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一章 開發山南

“主公,這是前線傳來的戰報,我軍已經北線已經進入商州、金州等地,南線連接夔州之後,和蜀軍平分巴蜀之險,應當可以逼迫王建退回東川各地了。”袁襲將所有的戰報彙總了一遍之後,朝着薛洋笑道:“如此一來,則山南道大部分州郡已經被我軍掌控在手,是時候傳訊中書省立即派員前來接收了。”

“我聽說嚴先生那邊制定了一個開發山南的方略,作爲新政鋪開之後的輔助。”李振對於政務這一塊關注的比較多,而兩人此時說起這些其意義不言而喻。伴隨着山南方略的逐步落實結束,他們三人也要啓程返回金陵了,臨走之前必須要將開發山南的方略給定下來,才能交給後續官員去執行。

“這個方略送過來我看過了,嚴先生很有遠見,將道路考慮到了前面去了。”薛洋微微點頭之後道:“此前就聽興夏說過,此番前來更是感同身受,山南各州郡比之江南各地要差了一大截。”

“新政鋪開之後,首要在於修路,南部各州郡水網較多,要多加疏通,將其和大江相連,方便往來之餘,還能起到灌溉和防汛的作用。”這些事情薛洋自己都能說的七七八八,所以指着這份李振拿出來的額方略道:“北部和西部地區,只有一個辦法,就是修直道了,戰後讓駐軍參與進來,調陳悅來此間督工,正好,她和陸盛那小子的事情也該瓜熟蒂落,到時候一塊辦了。”

“主公是打算做個媒人?我可是聽陸明提起過,陸盛打仗是勇猛無雙,但是對待婚事卻好像十分懼怕,人家陳家姑娘都追了他好幾次了,結果每次都讓他給溜了。”袁襲捂着嘴笑道:“要不主公想個辦法?”

“傳令給他,就說是我說的,年底之前必須成親,到時候再金陵,我出手替他操辦,敢違抗軍令,就發配他去陳悅手下去當個修路工去。”這種損招一出連帶着李振都是無奈不止,但是隨即卻真的將這句話當成了正兒八經的軍令給發了出去。

三人也不管陸盛看到這句話到底是什麼表情,轉而繼續道:“山南道原本分爲東西兩部,主公拿下之後是不是也劃分爲兩個行省?如此一來也方便管控,讓中書省調集兩名大員分路坐鎮,也方便政務開展。”

“可以,這件事等我們回去之後再議。”薛洋點了點頭之後道:“前幾日我在襄陽城內轉了轉,總覺得這襄州城比起金陵來說少了點什麼,現如今一時之間也想不起來。”

“襄陽地理位置重要,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數代以來全都當成了重鎮來建設,所以多了幾分肅殺之氣,而缺少商賈流通之相。”李振從旁笑道:“這一點微臣也曾詢問過本地百姓,孫儒此前坐鎮此地,大多時候都在練兵,所以很少過問商賈之道,只是在我江東繁華逐漸通過商隊蔓延過來之後才藉助於此滿足自己的軍需所耗。所以要想將此地恢復,甚至於逐漸向江東靠攏,只怕不易。”

襄州百姓多彪悍,這也是長期大軍駐紮的緣故,所以薛洋木之所見,很多百姓實際上都是退役的老兵,或者是軍人家屬,再加上孫儒治理襄州十幾年,以軍管處置地方事務,更加助長了這份肅殺和凝然的氣氛在民間的蔓延,甚至於私底下很多百姓之間有矛盾衝突全都靠武力自行解決,官府也大多並不曾過問,這一點和江東截然不同。

雖說這一點帶着尚武之風,但是很明顯和江東推行的新政差距甚遠,所以薛洋在連續幾日考慮之後,還是決定傳訊金陵,讓劉崇龜擇機派人過來,進行前期準備,尚武也必須有律法管控,否則的話這襄州遲早會變成一片法外之地。

三人幾乎是將嚴明的這份開發山南的方略從頭到尾研究了一遍,而且很多步驟甚至於提前部署,徵集人手,同時通知陸翊,讓各部兵馬提前準備,山南拿下之後,下一步天策軍的動向雖然已經初步理清楚了,但是此時在中原三路諸侯大舉出擊,但是卻互不干擾的情況下,天策軍能夠選擇的方向也就只有一個。

而山南本地的穩定更是必須要提前部署,如此才能夠讓大軍開拔征戰的時候有一個穩定的後方。這一點也是薛洋單獨將道路交通提出來的原因所在。和此前在嶺南一樣,山南的地形地勢比起嶺南各地好不了多少,尤其是西部地區,多山嶺阻隔,而且長江在夔州境內實際上已經有了好幾道險關,不利於大隊物資的輸送和進出,這一點他還必須要想辦法疏通大江,避免到時候真要進軍西川,卻被道路給攔住了。

不過有一點卻很明確,山南各道的開發在最開始的時候全部圍繞着軍需做準備,這樣一來民間的道路修築就可以藉助於大軍征戰所需進行籌劃,就地徵集人手的同時,也能夠將大批的流民就地安置了,能夠大大的提升效率,節省成本。這是陳月從嶺南道路建設之中總結出來的經驗,也是天策軍應對新佔領的領地最好的處置辦法。

“安排好了這件事,也該回金陵了。”薛洋笑道:“走吧,今日我做東,我們去襄陽城那個號稱天下第三酒樓的東苑樓去吃酒去,豁出去了。”

“哈哈,也算是接着主公的名義去體察民情了。”袁襲是毫不在意,拉着李振就跟了上去,邊走邊笑道:“這襄陽城雖然比不上江東,但是卻有着這個天下第三酒樓,聽說菜色不錯,做工精緻,流傳了幾百年的秘製武昌魚,聽說還是前朝的手藝。”

“這個我聽說過,東苑樓的東家以前在前朝的時候是宮中御廚,後來不知爲何來到襄陽,和從武昌一地逃難過去的一戶黃姓人家聯姻,兩家合作開了這家酒樓,是確實不錯。”李振說起這些野史趣談是頭頭是道,惹得薛洋直抹鼻子道:“我只是帶着你們兩出來走走,查漏補缺,不是真要去吃什麼武昌魚啊?”

“不吃武昌魚那吃什麼?總不能回荊州再去吃吧?那邊現在都不正宗了。”袁襲一句話說得薛洋都無奈了,但是卻舉步繼續往前邊走邊笑道:“算了,這口袋裡的錢還想着能不能花到年底呢,總不能回去找瀟瀟伸手吧?”

第五百五十八章 天下第一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戰收心(下)第三百四十八章 打頭陣第四百三十九章 爭奪韶州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追擊第六百二十章 荊州大戰(中)第八百七十章 登陸第八百八十七章 齊軍譁變(上)第二百三十七章 金陵歷風雨(十)第七十九章 遣使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勸進第二百四十一章 會師第一百六十八章 進退兩難第五百四十七章 一戰收心(上)第九百二十七章 向死而生(中)第四百一十章 劉氏內訌(下)第七百四十章 分科取士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海運和漕運第五百一十七章 楊行愍的動作第六十七章 佛宗故事(上)第三百八十八章 接踵而至第八百二十九章 掃蕩瀘州第七百二十四章 入局(下)第二百五十五章 王鐸的心思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自帝都的交易(下)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十年一諾第四十三章 水落石出(下)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後路被抄第七百三十一章 出人意料(下)第八百章 留下命來(中)第七百二十二章 自絕於天下(下)第八十三章 高駢回軍第八百二十一章 漢室英雄,必得善終第八百三十章 白馬關前第一百二十一章 僖宗傳詔第三百四十六章 以逸待勞第四百三十二章 建號立制(中)第七百五十九章 一決勝負(上)第一百四十章 李振出手第五百三十四章 亂世飄零第六十六章 府城鉅變(下)第六十三章 舒州留後第一百七十一章 曲阜城下第三百八十章 撥亂反正(上)第五百三十五章 亂世飄零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開山炸石第三百七十五章 摧枯拉朽第二百六十六章 兵敗如山倒第五百三十章 鐵臂橫掃第五十章 水軍出擊(六)第六百一十五章 山南攻略第一百五十八章 謀局之爭第一百九十二章 燃燒的戰旗第三百零七章 反制第九百七十九章 勢成騎虎第七百七十二章 開州之戰第八百二十九章 掃蕩瀘州第三百三十九章 蕭縣之戰第八百零九章 功敗垂成(下)第四百六十四章 突襲臨武(下)第四百四十八章 王天壽的寶藏第三百八十章 撥亂反正(上)第七百八十七章 全局震動第四百三十章 聯手(下)第二百二十三章 兵出東南第六百四十七章 算計第八百五十六章 馬不停蹄第八百三十二章 朔州失守第五百五十四章 道士算命(上)第七百三十一章 出人意料(下)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圍南皮第一百二十章 朱溫投唐第三百三十五章 火燒燕子樓第九百一十八章 緊急妥協第一百二十九章 項城生死第七百六十三章 挺進雲安第八百五十一章 出人意料(下)第五百三十八章 決戰洪州(下)第五百二十五章 心思各異第四百九十九章 最後的決戰(四)第九百一十八章 最後的反撲(上)第九百八十六章 全軍開戰(上)第九百三十八章 七裡橋之戰(上)第六百三十九章 河東軍至第五百四十八章 晉汾大戰(下)第四百八十八章 又被算計了第八百九十章 見面(上)第五百六十一章 動盪第二百零二章 恩斷義絕第七百八十章 新式兵器第八百七十一章 出兵幽州第八百七十八章 盧新月的心思第八百三十二章 朔州失守第三百一十五章 昭宗繼位第二百八十一章 南北夾擊第一百七十八章 乾封大戰第三百二十四章 進軍番禺第九百零三章 冰火兩重天第二百六十八章 鹽鐵之爭第二百四十七章 蘇州定計
第五百五十八章 天下第一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戰收心(下)第三百四十八章 打頭陣第四百三十九章 爭奪韶州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追擊第六百二十章 荊州大戰(中)第八百七十章 登陸第八百八十七章 齊軍譁變(上)第二百三十七章 金陵歷風雨(十)第七十九章 遣使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勸進第二百四十一章 會師第一百六十八章 進退兩難第五百四十七章 一戰收心(上)第九百二十七章 向死而生(中)第四百一十章 劉氏內訌(下)第七百四十章 分科取士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海運和漕運第五百一十七章 楊行愍的動作第六十七章 佛宗故事(上)第三百八十八章 接踵而至第八百二十九章 掃蕩瀘州第七百二十四章 入局(下)第二百五十五章 王鐸的心思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自帝都的交易(下)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十年一諾第四十三章 水落石出(下)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後路被抄第七百三十一章 出人意料(下)第八百章 留下命來(中)第七百二十二章 自絕於天下(下)第八十三章 高駢回軍第八百二十一章 漢室英雄,必得善終第八百三十章 白馬關前第一百二十一章 僖宗傳詔第三百四十六章 以逸待勞第四百三十二章 建號立制(中)第七百五十九章 一決勝負(上)第一百四十章 李振出手第五百三十四章 亂世飄零第六十六章 府城鉅變(下)第六十三章 舒州留後第一百七十一章 曲阜城下第三百八十章 撥亂反正(上)第五百三十五章 亂世飄零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開山炸石第三百七十五章 摧枯拉朽第二百六十六章 兵敗如山倒第五百三十章 鐵臂橫掃第五十章 水軍出擊(六)第六百一十五章 山南攻略第一百五十八章 謀局之爭第一百九十二章 燃燒的戰旗第三百零七章 反制第九百七十九章 勢成騎虎第七百七十二章 開州之戰第八百二十九章 掃蕩瀘州第三百三十九章 蕭縣之戰第八百零九章 功敗垂成(下)第四百六十四章 突襲臨武(下)第四百四十八章 王天壽的寶藏第三百八十章 撥亂反正(上)第七百八十七章 全局震動第四百三十章 聯手(下)第二百二十三章 兵出東南第六百四十七章 算計第八百五十六章 馬不停蹄第八百三十二章 朔州失守第五百五十四章 道士算命(上)第七百三十一章 出人意料(下)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圍南皮第一百二十章 朱溫投唐第三百三十五章 火燒燕子樓第九百一十八章 緊急妥協第一百二十九章 項城生死第七百六十三章 挺進雲安第八百五十一章 出人意料(下)第五百三十八章 決戰洪州(下)第五百二十五章 心思各異第四百九十九章 最後的決戰(四)第九百一十八章 最後的反撲(上)第九百八十六章 全軍開戰(上)第九百三十八章 七裡橋之戰(上)第六百三十九章 河東軍至第五百四十八章 晉汾大戰(下)第四百八十八章 又被算計了第八百九十章 見面(上)第五百六十一章 動盪第二百零二章 恩斷義絕第七百八十章 新式兵器第八百七十一章 出兵幽州第八百七十八章 盧新月的心思第八百三十二章 朔州失守第三百一十五章 昭宗繼位第二百八十一章 南北夾擊第一百七十八章 乾封大戰第三百二十四章 進軍番禺第九百零三章 冰火兩重天第二百六十八章 鹽鐵之爭第二百四十七章 蘇州定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