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五鳳三年,三月七日。

尉遲恭率三千精銳在野戰中擊敗唐王朝新鄉令張元忠部,唐軍傷亡數百,餘衆數千人皆成爲了夏軍的俘虜,當日下午,尉遲恭率部進駐新鄉,新鄉城的城頭打上了夏軍的旗號。

第二日,臨清關唐軍守將李道宗得到了新鄉失守的消息。

新鄉乃是臨清關的後勤基地,臨清關守軍的糧草器械供應皆來自新鄉,新鄉一失,臨清關也就失去了險關的價值,夏軍無須進攻臨清關,唐軍一旦糧盡,只能四散而去。

李道宗當機立斷,就在得知新鄉失守的當天,他率領數百精騎爲一路,星夜離開了臨清關,從新鄉北面繞過新鄉城,往修武而去。

主將離開了臨清關,餘下的唐軍衆將士自然也失去了鬥志,他們將關城焚燒一空,借用徵召而來的船舶沿永濟渠往西而去,途中,遇見夏軍阻擊,夏軍以沉船,樹木堵塞河道,唐軍不得不丟棄船隻上岸,夏軍精騎衝陣,唐軍抵擋不住,不得不打白旗投降。

待臨清關的關城火勢熄滅之後,夏軍大部隊從汲郡途徑臨清關進入河內。

李道宗原本想憑藉修武的城池,抵禦夏軍的進攻,然而,夏軍的援軍源源不斷地從臨清關進入河內,唐軍勢弱,李道宗不得不率領修武的守軍撤離修武,臨走之時,將修武的庫藏洗劫一空,只留了一座空城給尉遲恭。

李道宗退守河內郡城,尉遲恭率精騎急進,隨後,大軍進一步推進,李道宗不得已再次後退,率河內軍民出郡城。退守濟源。

這時,山西長平的唐軍已經翻越太行,沿陘道進入河內,李道宗得到援軍支持。這纔不再後退,決定死守濟源。只要濟源掌握在手中,有了這個立足點,唐軍就可以通過太行陘道源源不斷地進入河內,關東攻略也就不至於全盤失敗。

不過,李道宗退守濟源之後,夏軍並未從河內出兵,大舉進攻濟源,尉遲恭只是派了一隻偏師在濟水紮營,主力部隊則南下,直奔河陽而去。

當初。李密在汲郡敗亡,王伯當爲了給李密報仇,拒絕了唐王朝的拉攏,而是將河陽交給了東都的王世充,率領本部人馬投靠了王世充,王世充讓其仍然駐守在河陽,後來。李神通率唐軍進攻河陽,王世充派段達率領援軍渡過黃河。前來救援王伯當,兩軍合力,多次擊退唐軍的進攻。

見無法攻下河陽,李神通留下一部人馬駐守河內,自己則率領主力東進。後來在和夏軍的交鋒之中被高暢擊敗。成爲了高暢的階下囚,現在仍然被關押在平原。

唐軍退卻之後。鄭軍也未向河內發起進攻,段達返回了東都,留下部將羅曉率領兩千鄭軍協助王伯當駐守河陽。

當尉遲恭率領夏軍進逼河陽時,駐守河陽地鄭軍共有五千餘人,其中羅曉部有兩千,王伯當部三千。

當初,李密率部離開河內,進攻汲郡,留下了五千瓦崗軍由王伯當統率駐守河陽,王伯當投靠王世充之後,多次和唐軍交鋒,到現在只剩下了三千來人,王伯當也不是沒有填充兵力的念頭,只是,東都方面,只給了他三千人的限額,糧草器械等後勤物資也只有三千人的份,使得他無法擴充實力,從某方面來說,王世充對他這個瓦崗降將並不怎麼信任,同樣作爲瓦崗降將,單雄信則受到了王世充地看重。

王世充之所以不放心王伯當,除了因爲王伯當是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才投靠自己,還因爲當初段達協助王伯當擊退唐軍地進攻之後,王世充準備讓段達留守河陽,而讓王伯當率領本部人馬渡過黃河,另行安排,結果,王伯當並沒有聽從王世充的命令,而是玩了一個花招,說是因爲和單雄信誓不兩立,絕不站在同一個屋檐之下,因此不願前來東都朝見。

當時,王伯當部只有三千來人,但是都是百戰的老兵,實力不容小覷,權衡厲害之後,王世充沒有命令段達對王伯當下手,而是讓段達返回了東都,留下部將羅曉協助王伯當駐守河陽,一方面行監視的任務。

去年,王世充和高暢結盟,率部進攻李唐的關東之地,也曾命令王伯當和羅曉率部從河陽出擊,奪取河內。

結果唐軍在濟水紮下營寨,鄭軍無法渡過濟水,只能無功而返,退守河陽。

由於王世充的主力大軍也被唐軍擊敗,無法前進,他也無法怪罪王伯當,只好溫言勉勵,讓他繼續駐守河陽,使得河內的唐軍無法從盟津過河,威脅東都。

後來,鄭夏交惡,夏王高暢的王駕出現在了濟陰郡,看樣子,夏軍的主力將從濟陰出發,進攻陳留,封丘,浚儀,進而進逼滎陽,威脅東都。

爲了抵禦夏軍的進攻,王世充將主力調到了東面,在滎陽集結,想要將夏軍攔截在滎陽以東,爲此,王世充在東面構築了一條防線,以白馬爲首,然後,從北向南,封丘,浚儀,陳留爲點,在這些城池駐紮重兵,自己則率領主力駐守滎陽,不管哪座城池受到敵軍主力地攻擊,他都能夠及時率軍救援。

將兵力分散開來,分別駐守幾個城池,無疑不是什麼高明的招數,只是,若是集重兵於滎陽,放棄封丘,浚儀,陳留等外圍城市,那麼,白馬也只能放棄了。

王世充原本也準備這樣做的,但是左右謀臣勸阻了他。

在這些謀臣看來,高暢雖然出現在了濟陰,聲勢浩大,說是要西取洛陽,然而,這也可能是高暢玩的一個花招啊!

高暢的主力大軍若是要出現在濟陰,那麼,其主力就要從濟北郡渡過黃河。經濟北郡,東平郡進入濟陰,沿途道路難行,物資和人力的耗費極其巨大。說實話,這並不是一條上好的行軍路線。

因此。高暢有可能是虛張聲勢,故意將王駕擺放在濟陰,讓本方認爲他地主力會從東面而來,爲了防止被敵軍主力各個擊破,本方不得不收縮防線,放棄封丘,陳留,浚儀等外圍城池,集重兵於滎陽,由於封丘等城池的放棄。駐守在白馬渡口地鄭軍得不到後方地支持,也只好放棄渡口,撤回軍隊,而實際上,夏賊等待的正是這個機會,也許夏賊的主力根本就未曾從濟北郡過河,而是埋伏在黎陽。隱藏了起來,當本方中計。放棄白馬之後,敵軍就從白馬過河,從白馬過河,夏軍不需長途跋涉,若是滎陽展開會戰。本方也無法以逸待勞啊!那時。雙方也就站在了同一個起跑線上,本方一點便宜也佔不到了。

對於謀臣們的建議。王世充深以爲然,所以他採取了分兵地戰術,把部隊分別佈置在了白馬,封丘,浚儀,陳留等城池,自己則率領主力留守滎陽,密切注意前方地戰況。

率軍駐守封丘地乃是裴元慶,駐守浚儀地則是陳智略,駐守陳留的乃張童兒,裴元慶,陳智略,張童兒都是舊隋將領,他們也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曾經在瓦崗軍中效力,裴仁基,裴元慶父子投靠瓦崗的時間稍微長一些,陳智略和張童兒則是舊隋驍果軍的將領,從江都隨宇文化及北上,宇文化及在童山一戰中被李密擊敗,陳智略和張童兒只好率部投降了李密,然後,在李密和王世充會戰時,他們又作壁上觀,最後投降了擊敗李密的王世充。

陳智略和張童兒率領的部隊都不是王世充的嫡系,因此,被他派往了前線,就算被夏軍擊敗,也傷不到王世充主力部隊分毫,他不會爲此流一滴眼淚。

本來,王世充對裴氏父子非常看重,不然也不會把自己的侄女嫁給裴元慶,以此來籠絡裴氏父子,可惜,由於王仁則的進言,使得王世充對裴氏父子有所猜忌,故而他將裴元慶派到了封丘,而將裴仁基作爲人質留在了滎陽,裴氏父子地家眷也和其他那些將領的那些家人一樣被他安排在東都洛陽的宮城裡面軟禁了起來,之所以如此,乃是因爲他不相信這些武將,害怕他們叛逃到夏國,要知道,在和李唐的交鋒中,他手下的人逃奔李唐的委實是太多了!

面對高暢這樣的一個大敵,王世充自然戰戰兢兢,不敢有絲毫地怠慢,所以他才御駕親征,不敢留守東都,而是率領部隊出現在了滎陽,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地注意力基本上全放在了東面,自然對西面的局勢有所忽略。

畢竟,現在李唐自身難保,還在河東和定楊軍對峙,根本抽不出兵力來攻擊東都,何況,就算李唐能夠抽出兵力來進攻東都,恐怕李淵也不會下令這樣做,如果唐軍這樣做的話,相當於在背後幫高暢一個大忙,李淵的目光不會如此短淺。

表面上看來,王世充的兵力佈置無懈可擊,實際上呢?卻並非如此。

在濟陰方向,高暢只集結了兩萬左右地兵力,造出來地聲勢卻有十萬之衆那麼多,那麼,他的主力是不是像王世充地謀臣們所猜想的那樣集結在黎陽呢?一旦白馬的鄭軍退守滎陽,夏軍的主力就會從白馬渡口過河?

不!

事實並非如此!

實際上,就在高暢大張旗鼓前往濟陰之時,夏軍的主力也離開了黎陽,只是並非往濟北郡渡過黃河,他們不是向東,而是選擇了往西。

當尉遲恭率領精銳繞開臨清關,從小路翻山越嶺進入河內時,夏軍的主力就埋伏在臨清關之前,戰兵和輜重兵加在一起,足有五萬人,幾乎抽調了腹部所有的兵力。

當尉遲恭奪取新鄉,李道宗不得不捨棄臨清關之後,這五萬大軍就通過臨清關進入了河內,到達新鄉之後,他們又開始了分兵,高雅賢率領五千夏軍從延津關渡河,出現在了鄭軍防線的身後,襲擾鄭軍糧道,截斷滎陽和白馬,封丘等鄭軍的聯繫。

另一方面,尉遲恭則率領精兵一萬急速向河陽進發,想要奪取河陽,從盟津渡口過河,尾隨在尉遲恭身後的,乃是劉雅,薛萬徹等將領率領的主力部隊,一旦尉遲恭奪取河陽,薛萬徹,劉雅等人就會率領大軍渡河,進攻偃師,截斷滎陽和東都的聯繫,進而奪取洛口倉,滎陽的王世充腹背受敵,唯有敗亡一途了!

不過,要想達到這一戰略目的,尉遲恭部就必須奪取河陽,並且,務必要在極短的時間之內,不然,讓滎陽的王世充得到了夏軍主力出現在河內的消息,鄭軍急速回師,派重兵駐紮在偃師,在黃河北岸紮下大營,使得夏軍無法渡河,高暢制定的這個戰略計劃也就成爲了一個紙上談兵的笑話了!

兵貴神速,所以尉遲恭只率領一萬夏軍渡過濟水,直奔河陽而去,面對五千人駐守的河陽,他其實並沒有什麼必勝的把握,要知道,爲了保持行軍的速度,他這一萬人基本上丟棄了所有的輜重。

要想通過強攻奪取河陽,這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幸好,高暢並未將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尉遲恭這一萬人上面,如何奪取河陽,他另有計較。

第28章 瓦崗末日第45章 漳南戰事(上)第72章 竇建德之死第57章 酒宴(上)第41章 路遇(中)第29章 比武奪帥(下)第24章 戰河間(八)第22章 楊善會的逆襲第10章 騰珏面臨的選擇第110章 大典(下)第64章 竇建德的選擇第61章 高暢大戰宋金剛第30章 羣豪的各自選擇(中)第72章 管平的背景第51章 狂妄的李神通第137章 幽州大戰(十七)第49章 奇襲第143章 幽州大戰(二十三)第17章 戰河間(一)第27章 戰河間(十一)第34章 不太愉快的重逢第55章 鬥將(下)第112章 五月二十日(一)第36章 楊善會的敗亡(上)第107章 夜火(上)第55章 菜市口(下)第118章 破河陽第44章 與過去的相逢(中)第1章 歷史的車輪第103章 追兇第44章 各懷鬼胎第55章 高暢大戰宋金剛(四)第119章 高暢大戰裴元慶河北豪強和李唐的關係第2章 酒樓聽說書第96章 蛇出洞第118章 ??獲平原(完)第98章 殺人如殺雞,割頭如割草第8章 望嶽亭之役第14章 到底誰算計誰第52章 高暢大戰宋金剛(一)第17章 戰河間(一)第110章 獲平原(八)第21章 白鹿原之戰第94章 難題重重第120章 五月二十日(九)第92章 路遇第8章 感業寺第86章 雄闊海大戰俏羅成第103章 獲平原(一)第5章 夜話第20章 臨陣第48章 酒樓風波第108章 五月十九日(三)第102章 無間和造紙術第66章 風雨長街(下)第23章 帥帳議事(上)第104章 高暢李靖初見面第46章 梟雄末路(上)第24章 帥帳議事(下)第59章 楊義臣第58章 凌敬獻計第34章 趙仁成火燒敵營第105章 夜宿第3章 監察司的秘奏第43章 阿嵐和蘇雪宜第14章 裴元慶大戰宇文成都第103章 細雨,微風,陰雲第39章 高暢和魏刀兒的盟約第67章 情報第45章 漳南戰事(上)第77章 雷霆(上)第40章 張金樹第63章 破聊城第114章 出其不意第105章 大典之前(上)第21章 戰河間(五)第41章 天下大勢第67章 情報第88章 空城計?第45章 漳南戰事(上)第29章 宇文成都第2章 夏國的八月第1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31章 羣豪的各自選擇(下)第25章 背背山般的兄弟情第33章 平陽出征第81章 辣手摧花第28章 破城第21章 戰河間(五)第101章 秋長天的計劃第80章 臣服第21章 南北兩件事第68章 會見房彥藻(上)第7章 前路第3章 監察司的秘奏第40章 路遇(上)第50章 火光中的固鎮(中)第94章 無題第106章 五月十九日(一)
第28章 瓦崗末日第45章 漳南戰事(上)第72章 竇建德之死第57章 酒宴(上)第41章 路遇(中)第29章 比武奪帥(下)第24章 戰河間(八)第22章 楊善會的逆襲第10章 騰珏面臨的選擇第110章 大典(下)第64章 竇建德的選擇第61章 高暢大戰宋金剛第30章 羣豪的各自選擇(中)第72章 管平的背景第51章 狂妄的李神通第137章 幽州大戰(十七)第49章 奇襲第143章 幽州大戰(二十三)第17章 戰河間(一)第27章 戰河間(十一)第34章 不太愉快的重逢第55章 鬥將(下)第112章 五月二十日(一)第36章 楊善會的敗亡(上)第107章 夜火(上)第55章 菜市口(下)第118章 破河陽第44章 與過去的相逢(中)第1章 歷史的車輪第103章 追兇第44章 各懷鬼胎第55章 高暢大戰宋金剛(四)第119章 高暢大戰裴元慶河北豪強和李唐的關係第2章 酒樓聽說書第96章 蛇出洞第118章 ??獲平原(完)第98章 殺人如殺雞,割頭如割草第8章 望嶽亭之役第14章 到底誰算計誰第52章 高暢大戰宋金剛(一)第17章 戰河間(一)第110章 獲平原(八)第21章 白鹿原之戰第94章 難題重重第120章 五月二十日(九)第92章 路遇第8章 感業寺第86章 雄闊海大戰俏羅成第103章 獲平原(一)第5章 夜話第20章 臨陣第48章 酒樓風波第108章 五月十九日(三)第102章 無間和造紙術第66章 風雨長街(下)第23章 帥帳議事(上)第104章 高暢李靖初見面第46章 梟雄末路(上)第24章 帥帳議事(下)第59章 楊義臣第58章 凌敬獻計第34章 趙仁成火燒敵營第105章 夜宿第3章 監察司的秘奏第43章 阿嵐和蘇雪宜第14章 裴元慶大戰宇文成都第103章 細雨,微風,陰雲第39章 高暢和魏刀兒的盟約第67章 情報第45章 漳南戰事(上)第77章 雷霆(上)第40章 張金樹第63章 破聊城第114章 出其不意第105章 大典之前(上)第21章 戰河間(五)第41章 天下大勢第67章 情報第88章 空城計?第45章 漳南戰事(上)第29章 宇文成都第2章 夏國的八月第1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31章 羣豪的各自選擇(下)第25章 背背山般的兄弟情第33章 平陽出征第81章 辣手摧花第28章 破城第21章 戰河間(五)第101章 秋長天的計劃第80章 臣服第21章 南北兩件事第68章 會見房彥藻(上)第7章 前路第3章 監察司的秘奏第40章 路遇(上)第50章 火光中的固鎮(中)第94章 無題第106章 五月十九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