,她並不羨慕太后她娘能嫁進興國公府,因爲半年之後,宮裡要選秀,她更願意進宮。

可惜,她沒有那個福氣被挑中,折返回府,另行婚配。

那時候,她就有些羨慕太后她娘了,羨慕容易變成妒忌,妒忌久了會成爲恨,尤其是她千挑萬選的夫婿不上進,遠遠比不得姐夫。

自己不幸,而太后她娘則過得太幸福,就覺得原本屬於自己的幸福被人給搶了,因爲那玉佩是她撿到的!

本來該嫁進興國公府,過着人人羨慕生活的是她。

這樣的埋怨,太妃她娘死後,又通過嬤嬤傳給了太妃,尤其是太后她娘接太妃進興國公府教養,寄人籬下,難免聽到些閒言碎語和所謂不公平的待遇,太后有的,太妃也要有,哪一次沒有,就會心裡不舒坦。

後來,太后嫁給了先皇,成了母儀天下的皇后。

興國公府更是炙手可熱了,榮華富貴,遠非其他世家望族能比的。

寧太妃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與其捨近求遠,何不嫁給表哥,親上加親,姨母寵愛她,她的勝算很大。

本來她能如願的,可是有一回,在花園,她和丫鬟賞花時,丫鬟埋怨她都快要及笄了,老國公夫人還不跟她提親,她太自信了,就笑道,“姨母疼愛我,表哥的心又在我這兒,世子夫人的位置是我的囊中之物,急什麼?”

當時丫鬟附和道,“是呢,世子爺最聽姑娘的話了,姑娘讓世子爺往東,他絕對不往西走,姑娘讓他摘月亮,他絕對不摘星星。”

卻不曾想,這些話被老國公聽見了。

當時,他的臉就鐵青的。

自古女人都依附男人活着,哪有女人叫男人怎麼樣就怎麼樣的道理,兒子都沒有這麼聽他爹的話,卻對一個女人的話言聽計從,還被一個丫鬟在背後如此笑話,簡直把他的臉都給丟盡了!

老國公當時很生氣。卻沒有呵斥寧太妃什麼,她以爲這事就這麼過去了。

可是沒兩天,她就被送回府了。

再後來。就被診出了喜脈,那麼丟臉的事,自然不能泄密。

她找興國公商量,要他娶她,興國公是巴不得,可是老國公發話了,他娶誰。哪怕娶頭母豬都可以,就是不許他娶寧太妃。

興國公很怕老國公。不敢張那個口,偏偏寧太妃的親爹和繼母要將她嫁人,而且嫁的人很一般,絕對入不了寧太妃的眼。

興國公很着急。一着急就把之前太后提議,卻被老國公夫人否決的事提了出來,送太妃進宮。

有太后護着太妃,她在宮裡不會受委屈。

太妃當時就動心了,她沒少進宮,很羨慕皇后,加上現在她沒有路可以走了,進宮是最好的選擇。

其實,興國公只是一時着急。他並不希望太妃進宮。

哪個男人願意自己心愛的女人去伺候另外一個男人,尤其她肚子裡還懷着自己的骨頭。

他更願意買個莊子把寧太妃當金絲鳥養起來。

但這只是興國公一廂情願的想法,寧太妃怎麼可能給人當見不得光的外室?

衣裳在華美。也沒法穿出去給人看,要來何用?

太妃打定主意要進宮,她就勸興國公,好說歹說,興國公才同意。

只是肚子裡的孩子不好處置。

太妃捨不得打掉他,興國公也捨不得。那是他第一個孩子,恨不得把所有好東西都給他。哪捨得要他的命?

太妃決定留下他,本來就不是完璧之軀了,反正要隱瞞,瞞一件和瞞兩件也沒什麼區別了。

當時她就笑道,“表姐不是擔心肚子裡懷的是個女兒嗎,我若生的是個兒子,不正好可以幫她鞏固後位,皆大歡喜啊。”

興國公還有些擔心,畢竟是混亂皇室血脈的大事,如果泄露,是要誅九族的。

太妃膽子很大,她笑道,“這事只有你我知道,知情的人都死了,怕什麼,將來你兒子做皇帝,這樣做夢都能笑醒的事,你還不高興?”

興國公被高興衝昏了頭,然後就答應了。

太妃進宮之後,一個月就查出有身孕。

當時,她也是這麼跟太后說的,如果太后真的生了女兒,那她生的皇子就養在太后膝下,幫她鞏固後位,等將來生了皇子,再把兒子還給她,這儲君之位,是無論如何也不能讓旁人搶了去。

有這麼通情達理,爲她着想的表妹,太后是不能更滿意了。

可是過了幾個月之後,太后的肚子就顯懷了,和當初懷長公主大不相同,會看的都說是皇子,就連太醫診脈,都斷定是皇子。

太后高興不已,可是寧太妃就不高興了。

後宮的女人,哪個不想扶兒子登上帝位,將來做高高在上的太后?

寧太妃不高興,興國公也不怎麼高興了,做了幾個月將來我兒子是皇帝的夢,忽然夢碎了,心底就會很失落。

但是不是沒有補救的辦法,把孩子換一下就是了,又不是什麼難事。

他們這樣想,也這樣做了,而且很成功。

一切都跟想象的一模一樣,沒有絲毫的出入。

大皇子剛滿週歲,就被封爲了太子,和寧王相比,先太子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可驕縱溺愛下長大的孩子,又有幾個是懂事的,先太子做錯了,太后要罰她,寧太妃出來阻攔,興國公出來幫着說情,越護着,先太子就越肆無忌憚。

後來,太后生的三皇子,也就是皇上長大了,懂事聰明,過目不忘,甩先太子幾條街。

先皇動了易儲的心,興國公和寧太妃怎麼會同意呢。

當時,皇上一心想去邊關打仗,先皇和太后都不同意。

戰場兇險,哪裡捨得皇上去吃那苦頭啊。

可興國公和寧太妃覺得這主意甚好,把皇上弄去邊關,不在跟前了,先皇能看到先太子的好,再者邊關兇險,戰場上刀槍無眼,戰死沙場都有可能啊。

這不,兩人一合計,拾掇先皇,把皇上送到邊關去跟鎮南侯還有獻老王爺打仗。

本來是盼望皇上送命的,可偏偏皇上命大啊,而且接連打了好幾個勝仗,軍威赫赫,興國公和寧太妃非但沒有如願,反倒讓先皇更滿意皇上了。

兩人又可勁的拾掇太后和先皇把皇上招回來。

太后好勸,但是先皇就不那麼好哄了,再加上皇上在外,學會了那句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本來應該生氣的先皇,結果出人意料的高興,“這小子,小小年紀,翅膀就硬成這樣了,這才上了幾天戰場啊,就敢不聽他父皇我的話了,朕當年是有這心沒這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啊。”

先皇縱容,皇上又遠在邊關,他們鞭長莫及了。

眼看着先皇易儲的心越來越大,再加上鎮南侯擁戴,這儲君之位遲早保不住啊。

當時,先太子又看上了皇后。

寧太妃就拾掇他找太后賜婚,太后沒答應,她覺得皇后不可能給太子做側妃,再者她和皇上更相配一些。

寧太妃當時就不高興了,幫先太子說好話,可太后不改主意,她就沒再勸了,見先太子實在喜歡皇后,都快茶不思飯不想了,就給他出了個生米煮成熟飯的主意。

只要先太子娶了皇后,鎮南侯必定不會再奏請皇上易儲了。

計劃是好的,可誰想到會出意外,而且這意外,會害先太子送掉性命。

當時,太妃只覺得天都塌了。

那是她親生兒子啊!

知道先太子是皇上殺的,先皇還要把皇位傳給皇上,寧太妃恨不得殺了皇上和皇后給她兒子陪葬,可是她得忍着,她只能站在太后的身後,默默拭淚。

她努力的挑撥太后對皇上的怒氣,幫太后出主意,要皇上在登基之時,就寫禪位聖旨,她兒子不能做皇帝,她還有孫子!

這皇位遲早是她的!

可大皇子和當年的皇上太像了,同樣的過目不忘,同樣太聰明,再加上鎮南侯府擁護,是安郡王的勁敵。

不用她挑撥,太后就很嫌惡大皇子。

後來,百官奏請皇上立太子,皇上有些動心了,她趁機讓太后宣讀聖旨,可是聖旨丟了!

寧太妃回憶以往,眸光冰冷。

如果那道聖旨不丟的話,他們何至於會淪落到今日地步?

到現在,她都不知道聖旨被誰給偷了!

寧太妃憤憤不平,狠狠地咒罵偷聖旨的賊。

逸郡王打了個打噴嚏,狠狠地揉了下鼻子,然後舉手道,“我覺得我有必要要邀功請賞了,做好事不留名不是我的性子……。”(。)

第440章 喜歡第55章 心大第279章 計謀第45章 知覺第233章 香爐第142章 成全第270章 進宮第392章 意冷第45章 知覺第220章 添妝第275章 奏摺第374章 撒鹽第17章 委屈第373章 失蹤第318章 以爲第318章 以爲第464章 結怨第258章 分寸第351章 爭執第178章 誇讚第399章 三思第457章 美事第132章 默哀第209章 欠妥第211章 叫爹第372章 猜測第458章 南楚第241章 納妾第170章 吃食第227章 玩笑第256章 教訓第145章 神棍第321章 荷包第403章 解釋第445章 殺人第307章 人情第238章 黑鍋第163章 祖母第159章 折服第424章 挾持第293章 古人第356章 窮病第1章 家訓第198章 偏心第417章 浪費第163章 祖母第93章 節儉第103章 保胎第110章 甚好第83章 中計第122章 尷尬第464章 結怨第274章 賜婚第471章 下令第404章 顛倒第191章 把握第288章 態度第260章 任性第95章 搶人第20章 梧桐第276章 道賀第13章 饅頭第112章 賜字第239章 處罰第300章 求醫第318章 以爲第263章 恢復第38章 不見第35章 刻薄第203章 請帖第257章 添妝第171章 慎重第186章 秋桐第70章 吐血第124章 玉佩第123章 尚早第189章 後怕第461章 獻給第442章 受辱第438章 干政第78章 守護第471章 下令第240章 離開第382章 洪福第12章 心窩第373章 失蹤第411章 打岔第348章 手筆第138章 煽風第299章 真醜第187章 看重第450章 仵作第348章 手筆第342章 名帖第302章 問案第351章 爭執第22章 婚書第142章 成全第409章 心狠
第440章 喜歡第55章 心大第279章 計謀第45章 知覺第233章 香爐第142章 成全第270章 進宮第392章 意冷第45章 知覺第220章 添妝第275章 奏摺第374章 撒鹽第17章 委屈第373章 失蹤第318章 以爲第318章 以爲第464章 結怨第258章 分寸第351章 爭執第178章 誇讚第399章 三思第457章 美事第132章 默哀第209章 欠妥第211章 叫爹第372章 猜測第458章 南楚第241章 納妾第170章 吃食第227章 玩笑第256章 教訓第145章 神棍第321章 荷包第403章 解釋第445章 殺人第307章 人情第238章 黑鍋第163章 祖母第159章 折服第424章 挾持第293章 古人第356章 窮病第1章 家訓第198章 偏心第417章 浪費第163章 祖母第93章 節儉第103章 保胎第110章 甚好第83章 中計第122章 尷尬第464章 結怨第274章 賜婚第471章 下令第404章 顛倒第191章 把握第288章 態度第260章 任性第95章 搶人第20章 梧桐第276章 道賀第13章 饅頭第112章 賜字第239章 處罰第300章 求醫第318章 以爲第263章 恢復第38章 不見第35章 刻薄第203章 請帖第257章 添妝第171章 慎重第186章 秋桐第70章 吐血第124章 玉佩第123章 尚早第189章 後怕第461章 獻給第442章 受辱第438章 干政第78章 守護第471章 下令第240章 離開第382章 洪福第12章 心窩第373章 失蹤第411章 打岔第348章 手筆第138章 煽風第299章 真醜第187章 看重第450章 仵作第348章 手筆第342章 名帖第302章 問案第351章 爭執第22章 婚書第142章 成全第409章 心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