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兩路援軍

“將軍,營外闖進來兩名可疑之人,聲稱要見舒州軍最高將領。”向傑剛剛到巢縣沒多久,見到杜光義的彙報之後有些詫異道:“這是什麼怪人?抓過來看看,連本地舒州軍的將軍叫什麼都不知道就敢闖營?”

“十三司那邊有沒有呂用之的消息?”陸翊見到杜光義走出去之後問道,“高駢是不是和呂用之匯合了?”

“高駢給揚州附近的州郡都發去了命令,讓各州刺史率軍前往揚州馳援。”向傑點點頭道:“但是按照末將的預料,最多他只能調動和州等地的兵馬,也就是高家嫡系人手控制的州郡,餘下各地的刺史就算肯奉命只怕也是有別的心思。畢竟得到秦彥的兵馬之後,畢師鐸已經擁兵十萬之衆,幾乎是我舒州軍全軍總人數的三倍了。如此龐大的兵力就算是他再賭咒發誓不想染指節度使大位,也無人可信。”

“對了,陳武傳來消息稱,畢師鐸已經撤出了揚州城,大軍停駐城外,對外宣稱等待高駢返回主持大事。”向傑想起了一件事,笑道:“沒想到這個黃巢亂軍中投誠的將軍這一套倒是學的很像。”

“他是心有顧忌,怕自己駕馭不了局面。”陸翊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道:“揚州變局已經被拉開大幕,只怕北面的那位不會甘心就這麼蟄伏下去,必然會在年關前後出兵揚州。此次我舒州籌謀甚久,可不能被他摘了桃子。”

“主公不是已經將新組建的第四都都給你調過來了嘛!四個都加上兩個獨立營,巢縣已經聚集了步軍三萬人,水師一個都,都足夠去和畢師鐸正面打一仗了,你還擔心楊行愍?”向傑等人對於楊行愍很有成見,所以聽聞陸翊在防備他有些不屑一顧道:“實在不行抽調一支人馬放到舒城縣,楊行愍立馬會老實起來。”

杜光義在此時帶着兩人走了進來道:“啓稟將軍,就是他二人。”

“你們是什麼人?爲何來我舒州軍營?私闖軍營可是重罪,你們好大的膽子。”陸翊和向傑對視一眼之後都看出了對方的心思,所以沉聲道。

“啓稟將軍,我二人從和州而來,奉命覲見舒州軍的將軍,有要事相告。不知將軍名諱?”陸翊雖然年輕,但是掌管數萬兵馬,渾身上下威嚴十足,讓這兩人忍不住跪倒在地,但是其中一人卻壯着膽子問道。

“本將就是舒州軍巢縣最高將領陸翊。你有何事趕緊說吧。”陸翊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將軍大名,小人來時便曾聽過。我等是亳州刺史高勳將軍手下,呈上高濟和高勳兩位將軍書信一封,請將軍閱覽。”陸翊的聲名早已經伴隨着舒州軍的一次次大戰傳播開來,二人在來時高濟也曾預料到,在巢縣這麼重要的位置上,舒州軍能夠統御全局的除了薛洋自己只怕也就只有這位少年將軍了,所以這兩人一聽是陸翊之後立即掏出懷中書信送了上去。

“帶他們下去歇息。”陸翊接過信件匆匆看完吩咐杜光義帶人出帳之後道:“高勳和高濟兩人向我舒州軍投誠,希望我軍能夠起兵馳援高駢,還有高駢傳訊給楊行愍和劉瑾的命令也被送了過來。”

“高濟麼!”向傑點點頭,微一沉吟之後道:“此前陳武在揚州接觸過,算得上高氏家族最傑出的年輕一輩了。此前和呂用之不和,差點被暗害,還是陳武派人將他救了出來,不過也從節度使府左司馬的位置上被貶到和州。他要投誠的話那隻怕是想讓主公保全高氏家族了,這一點倒也無可厚非。”

他一面說話一面接過信件細細看完之後皺眉道:“只是如果我軍如他所願,豈不是要改變部署?揚州這個坑原本是讓高駢和畢師鐸兩相爭鬥之後我們漁翁得利的?”

“你去查一查高濟,另外想辦法弄清楚現如今這兩人境況如何,我給主公彙報,請示對策。”陸翊沉吟半晌之後一邊說一邊道:“不過有一個桃子不管局勢如何變化,都已經熟了,可以放心去摘。”

“宣州!”向傑一笑道:“秦彥主力兵馬北上揚州,宣州境內只怕根本沒有任何軍兵出現,只需要一營兵馬就可佔據宣州全境,斷秦彥退路,逼迫其從揚州撤軍。”

“趕緊去傳達命令吧,你們十三司的傳令兵還是你自己調動的好。”陸翊白了一眼這傢伙,將自己寫好的信件交給向傑,然後星夜兼程送往舒州大本營,讓薛洋緊急處置。

巢縣這邊得到高濟和高勳兄弟的信件的同時,先他們一步出發的呂用之的傳令信使也趕到了廬州城下。因爲事態緊急,所以呂用之派遣的是最心腹之人將命令送到楊行愍手中。

“軍師,這是節度使高相公的命令,讓我出兵揚州,剿滅叛賊畢師鐸。”廬州軍和舒州軍打了一仗之後其實變化還是挺大的,在秋季收成上來之後楊行愍一面穩住廬州內部勢力一面加強軍隊的訓練,半年的時間又將自己的八都兵馬重新擴充出來,兩萬多人的廬州軍雖然進取不足,但是守成卻綽綽有餘。在軍隊擴充之後利用兵權反過來壓制民間反抗勢力,並且學習薛洋的做法,對於地方的豪族強力打壓,以求快速完成刺史府對地方政務的掌控。不得不說楊行愍做得很不錯,廬州原本低迷的民心在他的治理下一點一點恢復。只不過眼下這個年關即將到來的時候卻收到了高駢的命令,讓他拿不定主意。

戴友歸看了看高駢發過來的命令之後沉吟半晌道:“主公,劉威那邊傳來的消息是揚州發生大亂,現在看來只怕是高相公的節度使大位可能不保了,否則的話以高相公的爲人又如何會給我等下令出兵支援呢?”

“軍師之意是?”楊行愍點了點頭,戴友歸的分析他也想到了,高駢此人不論是之前意氣風發之時還是來到淮南之後癡迷煉丹不問政事,本質上的那股高傲從來都沒有變過,不到萬不得已他是不會向自己的下屬求援的,尤其是還不是他的嫡系人馬。

“我廬州是否出兵決定權不在主公,而在南邊。”戴友歸一句話雖然讓楊行愍的臉上有些不自然,但是還是默然的點了點頭。確實,如今舒州軍越發強勢,如果薛洋不樂意自己出兵,光靠自己組建起來的兩萬多人馬只怕還未出門後路就會被舒州軍斷掉。

“主公不妨這樣想,如此揚州亂局我等尚且想要從中漁利,主公以爲以薛郎君的志向不會出手嗎?只要他出手,那主公也跟着出手。到時不論舒州軍如何選擇,我等都亦步亦趨便是。他舒州軍吃肉,難道我廬州軍喝湯還不成?”戴友歸見到楊行愍點頭繼續道:“此次揚州大變不論誰獲勝,原本的局勢都會不復存在。高相公和畢師鐸兩人必然是兩敗俱傷,唯一能夠從中獲利的便是舒州!”戴友歸不知道是直覺還是心有定計,直接將矛頭對準了舒州,道:“然,即便舒州軍能夠亂中取利,淮南道足足有十四州啊。戰後靠近舒州附近的州郡我等不要動,主公全力北上,只要能夠拿下壽州、濠州和滁州三地,我廬州必然衝出目前困境,獲得足夠的土地百姓。彼時依靠主公之才學,我等努力,再來和薛郎君一決雌雄便是。”

戴友歸此計就是要慫恿薛洋出頭,然後廬州軍跟在薛洋後面撈好處,在戰後趁着舒州軍收拾南方各州無暇顧及他的時候,快速拿下和廬州接壤的北方三州,以此爲基礎倒是進可攻退可守了。這讓困守孤城半年之久的楊行愍眼界大開,連連點頭。

楊行愍和其他人不一樣,他對於薛洋和舒州軍倒不是有什麼怨恨之情,只是不服氣,覺得舒州軍崛起是佔着比自己起事早,有了先機纔會在上次大戰之時處處壓自己一籌。如果戴友歸此計能夠實現,那麼坐擁四州之地如果還不是人家的對手,那還不如痛痛快快投降的好。這種性格也是和他的經歷有關,使得他比起同時期的其他藩鎮諸侯多了一份拿得起放得下的氣度。

“軍師,立即傳訊給李神福、田覠、安仁義,着令三人立即率領本部人馬啓程前往無爲和劉威匯合,以劉威爲行軍司馬兼八都兵馬都統,依計行事,不得有誤。”楊行愍瞬間做出了決定,然後看着戴友歸道:“麻煩軍師辛苦一趟,隨軍出征,助劉威一臂之力。”

北方廬州快速作出決定的時候,薛洋和袁襲也收到了陸翊的彙報,和楊行愍需要和戴友歸一點一點摸索不同,身在前線的陸翊掌握着最大限度的情報,所以不僅僅將事情的經過詳述出來,而且最重要的是陸翊給出了自己的意見。

“主公,是否同意陸翊所請?改變部署,主動出發前往揚州?”袁襲沉吟半晌之後擡頭問道。

“軍師以爲我舒州不出兵的話會不會有人出兵?”薛洋雖然只是一句話但是袁襲卻瞬間猜到了對方所說的是何人,笑道:“主公明鑑,只怕襲這位同鄉忍不住不出兵。而且依照戴友歸的性子,只要我舒州出兵,他一定會派兵隨我軍其後,打打邊鼓,然後分得部分好處。”

“他想分好處就讓他分好了。”薛洋若有所思的笑道:“不過這一次我打賭楊行愍肯定會更加大吃一驚纔是。”

“哈哈,主公英明,戴友歸那點小心思,以爲旁人都是傻子看不出來,其實廬州目前之困境也只有這一條出路而已,有什麼遮遮掩掩的?”袁襲哈哈一笑,兩人的對話猶如打機鋒一般轉來轉去,讓旁邊負責記錄的楊易根本就聽不出來所以然。

“軍師,馬上傳訊讓第五都黃傑所部立即登船出發,前往巢縣。同時給陸翊傳訊,同意他改變部署。然後以淮南按察使的名義下達軍令,巢縣舒州軍所部全部就地整編爲淮南軍第一衛,由陸翊出任第一衛統軍大將軍,組建前軍帥帳,負責前線指揮征伐。”薛洋見到楊易有些迷茫微微一笑開始正式下達命令。

“第一衛?呵呵,看樣子主公又打算以戰養戰了?”袁襲點了點頭笑道,示意楊易記錄,同時道:“軍政部建議第五都配合水師獨立進入宣州作戰,其他各部由前軍自行決定,緊急時刻不必彙報等待。”

薛洋點了點頭道:“至於高濟等高氏子孫,凡是有功於安定淮南民生的,我一律優待,至於高相公本人嘛,可來去自由,只要不危及淮南安定,不會有人約束他。”他的承諾雖然簡單,但是卻向高濟表明一個態度,高家可以在淮南自由生存,甚至高駢本人,也不會被事後清算。

薛洋的命令交給十三司緊急送出,而黃傑的第五都也在隨後緊急登船,開始趕赴巢縣和賀毅的水師第一都匯合。而陸翊在接到命令之後也開始了緊急調動兵馬,巢縣境內舒州軍也就是剛剛改變旗號的淮南軍所有高級將領一夜之間全部接到命令,返回巢縣縣城,宣佈最高命令。

楊行愍和薛洋兩人一南一北卻在同時做出決定出兵揚州,這讓淮南的亂局開始走向最高潮,揚州,開始風雲變幻,大戰的氣息甚至隔着空氣都能聞得到。已經抵達揚州附近的高駢一馬當先直奔城門而去,他有着足夠的自信,揚州不會有人在他面前動手。事實上畢師鐸和樑纘等人對於高駢返回揚州也沒有任何阻攔,十萬大軍全部陳列在揚州城南和城東,對於高駢入城的北城沒有派遣一兵一卒,甚至城內也絲毫沒有叛軍的影子。

只是和高駢的自信相比,高濟和高勳兩人卻面色冷峻,高勳更是時不時的臉上露出一絲憂色。

“莫要擔心,依照三哥看來,高氏一族必保無虞,甚至你我兄弟還能借助此戰的戰功進入舒州軍中,謀得一席之地。”高濟在看到揚州城內空空蕩蕩的時候就露出了一絲明悟之色,反過來安慰高勳道。

“三哥之意?”高勳也不是傻子,高濟說得如此明顯他自然是第一時間反應過來,低聲問道。

“守住揚州城即可!”高濟一句話讓後者大喜過望,隨即匆匆出去安排。

“安排人手聯絡那位陳家主事,我有事求助。”高勳走後,高濟也開始了動作。

第二百九十八章 追擊第三百三十五章 火燒燕子樓第三百八十六章 激戰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屬意誰人第五百章 最後的決戰(五)第八百九十三章 燕北狼煙(下)第五百二十章 巋然不動第八百七十四章 恐慌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世家功過第一百七十七章 一箭雙鵰第二百一十四章 反擊(下)第二百一十一章 情出無悔第六百四十七章 算計第七百二十八章 封禪第二百四十六章 橫掃太湖第四百八十章 應變第五百一十三章 援兵第九十四章 接管揚州第四百九十七章 最後的決戰(二)第五百三十一章 活捉錢鏐第四百二十六章 一潰千里第六百七十六章 上馬遭遇第四百七十三章 亂局第二百二十一章 來自帝都的交易(上)第七十七章 出戰廬州(中)第九百一十一章 角力長安(上)第六百零二章 趁火打劫第二百四十五章 江州水戰(下)第六百七十九章 巡幸東都(上)第五百九十二章 李成的態度第九百四十四章 偷襲丁公山(上)第二百四十四章 江州水戰(上)第四百八十二章 挑撥離間第六百三十九章 河東軍至第二百八十七章 決戰福州(上)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前後夾擊(上)第七十七章 出戰廬州(中)第九十九章 收網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氣數已盡第四十七章 水軍出擊(三)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兵臨漳水(下)第九百九十九章 再打一戰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熱火朝天第二百二十九章 金陵歷風雨(二)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兵臨漳水(下)第六百零八章 時過境遷(上)第九百五十六章 夜襲第五百零一章 勝而不勝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破綻第二百八十八章 決戰福州(中)第一百三十三章 茨河之戰(上)第三百九十六章 劉謙病逝第四百一十三章 下南洋(上)第三百五十五章 嶺南第一戰(中)第一百六十三章 直插楚丘第九百五十九章 攻城打援(下)第七百五十一章 搬空徐州第九百四十七章 三路合擊第三百七十一章 攻城打援(下)第四百五十二章 夜襲戰第四百六十四章 突襲臨武(下)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追擊第七百九十一章 爭鋒相對第八百五十七章 席捲天下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兵臨漳水(上)第三百九十章 炸營第一百八十一章 螳螂捕蟬第九百一十五章 魚目混珠第七百四十章 分科取士第六百八十八章 谷城之戰(上)第六百一十四章 濤聲依舊第一百零五章 唐皇昭令第四百九十七章 最後的決戰(二)第一百四十章 威逼第九百九十一章 半途而廢第五十七章 人心思變第八百三十六章 逆勢反擊第五百零三章 桂陽風雲第七百五十四章 任山反擊戰第四章 舒州疑雲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決戰(下)第五百九十四章 最後一次第八百一十八章 暗度陳倉第九百六十七章 添油戰術第五百二十一章 堵截混亂第九百九十五章 算漏了第三百一十五章 昭宗繼位第二百七十章 帝都大難(下)第三百零八章 撤道並省第七百八十九章 涪城之戰第五十一章 敵友難測第五百一十八章 連鎖反應第八百二十九章 掃蕩瀘州第七十八章 出戰廬州(下)第三百八十六章 激戰第一千零七十章 前方打仗(下)第七百三十五章 西川攻略第三百二十七章 合縱第三百四十九章 長安之變第三百二十八章 連橫
第二百九十八章 追擊第三百三十五章 火燒燕子樓第三百八十六章 激戰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屬意誰人第五百章 最後的決戰(五)第八百九十三章 燕北狼煙(下)第五百二十章 巋然不動第八百七十四章 恐慌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世家功過第一百七十七章 一箭雙鵰第二百一十四章 反擊(下)第二百一十一章 情出無悔第六百四十七章 算計第七百二十八章 封禪第二百四十六章 橫掃太湖第四百八十章 應變第五百一十三章 援兵第九十四章 接管揚州第四百九十七章 最後的決戰(二)第五百三十一章 活捉錢鏐第四百二十六章 一潰千里第六百七十六章 上馬遭遇第四百七十三章 亂局第二百二十一章 來自帝都的交易(上)第七十七章 出戰廬州(中)第九百一十一章 角力長安(上)第六百零二章 趁火打劫第二百四十五章 江州水戰(下)第六百七十九章 巡幸東都(上)第五百九十二章 李成的態度第九百四十四章 偷襲丁公山(上)第二百四十四章 江州水戰(上)第四百八十二章 挑撥離間第六百三十九章 河東軍至第二百八十七章 決戰福州(上)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前後夾擊(上)第七十七章 出戰廬州(中)第九十九章 收網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氣數已盡第四十七章 水軍出擊(三)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兵臨漳水(下)第九百九十九章 再打一戰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熱火朝天第二百二十九章 金陵歷風雨(二)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兵臨漳水(下)第六百零八章 時過境遷(上)第九百五十六章 夜襲第五百零一章 勝而不勝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破綻第二百八十八章 決戰福州(中)第一百三十三章 茨河之戰(上)第三百九十六章 劉謙病逝第四百一十三章 下南洋(上)第三百五十五章 嶺南第一戰(中)第一百六十三章 直插楚丘第九百五十九章 攻城打援(下)第七百五十一章 搬空徐州第九百四十七章 三路合擊第三百七十一章 攻城打援(下)第四百五十二章 夜襲戰第四百六十四章 突襲臨武(下)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追擊第七百九十一章 爭鋒相對第八百五十七章 席捲天下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兵臨漳水(上)第三百九十章 炸營第一百八十一章 螳螂捕蟬第九百一十五章 魚目混珠第七百四十章 分科取士第六百八十八章 谷城之戰(上)第六百一十四章 濤聲依舊第一百零五章 唐皇昭令第四百九十七章 最後的決戰(二)第一百四十章 威逼第九百九十一章 半途而廢第五十七章 人心思變第八百三十六章 逆勢反擊第五百零三章 桂陽風雲第七百五十四章 任山反擊戰第四章 舒州疑雲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決戰(下)第五百九十四章 最後一次第八百一十八章 暗度陳倉第九百六十七章 添油戰術第五百二十一章 堵截混亂第九百九十五章 算漏了第三百一十五章 昭宗繼位第二百七十章 帝都大難(下)第三百零八章 撤道並省第七百八十九章 涪城之戰第五十一章 敵友難測第五百一十八章 連鎖反應第八百二十九章 掃蕩瀘州第七十八章 出戰廬州(下)第三百八十六章 激戰第一千零七十章 前方打仗(下)第七百三十五章 西川攻略第三百二十七章 合縱第三百四十九章 長安之變第三百二十八章 連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