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將軍,降了吧,大清兵馬已經是十面包圍,你們這些殘兵敗將跑不出去了!你若降了,我家陛下就如待三順王那樣待你,寶馬金刀,榮華富貴,陛下願與將軍共享。”
宣府總兵楊國柱手中拿着大刀,騎在馬上茫然四顧,卻不知去路何在。大軍被困在松山城中已經有十幾天了,局面愈發的困頓,糧食雖然暫時不缺,卻也沒法補充,眼見着清軍在城外掘得重壕,立出堅壁,圍得猶如鐵桶一般,軍心眼目下也是浮動異常。若是等清軍立起重城來,那更是脫逃無望,爲今之計,也只有趁着圍城工事還未做得周全,提前突圍一條路可走了,因爲大家都知道,自己這一隻兵,已經是朝廷敲骨吸髓,天高三尺才勉強拼湊起來的,不用指望有什麼援軍了,就算有些微的援軍,也不過就是左良玉之類的豆腐兵,濟得甚用。
楊國柱、曹變蛟、王廷臣三名總兵並沒有跟着其他五位總兵一起潰逃,而是率隊跟着洪承疇一起進入了松山城。
逃出去的五名總兵,除吳三桂和王樸僥倖逃脫之外,其餘的幾位都是在亂軍中死於非命。倒是那監軍張若麒,一個文弱書生,平時大言燦燦,在這種生死關頭,倒真配得上“智勇雙全”這個考語,他一頭躲在漁船之中,居然還讓生生的逃出了戰場。松山堡本就是個千戶所的配置,方圓不過四五里,眼下里幾萬大軍被圍在城中,這麼擁擠窘迫,也是死路一條,外無必救之兵,內則自然沒有必守之城。洪承疇所能作的也就是組織軍隊突圍。
可面對城外的優勢清軍,大夥反覆揣摩磋商,卻是一點辦法都想不出來,清軍野戰歷來有優勢,更何況眼下清軍兵多。迫不得已。宣府總兵精選了三千精騎準備突出,誰成想,剛剛出城不到一里,還是被清軍重重圍困。楊國柱和他的手下親兵們都是明白,恐怕這一次不會善了了。
聽到清軍的呼喊,護衛在楊國柱身邊的親兵和部將都是回頭看他,楊國柱心裡明白,在這必死地境地之中,對方給出一條活路,手下們都是有些心動。
宣府總兵楊國柱苦笑幾聲。伸手一抹臉上的汗水,還有那些濺射在臉上的血液。開口澀聲的說道:
“這地方老子聽說過,老子的哥哥和侄子都是戰死在這裡,你們要降就降了吧,老子不作投降地將軍。”
說完話,楊國柱催動坐騎,大喝一聲。揮舞大刀朝着當面清軍人數最多的地方衝去,跟在他身邊的親兵家將稍微沉默,也都是同聲吶喊,跟在這宣府總兵的身後一同衝了上去。
對面的清軍此刻已經是肅清了基本的抵抗,好整以暇的看着楊國柱和手下勢如瘋虎的衝了過來,最前面幾排都是已經張弓搭箭的弓手,還有調發來的朝鮮火銃手。
那些在陣中盯着宣府總兵衝來地滿清頭目都是在那裡嘻嘻哈哈。顯得非常的輕鬆,一名參領看見衝進射程之中,大聲地吆喝了句。
一陣炒豆似的槍聲突然蹦了出來,幾百支箭也是離弦而出,在半空中帶出急促的尖嘯,楊國柱的身上。突然爆發出了一陣陣噴射的血雨。紅色的戰袍,卻漸漸地變成了紅色。那卻是箭翎的顏色。
槍聲停止,箭雨停歇,對面衝來的宣府總兵楊國柱和他親兵手下,都是倒在了地上,那些還沒有死透的人和馬,在地上不停的痙攣着,流淌着的鮮血,慢慢的匯成小溪,小溪再慢慢地融成了河,再慢慢的滲入了大地,慢慢的染紅了那一片大地。
在松山城頭望樓上的洪承疇,能看見楊國柱這幾千精騎好像是投入江河中的一顆石子,雖然迸濺出一點水花,可轉眼間,水面變得安靜下來,彷彿亙古以來都沒有變化一樣,這幾千突圍的騎兵居然是沒有起到一點地作用。
纔不過是幾天地光景,原本威猛的洪承疇鬍鬚上已經是許多白色,看着也憔悴了很多,楊國柱失陷在亂軍之中,他心中自然是痛惜,可能做地也僅僅只能是痛惜了,邊上的曹變蛟狠狠的用手拍了下牆頭,低聲罵了一句,極爲的不甘。
這時候遠處傳來一聲悶響,洪承疇茫然四顧什麼也沒有看到,他無奈的長嘆一聲,頹然的說道:
“曹將軍,本督來薊遼之後,也聽到遼鎮的軍將談過,說這韃虜擅長野地浪戰,不可力敵,但卻不講究什麼行伍,有如野獸一般,遇上我大兵堅陣,總有些無所適從。但從這次雙方接戰開始,韃虜挖掘壕溝,修建矮牆都是極爲的精當神速,星夜之間就掘壕斷掉了我軍的後路,現在掘重圍圍我松山又是這般的嚴謹。而且軍隊進退之間法度森嚴部伍嚴謹,這分明已經是有了章法,今後大明怕是多災多難了。”
“轟!”的又是一聲悶響傳來,這次的聲響距離他們站立的地方可近了許多,從城頭上貓着腰跑來一名軍官,急忙的喊道:
“兩位大人,快些下城暫避,韃子試炮了。”
洪承疇慘笑幾聲,緩緩的說道:
“韃子對火器的使用也不比我大明的官兵差多少,這天下……”
曹變蛟略微攙扶着洪承疇,兩人一同朝着城下走去,被洪承疇的這些話說的他心中也是鬱悶之極,但他卻能猜到滿清韃虜的兵馬爲什麼變得這麼有章法,肯定和孔有德、尚可喜這些投降韃虜的混蛋脫不開干係,這火器的使用,很有可能操炮的就是漢軍八旗。自從那老奴暴斃,洪太襲位以來,這韃子的政事和兵事都日漸的精嚴,又招攬大明的這些叛將,禮賢下士,勢力越發的大了,當初的疥癬之疾。如今可就成了心腹之患了。
曹變蛟恨恨地一拳砸在城牆之上,再狠狠的在牆上擰了一圈,他恨啊,他恨啊,當時自己明明已經殺到了那洪太的面前。他的侍衛都跑了啊,都跑了啊,爲什麼,爲什麼,只差那一刀了,自己就可以斬殺那賊酋了。可惜啊可惜啊,天不助我也。
在對面的清軍大營之中,心情自然與松山城中是完全對立地兩面,中央的大帳一片歡聲笑語,這些滿清的親王、貝勒。統兵的都統們,臉上都是輕鬆的神色。^^“請陛下放心。錦州城被咱們圍的嚴嚴實實,聽說那祖大壽已經在城中吃人了,支撐不了太久。”
一名服色華貴的中年武將在軍帳中恭恭敬敬的稟報說道,看他的袍服卻是滿清和碩親王服色,這可是滿清八旗中貴族的最高等級了,能讓他這麼恭敬地。自然也就沒有其他人了。一名細眉細眼,看上去溫和可親,讓人不自覺覺得信任的胖大漢子正坐在上首,手中拿着個白毛巾捂住口鼻,悶聲笑着說道:
“濟爾哈朗,你做事穩重,歷來行兵打仗。都是細緻妥帖,朕是放心地,錦州和松山這兩處,只要是牢牢困住,大明的北面恐怕再也不會有什麼能打仗的兵馬了。咱們從十幾年前開始,就在這周圍反覆打仗。這松山也是來了多少次了。這一次朕起傾國之兵,總算是能把這天下之事做個了局。”
能在這親貴大將扎堆的營帳裡這麼說話的人。當然只有皇太極,大金國的天聰汗,大清朝地英明睿智,帶領着大家從苦難中奮起,以小搏大,開國建基的崇德皇帝陛下。前幾年的皇太極還頗爲的健壯,可現在的他,卻顯得憔悴了不少,就算是和這些大將說話的時候,也是拿着毛巾捂住口鼻。
此番陛下英明,諸親王神勇,大家戮力爲國,大破明軍最後的精兵強將,營外地那些清軍將領都是輕鬆愉快若不是軍紀森嚴,早都是顧不得需要要且歌且舞了。可在這軍帳之中,這些最頂尖的貴戚大將,卻是人人都是神色凝重,不時的看着皇太極的臉色,而幾名侍衛和醫官一直是站在皇太極的身後。
說完這句話之後,皇太極緩了口氣,把毛巾遞給身邊的侍從,立刻有一位侍從拿着新毛巾送了上去,換下來地這塊毛巾,已經是血紅一片。
邊上站着地一名年輕人看着這毛巾,說話的聲音裡面已經帶上了哭腔,上前幾步急忙地說道:
“皇阿瑪,這裡有兒臣們在就好,皇阿瑪龍體要緊,你身體安康纔是咱們大清國最大的事情,您還是回瀋陽去慢慢調養吧,這些許收尾的小事,兒臣們一定妥妥貼貼的辦好,不敢勞您老人家傷身。”
皇太極疲憊的笑笑,擺擺手,強打着精神開口笑道:
“不妨事,不妨事,不過是血氣盛,鼻血流個不停而已,這可是因爲你皇阿瑪身體健旺,病人怎麼可能像阿瑪這樣血氣旺盛。你在這裡哭哭啼啼的像個什麼樣,娘們一樣。豪格,你也是掌旗的大臣了,下面大大小小那麼多人,眼睛都盯着你,你也要拿出個親王貝勒的氣魄來。”
鄭親王濟爾哈朗已經是站到了一邊,斂着眼眉,好像沒聽到一樣。他是努爾哈赤的弟弟,蘇爾哈赤的兒子,四大貝勒之一的阿敏的弟弟,父兄都已經被圈禁而死,而他還活着,一是靠了父兄拼命撇清他,二就是靠了不該看的不看,不該聽的不聽,不該說的不說,這三不真言。
皇太極用乾淨手巾捂住口鼻,眼睛沒有看軍帳中那些親王大將,視線卻通過軍帳門口望了出去,在他這個位置,隱約能看見松山城的一個輪廓,皇太極定睛看了半響,又像是自言自語又像是對這營帳中所有軍將,含糊不清的喃喃說道:
шшш ●тtkan ●¢○
“等錦州和松山城開了,大事也差不多就確定,這天命果然是在我大清……”
下面的濟爾哈朗、豪格、多爾袞等人都是非常的知趣,聽見這句話,剛要齊聲的恭賀頌聖,外面急促的馬蹄聲響起。
衆人都是自小在馬背上長大,一身功名也都是來自馬上,都是精於弓馬,自然知道這馬蹄聲是朝着大帳的方向過來。人人心中都是一凜,心想莫非那裡有什麼大事發生,要用這等急促的送信法子,難道是錦州出了變故,還是山海關方向又有強軍來援?大軍雖強。可畢竟是空國而來,陛下可是舉國蒐羅,十四歲以上,七十歲以下地丁男都被蒐羅起來從徵。這麼極限的動員,不可能維持太久,所以現在正在把那些年齡太大太小的兵丁都遣送回去,眼下要出什麼變故,雖然不會影響大局,可也會手忙腳亂。正如衆人預料,馬蹄聲在軍帳外停下。一名輕騎急匆匆的軍帳內走來。
這輕騎是個佐領,也就是滿語的甲喇額真。這個級別地軍將居然是來送信,整個軍帳內的人都是緊張異常的盯着,那佐領卻是手腳並用的,異常狼狽的半跑半爬的到了御座之前,那佐領亂七八糟的胡亂磕了個頭,歪戴着帽子擡起頭帶着哭腔的說道:
“陛下。陛下,宸妃娘娘快不行了……”
滿軍帳的人都是譁然,他們自然知道這“宸妃”在皇太極心中的地位,皇太極更是噌地一下,從座位上直接站了起來,震驚之下連手中的毛巾也是掉到了地上,鼻血不斷地從鼻孔處流淌下來。把他身上的九龍褂前胸的正龍都燃紅了,邊上的親兵想要遞過毛巾去擦拭,卻被皇太極一把推開。
“備馬,備馬,朕要回瀋陽。”
皇太極在松山之戰的前年就有了這個毛病,情緒一激動就流淌鼻血。到後來。甚至是動作過大,或者是休息不好。也是鼻血流淌不止。
知道洪承疇率領十三萬大軍出關,皇太極率兵急進,六日急行六百里趕到松山和明軍對峙,這一路上就是拿着頭盔接斷續流淌的鼻血,旅途勞頓他地身體也是越來越差了,到了松山接仗,流水一樣的軍情不停的涌來,傳令的兵將也是腳不點地一樣的奔走,皇太極身爲主帥,自然更不得休息,這身體實在已經到了撐不住的時候了。
關外的將近一半兵馬潰散,洪承疇和剩下地兵馬被圍在松山的消息,隨着那些潰敗回山海關的官兵一起傳到了關內。
原本以爲“攘外必先安內”,流賊是心腹大患,韃虜不過是疥癬之疾的那些文武重臣,人人目瞪口呆,驚恐異常。
原本在山海關的東北還有錦州、松山一系列的堡壘和據點,有足夠大地戰略緩衝,讓滿清地兵鋒無法到達山海關一代,但這一仗打完之後,明軍只能是在山海關一代佈置防線,山海關雖說是天下第一關,可這裡根本並不是值得信任的防線,再進來,可就是大明地腹心之地
眼下要做的就是在山海關一帶佈置重兵,嚴密設防,但大明在北直隸、山西、河南一帶已經沒有什麼可以調動的兵馬了,京營倒是有幾萬人,可都是無賴閒人組成,根本沒有什麼戰力。
說起來,能被調動的兵馬也就是山東總兵李孟的膠州營,但八月上旬開始,膠州營的主力已經是集中到了河南歸德府一帶。
七月中,李自成和羅汝才合兵一處,聲勢大震,傅宗龍收攏了兩萬多陝西邊兵出潼關,與保定總督楊文嶽合兵一處,準備和李、羅聯軍決戰。
平賊將軍左良玉倒是頗爲的會揀軟柿子捏,直接追擊戰力最弱的八大王張獻忠部進入了湖廣一帶。
四萬多官兵大多是疲憊之師,而李自成和羅汝才的聯軍卻再也不是烏合之衆,已經是精強無比的善戰之兵。
七月下旬,雙方在汝寧府東的孟家莊大戰,這一次,大明的總兵們又是上演了和松山同樣的一幕,賀人龍率部先逃,虎大威和李國奇進兵雖然遲緩,但逃跑的時候,卻不落於人後,爭先恐後的潰散。
傅宗龍和楊文嶽的聯軍沒有支撐過五天,北直隸的敗兵裹挾着楊文嶽狼狽逃回了開封城,而傅宗龍則是李自成和羅汝才的聯軍抓住,斬於陣前。
儘管有督撫大將死於亂軍之中,但傅宗龍這等高官被活捉然後斬首,這還是第一次,闖軍士氣大振。
壞事傳千里。松山的消息已經是傳遍了北方,河南毗鄰京師,知道消息的速度也是不慢,有傳聞說,闖王在知道這個消息之後。以手加額,興奮異常,眼下的闖軍不光是勢頭兇猛,在北方已經沒有什麼人可以剋制了。
失陷親藩的罪名,河南開封地文武高官終於是不在乎了,李自成和羅汝才的聯軍在洛陽、南陽、汝寧三府以及開封南部橫行無忌,又有兩名親藩勳貴被殺死,朝廷也是無可奈何,只得是聽之任之。
現在,能保住一城池已經是莫大的幸運。不敢再奢求其他了。
李、羅聯軍中有個奇怪的佈置,就是和楊文嶽以及傅宗龍兩位督撫還有那三位總兵的官兵作戰之後。立刻撤回南陽府。
整個聯軍都是按照這個來佈置,糧草輜重也都沒有長期地儲備,本以爲是短期的作戰,雖想到孟家莊一戰結束後,闖王卻下令,全軍繼續向東移動。結果負責軍需的高一功卻是措手不及,只好手忙腳亂的準備。
在四月間圍攻開封的戰鬥之後,李、羅聯軍一直在迴避某些州府,好像是有什麼顧忌,但孟家莊之戰,更準確的說,是松山的消息傳過來之後。李、羅聯軍終於開始肆無忌憚起來。
孟家莊距離南直隸和歸德府最遠不過四天的路程,大軍短暫休整之後,目標就是這些地方了。
已經是有小股的騎兵進入開封府的南部聯絡當地地流民團夥,並且是偵緝地形,任誰也是知道,闖軍就要對歸德府採取行動了。
黃河北的懷慶、衛輝、彰德三府之外。也就是歸德府沒有被闖軍踏足過。而且歸德府號稱富有糧草地積儲,對於家大業大的闖軍來說。打下這個地方正好給自家的兵馬補充,而且佔據這裡,等於是對北直隸和山東都有交通的方便。
大軍短暫的休整,在闖營之中,書辦牛卻急匆匆的朝着牛金星地住處跑去,一進屋子,卻看見自己的父親正在那裡讀書,自從打破許多城池之後,虜掠來的珍玩書籍,牛金星都有先挑選的權利。
加入闖營,牛金星在物質享受上可是要比當舉人的時候強太多,看這牛急匆匆的衝進來,牛金星禁不住皺皺眉頭,訓斥道:
“跟你說過幾次,而今你也是有身份地位的成人,怎麼老是這般地浮躁,讓人看了笑話。”
牛喘着粗氣,用力的點點頭,開口卻依然是很急躁,說道:
“父親大人,闖王那邊決意進軍歸德,這件事父親大人可聽說了嗎?”
牛金星把手上的書卷放下,淡然說道:
“這件事爲父參與謀劃,自然是知道。”
聽到牛金星這麼說,牛唉呀一聲,可卻不敢作出什麼失禮的舉動,只得是連聲說道:
“當日兒子作爲使者去和恩公會盟,不是已經約定好了嗎,咱們闖軍不入歸德府,開封城,其餘自爲,闖王也是答應了的,怎麼今日卻突然背棄盟約,這讓咱們如何面對恩公,又如何面對天下人。”
“荒唐!幼稚!當日結盟是當日,如今是如今,當日間闖王可有如此的聲勢,當日北直隸可曾如此地空虛,當日羅汝纔可曾和闖王合兵!這等兩軍盟約,都是些權宜之計,若是闖軍不如當日,那這盟約自然是要守地,可今日這局面,若是依舊守約,那不是守信,那是迂腐!”
牛金星的一番話,好似是一盆涼水,把牛從頭到腳地澆下,這年輕人未接觸這社會之前,總是有些不切實際的想法,比如說相信真善美,相信信用。
可這政治之中,勾心鬥角,陰險詭譎纔是常理,翻臉不認人才是常態,完全是陰暗之事,牛對李孟報着一腔感激之心,而且會盟之事,又是他一力辦成的大事,心中下意識的想要維護,但卻被這無情的現實擊破。
“十八孩兒當主神器,十八孩兒當主神器,宋獻策的讖詞,還真是有幾分道理。松山這一敗,朝廷在江北幾乎沒有兵馬可用,空虛異常,可闖王的勢力卻如此的蒸蒸日上,愈來愈勢大。莫非真有天命地護佑。”
牛金星也是有些感慨,按說那李孟近十萬的兵馬就不是朝廷的軍隊了嗎,不過在闖營的上下,凡是和膠州營打過交到的,心中下意識地不把李孟的屬下當作朝廷的兵馬,而是看作獨立的勢力了。
松山之事,在山海關附近開設分號的靈山商行知道後,快馬朝着山東急進,路上不停的換馬,有兩匹馬跑死路上。這纔是在儘可能快的時間之內,把這個消息送到了山東。
這消息迅速的被整理成了文檔。並且發給各個有級別閱讀這消息的人,李孟和下屬的軍將也僅僅是痛惜而已,同時,馬罡、周揚等文武卻在第一時間提出來再次地擴軍,眼下膠州營李孟的本部將近兩萬,馬罡、趙能、陳六也有一萬五千或者兩萬地兵丁。而且是剛剛擴軍一萬。
不過得到了松山那邊的消息,很多膠州營嫡系的人馬心中的想法卻不是什麼悲慼和恐慌,反倒是覺得頗爲的興奮,相熟的軍將們在議論,自己地部隊有沒有可能派到北直隸鎮守,萊黨和兗黨的文人則是紛紛發文抨擊朝政糜爛,說正是因爲江南士人把持朝政。才導致有這樣歷次的大敗,火力基本上都是集中在兵部尚書陳新甲身上。
實際上,倒也不用山東的這些在野文人抨擊,天下士人,朝中百官都是彈劾兵部尚書陳新甲,不過崇禎皇帝卻全力的庇護。兵部尚書陳新甲居然官位不倒。這也是異數了。
但這個消息在兩位特殊人物的那裡,反應卻明顯是不同。老太監劉福來看到這消息之後,默然了半響,看到丫鬟抱來的李宏,這纔是笑了出來,祖輩看見孫輩,不管有什麼煩惱地事情都是拋到一邊,這也是常態。
孫傳庭那邊因爲閱讀文報的級別提升,這松山之事的消息,自然也是被他知曉,李孟出於某種惡趣味,專門派人去觀察孫傳庭的反應,孫傳庭看後只是長嘆一聲,就那麼坐在書房中,呆呆的坐到天黑。
每日間都有專人去給孫傳庭送文卷文書,第二天那名親兵又去送文卷文書的時候,據孫家地家人說,孫傳庭在書房呆坐了整整一天一夜,人好像是魔障了一樣,早晨起來才喝了點稀飯。
那名送文卷地親兵按照規矩要把這些合訂的情報之類親手交給孫傳庭,孫傳庭雙眼已經是熬地通紅,臉色也是青白居多,只是和那親兵說道:
“替老夫帶句話給李大人,恭喜了……”
自從消息傳來,空架子的山東巡撫顏繼祖和被軟禁的監軍太監陳敏都是驚恐萬分,倒不是爲這大明江山如何的擔心,而是北直隸空虛,朝廷恐怕要調山東兵馬北上駐防,這李總兵可不是聽話的角色。
要是又是拖延不從,朝廷不敢動這等統兵大將,那倒黴的只能是自己了。
李孟和他手下的班子也是謀劃多次,如何避免自己的兵馬被調到北直隸,儘管山東和京師的諸位以種種的途徑得到了松山之敗的消息,但這消息委實是太過驚人,的確要做好方方面面的準備才能放出去。
將將進入八月,闖營大軍開始緩緩的向東北方向移動,南直隸鳳陽府有明朝的大兵駐紮,已經是森嚴戒備,但闖軍的目的不再此,反倒是跨過開封府南部的商水縣和陳州,準備進入歸德府。
南直隸駐紮的官軍鬆了一口氣,心想只要是不來犯自家的地盤,那就萬事大吉,至於對面的大明疆土如何禍亂,不在自己的防區之中,那就不幹自家事了。
楊文嶽潰逃,傅宗龍被殺,開封府的文武兵將已經是一日三驚,呆在開封城內不敢輕出,闖營大軍在開封府南部經過,商水縣和陳州都是被攻破,縣令和知州被殺,可卻沒有人敢於支援。
田見秀率領三萬闖營的兵馬緩緩推進,雖然是行動謹慎,可一路上卻沒有任何的阻攔,,第一戰是在歸德府和開封府交界處的馬廠集。
拓城守備賈大山出歸德擄掠流民,卻和這田見秀率領的闖軍前鋒遭遇。雙方僅僅是小戰。
田見秀的大軍儘管是佔據優勢,可一接觸之後,馬上是停止了前進的勢頭,後退十里,等待後續地部隊匯合才繼續行動。
而賈大山的部隊見到敵人的大軍。當然也不敢貿然的行動,匆忙的退回了歸德府拓城,闖軍對自己地行動絲毫沒有什麼隱瞞,這麼龐大的軍隊,也不能隱藏住自己的行動。
馬廠集距離歸德府拓城縣已經是很近,田見秀的闖營前鋒有將近四千騎,賈大山出來收攏流民的隊伍不過是三千左右的步卒,田見秀追上這支兵馬,並且是完全的殲滅掉也是沒什麼問題。
雙方接戰,賈大山的兵馬甚至還吃了點小虧。本以爲覆滅在即,可田見秀卻不敢繼續上前。反倒是收縮部隊。
這才讓歸德府的兵馬縮了回去,回到拓城縣的賈大山真是嚇得魂飛魄散,凡是騎馬地部下,統統讓他打發出去求救。
現在的歸德府兩個屯田田莊,有正規軍三個營,武裝莊丁以及賈大山自己地人馬也能湊起來五千人。但這八千多兵馬和李自成、羅汝才的大部分比起來,根本不值一提。
但田見秀在馬廠集和陳州一帶,一直是不動,僅僅是小股的騎兵進行偵查和試探,等待闖王率領的大軍。
田見秀等了五天的時間,歸德府所有能動員起來的兵馬全部都是囤積到了歸德府和開封府地交界處。
除卻上面所說的那些人馬之外,還有歸德府以及開封府不少土豪鄉紳的所率領的鄉勇民壯前來助陣。這些人最多的也就是千人一夥,少的不過是一百多人,都是在地方上有田地,有身份的豪強地主。
這些人就是所謂結寨自保地那些地方士紳,大明統治的基礎階級,歸德府和拓城縣的大小官員看見這種景象當真是目瞪口呆。想當年“李振海“。也就是現在這個拓城縣的守備賈大山聚衆作亂的時候,官府屢次召集地方上的名望大族。希望這些地方上地豪強能夠在防禦反亂上出一把力。
朝廷根本撥不下軍餉,僅有地那些官兵也只是守住府城——或者用更準確的說法,這官兵龜縮在城內壓根不敢出來。
知府和官員們能依靠地力量也只能是這些地方上的豪強了,按照他們的想法,這些地方大族平日裡依仗功名官身,根本不擔負賦稅徭役,也不知道佔了官家多少的便宜,這次官府有事,這些土豪來出些力氣也是應該的。
誰想到官員們威逼利誘,好話壞話說盡,根本沒有人理會這召集出力的動議,河南亂成這個樣子,誰還理會這命令不出城池的官府。
但那時候的命令不過是讓這些豪族維持一下治安,稍微對抗下越來越沒法控制的“李振海”,可當時這賈大山本身就是歸德府最大的豪強,那些土豪本就應該以他爲首,還談什麼對抗。
現在去對抗闖王的大軍,滿天下都知道闖王對地主豪紳是最不留情面的,破家殺頭更是常事,眼下這些土豪糾集的民壯鄉勇不過是五千多人,加上歸德府動員起來這些戰力也纔是一萬多人,對面的闖軍可是幾十倍於此。
就算除去闖軍那些湊數的軍兵,怕也是有十幾倍於此的力量,這些烏合之衆怎麼就突然膽子大起來。
事情的原因倒是不難解答,有賈大山這個千金馬骨在前,這些土豪鄉紳,誰不願意去搏命賺個富貴官身,賈大山什麼出身,也賺了個守備的官銜,這要算是品級,看差不多是六品了。
這些在鄉間野地的地主,家中有些田產,橫行鄉里,但隨便遇見個沒有什麼正經官身的差役都要點頭哈腰,這等鄉間,私塾的老師都未必是個秀才,自家孩子就算是想跟着學,也考不出什麼功名。
從古至今,你就是賺下了潑天的家業,若是和官家沒有任何的關係,不知道什麼時候,犯了個小錯誤,你的家產就被罰沒了。就說現在這幾十年不交賦稅,不納徭役。咱這些土豪靠的是強橫矇騙,可那些家中有功名有官身的,人家是光明正大的不繳納賦稅徭役,衙門也要客客氣氣地對待。
即便是家業比對方大。但見面還是矮一頭,誰不想理直氣壯的不繳納賦稅徭役,誰不想讓官府客客氣氣的對待,可這兵荒馬亂的局面,文官被江南士人壟斷,武官則是成了將門的家傳。
突然間,山東地李大帥手頭鬆動,李振海這等的土豪,居然也能有個守備的銜頭拿到,李振海是歸德府的大隊夥。他有上萬人,那我們這種有一千人的是不是能混個千總。一百人的混個把總,這可是官府實打實發下來的告身。
爲這個官位告身,爲家族,爲自己的後代掙個前程體面,掙個光明正大的不交稅賦,拼命也是值得了。
何況。土豪們爭先恐後的領着人涌過來,也是知道,歸德府和山東以及南直隸距離很近,山東兵馬在兗州有大軍,在淮揚一帶也駐紮有大軍,調撥起來也是迅速地很。
背靠堅城,人總是會特別的有勇氣。覺得心有依仗。
田見秀這邊分出兵馬去馬廠集周圍肅清官兵,勘察地形,一邊修築營房,倉庫,後續地兵馬不斷的趕上來。
闖軍在汝寧府和歸德府交界處不斷的囤積兵馬,但除了小規模的試探之外。沒有任何大的行動。因爲闖王和曹操的大部隊還在路上,幾十萬人地行軍。無論如何也快不起來。
而歸德府那邊,人員的增加卻很是緩慢,而且這些增加的人員都是衛輝府、懷慶府、開封府等地過來冒險求富貴的地主武裝。
但這些人卻不比闖軍的謹慎,敢於大膽出擊,當然這個大膽用莽撞兩個字來形容更加的貼切一些。
莽撞出擊的守軍,和小心謹慎地闖軍,一時間倒也是弄了個平分秋色,而闖營雖然是有意東進,看到對方這麼肆無忌憚的出戰,就越發的小心起來。
賈大山卻是存着死戰的念頭了,自己的出身和闖軍是不共戴天,何況現在又有了個守備的官銜。
雖然他給山東送去了告急地文書,但卻沒有抱太大希望,因爲膠州營肯定會維護山東地地盤,對這種外圍的枝蔓不會太過再議,而且爲了一個歸德府去和如日中天地闖王大軍對抗,未免有些不值得。
但出乎他意料的是,他的求救文書快馬送出,山東那邊立刻有了迴音,兗州軍都司張江先率領兗州軍七千人進入歸德府,兗州軍的駐紮本就是在與河南毗鄰的地方偏重,這次過境倒也是近便。
他的求救在濟南那邊得到了最快速的迴應,山東總兵李孟見到歸德府的告急文書之後,一怒一喜,怒的是闖營不守盟約,本來說定是闖營不入開封和歸德兩地,喜的是,正在發愁怎麼應付駐防北直隸的旨意,這邊就出了這件事情,正好是借坡下驢。
山東總兵對於兗州邊境有警,河南的武將告急求救,有出兵救援的自專之權,李孟立刻是宣佈了山東兵馬的動員命令,自己帶着騎兵沿着運河一路南下,直奔歸德府支援。
同時被調動的還有淮揚軍參將陳六的一萬兵馬,也是迅速的集結起來依靠水運前往歸德府。
闖軍幾十萬徐徐而動,不敢輕出,糧道後路都是有大軍保障,膠州營雖然是快速的增援,但也是謹慎異常。
八月中旬,歸德府和汝寧府交界之地,山東兵馬和闖軍大軍對峙,已成風雨欲來之勢。
至於爲什麼如此的謹慎,可能是松山之戰給人印象太深,誰也不願意做這輕師冒進,大敗被圍的倒黴鬼。
八月十七,馬廠集附近的渦水北岸,闖軍的五百騎兵和膠州營的馬隊發生接觸……
大戰已經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