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揭穿

車隊速度並不快,但徐徐行來,也終究到了南屏。

到了南屏郡,吳解才知道情況究竟有多麼嚴重。

遍地都是難民。

他想了半天,只能想到這麼一句話來形容。

南屏山往南,唯一的出口就是一座關隘,名叫“鎮南關”。這座五百年前大齊時代建成的關隘,無視歲月蹉跎和朝代更替,依舊死死扼守住通往南方的道路。

建造在山崖頂端的城牆,總高度超過了一百五十丈,那條通往下方的環形人造斜坡號稱“登天梯”,是南楚國名景之一,吳解以前就一直想要親眼看看這五百多米高的超級大斜坡,追懷一下先民們的偉大成就,今日終於得以如願。

不過當他親眼看到那條相傳在仙人的幫助下才得以建成的大斜坡時,首先感覺到的不是自然的壯麗或者先民的偉大,而是深深的震驚和同情。

在長長的斜坡上住滿了災民,一眼看去黑壓壓一片,數都數不清。

因爲害怕災民衝破關隘的緣故,關門並沒有開啓,不過城門外有好幾口大鍋,一羣膽子夠大拳頭夠硬的士兵們守衛在那裡,每天都將關內用吊籃送下來的糧食煮成薄粥,以維持災民們最起碼的生活。

他們也只能做到這個地步,因爲他們的糧食也很有限。

在朝廷派出的賑災隊趕到之前,他們只能依靠關隘裡面的存糧和一些熱心人送來的糧食接濟災民,爲了使用這點糧食儘可能拖得久一點,總兵王啓年帶頭每天喝粥,一個多月的粥喝下來,他看到糧車時候的眼神都有些綠了。

“徐老弟,你一向在京城,消息靈通,可知道最近京城裡面有了什麼變故?”一口氣吃掉幾人份的乾糧,王啓年這才恢復了幾分精神,他納悶而且憤怒地問,“朝廷這是怎麼了?我上個月災情初現的時候就派出信使快馬加鞭去報告,結果回我一句‘等有災情再說’;等到這個月災情嚴峻了,我再次派出信使,回了句‘另有要事’;後來災民都聚集在鎮南關外了,我三天一派信使,卻始終只是敷衍……朝堂裡面那些大人物是不是得了失心瘋?難道非要釀成民變才甘心嗎!”

聽到這話,除了已經有所懷疑的吳解之外,車隊衆人都愣住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個個不由得懷疑自己的耳朵。

“王總兵,你說……災情上個月就發生了?”還是沈毅先反應過來,急忙追問,“上個月什麼時候?”

“我第一次派出信使,是九月初十。”王啓年扳着指頭算時間,“第二次派出信使,是九月二十八。災民開始來到鎮南關,是十月初六。大概十月十五的時候情況就很嚴重了……怎麼了?難道你們不知道?”

“說出來你恐怕不信,我們還真的不知道。朝廷得到的消息是十月初三出現災情的端倪,十月下旬之前不能將糧食送到,就可能造成災情面全擴大。所以纔派出了賑災隊,我們是第一批。”徐海眉頭皺得幾乎成了一條線,“兩邊的說法,完全對不上!”

這下輪到王啓年愣住了,他想了想,便下令把那些信使找來問個究竟。

他當然沒有說謊,賑災隊的人自然也不會說謊,那麼問題多半出在這些信使們身上!

幾分鐘後,“多半”這個詞就被劃掉了。

“前後四個信使,全都不見了?”王啓年幾乎跳到桌子上,口水噴到了副總兵的臉上,“四個大活人一下子都丟了,你居然現在才發現?你這個副總兵怎麼當的!”

現在情況已經非常明朗,這次的災情不僅僅是天災,而且還有人禍!

“肯定有什麼人在作怪,而且這個人的能量還很大!”徐海陰沉着臉分析說,“收買信使並不難,可那些回信都是有朝廷印信的,僞造那些印信並不容易。”

“不僅有印信,其中還有一封戶部右侍郎手寫的回信。”王啓年從櫃子裡面翻出了一封信,“這幾年我們鎮南關的給養之類都是由他批覆,字跡我還是認識的。”

“那麼這個侍郎也有問題,或者是有人僞造了他的文書。”徐海習慣性地去腰間摸酒壺,但卻摸了個空,纔想起來自己早已下定決心,在賑災完成之前滴酒不沾,甚至於連酒壺都沒帶出來。

他嘆了口氣,繼續說道:“另外,我還有個疑問——你們看,這裡聚集的災民至少有上萬人。九月二十八災情發生,十月十五的時候這裡就聚集了這麼多災民,對吧?”

王啓年點點頭。

“從九月二十八到十月十五,也就是不到二十天短時間。南屏郡雖然歷來比較缺糧,可怎麼也不至於短短的二十天,就有大量災民缺糧到逃難至此吧!難道他們家裡沒有存糧?就算他們家裡的存糧被水淹了,可各地的官倉難道都是擺設嗎?”

徐海的問題讓王啓年也深思起來。各地官府都有官倉,儲備了大量的糧食。這些糧食平時不許動用,唯有打仗和賑災的時候纔可以使用——而現在,按說就是動用這些糧食的時候!

“鎮南關的官倉,規模如何?”徐海又問。

“比較小,我們這裡地方有限,建不了大糧倉。”

“可就算是鎮南關的官倉,也維持了這裡上萬災民差不多十天的生活。那麼其它各地的官倉呢?”徐海臉色越發嚴峻,“我記得從鎮南關向南大概二百里,就是南屏郡的一處重鎮,那裡的官倉應該是按照十萬人口一個月的消耗準備的吧?”

王啓年不料徐海竟然對南屏郡的情況如此瞭解,除了連連點頭之外再沒別的話可以說。

“那麼我們找幾位災民問一下吧,問問那邊的情況。”徐海深深地嘆了口氣,“我有不好的預感,這次恐怕是惹到大事了!”

他的預感果然是對的,災民們衆口一詞,都說各地官倉幾乎空了,本該堆積如山的糧食不翼而飛,消失得無影無蹤。

這個消息實在太過驚駭,別說是沈毅之類沒見識過太大世面的江湖人,就算王啓年這一方總兵、徐海這戰場下來的老將,都聞所未聞。

一時間軍議堂裡面鴉雀無聲,連一根針落在地上都能聽得清清楚楚。

見到這種情況,已經從衛疏那裡得到消息的吳解終於忍不住開口了。

“徐大人,王大人,這南屏郡文武官員裡面,誰能有這麼大的能量,把各地官倉都無聲無息地搬光?”他用“推測”的語氣問,但言下之意卻是明明白白的。

徐海和王啓年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裡看到了苦惱和不敢置信。

他們不是不知道這個答案,但這個答案的分量太重,他們負不起那個責任!

“究竟是誰?”吳解提高音量,又問了一遍。

徐海目光閃爍,王啓年眼神遊離。

“都這個時候了,你們還要替他遮掩嗎!”沈毅看不過去了,冷冷地說,“除了寧王朱權,還能是誰!”

聽到“朱權”這個名字,吳解微微點頭,後退了一步,將討論的主角位置還給徐海、王啓年等人。

事情已經昭然若揭,不用他再提示什麼了。

寧王朱權,是南楚國唯一有實權的異姓王。

他的祖上是南方的軍閥,大齊朝昏君迭出之際,這位朱將軍第一個舉起義旗反抗****,又接連幾次擊敗了前來討伐的齊軍,從根本上動搖了大齊朝的統治。然而那位英雄人物是個超級戀家的怪胎,堅決不肯踏出南屏山以北,只是專心在亂世裡面經營着一片猶如世外桃源般的領地,同時從後勤上支持大楚太祖。

後來大楚立國,他受封寧王,大楚太祖立碑爲誓,寧王朱家世襲罔替,永鎮天南——朱權就是他的後代,當代的寧王。

朱權素有賢名,他少時習武,後來自稱“武道不足以安邦”,棄武從文,拜入名臣門下學習治國之道。數年之後,他回到南屏郡,以世子身份暫攝政務,將諸事管理得井井有條,不久前,上代寧王在狩獵時被毒蟲所傷去世,他正式繼任,得到了朝廷和百姓的一致支持。

在這南屏郡,要說誰能夠無聲無息地把各地官倉給搬空,能夠把自己的勢力滲透到鎮南關裡面,將王總兵信任的信使都收買,還能在可能露餡的時候讓他們及時撤走……怎麼看也只有他一個人做得到!

“可寧王做這些事幹什麼?”王啓年反問,“這對他有什麼好處?難道他還能攻下這鎮南關不成?只要他攻不下鎮南關,做什麼都是白費!”

“爲什麼你覺得他需要來攻打鎮南關?”徐海反問,“連你的信使都是他的人了,設法架空你,直接開關讓他過去,有什麼難的?”

王啓年頓時語塞,齜牙咧嘴卻說不出話來。

“真是豈有此理!身爲一郡親王,居然刻意陷百姓於水火之中,這種貨色,豈能容他!”沈毅眼中寒芒四射,四溢的殺氣逼得除了吳解之外的其他人都站立不穩,紛紛向後退去。

“沈大俠要出馬的話,也算我一個吧。”吳解則早就已經打定了主意要斬奸除惡——朱權這種喪心病狂的傢伙若是不除了,天知道他還要害多少人!

看着他們倆的態度,王啓年頓時覺得頭大如鬥。

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寧王朱權乃是南楚國首屈一指的重臣,就算他犯了什麼錯,也得仔細查明之後,由天子親自督辦——沒準還會給予特赦,畢竟千萬百姓的性命也抵不上一位親王的性命,何況查辦寧王必定造成極大的影響,風險太大。

但他可不敢阻止沈毅吳解二人,九州雖大,先天武道強者卻不多,這些強者們並不需要依附國家,反倒是各國在積極拉攏他們,以對抗各種人力不能及的怪物和災厄。若是兩位先天高手激於義憤出手殺了寧王,天子只怕不僅不會怪罪,反而會高興。

這至少說明這兩位先天高手是心向大楚的!

不過……天子不會怪罪沈毅和吳解,卻未必不會嚴厲處罰王啓年啊!

要是寧王不死,被天子赦免,連帶着他王啓年也能被從輕發落;可要是寧王死了,案子落實了,他逃不了一個瀆職無能、辦事不力的罪名,撤職都是輕的,沒準能被定爲寧王黨羽……那可是要掉腦袋的啊!

“茲事體大,不能輕易下結論,我覺得還是先賑災比較重要。”眼看着王啓年臉色發白,明白緣由的徐海連忙站出來打圓場,“兩位大俠!如果真是寧王所爲,那麼他逃不過國法制裁。不過寧王橫豎走不掉,殺他也不急在這一兩天,災民們可一天都不能等了!”

他說得倒也在理,衆人只得按下心中的疑惑和憤怒,各自去準備賑災不提。

而軍議堂裡的討論,也被王啓年下了封口令。

《天書奇譚》最新章節由雲起書院首發,最新最火最快網絡小說首發地!(本站提供:傳統翻頁、瀑布閱讀兩種模式,可在設置中選擇)

第22章 出乎意料第30章 長安如何第14章 閉關潛修第9章 花解語第9章 舍刀之外無他物第12章 法武合一,殺伐之道第5章 靈水島第22章 你好,無上神君第11章 打上門去第7章 藏於九地之下第5章 勸說第39章 霹靂一聲震諸天第21章 安貧樂道第11章 講道理第3章 萬古名門第20章 火燒一窩蜂第4章 危險的試探第38章 神門道門,金丹九轉第16章 魂歸何處第40章 臨去之時詩言志第24章 繁華第10章 做生意第25章 第一次楚漢戰爭第25章 入谷第29章 龍蛇第5章 摘星拿月第3章 白玉樓第11章 能用的纔是最好的第14章 大陣如山守名城第14章 天地洪爐第6章 前往白帝閣第9章 蠟炬春蠶第4章 治家第13章 不成金丹誓不回第19章 緣由第8章 跳樑小醜(中)第28章 出使第24章 步步機關第1章 戰爭紅利第24章 雷光一閃第4章 仙門第7章 交易第13章 震天掌、鎖天印第10章 疑竇暗生(上)第45章 無可匹敵第29章 人算第22章 除勝之外無所求第9章 花解語第19章 四兩千斤第41章 對手第46章 墳冢連天第30章 真兇第46章 聚集第2章 風暴第21章 十六門徒第15章 十大神魔(二)第7章 交易第9章 收服雙煞妖第41章 不是天君,勝似天君第17章 寧王第19章 吳解的決定第32章 超乎塵世的戰鬥第16章 心事第13章 萬仙登門賀正宗第22章 雙鬼攔路第30章 不可力敵第36章 一生一劍第37章 父親的選擇第29章 龍蛇第21章 勝負之間一線差第32章 琉璃第62章 離開多寶界第4章 航行第18章 三處戰場,兩人變化第16章 半座陣祛護長安第34章 鐵蹄奔騰決死生第9章 英雄輩出第3章 熱鬧第24章 戰果斐然第32章 斬龍第6章 開山門第18章 排幫第19章 轉機第72章 法力無邊第45章 聖皇陵第20章 十大神魔(七)第5章 摘星拿月第41章 渡劫第3章 十年追尋,終償所願第9章 前世今生的對話第818章 來日有雨第23章 醉打山門第34章 取義成仁第13章 天稅第35章 七第13章 不成金丹誓不回第4章 航行第15章 光明背後第37章 父親的選擇
第22章 出乎意料第30章 長安如何第14章 閉關潛修第9章 花解語第9章 舍刀之外無他物第12章 法武合一,殺伐之道第5章 靈水島第22章 你好,無上神君第11章 打上門去第7章 藏於九地之下第5章 勸說第39章 霹靂一聲震諸天第21章 安貧樂道第11章 講道理第3章 萬古名門第20章 火燒一窩蜂第4章 危險的試探第38章 神門道門,金丹九轉第16章 魂歸何處第40章 臨去之時詩言志第24章 繁華第10章 做生意第25章 第一次楚漢戰爭第25章 入谷第29章 龍蛇第5章 摘星拿月第3章 白玉樓第11章 能用的纔是最好的第14章 大陣如山守名城第14章 天地洪爐第6章 前往白帝閣第9章 蠟炬春蠶第4章 治家第13章 不成金丹誓不回第19章 緣由第8章 跳樑小醜(中)第28章 出使第24章 步步機關第1章 戰爭紅利第24章 雷光一閃第4章 仙門第7章 交易第13章 震天掌、鎖天印第10章 疑竇暗生(上)第45章 無可匹敵第29章 人算第22章 除勝之外無所求第9章 花解語第19章 四兩千斤第41章 對手第46章 墳冢連天第30章 真兇第46章 聚集第2章 風暴第21章 十六門徒第15章 十大神魔(二)第7章 交易第9章 收服雙煞妖第41章 不是天君,勝似天君第17章 寧王第19章 吳解的決定第32章 超乎塵世的戰鬥第16章 心事第13章 萬仙登門賀正宗第22章 雙鬼攔路第30章 不可力敵第36章 一生一劍第37章 父親的選擇第29章 龍蛇第21章 勝負之間一線差第32章 琉璃第62章 離開多寶界第4章 航行第18章 三處戰場,兩人變化第16章 半座陣祛護長安第34章 鐵蹄奔騰決死生第9章 英雄輩出第3章 熱鬧第24章 戰果斐然第32章 斬龍第6章 開山門第18章 排幫第19章 轉機第72章 法力無邊第45章 聖皇陵第20章 十大神魔(七)第5章 摘星拿月第41章 渡劫第3章 十年追尋,終償所願第9章 前世今生的對話第818章 來日有雨第23章 醉打山門第34章 取義成仁第13章 天稅第35章 七第13章 不成金丹誓不回第4章 航行第15章 光明背後第37章 父親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