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了本新書:全球末世:我的房子能升級,兄弟們幫忙收藏,給幾張推薦!
******************
而這次荷蘭人選擇談判的對象,其實就那麼兩家。
畢竟在芯片製造這個領域,並不是所有人都能玩得起。
因爲這玩意真的太貴了,不信你看三桑和特極點,他們如果說建造一家芯片加工廠,那動輒投入都要上百億美元。
因爲生產芯片,可不光是光刻機非常昂貴,而且還非常費電。
想要建造一家芯片工廠,這裡面光是配電,你就要花進去好幾十億去購買設備。
還有就是各種廢水處理,以及高危化學品的處理,這都是非常費錢的。
所以想要生產芯片,真的不是什麼人都能玩得起的。
而在咱們國內,其實也就兩家企業真正在做。
兩家企業都位於魔都,一家是某微電子,另外一家是某芯國際。
採用的是兩條腿走路的模式,一家主要是自研光刻機,而另外一家則是一邊研究仿製,一邊採購。
與此同時再給全國的各家需要芯片的企業進行代工。
在此之前,這兩家企業真的是嚐盡了被卡脖子的痛苦。
目前市面上最先進的光刻機,他們根本就買不到。
而你說要自研的話,可惜因爲人才缺乏,技術也相當缺乏,再加上很多關鍵部位的專利還被人那在手裡,還缺材料,缺資金。
反正進展一直非常緩慢,甚至當人家荷蘭人的7納米光刻機量產的時候。
咱們這邊纔剛剛攻克90納米的光刻機技術。
等到人家5納米光刻機出來,咱們這邊纔剛剛開始28納米光刻機的研發。
而且迫於某些方面的壓力,某單位還提前宣佈咱們已經攻克了28納米光刻機的技術。
但事實上,是否真正有攻克,這個可就不好說了。
否則的話,在年初的時候,全球市場出現汽車芯片短缺的時候。
咱們作爲全球最大的工廠,也不至於不能補上這個缺口,給全球供貨了。
要知道目前汽車芯片使用的主流,也就是28納米的芯片而已……
以前往往都是這兩家企業,主動去找荷蘭人談判,願意花高價,從荷蘭人哪裡購買光刻機。
就比如年初的時候,某企業就和阿斯麥談成了一筆十二億美元的採購。
不過具體細節並未對外透露,但用腳趾頭想也能知道。
人家賣給咱們的肯定不可能是頂級的光刻機,別說頂級了,就是28納米級別的估計都夠嗆。
不過也可能是28納米級別的,畢竟咱們自己的研發也到了這個節骨眼上。
如果在這個時候把28納米的光刻機賣給咱們,這樣就會打亂咱們自研的節奏和步伐。
畢竟老外可不傻,壞都是冒壞水的那種壞。
有很多領域,咱們都是這麼中招的。
就是有一些科技產品,他就不賣給咱們,逼的咱們自研。
可當咱們馬上就要取得突破,就差那麼臨門一腳的時候,他就來給你搞破壞。
把成品賣給你,不讓你最後去突破那一腳。
而搞過科研的都知道,這最後臨門一腳的重要性。
如果你自己搞明白了,那就是一理通百理明的事。
今後你可以把這些技術無限的複製,用到下一代的技術上。
而如果你就卡在這個步驟上不能突破,那麼你在進入下一代產品研發的時候,也會同樣被卡在這裡。
甚至你在下一代產品研究的時候,從一開始可能就要走很多彎路。
畢竟很多技術,都是要從一點一滴開始積累,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錯過的。
就比如當年咱們自研的大飛機。
其實最初是要放在沈飛研發的,那時候沈飛的科研人員也足夠,技術根底也過硬。
可是某些人就非得把項目搶過去,然後硬是以行政指令的方式把專家都調到魔都去成立專家組來搞這個項目。
好吧,集中了很多資源,終於是把飛機造出來了。
而且都已經進行了試飛了,甚至都飛上了青藏高原了。
就差最後的打磨拋光,精益求精了。
這個時候的大飛機,雖然是能飛,但不可否認還存在這油耗高,使用壽命不夠長等等問題。
但只要你再繼續打磨下去,只要你在堅持個十年八年的功夫,你就能真正打磨出屬於咱們自己的大飛機了。
可就在這麼個節骨眼上,米國人找上了門來。
說要把麥道公司賣給咱們,和咱們聯合生產大飛機。
那麥道是啥啊?當年可是和波音齊名的米國著名飛機公司。
很多客機都在全球各地飛呢,甚至空客當時在他面前,那都是弟弟。
不過當時咱們還是很警惕的,還有這好事主動找上門來?
咱們自然要好好盤算盤算,於是也並沒立刻同意。
可就在這時麥道找到了一個重要的人,並且那啥了他。
然後這位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就否定了咱們的大飛機項目。
一句造不如買,當時不知氣死了多少沈飛的老專家。
大家含恨解散了專家組,大飛機項目從此被擱置。
而最後那位……寧,則是帶着全家老小跑去了AUS安度了餘生…
不能多說了,多說又要惹得和諧大神不高興了。
再後來同樣的套路,就在國內的很多製造領域多次,並且重複的上演。
比如北美某紙業公司,就靠着這一招摧毀了整個東北的造紙業。
還有同樣的玻璃製造行業,也有過這樣被重新大洗牌的經歷。
具體的就不多說了,說多了那啥。
而此前阿斯麥和咱們談成的那筆交易,就很有可能又是同樣的套路。
不過現在都無所謂了。
而這一次荷蘭人之所以如此着急,也是因爲他們突然收到風。
就是年初時,咱們某家企業剛剛和他們簽署的那份十二億美元的合同,咱們這邊不想要履行了。
之前交的一個多億的訂金,咱們不要了。
這下荷蘭人是徹底慌了。
要是以前他們完全可以找個法庭起訴咱們這邊違約的,不光要賠那些訂金,還要按照合同把違約金也賠給他們的。
這要是一天之前,他們絕對敢那麼做。
可是現在,借給他們八個膽子,他們都不敢。
原因很簡單,目前全世界範圍,他們還能夠找到的訂單,也就只有魔都的那兩家企業了。
如果把這兩家都得罪了,那他們就真的離破產不遠了。
想想看,自從昨天H公司宣發了碳納米管芯片之後。
你說目前全世界最大的兩家芯片代加工廠,三桑和特極點會是什麼反應?
接下來他們還會購買阿斯麥的光刻機嗎?
用屁股想都知道肯定不會,那日本人呢?
用腳趾頭想都知道,肯定更不會,要知道最痛恨阿斯麥的就莫過於日本人了。
這樣一來,爲數不多還能成爲他們客戶的,也就只有米國人和H國人了。
可米國人連在國內建芯片加工廠都不願意,更不用說購買他們的光刻機的。
而且就算米國人願意買,他阿斯麥敢像賣給三桑,特極點,和H國人那樣胡亂要價嗎?
除非他們不要命了,要知道站在阿斯麥背後最大的大佬,就是米國人。
他們公司七成的股份都掌握在華爾街那些米國財團的手裡。
所以他們給米國公司供貨,從其量也就是平價供給,賺點辛苦錢。
那這樣一來,唯一還能成爲他們客戶的也就只有H國人了。
因爲他們知道,別看現在碳納米管芯片是搞出來了。
可想要大量投放市場,那肯定還有個兩三年的時間。
這期間肯定要有個建廠,擴大產能,以及產能爬坡的時間。
並且隨着生產規模擴大,工廠肯定還要不間斷的一邊生產一邊調試,一邊修整。
這期間肯定有個三到五年的緩衝期。
而且這還只能滿足你H公司一家的需求。
想想看H國其他的公司呢,且不說那另外幾個手機組裝廠家。
就說H國那麼多的工廠,你總需要芯片吧?
你看看之前,特極點和三桑,就說收疫情影響,導致產能不足。
然後全球的汽車芯片就都收到了影響……
以前這些產能都集中在三桑和特極點的手裡,H國這邊的企業倒也不是不想生產。
只是沒有28納米的光刻機,想進入這個領域,也是有心無力啊!
現在好了,我們可以把光刻機賣給你,別說28納米了。
14納米的,10納米的,甚至5納米的,都好說。
只要你們有需求,那咱們就好商量嘛!
之前那份合同,撕了就撕了,我們也知道你們肯定是嫌棄那些光刻機的製程太落後了。
沒關係,咱們可以重新談啊!
你們想要多少納米制程的都好商量,而且不光是設備好商量,價錢也好商量。
只要你們真心實意,咱們連3納米都可以談。
這時候的荷蘭人可精的跟猴一樣。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爲他們知道,這次要是不賣出去,那以後就沒得賣了。
而且3納米制程的光刻機,他們已經投入了大把的資金進行研究了。
如果這時候半途而廢,那前期的投入可就都打水漂了。
如果研發出來之後,賣不出去,那前期的幾十個億的研發投入,一樣是打水漂了。
所以像魔都的這兩家大客戶,現在他是一個都得罪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