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 心腹愛妾

勞四娘說着陳家,眼睛瞟到了屋子一角。

沿河有四個對開河窗,活動的格窗邊燒着火炭,放着平桌,小蕊娘正跟着李秋蘭學習用錫熨斗燙裙子。

雖然遠來唐坊求親,人家家主陳洪也是因爲聽說了唐坊季氏心向大宋,深知宋禮的傳言。陳家當然是不願意讓姻親人家失禮,有被人譏諷之處的。

大娘子把蕊姑娘送到黃府裡去,不就是看着黃家娘子出身北方大商家?她自然懂大宋姑娘家規矩。也知道怎麼安排外頭生意,和外面的粗漢子相處。

這些年黃七郎在海上跑,他家裡、碼頭、鋪子的生意可都是黃夫人一手打理的。

但陳家畢竟不是暴發戶……

“泉州官伎還在咱們坊裡的時候,陳綱首是什麼樣子我也不是沒見過。”

季青辰知道她的顧忌,笑着瞥了她一眼,漫不經意說着,

“文昌公子要去參加詩會,又是四明書院的山長邀請,想來與席的都是有功名的士子,或是官場上的年輕官吏了。他們少不了會有官伎陪席吧?”

勞四娘這才明白,她果然是早就清楚,連忙陪笑道:

“是。大娘子。三元閣那裡酒庫出產的小黃酒是本城的名產。上貢的美酒之一。所以官伎也是本地最出色的。”

“想來是明州城的官伎行首,在此樓中坐鎮了?”

她想了想在樓雲身邊曾經見過的林竊娘。

她知道,能坐上行首之位的樂伎,除了色藝出衆,都少不了有本府的官長做靠山。

只看林竊娘對樓雲既恭敬又體貼的樣子,誰不知道林竊娘就是樓雲的相好?

駿墨那留下來的小子。他曾經在船上偶然說起過林竊娘是打算要退籍,嫁一戶清白良家的。但大宋現在的風俗,多的是貧家、良家女子被父母送進大府裡爲妾。

更何況是林竊娘這樣的官伎之於樓雲?

能跟着樓雲出使的官伎行首,將來退了伎籍,豈不是他府中理所當然的心腹愛妾嗎?

在駐馬寺裡,她聽着謝國運、阿池一個勁地遊說她,說起她與樓雲的親事。

那時。她就知道必定有這樣的事。

——現在留給趙德媛這位縣主去煩心吧。

“這裡的行首也是罪官人家出身?”

林竊孃的父兄本是泉州城大族出身。這事她當然已經知道了。

勞四娘見她對官伎的事情知道的還不少,膽子也大了些,道:

“本城的薛行首來歷還怪一些。兩浙路的安撫使王大人本是在江陰軍爲官。江陰是軍州,薛行首是江陰的官伎。按說還是邊軍裡的營妓。結果王安撫使從江陰軍升任兩浙路安撫使,到了明州城,薛行首也就升任了本地的官伎行首。”

“……這也是明目張膽了些。”

季青辰笑了起來。四顧看向了屋子各自站立的媽媽們,

“大宋律官員不能與官伎有染。我看樓國使帶着官伎出使。背地裡如何我不知道。當着外人的面。卻是規規矩矩。哪裡會不知忌諱,這樣一路帶着寵愛的在籍官伎升官的?”

季媽媽和扉娘子年老成精,互視一眼,完全無動於衷。

李秋蘭在雕花衣架邊。是一臉新來乍到,聽着稀奇的神色。反倒是她身邊的季蕊娘,她因爲是經常學着大宋的規矩的。所以頓時肅了小臉,道:

“這不是個好官。”

她這一句話惹來了滿屋子女人們失笑。瓦娘子都不由得笑着捂嘴搖頭。

“話是沒錯。”

季青辰倒也不覺得她說得不對,只是道:

“我們卻不管他是好是不好。就算是個有幹才的人物。卻也太張揚了。得意時極得意,失意時只怕是臉面全無。”

一直不願意回大宋的瓦娘子卻突然撇了嘴,出聲道:

“這位王大人官位聽起來雖高,做官的門道卻不及那姓樓的國使精明。”

又回憶讚歎着,“這位樓國使身邊帶着十六位美人,也沒叫我看出來他到底最喜歡誰。這樣纔是做大事的人物呢。”

“……”

季青辰難得聽到瓦娘子說宋人的好話。

所以瓦娘子見過樓雲後,對他格外有好感的這件怪事,她簡直是百思不得其解。

她自然明白瓦娘子話裡的意思,同樣是官伎,林竊娘是退了伎籍後再嫁良家。

這良家不是樓家是誰家?

樓雲辦得多聰明。

所以這點貪色的小聰明就讓瓦娘子格外喜歡他了?

也許瓦娘子在唐坊內外多的是情夫,這件傳聞也是真的?

她光聽說瓦娘子從南九州到唐坊,二十多年來追求者無窮無盡,她腳踏十七八條船也從來沒翻過。

阿池那走婚的毛病和她比起來,簡直就是不值一提。

但她從來沒有弄明白,坊裡有哪幾個壯年坊民在追求瓦娘子。

瓦娘子最喜歡的人她更不知道。

難道,這是因爲瓦娘子和樓雲同樣有“耍流-氓要低調”的小聰明?

所以,惺惺相惜?

勞四娘連忙也笑了起來,道:

“確是如此。聽說這位樓大人是西南一帶的夷奴出身,如今有得如此高位,豈能不多幾分城府?他更懂得自保之道也是理所當然。”

她也覺得有理,便側目看向了勞四娘,問道:

“今晚胡府必也是請了這位王安撫使夫人的?”

“是,大娘子。”

勞四娘覺大娘子事事明白,早安了心,不怕她吃醋吃到這薛行首身上去,

“大娘子還請放心。薛行首今晚就算看在山長的面子陪了席,但誰又敢和王安撫使搶人?其他那些官伎們遠不及薛行首,哪裡又能讓文昌公子多看一眼?以我看,絕不於如此。”

季青辰聽勞四孃的話。倒也不覺得她空話安慰。

陳文昌畢竟也是世家出身,又是正經的舉人,在泉州城裡必定常參加這樣的“詩會”。、

他的眼光絕不會太低。

就像她看樓雲身邊的十六名泉州樂伎,雖然個個姿色不俗,但要論色藝雙絕的美人,林竊娘爲首,樂清兒次之。

其他的還是稍差了一些。

至於她派在泉州的分棧點。到現在還沒有打聽到陳文昌在泉州城有什麼風流韻事。總有一些她打聽不到的原因。

比起陳家,泉州分棧點只是個外來人。消息不靈通是理所當然的。

好在,她也不着急。

勞四娘又笑着。道:

“王安撫使夫人是四品的誥命夫人,她的眼裡,哪裡看得到這位薛行首?至今也沒有容她進府爲妾的風聲。”

季青辰也聽出來,勞四娘是勸着她學學四品誥命。端出大房的架子。

壓根犯不着計較這些小事。

更何況,陳文昌去三元閣。還是爲了打聽她二弟的消息。

這一樁親事要怎麼看待,她自己的主意當然早就拿定了。所以也不多說,只是笑道:

“這些暫且不提。三元閣離着胡府不過半條待,胡府裡這晚宴。哪裡有不提詩會這件事的?有不長眼故意爲難的貴客,向我問起來,我也要先想好怎麼回話纔是。”

說話間。她在季媽媽手上接了一隻碧玉搔頭,挑去了眉尖一星染出來的明豔黛綠。漫不經心笑着,

“你看着吧,這趟去胡府。不定是我讓陳家沒臉面,還是陳家讓我沒臉面呢。”

勞四娘一驚,這纔想到這一茬,不由得就憂心起來。

“大娘子,我聽說陳綱首回泉州,就要納一個叫樂清兒的樂伎爲妾,陳公子家中長輩已是如此……”

季青辰聽她轉個頭來,又開始對陳文昌的家風不滿,不禁失笑,道:

“急什麼呢?不是還沒訂親嗎?”

說話,她放下玉搔頭,

此時的她,妝容已經描好,卻果然不是平常在坊裡的家常打扮。

鏡中的她眉目深描,把柔和的杏眼畫出三分端莊大氣的沉麗,額頭一點珠光奪目。

綠、紅兩色綾子絞出來六瓣的花貼,花貼中間是一枚金蓮花托,鑲嵌紅玉一顆。

這是她眉間的額貼。

她頭上烏髮梳了三山高發髻,只在髮髻底部綰了一隻三山黑金鑲紅玉珠冠。再無釵環。

她本來偏清新秀麗的鵝蛋臉上,因爲這華重濃麗的打扮,反倒顯出了莊重沉穩之色。

她站了起來,李秋蘭和季蕊娘也準備好了衣裳。

她們在屋中的衣架上取來了一件白絹襦衣,下身是一件深紅繡連枝花鳥紋樣五幅長裙,外面是一件玄黑色繡金紅烏紋的對襟背子,背子上籠着一層極薄雲紋白單紗。

按宋制,商人本是隻能服黑色的。

但現在守這規矩的大商人太少,只要不是見官,誰也不會多管閒事。而她又有了文林郎的品級。所以這一身也算是恰到好處。

季蕊娘眼睛亮亮地看着打扮一新的季青辰。勞四娘亦是覺得大娘子如此容貌,陳文昌又不是個瞎子,何至於在議親的時候就被官伎勾走?

她也連忙上前,取了盒子裡的雀頭烏柄唐扇子,送到了她手上。

季青辰側頭一笑,道:

“現在就要在意文昌公子參加的詩宴召官伎,反倒像我急着嫁進他們家一樣。我只在訂親前,看清他是喜歡聽曲子,還是喜歡唱曲子的美人吧。”

看着時辰不早,身邊的人都打理明白後,她舉步出了河房。

燈籠引着,她向浮架臺的後門家港走去。

是時候去胡府了。(未完待續)

339 二婚男女246 海路軍功309 當年舊事159 意欲提親270 私奔舊事290 表現機會079 陰差陽錯(下)111 是女是妾355 兒時願望061 國使來信151 天生一對111 是女是妾270 私奔舊事184 宮中奏對172 精誠所至277 夫妻相爭218 值與不值304 舊僕相求303 兩家尋仇301 各自相配165 婚後安排232 成親之前170 偏愛如此295 愴惶夢醒305 母虎相爭131 舊情復燃349 碉寨同行178 兩情長久270 私奔舊事201 佛寺相見200 見色忘友140 文昌其人233 聯姻瑣事101 一門之隔193 同病相憐130 岳父大人262 甘心爲妾195 往復遲疑368 脫困回家095 宋法蕃法140 文昌其人132 宮中龍胎131 舊情復燃120 事出有因150 意亂心怯175 冷落生氣185 君前應答057 女子深情236 意外來客169 說穿舊情196 邊城相會179 病中相會369 臨別寄語(上)257 洞房秘事(下)151 天生一對125 無奈廢棋076 煙藥瀰漫106 九品文郎222 宴無好宴324 和離爭吵095 宋法蕃法073 物盡其用119 縣主退親244 情深情淺142 鶴立雞羣119 縣主退親368 脫困回家331 夫妻之義(下)178 兩情長久243 老婆爭功142 鶴立雞羣251 二次退親149 我心已定161 聘禮之爭364 賢妻第一152 親事翻盤203 尋梅吃醋338 妻妾不分066 家宅家事364 賢妻第一204 路遇奸-夫338 妻妾不分220 笑語生疑178 兩情長久235 殘月私語094 出嫁招婿210 趕人出城197 緣是重來350 只求安心216 喜事臨門282 夷寨逃生355 兒時願望101 一門之隔174 正統之爭130 岳父大人068 睜眼世界318 逐妾出府(下)328 久別重逢054 落地生根293 休妻另娶(下)
339 二婚男女246 海路軍功309 當年舊事159 意欲提親270 私奔舊事290 表現機會079 陰差陽錯(下)111 是女是妾355 兒時願望061 國使來信151 天生一對111 是女是妾270 私奔舊事184 宮中奏對172 精誠所至277 夫妻相爭218 值與不值304 舊僕相求303 兩家尋仇301 各自相配165 婚後安排232 成親之前170 偏愛如此295 愴惶夢醒305 母虎相爭131 舊情復燃349 碉寨同行178 兩情長久270 私奔舊事201 佛寺相見200 見色忘友140 文昌其人233 聯姻瑣事101 一門之隔193 同病相憐130 岳父大人262 甘心爲妾195 往復遲疑368 脫困回家095 宋法蕃法140 文昌其人132 宮中龍胎131 舊情復燃120 事出有因150 意亂心怯175 冷落生氣185 君前應答057 女子深情236 意外來客169 說穿舊情196 邊城相會179 病中相會369 臨別寄語(上)257 洞房秘事(下)151 天生一對125 無奈廢棋076 煙藥瀰漫106 九品文郎222 宴無好宴324 和離爭吵095 宋法蕃法073 物盡其用119 縣主退親244 情深情淺142 鶴立雞羣119 縣主退親368 脫困回家331 夫妻之義(下)178 兩情長久243 老婆爭功142 鶴立雞羣251 二次退親149 我心已定161 聘禮之爭364 賢妻第一152 親事翻盤203 尋梅吃醋338 妻妾不分066 家宅家事364 賢妻第一204 路遇奸-夫338 妻妾不分220 笑語生疑178 兩情長久235 殘月私語094 出嫁招婿210 趕人出城197 緣是重來350 只求安心216 喜事臨門282 夷寨逃生355 兒時願望101 一門之隔174 正統之爭130 岳父大人068 睜眼世界318 逐妾出府(下)328 久別重逢054 落地生根293 休妻另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