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擴軍

“主公,這天下才剛剛一統,就這麼着急擴軍,民力會不會被消耗的太快了?”中書省會議上,嚴明有些疑惑道:“如今北方剛剛平定,正是應該休養生息之時,等到中原和山東穩定下來,足以自給自足之時擴軍,我軍也有餘力啊!”

“嚴先生沒明白主公的意思!”李振在旁邊直搖頭道:“主公之所以擴軍,就是爲了與民休息。”

“如今大運河開鑿在即,加上輸送到幽州各地的物資,營建新都,需要海量的人手。”李振見到嚴明目光轉向自己,頓時繼續開口道:“這些地方要麼是剛剛穩定,要麼乾脆就是地廣人稀,徵調百姓加入修建都城,都困難無比。如今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我們的老傳統,讓擴充的新軍一面承擔起北方的防禦重責,一面參與修建新都和運河,如此才能花一份錢糧辦兩樣事。”

“興緒所言甚是。”見到薛洋點頭之後,袁襲則跟着笑道:“所以先生不用擔心,從修築運河和新都的錢糧物資當中按照人數劃撥出來部分作爲擴軍之用即可。所有北上之新軍將士家眷,到時候一併遷徙到幽州附近,如此一來正好可以擴充幽州百姓數量,衝開此地彪悍之民風,也只有如此,才能夠將這片自古以來的禍亂之地,變成王化之所。”

“若是如此,此法倒是可行。”兩人的前後話語倒是讓嚴明目光也跟着變得嚴肅起來,幽州從安祿山開始,就一直是華夏大地的禍亂之源,也造成了幽州附近長期戰亂,衰落已久。真要修建新都,嚴明甚至於都做好了大規模從江南各地抽調百姓北上的準備。但是百姓過去,勢必需要更多的兵馬維持秩序,防止災變再來,如此必會消耗更多的錢糧,從而加劇消耗。

如果按照這種辦法,倒是可以極大的節省錢糧人力,而且安全高效。軍方家眷北遷,等於是將最忠誠的一幫人調到了幽州,從而稀釋當地的人口的同時,增加安全穩定性。

“樞密院儘快擬定一份擴充名冊,增設第十二衛至第十七衛,讓講武堂將選拔出來的將領名冊儘快送來覈准。”在薛洋的這道命令迅速下達之後,一場伴隨着大勝之後的擴軍迅速在各地展開。這一次選拔的兵員除了南境子弟之外,還有部分名額給了新佔領區的中原等地,藉此機會消化數量龐大的戰俘和投誠士兵。

但是對於將領這一塊,不論是薛洋還是領銜主導的袁襲等人,甚至於遠在山東坐鎮的陸翊,都非常謹慎,大量天策軍的嫡系將領脫穎而出,成爲年輕一輩的領軍人物。

這五個衛和老牌戰隊相比,更趨於年輕化,從統軍大將軍到基層將領,幾乎全都是清一色在血與火的征伐當中成長起來的年輕人,是對於這個即將開始的新朝有着狂熱情緒的青年子弟。他們對於薛洋和天策軍本身,有着更深層次的擁戴,從而也導致了本身變得更加的熱血,在擴軍命令傳到講武堂之後不久,就迅速點燃了所有人的情緒。

“主公,五個衛,十七萬人的規模,只怕應付不了這幫小子了。”講武堂高駢那邊送來的奏報直接給出了七個衛的將領組成名冊,也讓袁襲哭笑不得之餘轉而道:“但是五個衛是樞密院和嚴先生仔細商議過的最大擴軍規模,再大的話就要影響南境的發展了。”

“就五個衛,不增加了,以陸盛爲第四衛統軍大將,抽調殷紅林、杜廣義、何兵、盧靜和李陽組建新軍。”薛洋搖了搖頭,他知道這一次民政那邊的壓力非常大,頂着剛剛結束戰亂之後擴軍,實際上就是窮兵黷武,若不是南境根基厚實,自從自己統一之後經濟迅速發展,尤其是嶺南各地被開發之後,糧食一年三季,收成一下子變多了三倍有餘,只怕根本支撐不起這麼大的消耗。

“讓李承煥接管第一衛,林大成接管第二衛,高勳接管第三衛,着令權義和孝常兩人先回金陵,將關中交給陸明負責,同時讓陸翊儘快將山東事務交給向衝,即行返回。這一次擴軍之後,立即改制,我們的任務非常重,要在新朝建立之初就把規矩定下來。”薛洋擺了擺手轉而道:“軍師在樞密院要提前和兵部做好準備。”

“主公放心,微臣和興緒必然不負所托,協助主公調整我軍內部,完成任務。”薛洋沒有說明白,但是對於袁襲這等人來說,只要點一下,就足夠快速反應過來。這麼大規模的將天策軍的高級將領全部抽調回金陵,除了論功行賞,更重要的是下一步的安排和部署。再結合此次擴軍,薛洋背後的意圖也就呼之欲出了。

按照薛洋的這道命令,整個天策軍除了安敬思等後來編組的兵馬未動之外,幾乎涉及到整個老牌戰隊全都跟着出現了將領調動,部分士兵甚至於也被抽調混編進入新軍當中。如此一來,更大規模的調動開始出現在隨後迅速傳到各地的將令之中。

這一份份急速送達的命令讓所有人都隱約感覺到了金陵這邊的變化,在勝利之後擴軍,而不是裁撤兵馬,這本身就和大部分將領預想的完全不一樣,這也意味着薛洋並沒有馬放南山的意思,反而有可能在策劃着更大規模的部署。

而在民政方面,這一次新兵選拔之後,一份份緊急命令開始分頭下發,迅速抵達新兵各家各戶,這是一份遷徙令,根據樞密院和兵部制定的兵冊,所屬北上的新軍家屬將分批由各地官府出資送達金陵和揚州兩地,然後乘坐水師快船進入幽州安置。

在遷徙令後面,還有一份厚厚的補償方案,包括各軍家屬抵達之後,一次性補發的錢糧之外,還有房屋、田地和農具等等一系列的東西,全都一一寫明。

這種讓家屬跟隨戰備部隊遷徙到外地的做法此前也曾有過,所以這些軍中家屬倒是沒有太大意見,但是卻沒有這麼大規模,十幾萬人的大軍家屬,足足數十萬人北遷,其動作快速傳遍了整個南境,也一下子讓所有人都開始感受到了金陵這一番動作背後的含義。

第七百二十章 心結第五百五十七章 南境一統第二百八十八章 決戰福州(中)第八百九十七章 算計人心第一百零四章 兵威壓鎮南第七百六十八章 萬縣之戰第五百零八章 夜戰第九百一十五章 統一調度第四百九十七章 最後的決戰(二)第三百四十八章 打頭陣第六百三十七章 風火連天(上)第三百四十八章 打頭陣第三百二十章 大婚(中)第一百一十五章 公開的陷阱第七百四十四章 人才聚攏第二百八十五章 旗兵作戰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添油戰術第四百六十九章 內鄉大戰(中)第九百五十四章 巷戰第九百八十五章 應對之策第五十二章 不約而同第一百四十二章 入局第一百一十二章 幾家歡喜第七十一章 作假第九百六十一章 合兵一處(下)第二十二章 破局第二百一十七章 封賞第九百五十五章 撕開一道口子第四百三十九章 爭奪韶州第三百零五章 王霸的道路不需要盟友第七百八十五章 放空涪城第二百四十一章 會師第三十八章 根基第三百八十章 撥亂反正(上)第四百二十章 針鋒相對第三百四十三章 劉威的盤算第五百零八章 夜戰第七十章 亂象紛紛第四百八十三章 漸生嫌隙第六百三十一章 反咬一口(下)第七百八十三章 夜襲(上)第七百二十二章 自絕於天下(下)第二百五十二章 福州事第二百八十四章 剿字當頭第一百二十五章 鹽鐵之爭第三百五十六章 嶺南第一戰(下)第五百二十章 巋然不動第一百五十二章 各方雲動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圍南皮第七百六十二章 中原大變第七百四十一章 坐而論道(上)第六百一十四章 濤聲依舊第八百四十四章 會師成都第七百八十一章 涪州之戰第三百二十七章 合縱第四百九十九章 最後的決戰(四)第七百九十二章 王建來了第四百七十章 如坐鍼氈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山東底定第一百二十三章 第二封詔書第六百零四章 制衡第一百七十六章 爭鋒相對第九百零八章 長驅三百里(上)第七百五十二章 迷陣第六百二十六章 魯陽關對峙第七百零七章 萬源之戰(中)第六百四十三章 震動第八百八十七章 齊軍譁變(上)第二百五十九章 煙燻烏墩寨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天下大勢第七百四十四章 人才聚攏第四百九十八章 最後的決戰(三)第二百二十五章 四女爭鋒第一千零三章 邊軍之殤(上)第十九章 以戰養戰(下)第八百九十八章 吃不下,吐不出第七百六十七章 山河戰圖第四百二十一章 一打二第三百七十七章 魂斷交州(中)第五百二十六章 江州之戰(下)第六百四十四章 李克用南下第二百零四章 宋城之變(中)第九十三章 成敗得失第八百五十九章 李存勖出手(下)第三百零三章 威壓泉州第二十八章 太湖易主第六百二十章 荊州大戰(中)第四百二十八章 內外影響第二百七十四章 封賞拉攏(下)第二百二十六章 郡主的心思第三百七十九章 水陸並進第四百五十九章 全線震動第三百零八章 撤道並省第六百三十八章 風火連天(下)第七百一十三章 成王世子(下)第八十八章 採石磯水戰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陌刀軍團第二百九十六章 渡海第八百一十三章 反間計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大包圍圈
第七百二十章 心結第五百五十七章 南境一統第二百八十八章 決戰福州(中)第八百九十七章 算計人心第一百零四章 兵威壓鎮南第七百六十八章 萬縣之戰第五百零八章 夜戰第九百一十五章 統一調度第四百九十七章 最後的決戰(二)第三百四十八章 打頭陣第六百三十七章 風火連天(上)第三百四十八章 打頭陣第三百二十章 大婚(中)第一百一十五章 公開的陷阱第七百四十四章 人才聚攏第二百八十五章 旗兵作戰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添油戰術第四百六十九章 內鄉大戰(中)第九百五十四章 巷戰第九百八十五章 應對之策第五十二章 不約而同第一百四十二章 入局第一百一十二章 幾家歡喜第七十一章 作假第九百六十一章 合兵一處(下)第二十二章 破局第二百一十七章 封賞第九百五十五章 撕開一道口子第四百三十九章 爭奪韶州第三百零五章 王霸的道路不需要盟友第七百八十五章 放空涪城第二百四十一章 會師第三十八章 根基第三百八十章 撥亂反正(上)第四百二十章 針鋒相對第三百四十三章 劉威的盤算第五百零八章 夜戰第七十章 亂象紛紛第四百八十三章 漸生嫌隙第六百三十一章 反咬一口(下)第七百八十三章 夜襲(上)第七百二十二章 自絕於天下(下)第二百五十二章 福州事第二百八十四章 剿字當頭第一百二十五章 鹽鐵之爭第三百五十六章 嶺南第一戰(下)第五百二十章 巋然不動第一百五十二章 各方雲動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圍南皮第七百六十二章 中原大變第七百四十一章 坐而論道(上)第六百一十四章 濤聲依舊第八百四十四章 會師成都第七百八十一章 涪州之戰第三百二十七章 合縱第四百九十九章 最後的決戰(四)第七百九十二章 王建來了第四百七十章 如坐鍼氈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山東底定第一百二十三章 第二封詔書第六百零四章 制衡第一百七十六章 爭鋒相對第九百零八章 長驅三百里(上)第七百五十二章 迷陣第六百二十六章 魯陽關對峙第七百零七章 萬源之戰(中)第六百四十三章 震動第八百八十七章 齊軍譁變(上)第二百五十九章 煙燻烏墩寨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天下大勢第七百四十四章 人才聚攏第四百九十八章 最後的決戰(三)第二百二十五章 四女爭鋒第一千零三章 邊軍之殤(上)第十九章 以戰養戰(下)第八百九十八章 吃不下,吐不出第七百六十七章 山河戰圖第四百二十一章 一打二第三百七十七章 魂斷交州(中)第五百二十六章 江州之戰(下)第六百四十四章 李克用南下第二百零四章 宋城之變(中)第九十三章 成敗得失第八百五十九章 李存勖出手(下)第三百零三章 威壓泉州第二十八章 太湖易主第六百二十章 荊州大戰(中)第四百二十八章 內外影響第二百七十四章 封賞拉攏(下)第二百二十六章 郡主的心思第三百七十九章 水陸並進第四百五十九章 全線震動第三百零八章 撤道並省第六百三十八章 風火連天(下)第七百一十三章 成王世子(下)第八十八章 採石磯水戰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陌刀軍團第二百九十六章 渡海第八百一十三章 反間計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大包圍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