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問對

bookmark

當天晚上,吳解就在招待大楚國使者的國宴上見到了大漢天子劉興。

這位安國大帝已經年近六旬,老態盡顯,連身體都微微有些佝僂。但他的目光依然很清醒,沒有半分糊塗,反而因爲歲月的積累,充滿了睿智之意,儼然是人老成精的典範。

劉興身邊,坐着他的長子劉因一,這位大漢太子今年二十六歲,正是精力體力最爲巔峰的時刻。他的眼神明亮而充滿力量,更有一種隱隱的壓迫,想來是近年來在父皇的放權之下主持國政,積累出了充分的自信心和威嚴。

自古以來,但凡佔了長安城的王朝,子嗣方面都不會太興旺。劉家也是如此,昔年興國大帝劉輿年過三十才得了一個獨子劉興,而劉興雖然有三個女兒,兒子卻只有一個——這有利也有弊,好處是不用考慮什麼奪嫡之類的狗血戲碼,壞處是萬一獨生子死了,皇位便有些不穩。

但大漢劉家素來和佛門交好,甚至於有佛門著名的太華一脈高僧守在長安城外照看,這太子就算是死了,太華一脈的高僧也有辦法幫他起死回生——九州大地唯一掌握着起死回生之術傳承的就是佛門太華一脈,除此之外,就算是驚才絕豔的張廣利,也只能自己修成這門奇術,卻沒辦法教導徒弟練成。

有佛門的照看,劉家就從不擔心血脈斷絕的問題;也正是因爲和佛門交好,劉家歷代天子做事都比較寬厚,很少大開殺戒,在九州各國之中,名聲一向很好。

或許也正是因爲大漢劉家的名聲比較好,所以大楚[他媽的]民在對抗漢軍的時候,遠不如對抗齊軍之時那麼堅決。

之前的那場戰爭中,大楚西軍一旦作戰不利便潰了,或者投降或者逃跑,全無對抗齊軍時候血戰到底的勇猛。而百姓和官員差不多也是如此,面對着並沒有任何猙獰之色的漢軍,他們表現得非常配合,只有一些零星的反抗。

劉家人用幾百年的時間經營着自己的名聲,而這名聲也給了他們以豐厚的回報。

覺察到吳解正在看着自己,劉興轉頭看了過來,笑着舉起酒杯:“昭陽吳知非的美名,寡人從小就如雷貫耳。平生沒有機會能夠拜見前輩,一直深以爲憾。想不到如今半截身子都入了土的時候,卻能夠見上前輩一面,真是不勝榮幸啊!”說着,他將酒杯送到嘴邊,先飲爲敬。吳解笑了笑,也舉杯爲禮:“我乃世外之人,區區名號不值一提。這一路行來,見大漢國國富民強,物華天寶,果然不愧是九州七國之首!陛下身爲一國之君,將國家管理得如此興旺發達,實在是令人敬佩不已!”

“呵呵,前輩謬讚了!”大約是被從小敬仰的傳奇人物讚揚的緣故,劉興顯得很高興,“要說治國之能,數百年來無出於獨秀公,寡人只不過是對照着他的著作,依着葫蘆畫瓢而已。能夠有些成績,絕對不是寡人的功勞,而是羣臣用心,百姓勤奮。寡人可不敢貪天之功爲己有!”

說到林麓山,吳解的笑容頓時微微僵了一下,而坐在他身邊的林孝則忍不住低下了頭。

身爲獨秀公唯一的兒子,林孝也不是沒有想過要成爲一代名臣,繼承父親的光榮。但他親眼見到大楚國吏治敗壞,貪官污吏層出不窮,親眼見到父親如何殫精竭慮,也只能勉強維持着國勢,無力迴天……但雖然他早已對大楚國徹底失望,現在聽到劉興這位有“三十年太平天子”之稱的一代明君盛讚亡父,卻也忍不住有些感傷。

大楚國怕是真的要完了,父親一生的心血,到頭來還是沒能挽救他深愛的國家……

見氣氛略略有些僵,劉因急忙出來打招呼:“吳前輩,晚輩一直對醫術很有興趣,從小就熟讀《青衣記》,尤其前輩所述《細菌論》更是反覆鑽研。但其中一直都有一些不是很清楚明白的地方,不知道這幾曰是否可以向前輩請益一番?”

所謂青衣記,其實就是吳解的父親所主持編纂的三冊醫書。

這三冊書前後花了近二十年的時間編纂,幾乎將當時九州界所有較爲通行的醫術知識一網打盡,不僅包括了常規的醫術,甚至對於蠻族的巫術和苗人的蠱術都講得相當詳細,最後還附帶了極爲翔實的養生經驗……非但在當時已經盡善盡美,即使數十年後,九州大地上的醫術著作,依然沒有任何一本能夠超越它。

這套醫書最難得的是深入淺出,就算是一個完全沒有醫術基礎的人,也可以對照這三冊書進行一些簡單的診斷和治療,大大緩解了九州各國醫者匱乏的問題。

而它更爲珍貴的地方,是糾正了許多通行醫理錯誤的地方,更針對尋常醫者可能犯的多種錯誤作了詳細的描述和講解。放在一位經驗豐富的醫者手上,便可以通過研究這部書,讓自己的醫術提高很多,並能夠有效地避免誤診。

所以這套醫書非但在那些有志於學醫的外行人之間深受歡迎,在內行之中更是被奉爲至寶。以至於雖然名爲《青衣記》,世人卻常常以《吳氏醫典》稱呼,將其提高到經典的地步。

《細菌論》是吳解早年編纂的作品,也收錄在《青衣記》之中。不過這些年來,因爲忙着修煉,他一直沒空對這套其實來自於地球的醫學理論進行深入的闡述,如今被劉因問到,不由得心中一動,升起了幾分收徒的想法。

但吳解修爲高深,這個念頭只是一動就被他壓了下來,反而笑着勸道:“治國遠比救人更重要,太子若是能夠將國家治理好,那就是最厲害的醫生。醫學之術,學學也就罷了,可不能因此亂了主次啊!”

劉因急忙點頭答應,正想要說什麼,吳解卻又說:“我有一個疑問,想要當面問清——針對大楚國的那套戰略,不知道出於何人之手?”

第7章 束水沙兮第74章 手託星辰第35章 身在塵世,俯視蒼穹第2章 青牛鎮第16章 講道第43章 幕後黑手第3章 取捨之間第45章 無可匹敵第10章 遠古遺蹟,舊時恩怨第22章 諸事了第18章 十大神魔(五)第37章 昔時今日第36章 一生一劍第42章 飛昇第8章 遷徙第17章 第一次交鋒第28章 一波未平第16章 孝子第7章 真是怪事第5章 仙緣第3章 吳解回山第14章 天地洪爐第17章 天下道門總集結第59章 尋寶之旅(十二)第7章 制器第820章 水到渠成第37章 無上第8章 神秘的廚師第25章 早已註定第12章 星沉湖底山爲棋第10章 仙道常識第36章 結盟第12章 土豪!第34章 羣魔亂舞第32章 太虛傳人第6章 百鍊煅體(下)第78章 彈劾第2章 雲界山第36章 絕塵第18章 呼朋喚友成大軍第31章 戰龍第15章 光明背後第11章 能用的纔是最好的第3章 白玉樓第1章 地炎銅第44章 大變故第29章 龍蛇第26章 水中的火第7章 我心猶在天外天第14章 來者何人第5章 靈水島第32章 太虛傳人第15章 十大神魔(二)第22章 狩獵第8章 殿中辯第42章 印證第5章 每一個影子都真實不虛第54章 尋寶之旅(七)第8章 羣雄夜宴第27章 人爲財死第9章 收服雙煞妖第7章 靈水島的大慶典第3章 大搬家第13章 萬衆矚目第21章 滅族第29章 一招之間,生死立判第7章 萬劍歸宗,西金白帝第38章 莫可名狀第36章 噩夢重現第33章 天魔阻道第16章 萬流歸墟第16章 魂歸何處第5章 塵緣了斷,生死輪迴第76章 海崩山傾第802章 混沌的大海第13章 陰雲沉沉第76章 海崩山傾第14章 來者何人第2章 三關攔路第35章 拔劍倚天第37章 誰言勝負已註定第19章 恨難平第32章 吞噬世界第6章 苦心第6章 大壽第4章 玉京新貌第2章 入門之初(中)第37章 昔時今日第24章 戰果斐然第2章 各有因緣莫羨人第3章 海國修士第21章 來自時間彼方的問候第6章 一劍飛來震鬼神第15章 採瑤草兮第41章 紅方第7章 靈水島的大慶典第6章 借花獻佛第11章 雲夢第19章 一窩蜂
第7章 束水沙兮第74章 手託星辰第35章 身在塵世,俯視蒼穹第2章 青牛鎮第16章 講道第43章 幕後黑手第3章 取捨之間第45章 無可匹敵第10章 遠古遺蹟,舊時恩怨第22章 諸事了第18章 十大神魔(五)第37章 昔時今日第36章 一生一劍第42章 飛昇第8章 遷徙第17章 第一次交鋒第28章 一波未平第16章 孝子第7章 真是怪事第5章 仙緣第3章 吳解回山第14章 天地洪爐第17章 天下道門總集結第59章 尋寶之旅(十二)第7章 制器第820章 水到渠成第37章 無上第8章 神秘的廚師第25章 早已註定第12章 星沉湖底山爲棋第10章 仙道常識第36章 結盟第12章 土豪!第34章 羣魔亂舞第32章 太虛傳人第6章 百鍊煅體(下)第78章 彈劾第2章 雲界山第36章 絕塵第18章 呼朋喚友成大軍第31章 戰龍第15章 光明背後第11章 能用的纔是最好的第3章 白玉樓第1章 地炎銅第44章 大變故第29章 龍蛇第26章 水中的火第7章 我心猶在天外天第14章 來者何人第5章 靈水島第32章 太虛傳人第15章 十大神魔(二)第22章 狩獵第8章 殿中辯第42章 印證第5章 每一個影子都真實不虛第54章 尋寶之旅(七)第8章 羣雄夜宴第27章 人爲財死第9章 收服雙煞妖第7章 靈水島的大慶典第3章 大搬家第13章 萬衆矚目第21章 滅族第29章 一招之間,生死立判第7章 萬劍歸宗,西金白帝第38章 莫可名狀第36章 噩夢重現第33章 天魔阻道第16章 萬流歸墟第16章 魂歸何處第5章 塵緣了斷,生死輪迴第76章 海崩山傾第802章 混沌的大海第13章 陰雲沉沉第76章 海崩山傾第14章 來者何人第2章 三關攔路第35章 拔劍倚天第37章 誰言勝負已註定第19章 恨難平第32章 吞噬世界第6章 苦心第6章 大壽第4章 玉京新貌第2章 入門之初(中)第37章 昔時今日第24章 戰果斐然第2章 各有因緣莫羨人第3章 海國修士第21章 來自時間彼方的問候第6章 一劍飛來震鬼神第15章 採瑤草兮第41章 紅方第7章 靈水島的大慶典第6章 借花獻佛第11章 雲夢第19章 一窩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