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成所謂的進取心是想多跟自己差不多的高手交手,以圖拳術大進。()現在林成的心裡似乎找不到方向了,這種迷失方向的感覺,就好像人行走在無邊的大漠,面對大自然的這種無力感,讓人絕望。
也許自己本身就是個愛冒險的人吧,平靜的生活或許不是自己所期盼的。有機會一定要到大漠走一趟,林成心裡暗暗下定決心。
不過日子還的照常過,林成早上依舊是練拳,只有沉浸在拳法中,林成才能感受到那一絲心靈的寧靜,林成還真是個天生就適合練拳的人。
很多人一打拳,就感覺心浮氣躁,焦急難耐。但是也有人能在動中感受那一絲的寧靜。太極拳是修心養性的拳,雖然動作慢,但是卻需要人足夠的耐性。最近林成是愛上了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在極鬆柔中感觸拳法的生命。
一般一套二十四式打完也就四五分鐘的時間,但是林成打完卻需要二十分鐘。拳打的越慢越好,越慢才能體現功力。當然這種慢卻並不是打一會,停一會,而是整體的拳打下來全部都是勻速,勻速啊,這相當於把一個四五分鐘就能打完的拳,整整慢下來四五倍,其實這也就是爲什麼打的越慢,越能體現功力的地方。太極拳的整個行拳過程中都是半蹲着,腿部一直處在鍛鍊中,而且太極動是先動腰,腰部也整整訓練了二十分鐘,這還不算,最主要的是在行拳過程中,林成能清晰的感覺到身體裡的那股如細絲般的意,在緩慢的行拳過程中,已經彷彿匯成了大江大河。
林成刻意的緩慢行拳,但是那股意卻真如滾滾大江一般,又彷彿脫繮的野馬,林成刻意的慢,卻感受到那奔涌的意異常的充盈飽滿。
這是林成在現代簡化二十四式太極拳中體會到的,這種體會推翻了林成以爲二十四式就是太極操的觀點。
以前林成在公園裡看到了老頭老太太都在打太極拳,以前總會不屑一顧,認爲這是太極操。
現在林成知道自己錯了,並不是二十四式是太極操,而是因爲打的人並沒有體會到太極的深意,只是追求了動作等外在,卻忽略了太極的內在。
同樣是二十四式,什麼人打,就有什麼樣的效果。公園老太太打那就是打的太極操,練個三十年四十年也不過是練了個胳膊腿。但是煙威太極拳協會會長郝重也是隻打二十四式,但是人家就能成爲高手。
以前林成總是認爲郝重是半路出家,以前肯定打別的內家拳,但是人家不說而已,落到嘴上,郝重說自己只是打二十四式,林成也總是不相信。
但是他自從教授這些打二十四式準備在校運動會上表演的會員之後,林成又深刻的感受到二十四式拳的內在東西。
師傅了塵以前教授林成的可不是楊氏拳,而是以纏絲螺旋,發勁剛猛爲特點的陳氏拳,林成那時候還是好動的年紀,二十歲,正是爭強好勝的年紀,而陳式拳的剛猛又讓人產生了極大的練拳興趣。
陳式拳只是看外表就能讓人感覺極大的力量和速度,陳式拳給人的感覺像是暴風驟雨。但是慢悠悠的楊氏拳卻給人以春風和煦的感覺。
暴風驟雨卻只是讓人全身盡溼,但是春風卻能直接凍到人的骨頭裡。有句俗話怎麼說來着:春凍骨頭,秋凍肉。春天的風是冷在了骨頭裡,而秋風蕭瑟卻有夏天的溫潤底子。
林成下午沒課,也不大去圖書館了,有時間就去拜訪下許發明,這個給他在武道上以極大感悟的絕代高手。
以前林成一直不知道許發明是打什麼拳的,許發明練拳的時候都很隨意,沒有什麼固定的套路,想起什麼就打什麼。跟師傅了塵差不多,林成有時候也經常想起什麼打什麼,也不按照固定的套路來,但是打起來卻總沒有師傅和許老的這種感覺。但是也有例外的情況,那就是林成在不經意的物我兩忘的情況下是例外,但是既然是物我兩忘了,那林成打出的驚人拳法,他自己也不會知道的。這就是靈犀一現的感悟。
但是許老卻總是隨意的打拳,根本沒有什麼套路。雖然許老不如師傅了塵年齡大,但是了塵也跟林成講過,他那時候都是打單式,根本沒有什麼套路,一個攔雀尾連續不斷的打個幾百遍,一個野馬分鬃也是連續不斷的打,打到什麼程度,打到不用想隨手就來的程度,而那時勁也能不用刻意發,達到隨手而發的程度。這就是王宗嶽《太極拳論》裡所說的:由招熟而漸悟懂勁。招式熟練而自然就懂勁了。
了塵開始的時候也是訓練林成打單式,尤其是在了塵眼裡那些絕招就是讓林成在單式中訓練的,林成的打法來自於了塵,而了塵也不是一味的主張林成打單式,也是比較注重盤架子的,盤架子長功力,架子越是打的純熟,功力也就越深,而且在盤架子中更能體會到意在拳中的作用。
因爲打拳有一句話,叫意在拳先。就是打拳的時候,你的意要走在你拳的前面,這樣是有以意導拳的作用,而以意導拳在進攻的時候會使意深入的打擊人體,使人受內傷。而在防守的時候,也會因爲意在先,而使招式靈活,進退有據。
了塵是好不容易找到林成這麼一個衣鉢傳人,所以在教授林成的時候,也是不遺餘力,把他一百多年的功力和經驗,盡數的傳授給了林成。
了塵重視樁功,因爲那是基礎中的基礎,了塵要求林成在打單式的時候,先盤架子,這樣把架子盤好,才能更加體會到太極中似大江大河,源源不斷的深意。
打單式是爲了練打法,打法中的很多絕招都是了塵讓林成在單式中重點感悟的,這纔是真正的招熟而懂勁。
單式打完,還要盤架子,在盤架子中再感悟太極連綿不斷的深意。
這就是了塵的教法,而了塵也是根據自己上百年的對拳法的感悟來教授的,其中蘊含了了塵這一百多年的經驗。
許發明雖然年紀比了塵小了幾十歲,但是在功力上卻也沒差距了塵太多,但是話說回來,到了他們的這個層次,就算一點點差距,那也是需要十數年乃至數十年才能趕上,也有可能是一輩子也無法趕上。
了塵更注重的林成自己對拳法的感悟,很多拳理自己不說,希望林成自己能悟出來,而許發明的教授則是注重了更快的進步,他會把自己在拳法中的某個階段遇到的瓶頸還有怎麼突破的瓶頸全部跟徒弟說,讓徒弟避免在這個瓶頸上浪費時間。
其實這兩種教授法各有優缺點,許發明的教法能讓徒弟避免走彎路,取得的成就更快。而了塵的教法是讓徒弟自己領悟,那樣得到的東西就會更加深入人心,自己的感悟就會更深。雖然許發明的教法在眼前的確是可以避免走彎路,但是卻缺少了徒弟自己的領悟,而在拳道不斷進步的路途中,徒弟還會遇到很多無法領悟的東西,由於缺少了一開始的獨立思考,這樣他以後的進步就會遇到更大的阻礙。而了塵的教法就避免了許發明的這個問題,他讓徒弟一開始就獨立思考,獨立解決自己在拳法上遇到的問題,那樣在以後的修煉過程中,徒弟就會漸漸感受到獨立解決並突破拳法中的瓶頸的好處,以後的進步就會大踏步。但是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在開始的時候,獨立解決問題,那難度可絕對不小。
林成應該感到慶幸的是,自己遇到了兩個名師,既能自己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又能在瓶頸上讓另一位給予必要的提點,所以這也是林成在短短的六七年的練功中,就能達到化勁的最好證明。
要不林成親口問起,他永遠也不會知道許發明最先練的是楊氏拳,因爲從許發明的拳路里已經早看不出來,許發明用的是哪家哪派的了,隨便一招到了許發明這種級別的人手裡,那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省去了很多跳躍,震腳等動作,整體動作比較和緩,適合老年人健身用。
楊氏八十五式雖然也少了很多劇烈的動作,但是整體動作較多,打完也需要二十分鐘。因此被譽爲功夫架。那是因爲八十五式整套動作都是在半蹲的情況下完成,腰更是一時不停的鍛鍊,沒有比較好的體力,根本堅持不完整套動作。八十五式最早由楊露蟬的嫡孫楊澄甫創編。楊澄甫的父親和叔叔楊班侯和楊健侯那都是功力絕頂的人物,**出的楊澄甫,功力自然不俗。
許發明那時候就是跟楊澄甫交好,經常更楊澄甫一起練拳,學習,雖然許發明比楊澄甫小個十歲八歲,但是許發明那時候就表現出極高的武學天分,經過勤學苦練,所以纔有今天的一身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