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章 登城的利器
在中世紀的戰爭裡,爲了進入有城牆的城市或者城堡之中,往往要付出大量的人員傷亡。不然的話蒙古人攻打當時重慶附近的釣魚城時,不會用移屍做山來形容。
其中對付城牆的手段,往往都是箭樓、雲梯車以及攻城鎚之類的玩意。但無論如何,城牆在火器得到普及之前,幾乎是沒有辦法輕易攻克的。就算是第二次世界大戰裡,中國的抗日戰爭中,城牆也給侵華的日本人帶來諸多麻煩。
其實攻城從另外一角度來看的話,城牆並不是什麼值得人擔心的地方。它唯一的作用就是遲緩敵軍進入城市、城堡的速度與人數。從而使守軍可以花費較小的力量,以及損失守住城市。這樣做帶來的好處,卻不僅僅是在防禦時。因爲防禦的堅強,使得更多的軍事力量可以騰出手來參加進攻,這纔是當時建立城牆的根本性原因。
那麼此刻趙旭想到的辦法,就是克服城牆諸多手段中的一個好手段。比方說比起雲梯車來,這樣的全城方式固然要慢一些,但因爲這樣可以迅速佈置多個登城點,從而分散了危險。尤其城牆的高度通常不超幾十米而已,登城就變得簡單了。
當然,他也不打算常有這種裝備。此刻他只是人手少了些,損失不起。倘若奪了勃撒羅城,有了幾十萬人口,再擁有勃撒羅總督巴哈依歷年積攢的財富。不能通過購買、俘虜以及徵兵,形成一支相對龐大的軍隊。
到時也許有了足夠的霹靂炮與雨點炮,轟開城門不是難事,從城門殺上城牆也不會太過困難。只要控制了城牆,居高臨下,有了滑輪弓與雨點的趙旭,可以慢慢的用城牆把城內的人困死。
“看吧,就是這樣的東西!”
趙旭手下的工匠本領還是滿強的,當趙旭把他的想法說出來之後,很快就有人拿來的他想要的東西。那是一個彷彿鐵錨樣的玩意,前面的錨爪與錨臂都是鐵製品。後部的繩梯被一小段結實的繩子,連在錨爪後面的鐵環上。粗壯的錨臂上,纏着緊緊的麻繩。那顯然是用來在炮膛之中,進行閉氣的。
臨時制伏的東西,算不上好看。而且它也並不是專用之物,而是用鐵矛臨時改造出來。
“就這樣的東西,也能讓人登上城牆?”
趙無極對於技術,可以形容爲一竅不通。以前有人嘲笑趙伏波對於男女之事一竅,事實證明對於男女之情那一竅是否“通”什麼也代表不了。但對於技術一竅不通,在中世紀這個混亂而又殘酷的時代裡,就是被殺、被掠奪、被侮辱、被欺壓的笨蛋。
或者說,這就是大宋趙家悲劇之所在!也是大明朱家悲劇之所在!同樣是滿清的愛新覺羅氏的悲劇之所在!
不是中國人笨,也不是漢人在科技探索上慢。細數這些個被外虜入侵及至消滅的朝代,同樣的原因就在於,皇帝們開了“男女之竅”開的太早,而對於科學之竅開得太晚。倘若是尋常人的話,開哪一竅恐怕也沒有什麼,無非是個人未來的問題。但倘若是皇家的人物,倘若是未來的皇帝。那麼就會給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帶來不僅僅是災難,屈辱。這不是誰人的論斷,這是歷史告訴我們的,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現實!
趙旭看着眼前的專門爲了雨點炮打造的登城炮彈,帶着些得意向父親趙無極表示了他的信心。
“可不是,這就是登城用的東西。現在我們就可以試試,看它的效果如何!”
趙無極將信將疑的看着工匠與炮手們一起,把長長的雨點炮擺成一他大大的角度。炮手們在炮膛之中裝上了足夠的火藥,然後把這枚特殊的炮彈裝進去。
“預備,放!”
炮隊的軍威嚴的發出命令,趙旭則高興的捂住耳朵,同時還向父親高喊着說話。
“這不成,回頭登城的時候,這傢伙可不能這樣喊。讓城頭上的人聽到了,就知道我們想幹什麼了。”
趙無極並沒有理會兒子的興奮,而是懷疑的看着眼前這個玩意。他還是不大相信,這東西能快速的在城牆上搭上梯子。
“轟轟……”
雨點炮可不管它的炮膛裡塞的是什麼,火藥被點燃而產生爆燃的時候,插在炮口裡的鐵錨被射遠遠的射了出去。由於鐵錨的沉重,倒也沒有射出太遠,高度也就是不到30米左右的距離。
隨着炮彈的落地,一條繩梯就出現在了面前。雖然沒有辦法在城頭上去試一下,但在這兒還是有一小段短牆充當了城牆。士兵們迅速拉動繩梯,鐵錨的抓勾就勾到了短牆上。
趙無極半張着嘴,雖然他不知道兒子如何想到這個辦法的。但他知道,這的確是登的利器。因爲趙旭手下有着雨點炮將近20門,這等於一瞬間架了20架梯子。在裝了藥再度射擊之後,又是20架梯子。
到時登城前,照着前半夜的模樣再來一次,城門上的大火自然把守軍趕到一邊。等到火焰賜剛熄滅,他們沒弄明白什麼事的時候,繩梯已經架上,大軍就開始登城了。到時只要控制了城牆和甕城,那勃撒羅城還不是手到擒來麼!
趙無極不得不服氣的點點頭,拿手捋着自己的鬍子。
“旭兒,我真沒想到,你居然會想出如此厲害的東西。這東西真是登城的利器,有了這樣的東西,以後再攻城的話,就會無往而不利了!”
其實這樣的東西在中世界也不是什麼神奇的東西,只不過那時是用巨弩來做這件事的。而且被射上城的,往往因爲重量受限,多是木質又或者說無法拖帶繩梯。當改用火炮,不能不說這是一種巨大的進步。
而軍事技術的革命,也正是如此在戰爭之中,不斷自發進行發明、改進、改造之中形成的。不然也不會有這樣的說法,戰爭將會極大促進科技的發展。
此刻,這種登城用的炮彈,恰恰證明了這一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