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射擊!”
尖銳的嗓音,在所有人開槍之前再度響起來。這是“地方安全部隊”的新兵們心中更加穩定,畢竟菲琳王妃那是個女人,難道他們還不如女人嗎?
目光透過框表標尺,前面說過在100米左右射擊的時候,框形標尺可以起到簡易瞄準的作用。這事實上來自第二次世界大戰裡,扶桑38式步槍的設計。
槍托按照訓練時的要求,抵在自己的肩頭,目光透過標尺盯着遠處的蒙古人。他們顯然在不久之前還是騎兵,瞧瞧他們身上穿的厚重的騎兵甲,這讓準備射擊的“地方安全部隊”的士兵們擔心,子彈是不是可以穿透得了呢。
“呯……”
第一次瞄準另外一個人射擊,這讓前不久,餘晦被殺之前還是“宋軍”的“地方安全部隊”的士兵吐了口氣。他盡力躲避着着火藥造成的難聞的煙霧,在轉過身走身三人隊列最後的位置時,就已經把子彈放入槍口,並用通條塞到試問。
大家同樣該贏得,新式的火槍使用一條化彈藥,子彈與發射藥一同裝進槍管。至於後頭的原先火藥池的地方,那不過是一個裝底火的位置。這樣的射計,加快了裝填的速度。不過“地方安全部隊”的士兵們,還是看着那些使用“華夏II式步槍”的老兵們流露出羨慕的眼神。
他們每發射一發子彈,只需要扳動槍下的槓桿,下一發子彈就頂上上膛。而且他們腿側還有“蟒蛇II型左輪手槍”,那會有更快的射速。雖然“地方安全部隊”將來裝備的是七邊發唧筒式火槍與左輪,但就一個戰士而言,他們更希望得到像是“華夏II式步槍”這樣的武器。
隨着竹牆上的步兵們開火,一直以散兵線靠近竹牆的蒙古士兵們,紛紛設計躲避起來。雖然爲此不少人踩響了地雷,或者說被那些帶有大糞的竹籤子扎傷,而大聲慘叫起來。
不過這時,蒙古人騎兵已經開始迅速前進。與步兵前進的方式相仿,他們同樣是以極零散的隊形行動。大約是擔心簡易竹火箭的打擊,這也是不得不進行的辦法。在採取了這樣的進攻方式之後,整個隊伍拖得極長。就好像是打開了閥門的水一樣,那樣氣勢洶洶的狂奔而來。
不過這一次,學精了的蒙古兵並不靠近,而是來到大約250~300米的距離,然後開始向竹城施放成排的槍彈。子彈打中竹震牆上,那種“篤篤”的聲音也就變得越發密集起來。
不過當那兒的人聚集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菲琳尖銳的嗓音再度響起來,隨之十幾枚簡易竹火箭向那兒奔了過去。螺旋形的發射架,讓各個彈體旋轉起來,這還省了爲火箭彈加裝尾翼的問題。
拖着火藥燃燒時白色的煙霧,這些火箭一頭紮在了正在向城頭射擊的人中間。火藥的爆炸並不太猛烈,但瓷質彈頭裡在燒製之前鑲嵌的彈丸立即就迸射出來。這並不是羽林鎧的騎兵甲能夠阻擋的,雖然它可以讓死亡變重傷,或者說讓重傷變輕傷。但在這樣的情況下想一點不受傷,那並不存在可能。
但爲了攻破這道竹城,後面依然有大量的蒙古兵騎着馬迅速趕到250~300米的,攻擊發起線跳下馬,然後開始向前進攻。直到這時經過了霧下的試探性攻擊之後,蒙古人發動了總攻。一波波的人浪從攻擊發起線向前猜奔,手中的火槍與短銃施放個不停。
這時就體現了長管火槍的問題,那就是在一定距離上施放地之後,很難再裝上彈藥。大家該贏得,在燧發槍時代,歐洲的軍隊往往是挺直身體排成橫隊,進行密集射擊。除過命中率的原因之外,更加重要的問題是,裝彈藥的時候必須站起來。
因此成羣的持着長槍的蒙古兵,在近乎的沒有被拆毀的竹質矮牆那裡與竹城上的人對射。更多的蒙古兵,背後揹着斬將刀,腰上彆着兩枝敵銃,拼命向竹城下搶過來。
雖然同行的士兵,被城頭的步兵打倒在地。無奈蒙古人有着巨大的人力優勢,雖然在遠處他們不敢聚集,但在竹城的下面他們聚集在一起準備登城。成羣的士兵扛着竹梯,奔向城牆。甚至相對來說,這裡的射擊都變少了許多。加了頂蓋的竹城,防護力大增。使城下蒙古軍射出的槍彈,幾乎沒有什麼用處。
但也影響了城頭上的士兵對城下來襲敵軍的攻擊,因此透過射擊的火網僥倖到達城下的蒙古兵越來越多,他們扛着竹梯歡呼着,開始準備登城。而這時發生的事情告訴他們,在熱武器時代裡,這樣登城可不是好辦法。
城頭上,一些“地方安全部隊”的士兵,從他們身後的彈藥袋裡掏出手榴彈,隨後高高的從竹城的頂蓋上拋到外面。還有一些人,則在看到對方的竹梯時,掏出手榴彈直接就從射擊孔裡送下去。
隨着爆炸的聲音以及大團的煙霧騰起來,一片慘叫發生在竹牆下。大量的蒙古士兵,在成片的手榴彈的殺傷下倒在地下。可正如同前面所說,蒙古士兵如同一節閘的河水那樣涌過來。要命的是,菲琳皇妃似乎已經遺忘了,他們的簡易竹火箭可有不少的的儲備,爲何就是不見她用呢。
事實上,這是在這條防線上,儘量拖住蒙古軍並儘量進行大量殺傷的,作戰計劃的要求。至於說炮彈,倘若沒有聚集的人羣,使用威力較小的簡易竹火箭,那實在是一種相當浪費的舉動。
蒙古人的進攻是“移屍做山”式的攻擊,這在蒙古人發怒的時候,往往都會出現。雖然士兵們被槍彈、手榴彈炸得一片片的倒下,可在後面的指揮作戰的蒙古將軍們卻一直在把士兵派上前線,不顧傷亡的拼死進攻。
不用說所有人都明白的事情是——“就算光讓你們殺人,也要讓你們殺的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