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軒開懷暢笑,心情大佳,於是把數日來所想之事說出:“赫連世家軍出戰敗北,必會捲土重來,大家還是需要做些防備。在座諸位雖然修爲、術法高強,但難免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爲了提高戰力,自神宮成立之日起,本座便將自身所學重新推演,創出適合天仙境界以上仙人修煉的神戰訣和破滅劍訣,練成之後,應不止於帝仙境界,擬與佛界絕學以及煉意之法煉神九章一併傳授衆人。同時本座也有一個要求。”
衆人聽了莫不驚喜萬分,宮主明軒是天地至尊的傳人,一身所學是何等浩瀚,即使億萬分之一的玄奧,也足以讓衆人受用不盡,何況是他潛心推演而成的心法,而且還有玄妙至極的佛界絕學和煉意之法,如果能夠習得,修煉成神恐怕是必然之事,齊聲道謝,又道:“但請宮主吩咐。”
明軒說道:“諸位若要修習神戰訣或破滅劍訣,除了可以秘存一項自身絕學之外,餘者必須向神宮衆弟子公佈,傳於衆位弟子,諸位可能答應?”衆人自然心知肚明,自身絕學與明軒所學相比,不過是螢火之於明月,誰不答應?一時齊道遵命。
明軒心中甚喜,道:“本座已在聖殿之側另闢七間練功秘室,將神戰訣、破滅劍訣、菩提心經、煉神九章及其他各項絕學刻印於玉碑之上,分置於各室之中,並配有本座以太始神玉之魄製成的坐墊,助衆人修煉。各密室對殿主、戰將職階以上衆人完全開放,諸位各取所需,但切記不可貪多務廣,反而不利。”
明軒因煉神九章之以意御意最後一章太過兇險,除了自己之外,恐怕只有高階神人才能安然修煉,因此在玉碑之上只刻印了煉神九章的前八節。至於十分特殊的瀚海神功,他只傳授了掌令使奉劍一人。???始神訣128
衆人一聽,激動地無可言表,原以爲得其一已是天大福分,想不到竟可以隨便修習,不由再次深謝宮主之恩。
明軒道聲請起,又道:“諸位擬公佈的絕學,刻印於石碑之上,極重要者放置於第二層密室,供堂主職階及以上弟子參習,其餘放置於第一層中,供衆弟子修習。總管須妥善安排人手,護衛密室之安全,修習資格也由你統一掌握,今日後弟子教習一併交由你負責。太師擔任戰事統帥。”端木欣兒等人齊道遵命。
明軒面容一轉,肅然道:“密室神功明日起公開,同時本座命秋夫人擬定的神宮規戒已經成稿,自明日起頒佈實施,其中兩條:未得本座允許,擅自脫離破滅神宮者死罪;未得本座允許,擅傳七密室神功者死。而練功密室也將於明日起開放,希望諸位知之並告知衆弟子。如有欲脫離破滅神宮者,今日提出,本座可不追究。”他如此做法,一是杜絕弟子們三心兩意,二則是防止神宮絕學外泄。
妖瞳輕擺『迷』幻之花,哈哈輕笑道:“仙人們孜孜以求的,無非是神功秘法,以期飛昇成神,破滅神宮應有盡有,誰人捨得離開?我是打死也不會離開破滅神宮的了,哈哈。”衆人聽了哈哈大笑,明軒也會意一笑,寬心大放。
商議已定,衆人分頭準備,明軒又在神宮第二層爲蝶仙準備單獨醫房,供她實驗以及煉製丹『藥』,並準其招收數名弟子協助,因此成爲神宮唯一有屬從的護法。
七絕君不來要人,明軒還倒忘了困在第四界的赫連世家衆人,一直關押也不是辦法。因赫連應熊關係到易蘭的生死存亡,不能放出之外,將其餘人衆都釋放,這些人平日在翡翠城作威作福,欺良霸善,惡事不少,但因罪不至死,明軒便沒有殺他們。這些人被關禁許久,對自己都充滿了怨恨,若是白白放走,他們回去赫連世家,反而是自找麻煩,便命奉劍施展瀚海神功,吸取衆人仙元,將之修爲打回凡仙下階,再難害人,之後逐出破滅神宮。
明軒正與衆人在聖殿議事,青紅二童進來稟報:“仙帝座下太師諸葛君求見。”明軒一怔,道:“哦?請他進來。諸葛太師莫非是代表帝境而來?”
不一會兒,果見諸葛君手捧黃敕,哈哈大笑而來,後面還跟着兩個仙官模樣的人。諸葛君連聲笑道:“宮主大喜,宮主大喜啊。”破滅神宮能夠順利得到煙波湖,也有他贈送太師金令的功勞,明軒對他頗有好感,笑問道:“本座有什麼喜事?”
諸葛君笑道:“宮主自成立破滅神宮以來,威震天下,造福四方,仙帝陛下聞之,喜不自勝,因此降下旨意,對破滅神宮上下進行褒獎。本官前來,是作爲仙帝陛下特使,宣讀恩旨,請宮主迎接罷。”
仙帝下旨褒獎,若是恭順接旨,則表明破滅神宮臣服於帝境之下,若是不接,則說明藐視帝君,與人口柄,略一思索,便笑道:“本座多謝仙帝陛下器重。太師請宣旨罷。”諸葛君聽他接旨,又驚又喜,等了半天,卻不見明軒下座跪接,依舊高座聖座之上,不由說道:“請宮主跪接旨意。”
破滅神宮衆人自然明白明軒的心意。妖瞳輕笑一聲,道:“我破滅神宮主是一方之尊,何等尊崇?豈能跪接?”諸葛君爲難道:“這……”
明軒的傲慢,早惹惱了諸葛君身後的兩位仙官,怒斥道:“對旨意不敬,罪犯欺君,論罪當誅”破滅神宮諸人聽了頓時大怒,紛紛出言斥責,諸葛君也勸道:“兩位仙官息怒。”
明軒卻哈哈大笑道:“兩位仙官先不要弄錯了。破滅神宮雖然建在這氤氳山腳下,歸於太皇城轄區,但土地材料都是公平交易而來,不是仙界賜予。破滅神宮諸人一不是朝廷命官,二不食朝廷俸祿,是自由之身,怎麼能用朝官的規矩?”
其中一個年齡稍長的仙官哈哈大笑:“人都言破滅神宮之主深明大義,哪知聞名不如一見。豈不聞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