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實在太難受了,所以寫的很慢。而這一章是小九一直想寫的,既然寫的是中醫小說,那麼我覺得我就有責任來解釋一點目前對中醫的誤區,雖然也不是多詳細,只是一個普及性質的,但是聊勝於無吧。)
楊凡掃視了全場一眼,他在他們的眼神中看到了一股炙熱的火苗。
如果說楊凡以前在小說裡看到這樣的描寫,都感覺有點訝異。但是現在真切的感受到的時候才發現,這是真的。不是說真的有火苗,而是一股熊熊燃燒的精神。
“首先,我想聊的第一個問題,中醫是什麼?”楊凡表情嚴肅的說:“這個問題看似很幼稚,好像也很好回答,有的人會回到我,中醫就是中醫,哪有什麼是什麼?”
“但是錯了,如果你搞不清楚中醫是什麼,你很難成爲一名真正成功的中醫。”楊凡聲音不大,但是卻很堅定,道:“中醫簡單的說是一門醫術,我們通過望聞問切給病人治病,瞭解病因給出解決方法,我們這一整套過程可以稱之爲中醫。這也是我們通常意義上理解的中醫。但是,不知道有沒有人有其他的想法,我們可以交流一下。”
有一個人站起來,看年紀應該有三十多歲了,應該是是有臨牀經驗的醫生,道:“作爲一名中醫,我們給病人看病,並不僅僅是通過鍼灸,拔罐,刮痧或者湯藥等手段。中醫是一個因人而異的學科,每個人的治療方法都不一樣。所以這個病人一進門,我們就在爲他診病。”
“從他的言談舉止,眼神面色,我們都可以看出別人看不到的東西。通過詢問病人的日常生活,我們從細微中瞭解病人可能致病的原因以及影響效果的因素。其實真正中醫看一個病人,一個小時算是少的。從病人進門到給病人號脈,起碼要讓病人安靜的先坐半個小時,否則病人心血浮躁,會影響診脈了的效果。可惜……”這人說着搖頭嘆氣。
楊凡點頭,算是肯定這人的說法,道:“您有什麼話請繼續。”
“可惜,現在的病人並不瞭解具體的情況,不願意等待。一進來就會跟你說醫生我哪裡不舒服,趕緊我給號脈看看。當我們仔細號脈花的
時間太長的時候,病人反而會質疑我們的醫術。但是中醫,本身就是着急不得的事情。”這人道。
“請問先生貴姓?”楊凡略帶尊敬的問。
“免貴姓張,張乾坤!”張乾坤道。
“好名字,乾坤之道也是中醫之道。”楊凡道:“從張先生的一番話,我敢肯定張先生一定是一位好醫生。有仁心,纔有仁術,有憂慮,纔有動力。讓我們爲張先生鼓掌!”
“譁——”臺下一陣掌聲。
張乾坤鞠躬致謝,臉色有些紅潤,是激動的。他也算是在他們當地小有名氣的醫生,也被人送過錦旗,但是今天被楊凡表揚卻比第一次被別人送錦旗還要激動。
“張先生說了一方面,還有沒有其他人有自己的想法,都可以大家聊一聊。”楊凡說:“你看我們從張先生的言論中就瞭解道了中醫目前的狀況是什麼樣子,我們也可以從你的言論中學到一些東西。”
接下來,大家的發言就都積極踊躍了很多,大家相互評論,真心的讚揚和誠懇的批評,學些氛圍非常濃厚。
很多人都發完言了,沈徐勇突然站了起來,說:“其實我還是一個學生,剛剛大一下學期,可以說還沒有跨入中醫的門檻。但是家裡三代都是中醫,我也算是從中醫世家裡出來的。我想談一下,我的感受。”
“楊凡沒有出現之前,中醫真的很不景氣。我雖然那時候小,但是還是知道一點事情。特別是我上初中高中的一段時間,看中醫的人真的是越來越少。後來我爸甚至有換個職業的想法,畢竟還是要養家餬口的。”
沈徐勇的話引起了很多人的嘆氣,他們都比沈徐勇大,自然是知道當時中醫的處境,說是舉步維艱,也並不爲過。
“但是自從楊凡出現了,大家應該可以感受的到,最大的改變就是大家對待中醫的態度改變了。”沈徐勇有些激動的說:“大家開始重新相信中醫,並對中醫產生了信心。這也是促使我決心要報考中醫專業的原因,我之前可是被家裡稱之爲大逆不道的孩子。”
“呵呵——”大家發出一絲善意的笑聲,剛纔壓抑的氣氛消散了
不少。
但是看像楊凡的眼神,卻都發生了變化。
“呵呵,有幸習得一身醫術,自然要做些利國利民的事情,纔不枉費這一身醫術,也不枉費前人的教導。”楊凡說:“所以我們有了中醫學院,有了在座的各位同僚。我也相信,等到大家畢業的時候,散佈道全國的時候,也是中醫開始發光發熱的時候。”
“譁——”像這樣的掌聲今天已經響起無數次了。
“但是大家聊了很多,還是沒有說到中醫救人之外,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養生!這要是我今天想聊的重點。”楊凡說:“其實國人是重視養生的,只是很多人的方式都是錯誤的。更有些無良商家,假借什麼中醫穴位的口號,欺騙消費者。”
“我舉一個例子,有些什麼足貼,手貼,說貼在某一個穴位之上,就會吸出體內的毒素。而且原本白色的足貼手貼,第二天一醒來確實變的烏黑,好像很有效果的樣子,非常唬人。”楊凡道:“但是作爲中醫的我們都知道,這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哪怕就是刮痧拔罐,都是起到刺激的作用,從而促進身體的調解。如果一個什麼足貼手貼,就可以吧體內的毒素吸出來,還要要我們這些醫生做什麼呢?”楊凡笑着說。
大家也是輕笑,這種事情他們屢見不鮮了。
“但是,這些都是打着中醫的旗號,打着穴位治療的旗號。使的國人過中醫誤解越來越深,對養生的誤解也越來越深。”楊凡笑着說:“就像前一陣,有個人自稱中醫大師,說只要吃某一種蔬菜就會百病全消的笑話,竟然還真的有不少人相信。”
“這是民衆對中醫的不瞭解,更是我們中醫人的悲哀。”楊凡搖頭嘆氣,說:“所以,如果正確的利用中醫養生,也是我們必須要了解的事情。而且人的身體其實重在於養,而不是治。只要養生得當,甚至不需要治。”
臺下做的人確實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他們現在大多想着如何提高自己的醫術,給病人解決痛苦,但是卻忘記了怎麼告訴所有人怎麼做可以不得這種病。
中醫之道,也是養生之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