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章 淨身出戶

蕭雲貴看着慶豐離開時那漠落的背影,心底裡感到了一絲爽快,他一直耿耿於懷歷史上清朝滅亡之後,民國對待滿洲貴族們實在是太過優厚,雖然民國政府也停了滿洲貴族們的祿米、銀兩,但他們世代侵吞的國家田產、財產、房產卻得以保留,在民國之後的二十年時間裡,這些滿人貴族們坐吃山空,將祖宗積累下來的財富揮霍一空,最後還是成了平民的一員。

在歷史上清朝滅亡後的滿洲貴族們喪失了政治權力,也使王公貴族們失去了大量收受賄賂機會。過去有權有勢時,朝中百官爭相阿諛逢迎,奉送金銀財寶,如今的王爺失去了權勢,變成了平民,不僅沒有人來送禮,往往還要反過來給民國新貴們行賄納銀,以求得到軍閥政府的庇護。清代的王公貴族都擁有大量土地,每年可以向耕種這些土地的佃戶收取鉅額地租以及各種農副產品,這些土地被稱爲“莊地”,是清初八旗跑馬圈地從農民手中搶佔來的。民國之後,王公貴族失去了政權,廣大佃戶、農民乘此時機拒不交租,展開了抗租奪地的鬥爭,其結果使王公貴族失去了鉅額的地租收入。袁世凱雖然下達了大總統令,逼迫佃農交納莊糧地租,廣大佃戶依然抗租、佔地,而民國政府出於私利,也沒有采取強制手段逼迫佃戶交租,於是王公貴族既然收不到租銀,王府中的開支又很大。只得變賣莊地。這些莊地大多以低廉的價格賣給了一些地主、官僚和軍閥,成就了民國新的半封建、半資產階級的形成。貴族子弟們又是十分懦弱無能,無法與有權有勢的新貴們抗衡。於是他們的財產大量流失,北京城裡的各大王府在短短的二三十年裡就迅速敗落了。

當然蕭雲貴也可以不做什麼,任由這些滿洲貴族們像歷史上那樣,逐漸敗光他們的財產,但這樣做明顯不符合今後整個國家的利益,滿洲貴族們掌握的鉅額財產、土地和房產假如任由歷史上那樣被新的勳貴們兼併,那隻會增加國家半封建、半資產階級的力量。對於國家整體並無益處,對廣大失去土地的農民來說也無益處。無法進一步緩解國內的土地矛盾。於是,蕭雲貴必須在這個時候趁着新朝初立需要進行大清洗的時候來重新分配土地和財產,這樣就能夠引導北方的土地政策改革和保障接下來北方也能按照江南那樣實行新政。

滿洲貴族手中的錢財和房產也還罷了,蕭雲貴更加看重的是他們手中握有的大量土地。一旦這些土地能夠收歸國有之後,再分給北方滿漢百姓們耕種,勢必減弱北方封建勢力的力量,沒有土地兼併的機會,北方的封建勢力就會將大量的資本投入到工商業中來,對國家工業化進程和資本市場的興盛是非常有好處的。

同時,沒收滿洲貴族的財產,代表了反清勢力的樸素願望,安撫了太平天國內中下層人民的願望。既然漢人已經當家作主了,那麼對滿人的清算是必要而且必須的,這樣做也能緩和國內滿漢之間的對立情緒。而且滿人之中富貴的只是少數人。大部分滿人還是貧窮的旗丁旗戶,分地給他們也能滿足下層滿人百姓的需求,分化一批,拉攏一批滿人,得到廣大貧苦滿人的支持,有助於五族共和共榮的推進。

事情的發展果然如同蕭雲貴預料的那樣。北京城內數萬滿洲貴族們的確非常不滿西王的三條諭旨,他們拒絕交出財產。但由於已經沒有了權力和軍事保障,他們的財產、房產和田產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被太平軍收了回去,太平軍以強大的軍事力量爲保障,毫不留情的鎮壓了一大批的滿人貴族們。

而那些貧苦的滿人旗丁旗戶們則是歡迎這個諭旨的,就比如慶豐府內爲數衆多的奴僕們,他們幾代人都是慶豐家族的包衣奴才,家境並不富裕,在諭旨下達之後,他們開始分到了錢財、房產和田產。看到昔日的主子爺們落魄潦倒,平日裡對他們頤指氣使的打罵不復存在之後,這些包衣奴才們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在爲人的好處。

隨後太平天國趁熱打鐵,推出了廢奴三部曲的第一部法案,這個法案叫廢除滿人包衣奴才法案,蕭雲貴非常隱蔽的先將廢奴的第一部侷限於滿人身上,這符合廣大人民的意願,在這種時候,一旦是沾上滿人二字的東西,大家都會認爲它是必須被推翻的,而廢除滿人包衣奴才並沒有觸及廣大漢人擁有奴僕的權益,因此這個法案實行起來非常迅速。對於一個失去了政治和軍事權力的昔日貴族階層來說,他們是無力對抗國家新興階層勢力的。於是,滿人的包衣奴才們在很短的時間內獲得了自由身。

接下來太平天國又推出了第二部曲,宣佈太平天國治下在舉行開國和皇帝登基大典當日起,就不允許再進行人口買賣,這部法案稱之爲禁止人口買賣法案。這部法案禁止了人口買賣,是爲將來最後推出廢奴宣言在做準備,而這一切都是爲了定國是詔中將首次提及的,所有中華太平天國公民在天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一劃時代的創舉做着準備。人權的公平是進一步打破封建等級枷鎖的必要步驟,只有這樣封建的土地依附關係才能逐步被打破,然後就是新興的資產階級力量逐漸成爲國家的中堅力量,才能完成國家的工業革命。

太平天國的成功離不開中下層人民的支持,廢奴是必須的,土地的分配是必須的,整個社會資源的重新分配是必須的,因此太平天國在蕭雲貴的引導下已經開始走上了另一條道路。

當然,任何資本階級的誕生都還是免不了摻雜着很多人的血和淚,也避免不了骯髒的原始資本積累,而這一次首先付出血淚的人就是滿洲貴族們,誰讓他們的統治失敗了而且他們手中還掌握着大量的財富呢

一切似乎就是那麼的順理成章,蕭雲貴只是把滿洲貴族們的沒落提前了二十年而已,整個春暖花開的季節裡,對於京城的滿人權貴們來說則是無比的煎熬,他們遷出了長期居住的王侯府邸,隨身攜帶少量的隨身物品和幾兩銀子,這些就是他們的全部財物了,每人三十畝的田產對於他們來說毫無意義,因爲他們身驕肉貴根本不會去耕種,很快這些田地將會被他們賣掉,而購買這些土地的只會是太平天國政府。滿人的土地都是以國有土地的形勢分配出去的,嚴禁買賣和贖抵,蕭雲貴將國家的財富增加到了一個驚人的數量級,而他的舉動被不明所以的世人們指責爲新皇帝大量進行皇傢俬人圈地行動,不過後來這些土地上產生的財富所收繳的賦稅都歸國庫所有,這種說法才漸漸止住。

而那些反抗不願交出財產的滿人權貴們被太平軍殘酷鎮壓了,手段和罪名也都是非常的莫須有,他們意圖顛覆新朝廷復辟滿人皇朝,只憑這一條就足夠了。三月二十五日這一天,將近有三千多名滿人權貴和他們的家人們被公開宣判,然後主犯被押赴刑場執行槍決,他們的家屬則被流放到福建、廣東一帶去修建鐵路,很多人死在了修建鐵路的路途中。

大多數滿人權貴們在刀槍下低頭了,他們交出了財產,幾乎是淨身出戶,然後逐漸他們這個曾今顯赫一時的階層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就如同歷史上清末貴族們消失一樣,只不過他們所用的時間更短。有些時候,在京城漫步,一些小巷子裡總會有一些乞丐行乞,你會發現或許當年某個王爺、貝勒或是貝子等權貴們就在其中。

而他們當中也有比較幸運的人,比如慶豐、載銓、奕劻等人,慶豐現在改名叫蕭慶豐,被西王賜予國姓,同時榮升爲一等昭信侯。載銓改姓艾,被封爲三等順義侯,奕劻也改姓艾,是一等歸寧伯。他們三個就如同當年滿清入關之時投靠滿清的吳三桂、耿精忠、尚可喜等明朝貳臣一樣,成爲了徹頭徹尾的滿奸,他們靠着舉報、挖掘滿人權貴們的財物得以發跡,他們靠着迫害他們的同胞得以保全身家財產,他們靠着出賣滿清最後一點尊嚴得以成爲新朝樹立的榜樣。

歷史是公平的,當你遭受黑暗時段的時候,你也許會抱怨歷史的不公,但總有一日,歷史會迴歸另一個極端,正如同國人常說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也就是歷史的公平性。

當然還有一個滿人權貴是例外,他就是醇親王奕翾,由於滿清皇室遷出紫禁城後全都居住在他的府邸,同時西王又特赦了醇親王的罪過,於是醇親王的財產得以保留下來。只不過奕翾沒有得到封爵,他也不需要封爵,西王進京之後他沒有表示過任何的臣服,他也沒有剪辮易服,更沒有改姓,然後足不出戶的就這樣做起了縮頭烏龜。奕翾自以爲這樣能夠低調而且又保持自己的體面,但確爲日後的一場大禍事埋下了隱患。

整個京城現在注目的是那些爲數衆多的滿人權貴,都在拍手叫好的看着他們悽慘的下場,所以沒功夫理會那個醇親王,就連前朝太后和小皇帝也被暫時遺忘了。然後吸引民衆眼球的就是江南太平天國政權中樞抵達京城,隨同到達的除了整個天國的中樞政府機構外,還有西王娘和二世子以及還在襁褓中的天國小公主。

第222章 運河水匪第312章 古城新風第542章 後山夜戰第142章 御前侍衛第567章 破而後立第326章 工業力量第21章 升斗小民第370章 聯合出兵第503章 各安天命第324章 海禁海貿第471章 恰當時機第699章 氣運已盡第667章 紅十字會第576章 工商總會第438章 挖人牆腳第266章 東西聯手第546章 放虎歸山第171章 聊表心意第485章 政治影響第356章 一個交代第185章 鄉官民團第148章 鬧劇連連第426章 追悔莫及第170章 唯今之計第648章 遙不可及第312章 古城新風第350章 西王回府第406章 天堂再會第608章 歷史責任第636章 蓄謀已久第671章 勢如破竹第124章 定計留客第535章 復興之路第288章 鎮筸總兵第379章 何樂不爲第4章 耶穌下凡第499章 昔日故友第447章 消息傳來第80章 求人以誠第526章 韜光養晦第703章 退位讓國第470章 一切之重第82章 民不畏死第107章 北征東伐第654章 互相恫嚇第746章 戰後發展第174章 幫會爭霸第644章 老舊戰術第70章 胡攪蠻纏第400章 廣東起事第360章 南下廣州第237章 接舷之戰第743章 伊犁條約第259章 雷霆救兵第317章 上位之事第551章 開禁之議第534章 文藝復興第122章 祈禱氣運第297章 大義名分第594章 神秘來客第433章 大軍逼近第172章 回京覆命第431章 英法備戰第379章 何樂不爲第459章 投降免死第309章 鉅額投資第618章 鍾粹宮中第680章 名臣來投第391章 與民易田第413章 皇室避暑第256章 錢多人傻第96章 終得名士第271章 無間之道第8章 密探齊出第134章 洞庭霧霾第255章 海關成立第350章 西王回府第511章 皆大歡喜第123章 三渡湘江第585章 一個希望第657章 順理成章第88章 分離之意第451章 破釜沉舟第670章 如何自保第126章 戰四葉山第50章 虛與委蛇第637章 摸哨之戰第493章 能屈能伸第568章 雲南會師第573章 意義不同第540章 興安靈渠第743章 伊犁條約第723章 國宴之上第576章 工商總會第613章 三座大營第115章 出城別走第32章 西王風采第625章 冒險偵查第181章 拯危醫館第211章 背水一戰
第222章 運河水匪第312章 古城新風第542章 後山夜戰第142章 御前侍衛第567章 破而後立第326章 工業力量第21章 升斗小民第370章 聯合出兵第503章 各安天命第324章 海禁海貿第471章 恰當時機第699章 氣運已盡第667章 紅十字會第576章 工商總會第438章 挖人牆腳第266章 東西聯手第546章 放虎歸山第171章 聊表心意第485章 政治影響第356章 一個交代第185章 鄉官民團第148章 鬧劇連連第426章 追悔莫及第170章 唯今之計第648章 遙不可及第312章 古城新風第350章 西王回府第406章 天堂再會第608章 歷史責任第636章 蓄謀已久第671章 勢如破竹第124章 定計留客第535章 復興之路第288章 鎮筸總兵第379章 何樂不爲第4章 耶穌下凡第499章 昔日故友第447章 消息傳來第80章 求人以誠第526章 韜光養晦第703章 退位讓國第470章 一切之重第82章 民不畏死第107章 北征東伐第654章 互相恫嚇第746章 戰後發展第174章 幫會爭霸第644章 老舊戰術第70章 胡攪蠻纏第400章 廣東起事第360章 南下廣州第237章 接舷之戰第743章 伊犁條約第259章 雷霆救兵第317章 上位之事第551章 開禁之議第534章 文藝復興第122章 祈禱氣運第297章 大義名分第594章 神秘來客第433章 大軍逼近第172章 回京覆命第431章 英法備戰第379章 何樂不爲第459章 投降免死第309章 鉅額投資第618章 鍾粹宮中第680章 名臣來投第391章 與民易田第413章 皇室避暑第256章 錢多人傻第96章 終得名士第271章 無間之道第8章 密探齊出第134章 洞庭霧霾第255章 海關成立第350章 西王回府第511章 皆大歡喜第123章 三渡湘江第585章 一個希望第657章 順理成章第88章 分離之意第451章 破釜沉舟第670章 如何自保第126章 戰四葉山第50章 虛與委蛇第637章 摸哨之戰第493章 能屈能伸第568章 雲南會師第573章 意義不同第540章 興安靈渠第743章 伊犁條約第723章 國宴之上第576章 工商總會第613章 三座大營第115章 出城別走第32章 西王風采第625章 冒險偵查第181章 拯危醫館第211章 背水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