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五節 家眷探班

八百人派到高麗能幹什麼,還是高麗與女真人打死打活。

這與大宋有何關係。

皇帝都沒細讀,批了三個字:辦得好。

然後這份公文就扔到一邊。

第二份,皇帝看樂了。第二份公文足有兩千字,皇帝卻只看到了一句話,高麗宮亂之後,牽連着居多,許多大貴族誅全族,甚至有高麗王族受到牽連。高麗新任相公崔山嵬,贈予被誅高門貴女四十人,臣不得不收,以安小邦外臣之心。

“好!”皇帝輕輕一拍桌子,樂了。

公文裡其餘內容劉安是白寫了,皇帝其餘的就沒看。

皇帝對值事太監說道:“傳朕的旨,安平侯在外爲國辦事,辛苦。畢竟新婚不久,朕那侄女想必內心思念,賜錢三百萬,允許安平侯爵娘子出使隨行。”說完後,皇帝又來了一句:“趕緊着,兩天之內安排朕那侄女上船離京。”

四十個。

皇帝心裡笑的很開心,就自己侄女那手撕地痞的實力,再聯想到李青蓮入府後兩個多月劉安都沒靠近的一些小事件,皇帝相信……

劉安要倒黴。

哇……哈哈哈。

皇帝面色如常,內心已經在狂喜,讓你劉安定下摘星閣規矩,讓你斷戲,可惡。

大宋有帶正室大娘子出使的先例嗎?

沒有。

但又如何?

皇帝說了,特許。

所以潘秭靈當真需要立即收拾行裝準備出行。

這個時代收拾行李,到了潘秭靈這身家級別,兩天時間還真不夠,所以需要許多婢女連夜加班準備出行的一切。

可以說,大到被子,小到一塊汗巾都要準備齊全。

潘秭靈那裡顧得上這個,她正在書房給交好的各家寫信呢。賣消息可是一筆非常高的收入,比如潘秭靈給江南西路某幾大窯主家大娘子,比如給京西北路幾大窯主家的大娘子,鹹平縣新建幾大織坊家的大娘子等等……

當然,還有開礦的事,潘秭靈已經發出去一疊信了。都是汴梁城與家中交好的大貴族家大娘子。

自然是少不了石家、李家、曹家了。

寇家、呂家也少不了。

劉安的信先到,張齊賢回汴梁還需要此時日呢,有些事情自然要提前作足準備,蛋糕先擺上桌,準備切蛋糕的方案,只等張齊賢回來,朝堂上爭爭吵吵之前,蛋糕就已經分好,爭吵與過程,與結果沒關係。

可皇帝一道聖旨下,特許潘秭靈可以隨劉安一起。

劉安想去占城浪一圈都可以帶上潘秭靈。

潘秭靈有點懵,因爲沒聽說過可以帶家眷的,這算什麼?

可沒等潘秭靈想好找誰去求教,呂蒙正的夫人,呂府大娘子一封信就送到了,信封之中裝了三封信。一封是宮裡有人傳出來的消息,由當時負責值守的禁軍校尉曹家人傳出來。一封是來自呂府大娘子,純粹就是客氣話,加上感謝潘秭靈告訴她高麗投資的事。

最後一封是呂蒙正寫的。

呂蒙正的信上簡單明瞭的告訴潘秭靈,劉安現身在海外,潘秭靈作爲大宋的侯爵娘子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氣度與儀態。而後告訴潘秭靈,官家派潘秭靈前往是有深意的,高麗宮亂必是宮中有什麼事,劉安作爲男子不方便處理宮事。

所以讓潘秭靈在出行前請教其母,而後覲見皇后。對於高麗一些貴婦、貴女,既然要顯出大宋之風度,也是讓其明白對大宋的敬畏。

看完這兩封,然後潘秭靈再看宮裡的消息。

就一句話:官家讀安平侯公文,僅對安平侯收崔氏獻女四十拍案而笑。

潘秭靈看過三封信,一起扔進書房的銅盒內,一把火就給燒了。

宮裡傳出消息讓外人知道還了得,諫臺不彈劾到死就沒臉再當言官。

潘秭靈一邊燒信一邊在想,高麗有資格稱爲貴女、貴婦。都被自家夫君踏平,自己過去只能高高在上,自己的仁慈就是風度。

風度……

潘秭靈突然明白呂蒙正信中的大度與儀態是什麼意思了。

就是別找劉安麻煩。

潘秭靈想到這裡趕緊吩咐自己準備回孃家,去向娘請教一下,娘是郡主肯定見識要高於自己。

潘秭靈回孃家住兩天,出行之事自然有出海經驗的劉府、還有自家,以及孃家潘府聯手幫助準備。

倒是潘家幾兄弟把消息傳了出去,武勳世家的別說是潘袞等人,就是潘袞的娘子,還有武勳家的沒出嫁的小娘子們都開始四處活動,希望在潘秭靈出海的隨員名單把自己的名字加上。

雖然無常例可尋,但潘秭靈這次遠行,依禮部以往對使節團的標準,可以帶上幾個朋友隨行,一來是見識一下外邦,二來是萬一有點什麼事也有一個助力。

護衛當然不能少,肯定是禁軍精銳,這是大宋的臉面。

不僅僅士兵要精銳,而且軍服、軍鎧、兵器、儀仗等等,都需要準備好。最重要是,領軍的人,還有主要的校尉要是識字的、懂禮的。

護軍之中還需要找幾個懂高麗語的人,這可以請大商提供幫助。

石保吉,宋遼大戰立下大功,陣前斬殺遼國大將兩人,攻城四座等一堆功勳。

現領武清軍節度使虛職,同平章事。

然後,在家閒着。

不用上朝,也不用去樞密院,更不用去兵部,也無須去禁軍大營。

可此時,石保吉卻動了,他不但自己入宮請命要親自挑選潘秭靈這次出行的護衛人員,不是對低級武官的挑選,而是對每個士兵都在挑選。

石保吉的是理由是,這次護衛兵馬代表的大宋的臉面,不僅要能打,還不能長的難看。

皇帝允許。

而後,石保吉又讓自己的正室夫人入宮,陪着潘秭靈覲見皇后。

石保吉的夫人可不是普通人。

當今皇帝的親堂姐延慶公主,宋太祖的次女,石保吉是真正的皇親。

第一八七節 南海的第一批貨船回來了第九十一節 一筆一筆又一筆第四三二節 災民級遼軍第三十四節 作繡第一零五節 幷州派官的博弈第三四八節 回鄉的人 下第一九七節 難得糊塗第三六五節 一個瘋狂的念頭第四二二節 瞿越皇宮的木料第四一九節 夫人回來了第三四四節 背井離鄉的人第一二八節 滿臉是血第三二九節 筑紫島有縣令了第四二三節 那個劉家第三九九節 一山換一山第一二六節 才華橫溢的財迷第三四五節 建一座重鎮第四五三節 不借,滅之第三八二節 以倭攻倭第三二三節 去私兵化第二零六節 真正的初戰第三一一節 劉安回汴梁第四零五節 買兩艘第二零四節 比壞人更奸第一二八節 滿臉是血第一二一節 錢若水赴江南第八十五節 舉報者也沒好下場第十二節 衝動第一百節 毒誓第三八六節 仇人來訪第一九九節 軟禁聖相第四六七節 試航只跑了二里第六十九節 又去要錢了第一一一節 李歡出海第一三二節 三班倒打上三天三夜第六十七節 真的也摻假第四十六節 臣有一計第一六五節 幾萬貫的煙花挺好第四零六節 醉酒後的生意第九十八節 天大之功第九十四節 誰都沒猜到結果第六十七節 真的也摻假第二四七節 遼人想和談第一五一節 裝傻的必是高人第二十五節 鑽營第三十九節 寇準發力第三二九節 筑紫島有縣令了第四六四節 七噸重的怪物第四二四節 寇準抄的章程第三三七節 六穀內亂第三十四節 作繡第四一八節 好建議第四七四節 皇帝親請李繼隆北上第二八二節 誰沒私心第九十七節 以毒攻毒第三二零節 小事無須朝議第四零九節 國內城之戰第二九二節 有所持所以無懼第一二三節 一點點第二一一節 女真真的出兵了第二九零節 四道命令第一二八節 滿臉是血第一四一節 迎賓馬會第七十六節 朕也要去第一三零節 石保興之死第二九八節 雁禮第一二七節 生死鬥 下第三七一節 喜歡你這不要臉第一二四節 好厲害的一隻第三五二節 誅心之問第一三零節 石保興之死第二七六節 那麼就打吧第四一七節 老渤海城第一九一節 穩住,當沒事發生第三六七節 差挺多第一二九節 夜襲來了第二零九節 佯攻第四五五節 應該被抹去的第四五零節 你們要談條件第三十五節 一塊肥肉第一零八節 一羣可憐蟲第三一三節 臣惶恐第四一五節 燕雲之苦第四零四節 咬碎牙,也得還第三九四節 趕緊把祥瑞給朕送來第二九四節 有一條粗大腿第五零九節 不甘心的人第三五五節 運河上的瞎扯第二四七節 遼人想和談第四十四節 翁婿終議第一三九節 這鐵棒掄的圓第五零九節 不甘心的人第一五五節 一點小詭計第三零零節 無能之軍第六節 代一千年的溝第三六五節 一個瘋狂的念頭第二九二節 有所持所以無懼第七十二節 探花郎升官第五節 榜下捉婿第七十六節 朕也要去
第一八七節 南海的第一批貨船回來了第九十一節 一筆一筆又一筆第四三二節 災民級遼軍第三十四節 作繡第一零五節 幷州派官的博弈第三四八節 回鄉的人 下第一九七節 難得糊塗第三六五節 一個瘋狂的念頭第四二二節 瞿越皇宮的木料第四一九節 夫人回來了第三四四節 背井離鄉的人第一二八節 滿臉是血第三二九節 筑紫島有縣令了第四二三節 那個劉家第三九九節 一山換一山第一二六節 才華橫溢的財迷第三四五節 建一座重鎮第四五三節 不借,滅之第三八二節 以倭攻倭第三二三節 去私兵化第二零六節 真正的初戰第三一一節 劉安回汴梁第四零五節 買兩艘第二零四節 比壞人更奸第一二八節 滿臉是血第一二一節 錢若水赴江南第八十五節 舉報者也沒好下場第十二節 衝動第一百節 毒誓第三八六節 仇人來訪第一九九節 軟禁聖相第四六七節 試航只跑了二里第六十九節 又去要錢了第一一一節 李歡出海第一三二節 三班倒打上三天三夜第六十七節 真的也摻假第四十六節 臣有一計第一六五節 幾萬貫的煙花挺好第四零六節 醉酒後的生意第九十八節 天大之功第九十四節 誰都沒猜到結果第六十七節 真的也摻假第二四七節 遼人想和談第一五一節 裝傻的必是高人第二十五節 鑽營第三十九節 寇準發力第三二九節 筑紫島有縣令了第四六四節 七噸重的怪物第四二四節 寇準抄的章程第三三七節 六穀內亂第三十四節 作繡第四一八節 好建議第四七四節 皇帝親請李繼隆北上第二八二節 誰沒私心第九十七節 以毒攻毒第三二零節 小事無須朝議第四零九節 國內城之戰第二九二節 有所持所以無懼第一二三節 一點點第二一一節 女真真的出兵了第二九零節 四道命令第一二八節 滿臉是血第一四一節 迎賓馬會第七十六節 朕也要去第一三零節 石保興之死第二九八節 雁禮第一二七節 生死鬥 下第三七一節 喜歡你這不要臉第一二四節 好厲害的一隻第三五二節 誅心之問第一三零節 石保興之死第二七六節 那麼就打吧第四一七節 老渤海城第一九一節 穩住,當沒事發生第三六七節 差挺多第一二九節 夜襲來了第二零九節 佯攻第四五五節 應該被抹去的第四五零節 你們要談條件第三十五節 一塊肥肉第一零八節 一羣可憐蟲第三一三節 臣惶恐第四一五節 燕雲之苦第四零四節 咬碎牙,也得還第三九四節 趕緊把祥瑞給朕送來第二九四節 有一條粗大腿第五零九節 不甘心的人第三五五節 運河上的瞎扯第二四七節 遼人想和談第四十四節 翁婿終議第一三九節 這鐵棒掄的圓第五零九節 不甘心的人第一五五節 一點小詭計第三零零節 無能之軍第六節 代一千年的溝第三六五節 一個瘋狂的念頭第二九二節 有所持所以無懼第七十二節 探花郎升官第五節 榜下捉婿第七十六節 朕也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