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現在的時間,她現在也不能回家去,仔細想了想就跑去了圖書館,準備泡在書堆裡一整天,可是看書的時候,腦子裡想的事情大多數是胤靈他在家要做什麼?還有奇奇怪怪的季溪和宋天,他倆又發生了什麼事?
中午隨隨便便在圖書館外的小餐館裡吃了炒飯,然後繼續到圖書館裡左看看右看看,上下樓層跑,本來是打算看看建築類的書,結果看着看着,後來就變成找了幾本小說坐在地上看。
小說看到一半,包裡的手機震動了起來,拿出來一看是胤靈打來的,接通了電話,小聲的說話,電話那頭胤靈依舊是冷冷的語氣,對她說,“你現在可以回家了。”
王一緣臉上一愣,敢情他心裡想的是今天他禁止她回家啊?現在她能不能回家都還要經過他的允許?更讓她氣鼓鼓的是,她還真的那麼聽話的一直在外面待着;掛了電話後,她看看時間,竟然已經是傍晚六點了。
這在圖書館看書,時間果然是溜得夠快,收拾收拾就起身下樓,然後將這本蠻借走了,坐公交車回家去了。
剛走上五樓的樓道,她敏感的鼻子就嗅到一股味道,她放慢了腳步,仔仔細細的聞了聞,帶着一點血腥味,這是怎麼回事?她走到自己家門口,準備掏鑰匙開門,胤靈卻從隔壁大媽的房間出來了。
“你進屋把包放下就過來,今晚在大媽家吃飯。”胤靈對她說道。
王一緣一時之間理不清這是怎麼回事,剛想問爲什麼,胤靈卻搖了搖頭,彷彿明白她心裡的疑問,說道,“現在沒空解釋,你照做就是了,趕緊過來吧。”
她聽話的照做了,進屋匆匆將幾大包購物袋放下,然後在鏡子前整理了一下子自己的外貌,把亂糟糟的頭髮都梳整齊了,然後就去了隔壁大媽家吃飯。
因爲是同一層樓的兩間房,其實格局都是一樣的,只是因爲是對稱的兩間房,所以左右方向都是調過來的,比如,王一緣她會自己家,進門右轉是廚房,而大媽家,就是進門左轉是廚房。
一進房間看見客廳擺了一桌,菜色很豐富,除了大媽和坐在一邊的胤靈,還有大媽她的女兒和女婿,還有她的外孫女都在,看起來挺熱鬧的,只是客廳的一面牆上,非常醒目的掛着一個相框。
她只看了一眼,就認出了那相框的相片是大媽去世的老伴兒,那個她在樓梯間裡遇見的老大爺,看她站在門口發呆,胤靈招呼她,“發什麼呆?過來坐。”
胤靈的旁邊留了一個座位,一看就是給她留的,王一緣有些緊張的捋了捋頭髮,然後邁步走到桌邊,坐在了胤靈的身邊,大媽說了好幾句好話給王一緣,反正就是誇她漂亮之類的話,還有說她和胤靈感情好之類的。
胤靈嘴角帶笑,默默地點點頭,最一反常態的是大媽的女兒,之前她的性格和想法王一緣可是都領教到的,沒想到今晚在餐桌上,卻是對胤靈恭恭敬敬的,還不停的跟他說謝謝,說什麼,要是沒有他的幫助,接下來發生的事,她根本不敢去想之類的云云。
王一緣再去看大媽的女婿,坐在一旁照顧着他的女兒,問她想吃什麼,就給她夾菜,一臉父愛濃濃的樣子。
雖然想不通具體大媽的女兒變了這麼多是因爲什麼,但猜大概能猜到一丁點,可能跟胤靈之前說的胎煞有關。
整頓飯王一緣她吃的不是很自在,她是一個如果餐桌上有外人在就會很拘謹的人,現在這餐桌上就只有胤靈一個是她熟悉的人,所以她更加的拘謹了。
胤靈看出了她的不自在,這頓飯沒吃多久,說說聊聊可能就半個多小時的時間,胤靈便起身說要回自己家去了,大媽和她的女兒再次很誠意的感謝他,而大碼的女婿一直沉默不語,帶着她的女兒在旁邊做些其他的事。
然後感謝感謝着,大媽就塞了一個大紅包給胤靈,大媽的女兒也接連感謝他,又塞了一個紅包給他,王一緣看見了當沒看見,伸手假裝伸懶腰的樣子。
胤靈沒有拒絕,給了就拿了,然後再說了幾句客套的話,胤靈便拉着她回自己家去了。
大媽家的門打開,外面的樓梯間是黑的,大媽幾個大嗓門,樓梯間的燈就亮了起來,她還覺得這樓梯間的空氣中,帶着之前那一點的血腥味。
回到隔壁他們自己的家,開燈,她放鬆了好多,感嘆道,“還是在自己家舒服多了啊,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這句話說完,她把自己給逗笑了。
胤靈隨手把兩個紅包扔在了客廳的茶几上,王一緣眼睛就盯着他那紅包一直看,問道,“你不數數裡面裝了多少?”
胤靈脫掉了自己的t恤,光着上半身把衣服扔進了洗衣機裡,說道,“給你的零花錢。”然後去自己房間裡,拿了一件白色的t恤,套在身上,之後看見放在沙發上的大大小小的購物袋,他好奇的打開去看。
王一緣一聽是給她的零花錢?腦袋裡的第一想法便是,他這是在包養我?但還是忍不住好奇,趴在桌前,拿起那厚厚的大紅包,準備拆開看一看,就只是看一看而已,拿不拿都是另外一回事了。
就那紅包那在裡的手感吧,挺厚的,挺有分量的,打開一看,幾張紅票子,還有幾張不同顏色的,都是嶄新的,數了數,七百二十塊,她的嘴立刻張大成個圓形,這也不少了喂,然後趕緊再去看另一個紅包,居然更多,數的有些手軟了,不多不少,兩個紅包加起來三千六百塊,怪不得要用這麼大個紅包包着呢。
王一緣轉頭看向他,吃驚的嘴巴都合不攏了,“你到底爲他們做了什麼,他們給你這麼大的紅包?”
胤靈這面正好拿出那條她給他買的牛仔褲看了看,聽她問道,隨口一答,“救了他們女兒的命。我們這一行收紅包不能多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