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我想死

龍舌蘭應變奇速。

更速的是她的箭法。

──她竟把自己張弓射了出去:

她自己成了箭!

──好一支美人箭!

她突然速離了戰場,菩薩和尚的迷魂煙,卻等於全噴向耶耶渣。

耶耶渣一劍斬空,忽吃了一臉一鼻一頭的煙。

他立時屏住了呼息。

他反應極快。

但仍來不及。

他鼻子不吸,但毛孔仍吸收了煙。

然後他突然變了:

他大叫了一聲:“我要!”竟去摟住了菩薩和尚。

他手上還有劍。

菩薩和尚一驚非同小可。

他錯步、扭身,讓開了耶耶渣的一抱。

他避得了耶耶渣的擁抱,卻避不開有一點飛星:

劍影。

劍影如一丸。

甚小。

極細。

但飛、快、疾、速,已透過煙幕,到他驚覺時,已“噗”地射入了他眉心裡。

印堂上。

他慘叫了一聲──

──這時他除了慘叫,還能作什麼?還有什麼可作的?!

有。

還有。

他忽然想到煩惱大師:

他也是死在這一道劍氣下。

──飛縱劍影。

劍氣飛縱。

射出“飛縱劍氣”的當然便是孫青霞。

他再受伏擊,這回下手,可再也不容情。

他一刀刺死了在土中的一惱大師,還不及滴盡刀身上的鮮血,他已以刀爲劍,破空發出了他的劍氣。

那一道劍氣,即時格殺了菩薩和尚。

同時,耶耶渣已給那“姣煙”罩住了臉,現在已全身發顫,失了常態,只在那兒扒開了衣襟褲子大叫:“我要死,我想死……”不已。

──幸好龍舌蘭躲開了那一陣煙。

孫青霞也因恨死了這種手段,所以對菩薩和尚百忙中仍破空發出了劍氣。

他殺了他。

毫不容情。

其實,所謂“三佛昇仙,無敵於世”的“對拳”菩薩和尚、“錯拳”一惱上人和“壞爪”煩惱大師,本來在佛門道教上,都各有修爲,本來都能修成正果,明心見性,自主生死,可惜他們都有妄念。

他們在修佛的過程中都免不了貪、嗔、癡。

煩惱大師修得苦悶,他慾火盛,覺得這樣苦行,不若盡情歡娛。所以他索性去“欲樂雙修”,他一旦修這種“雙身法”,便魔強法弱,早已走火入魔,變本加厲,那還有什麼勝妙莊嚴,只是他一日比一日沉淪,一天比一天墮落,從佛門中有修爲之行者變成了個色慾大魔了。

他以爲人身就是佛國,除人身之外絕無佛國,是以男女二器就是修煉的菩提,涅槃就是男女合一,是以樂此不彼,爲自己的縱情聲色找到了藉口理由。

菩薩和尚情形與之甚爲接近。只不過,這位大和尚除色之外,更好的是權,他前修後修,勤修惰修,早修晚修,修足二十八年,唸了二十八年的佛經,卻覺得無啥成就,苦過黃連,惟一旦受蔡京賞識,得以晉見天子,一下子便有諸多賞賜,威風八面,享用不盡,這時他便覺悟:

修什麼道、念什麼佛都是假的,只有在世榮華富貴纔是真!只要討得當權者一個歡喜,勝過再苦修二百八十年!

他一旦這麼想時,眼前便出現了幻想幻覺,甚至幻聽幻現,彷彿看得見他未來成了國師、活佛,號令天下,自立佛王。於是他拋下過去種種修煉基礎,盡情追名逐利,奪權尋樂,他這一癡迷之間,便給天魔奪了舍,入了魔道,永劫不復了。

一惱上人則是學佛學岔了道。他念佛已久,無甚進境,但一直都苦心堅意,企求有日真能得入毗盧聖海,佛我無二。可是,有日,他偶然讀到唐朝朗州德山院宣鑑禪師和韶州雲門山文堰禪師的兩段“呵佛罵祖”之記載:

宣鑑禪師,一日上堂,說:“在我這裡,佛也無,法也無,達摩是一個老臊胡,十地菩薩是擔糞漢,等妙二覺是破戒凡夫,菩提涅槃是系驢橛,十二分教是點鬼簿,拭瘡紙,佛是老胡屎橛。”

又有和尚問文偃禪師:“如何是佛?”

禪師答:“乾屎橛。”

又曾說:“釋迦初擊,一手指天,周行七步,回顧四方雲:天上天下,唯我獨尊。老僧當時若見,一棒打殺與狗子吃,貴圖天下太平。”

一惱初甚不解。大惑。後來則以爲自己大悟:原來連佛都是空的,不如盡加詆譭,不妨盡情侮蔑,所以他不但迷惑,到後來成了混亂,再進而成了瘋狂。於是,見皇帝崇尚道教,他便束髮成了道人,得了封號,胡作非爲,一副呼風喚雨的樣子,一反佛門正道,故意作盡那暗箭傷人、卑鄙淫邪的事。若同道斥他,他還答:

“我只是承先啓後。”

其實德山、雲門二位大師的說法,是禪學的“破有相法”,非要到一個很高的境地,是不會明白的。在層次上,是先“有”後“無”:先有相,再破相,後無相,方纔可盡去執著障礙。

那就是得道。

得道者無礙。

可是一惱是着了魔。

着魔成瘋癲。

他未有便無,結果只有破壞毀滅。

於是,這和尚、上人、大師,全都入了魔道,上了邪路,才致有而今的下場。

三人盡爲孫青霞所殺。

而孫青霞一向給目爲一個大淫魔:

大魔頭。

──是不是小邪小魔,都敵不過這號真正的大天魔?

──還是孫青霞纔是正道,見着了他,羣魔辟易,或讓他斬了妖、除了魔?

──到底誰是佛?誰是魔?

──佛與魔之間,只是一體兩面,一個來,一個去。沒有魔,何有佛?沒有魔,不成佛。

──無魔不成佛。

──無佛何有魔?

卻更無巧不成書的:幾個本來要成佛的魔頭,而今都死在“大淫魔”孫青霞刀劍之下。

莫非孫青霞纔是魔中之王,正是欲界第六天,化自在天之天主,名爲“波旬”的“大天魔”?抑或他纔是“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入世大活佛,誓要除魔斬妖的地藏王菩薩?

第五回 貨比貨第四回 正一衰仔第九回 天下風流是此花第五回 一個美麗女子在看另一個美麗女子第五回 貨比貨第一回 最後你還是留了長髮第九回 退退無可退之所第二回 惡鬥惡第三回 無恥之徒第一回 請君出櫃第五回 你找死第五回 戰蚤第五回 好色知途第三回 自家瓜棚有蔭涼第一回 最後你還是留了長髮第五回 本姑娘第三回 我是老怪物第一回 要幹,便全力去幹!第二回 鶴立霜田第四回 我想死第七回 愛冒險第三回 劍尖上的一滴血第一回 夜夜狂歡的女子第三回 無恥之徒第四回 鴛鴦蝴蝶第四回 沒有牙齒的匪徒第十回 洞房之珠第三回 海枯石爛愛何在第二回 要放,便輕鬆的放;第四回 相擊才知相知深第三回 無恥之徒第一回 不可七世第一回 不歡更何待第九回 怕便怕第五回 我要你話兒第九回 退退無可退之所第二回 太陽底下的一件新鮮事兒第三回 阿傻看刀第六回 人比人第五回 大王,借頭一用第三回 劍尖上的一滴血第三回 劍尖上的一滴血第四回 沒有牙齒的匪徒第二回 惡鬥惡第一回 一種含笑讓步的溫柔第一回 夜夜狂歡的女子第八回 黑騎金槍第五回 本姑娘第九回 更無一人是男兒第八回 黑騎金槍第四回 留心那話兒第四回 要愛,便瘋狂地愛。第三回 無恥之徒第二回 鶴立霜田第十二回 我已認命第四回 鴛鴦蝴蝶第二回 刀口上的一滴淚第七回 紫馬黑槍第二回 天荒地老情已滅第四回 狼行千里第五回 貨比貨第三回 虎行雪地第二回 操!第三回 自家瓜棚有蔭涼第八回 黑騎金槍第七回 有人快樂有人仇第八回 誰家姊妹倚東風第四回 要愛,便瘋狂地愛。第四回 丟!第一回 義薄雲吞第六回 夢冒險第二回 不看他山好風水第二回 鶴立霜田第六回 不可豈止一世第八回 黑騎金槍第五回 好色知途第三回 阿傻看刀第三回 請數到十第九回 退退無可退之所第五回 好色知途第一回 浪得豔名第七回 有人快樂有人仇第三回 反骨仔第四回 正一衰仔第一回 妒火怒燒功德林第二回 太陽底下的一件新鮮事兒第四回 鴛鴦蝴蝶第九回 退退無可退之所第五回 好色知途第二回 夜夜狂吠的男人第五回 一個美麗女子在看另一個美麗女子第八回 夢豔麗第八回 黑騎金槍第二回 胴體之匙第九回 天下風流是此花第二回 要放,便輕鬆的放;第四回 狼行千里
第五回 貨比貨第四回 正一衰仔第九回 天下風流是此花第五回 一個美麗女子在看另一個美麗女子第五回 貨比貨第一回 最後你還是留了長髮第九回 退退無可退之所第二回 惡鬥惡第三回 無恥之徒第一回 請君出櫃第五回 你找死第五回 戰蚤第五回 好色知途第三回 自家瓜棚有蔭涼第一回 最後你還是留了長髮第五回 本姑娘第三回 我是老怪物第一回 要幹,便全力去幹!第二回 鶴立霜田第四回 我想死第七回 愛冒險第三回 劍尖上的一滴血第一回 夜夜狂歡的女子第三回 無恥之徒第四回 鴛鴦蝴蝶第四回 沒有牙齒的匪徒第十回 洞房之珠第三回 海枯石爛愛何在第二回 要放,便輕鬆的放;第四回 相擊才知相知深第三回 無恥之徒第一回 不可七世第一回 不歡更何待第九回 怕便怕第五回 我要你話兒第九回 退退無可退之所第二回 太陽底下的一件新鮮事兒第三回 阿傻看刀第六回 人比人第五回 大王,借頭一用第三回 劍尖上的一滴血第三回 劍尖上的一滴血第四回 沒有牙齒的匪徒第二回 惡鬥惡第一回 一種含笑讓步的溫柔第一回 夜夜狂歡的女子第八回 黑騎金槍第五回 本姑娘第九回 更無一人是男兒第八回 黑騎金槍第四回 留心那話兒第四回 要愛,便瘋狂地愛。第三回 無恥之徒第二回 鶴立霜田第十二回 我已認命第四回 鴛鴦蝴蝶第二回 刀口上的一滴淚第七回 紫馬黑槍第二回 天荒地老情已滅第四回 狼行千里第五回 貨比貨第三回 虎行雪地第二回 操!第三回 自家瓜棚有蔭涼第八回 黑騎金槍第七回 有人快樂有人仇第八回 誰家姊妹倚東風第四回 要愛,便瘋狂地愛。第四回 丟!第一回 義薄雲吞第六回 夢冒險第二回 不看他山好風水第二回 鶴立霜田第六回 不可豈止一世第八回 黑騎金槍第五回 好色知途第三回 阿傻看刀第三回 請數到十第九回 退退無可退之所第五回 好色知途第一回 浪得豔名第七回 有人快樂有人仇第三回 反骨仔第四回 正一衰仔第一回 妒火怒燒功德林第二回 太陽底下的一件新鮮事兒第四回 鴛鴦蝴蝶第九回 退退無可退之所第五回 好色知途第二回 夜夜狂吠的男人第五回 一個美麗女子在看另一個美麗女子第八回 夢豔麗第八回 黑騎金槍第二回 胴體之匙第九回 天下風流是此花第二回 要放,便輕鬆的放;第四回 狼行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