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大事件

三年九月到十月之間,在風雨飄搖的大隋王朝,發生事情。

高暢佔據河間自然是其中的一件大事情,然而,說起來,仍然算不得引起天下震動的大事件,真正能引起天下震動的大事件另有其事。

這件大事發生在高暢未來的大敵李唐的身上,在這一時期,李唐大軍的動向與原來的時空相差不多,行軍速度同樣奇快無比。

九月初,李淵令左領軍長史陳演壽,王長諧,以及右一統軍,右光祿大夫劉宏基率領數千精兵從梁山渡口渡過黃河,在黃河北岸紮下營寨,鞏固了灘頭陣地。

與此同時,率先來投李淵的關中賊左光祿大夫,武鄉縣公孫華也率本部數千精兵渡過了黃河,他們準備前往黃河下游十餘里的蒲津橋,拆掉蒲津橋,以便切斷了河東之敵屈突通的退路。

臨行之際,李淵曾經向幾位將領交待過,他認爲屈突通本事雖然不大,卻也打過好幾年的仗,因爲害怕在代王那裡落個不戰之罪,絕不會任由你們佔據要衝之地,所以,要擔心敵軍突然發起攻擊,將你等趕下黃河。

於是,渡河的時候,孫華部搶先過河紮營,並擺出了戰鬥隊形,以防隋軍來個半渡而擊,渡河時,唐軍的心一直都緊繃着,就連過了河之後也沒有放鬆,而是加固了營壘。派出了大量地斥候。

當夜亥時,大隋虎牙郎將桑顯和果然率領數千驍果來襲,隋軍個個口咬箭桿,馬蹄上裹着厚厚的布團,隱蹤藏跡,宰了哨探,偷偷摸到唐軍營前,然後。向唐軍發起了突然攻擊。

第一道營棚很快就被攻破了,然而,隋軍的攻擊在第二道土牆面前被阻止了,王長諧率領本部人馬憑藉土牆擋住了隋軍的攻勢,按照事前計劃的那般,劉宏基率軍從側翼向隋軍發起攻擊。孫華率領數百精騎繞到了隋軍後面,從後方向隋軍殺來,三面夾擊之下,隋軍立刻崩潰了。

他們立刻四下逃散,拼命逃生,唐軍從後急追,在飲馬泉附近消滅了最後一支成隊的隋軍,桑顯和孤身一人狼狽逃回了河東城,自此,隋軍再也不敢出城半步。

第二日。孫華部就按李淵之命拆掉了下游的蒲津橋,斷了屈突通的後路。

有個汾陽人叫薛大鼎。他是河東豪族薛家地家主,在戰事正緊的時候。他來到軍中求見李淵,向李淵獻策。

他勸慰李淵不必攻打河東,直接從龍門渡過黃河,佔據永豐倉(今陝西華陰縣內),再傳檄四方,羣雄一定會紛涌來投,關中唾手可得。

李淵聽了薛大鼎的話,意有所動。不過,李建成和李世民兩兄弟以及手下都反對這樣做。於是,李淵接受了衆人的意見,率領大軍進駐河東城下。

不過,他覺得薛大鼎這人很有本事,就讓他做了自己的幕僚。

進駐河東城下之後,在建造攻城器械之時,文成郡守鄭元被囚車押着送到了李淵帳前,這是通議大夫張綸的功勞。

早在大軍沒有從晉陽出發之前,李淵就命令通議大夫張綸率領一支精兵經略稽胡,離石,龍泉,文成諸郡,大軍一路疾行,進展順利,攻下了這幾個地方,俘獲了文成郡守鄭元,現在才送到李淵軍中來,李淵會見了鄭元,撫慰了他幾句,然後就將他放了,這是因爲鄭元是陽鄭家地子弟,李淵自然不會向他下殺手。

對這些被俘獲的原隋朝官吏,凡是世家子弟,李淵都非常小心地在對待,若是願意投降從軍,他自然歡迎,若是誓死不降,他也不以爲甚,會贈送大量金銀禮送回鄉。

九月十一日,李淵和李建成,李世民,長史裴寂分率四路大軍圍住了河東四門,將河東城圍了個水泄不通,隨後,下令向河東發起猛攻。

屈突通的確如李淵所料,不敢出城攻擊,但是他有幾萬精兵,龜縮在城池高大的河東城內,固城自守,卻也綽綽有餘。

李世民部率先向河東城發起了攻擊,然而,卻無功而返,在高大的城池下白白地丟了數百健兒的性命。

隨後,李建成部,裴寂部以及李淵部都向河東城發起了試探性的攻擊,結果與李世民部一般無二。

隨後,下起了雨來,李淵也就下令停止攻擊。

部隊退下後,李淵在黃河岸邊紮下了營寨,依然圍困着河東城。

要想攻下有精兵把守的河東城,並不是在短期內就能成功的,並且,要有付出巨大犧牲的覺悟,李淵在此心知肚明,這個時候,他又想起了薛大鼎地建議,究竟該怎麼辦?他決定召集手下議事,商量對策。

屈突通有數萬精兵,佔據着堅城,若是我軍無法攻克長安,朝後退必定被其阻攔,那時,腹背受敵,就太危險了!我軍還是應該先攻下河東城,解決掉這個釘子之後,然後再西進關中,這樣速度雖然慢了點,但是勝在穩妥。

這是長史裴寂的意見,在議事地諸位將領中,大部分人都贊同他的意見。

然而,李世民這個時候卻改掉了初衷,贊同薛大鼎地建議來。

最初,他之所以反對這個建議,也是有着裴寂那樣的顧慮,同時,他又認爲固守河東的屈突通部士氣低落,河東城不難攻下,豈料交上手之後,才發現並非如此,河東城絕非短期之內可以攻下的,要是讓大軍在河東城下空耗糧草,消磨時間,在這個風雲變幻之際,無疑是坐失良機,李世民認爲大大不妥,所以,他改變了主意,贊同薛大鼎的建議。

若是認爲正確的事情,李世民就會橫下一條心,誰的話都不聽,一定要這樣做,若是認爲是錯誤的事情,他不會爲了自己地臉面,或是別的什麼,拒絕改變,而是會立刻改變主意,按照他認爲地正確的方向去做。

在這方面來說,李世民無疑具有明主的資質。

和往常一樣,李世民又發揮了他能言善辯的優

宇軒昂地在議事會上發表了自己的意見,意思大概如

自古兵貴神速,我軍正是大勝之機,正應該借勢西進關中,在八方豪傑紛紛歸附的情況下,留守長安的敵軍必定聞風喪膽,有智慧的來不及謀劃,有勇氣的來不及決斷,我軍攻取長安,必定如秋風掃落葉一般毫無阻滯。

如果我軍戀戰,長期逗留在河東這座堅城之下,那時,長安的敵軍就獲得了喘息之機,他們便有時間來調整部署,建立好防線,嚴陣以待我軍來攻,那時,我軍進不能攻下長安,退又被河東牽制,浪費了絕好的時機,軍心也會爲之不穩,大事必將敗壞無疑!何況,關中羣雄誰都沒有找到主子依靠,誰先到他們就會投靠誰,難不成我們要將他們拱手讓給別人嗎?要知道,在長安的西邊,還有一些不安分的人啊!

至於屈突通,他就像一條老狗,雖然依舊張牙舞爪,卻只能威懾別人,沒有必要將他看得太厲害!

李世民年輕氣盛,他的建議以攻爲主;裴寂老謀深算,善於穩中求勝;面對這兩條思路迥然不同的意見,李淵陷入了沉思。

最終,李淵將兩人的建議各取了一半,決定分兵兩路,一路留下來堵住河東通往長安的大道,另一路則直接向長安挺進,先佔據至關重要的永豐倉再說。

馬上就要入關了。羣臣紛紛上表,希望用更重要地名頭來震懾關中,於是,大將軍李淵就變成了太尉李淵。

九月十三日,大軍渡過了黃河。

九月十七日,李淵進駐長春宮(今陝西大荔縣朝邑鎮西北),各地的隋官紛紛來降,就連佔據永豐倉的華陰令李孝常也派妹夫竇軌送來降表。不僅是各地官員,那些關中豪傑也紛紛率部來投,每一個人都在李淵這裡得到了高官厚祿,於是,人人都歡呼,認爲李淵纔是真命天子。是平定這亂世的豪傑。

九月十九日,按照原定計劃,李淵將大軍分成了兩路,一路由李建成率領司馬劉文靜,統軍王長諧,姜寶誼,竇琮等率領數萬精兵駐紮在永豐倉。

在這一路中,又令劉文靜爲主將,以長孫順德,竇琮。段志玄爲副將,帶領糧食和數萬精兵進駐潼關。防備河東的屈突通向唐軍發起反攻。

李淵也在這一路軍中坐鎮。

另一路大軍則有李世民爲主將,劉宏基。殷開山,楊毛爲副將,他們率領數萬大軍沿着高陵道,去進攻涇陽,雲陽,武功等縣,繞道長安西側,爲大軍合圍長安掃開障礙。

這是李世民第一次獨立領軍。在他的上面,再也沒有自己的父親李淵牽制。他的命令就是最終命令,這讓二十來歲地李世民分外興奮,心中油然升起了一股豪情,望着浩浩蕩蕩的向前行進的大軍,他有着一種不管是什麼擋在面前,都會將其踏碎的感覺。

然而,在他的臉上,你卻看不到任何激動之情,除了雙眼的神采奕奕以外,和平時並沒有不同,而那雙眼地神光,也要熟悉他的人才能察覺。

九月十九日這一天,高暢最大的敵人李世民終於正式登上了屬於他自己的舞臺。

九月下旬,李世民一路行軍急速,就如風捲殘葉一般,沿途根本沒有遇見任何抵抗!

九月二十一日,在華陰縣渭水北岸,李世民和他的三姐李秀寧率領的一萬多義軍會合,他的姐夫柴紹也隨軍趕到。

一路上,李世民收攏了許多向他投靠的英雄豪傑,其中,有號稱長安大俠的史萬寶,以及長安以西的豪強邱師利,邱行恭兩兄弟,然而,其中有一人李世民最爲器重,那就是向他獻上了如何攻取天下地齊州臨人,城尉房喬,房玄齡。

李世民與房玄齡一見如故,將他委任爲幕府的記室參軍,作爲幕府地謀主,房玄齡也把李世民當做了自己的明主,竭盡所能地爲他出謀劃策。

李世民軍到達涇陽後,部隊已經發展到了九萬人,這其中還不包括他地族叔李神通的大軍,在涇陽時,李世民果斷分兵,分給劉宏基,殷開山六萬大軍,讓他們南渡渭水,作爲大軍的第一波攻擊梯隊駐紮在長安故城,長安留守衛孝節率軍從金光門出戰,被劉宏基先退後進,打了個落花流水,迫不得已只好退守長安。

李世民率軍繼續向西,與李秀寧和李神通所率領的軍隊會合,在距離長安有一百里的阿城停了下來,這時,他又有了七萬大軍,加上劉宏基的六萬,李世民總共率領有十三萬大軍,長安震駭。

得知李淵大軍西進長安之後,屈突通大爲驚駭,他率領大軍西出河東,向長安進發,想要勤王,然而,在潼關卻被劉文靜所阻擊,不得寸進。

李淵佔據永豐倉之後,開倉放糧,大賑饑民,於是盡得關中民心。

他得知屈突通被劉文靜所阻之後,知其再無法向西,不足爲患,於是向劉文靜增派了一萬援軍,自己則率領大軍西進長安。

十月四日,李淵率軍抵達灞上,停在長安春明門的西北,與李世民和李建成各自率領的大軍會合,總兵力達到了二十幾萬。

李淵下令全軍住進營寨和堡壘之中,不得出營騷擾當地村落,不得侵擾當地鄉民,要做到秋毫未犯,李淵又多次派人到城中報信,所是自己率軍來此,是爲了尊隋,想爲大隋朝另立明主,使其不致翻覆。

不過,城中守軍從來不做迴應,只是一味地加強防守,大家都不是蠢蛋,李淵之心就如司馬昭,人人皆知,沒有人會相信他地謊言。

當高暢順利攻下河間的時候,李淵正好率領大軍圍困長安,在大業十三年九月到十月這段時間,這纔是最爲震動天下地大事件。

第78章 雷霆(中)第111章 天命所歸第65章 竇建德也跳大神第34章 大婚(下)第18章 戰河間(二)第13章 叔寶喋血戰成都第87章 李世民出山第27章 比武奪帥(上)第114章 出其不意第46章 過河第16章 以寡敵衆(上)第89章 阮君明的最終命運第78章 雷霆(中)第88章 蛻變中的李世民第111章 天命所歸第81章 劉文靜之死第40章 夜鬥 梧桐疏影第85章 單騎衝陣第3章 監察司的秘奏第101章 關於糧道第58章 酒宴(下)第49章 雲龍將軍羅士信的初戰(上)第58章 酒宴(下)第59章 楊義臣第80章 江都政變(下)第68章 山西攻略第111章 獲平原(九)第18章 論第89章 阮君明的最終命運第93章 世家的生存之道(中)第117章 ??獲平原(十五)第22章 戰河間(六)第28章 破城第41章 槐樹坡第68章 交易第21章 白鹿原之戰第12章 童山大戰(三)第96章 柔情第96章 蛇出洞第74章 徐世績降夏第59章 凌敬獻計(續)第91章 曹鳳的決定第19章 又見蘇定方第66章 老奸巨猾的裴矩第86章 飛鷹原大戰(二)第21章 南北兩件事第89章 阮君明的最終命運第54章 高暢大戰宋金剛(三)第3章 監察司的秘奏第144章 幽州大戰(完)第126章 幽州大戰(六)第2章 酒樓聽說書第71章 鐵廠(下)第45章 漳南戰事(上)第47章 烈酒第122章 定平原(四)第89章 火燒平原(上)第33章 大婚(中)第81章 薊縣城下第124章 定平原(六)第3章 神棍金球得第33章 大婚(中)第48章 酒樓風波第98章 大勢和戰局第103章 獲平原(一)第125章 幽州大戰(五)第127章 定平原(完)第14章 到底誰算計誰第48章 雪夜行軍第118章 五月二十日(七)第33章 竇建德破冀縣第50章 無間的身份第86章 飛鷹原大戰(二)第4章 蘇定方第98章 先北後南的戰略方針第111章 天命所歸第101章 關於糧道第25章 力舉千斤的雄闊海第92章 路遇第141章 幽州大戰(二十一)第160章 大典之前(下)第26章 殺出個黃昏第60章 高暢孤身闖敵營第18章 戰河間(二)第28章 破城第40章 張金樹第38章 闇火第47章 梟雄末路(下)第16章 李靖定渤海第77章 幽州大戰第一階段(三)第1章 竇建德的使者第7章 河間攻防(下)第109章 獲平原(七)第139章 幽州大戰(十九)第30章 鼓山攻防戰第123章 定平原(五)第29章 大事件第45章 三個姓李的人第48章 雪夜行軍(下)第17章 以寡敵衆(中)
第78章 雷霆(中)第111章 天命所歸第65章 竇建德也跳大神第34章 大婚(下)第18章 戰河間(二)第13章 叔寶喋血戰成都第87章 李世民出山第27章 比武奪帥(上)第114章 出其不意第46章 過河第16章 以寡敵衆(上)第89章 阮君明的最終命運第78章 雷霆(中)第88章 蛻變中的李世民第111章 天命所歸第81章 劉文靜之死第40章 夜鬥 梧桐疏影第85章 單騎衝陣第3章 監察司的秘奏第101章 關於糧道第58章 酒宴(下)第49章 雲龍將軍羅士信的初戰(上)第58章 酒宴(下)第59章 楊義臣第80章 江都政變(下)第68章 山西攻略第111章 獲平原(九)第18章 論第89章 阮君明的最終命運第93章 世家的生存之道(中)第117章 ??獲平原(十五)第22章 戰河間(六)第28章 破城第41章 槐樹坡第68章 交易第21章 白鹿原之戰第12章 童山大戰(三)第96章 柔情第96章 蛇出洞第74章 徐世績降夏第59章 凌敬獻計(續)第91章 曹鳳的決定第19章 又見蘇定方第66章 老奸巨猾的裴矩第86章 飛鷹原大戰(二)第21章 南北兩件事第89章 阮君明的最終命運第54章 高暢大戰宋金剛(三)第3章 監察司的秘奏第144章 幽州大戰(完)第126章 幽州大戰(六)第2章 酒樓聽說書第71章 鐵廠(下)第45章 漳南戰事(上)第47章 烈酒第122章 定平原(四)第89章 火燒平原(上)第33章 大婚(中)第81章 薊縣城下第124章 定平原(六)第3章 神棍金球得第33章 大婚(中)第48章 酒樓風波第98章 大勢和戰局第103章 獲平原(一)第125章 幽州大戰(五)第127章 定平原(完)第14章 到底誰算計誰第48章 雪夜行軍第118章 五月二十日(七)第33章 竇建德破冀縣第50章 無間的身份第86章 飛鷹原大戰(二)第4章 蘇定方第98章 先北後南的戰略方針第111章 天命所歸第101章 關於糧道第25章 力舉千斤的雄闊海第92章 路遇第141章 幽州大戰(二十一)第160章 大典之前(下)第26章 殺出個黃昏第60章 高暢孤身闖敵營第18章 戰河間(二)第28章 破城第40章 張金樹第38章 闇火第47章 梟雄末路(下)第16章 李靖定渤海第77章 幽州大戰第一階段(三)第1章 竇建德的使者第7章 河間攻防(下)第109章 獲平原(七)第139章 幽州大戰(十九)第30章 鼓山攻防戰第123章 定平原(五)第29章 大事件第45章 三個姓李的人第48章 雪夜行軍(下)第17章 以寡敵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