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升官

同說不通的兒子講道理,華老尚書累心,只能在兒子的軟肋上下刀子。

華二老爺腦門冒汗:“父親說的是”

閨女總要回來的,總不能讓人落了話柄纔對,到底是老父親仔細呢。

華老尚書只感覺力不從心,每次看到這二房的人,老尚書總要老上幾歲。當這是作孽呀。

也不知道他老人家怎麼就會生出來這麼一個兒子,原來看着中規中矩很不錯的,怎麼就跑偏了,人都說這性子從小就定了,可爲何他家老二,三十了性子還在突變呢。

揮揮手把兒子打發了,老尚書在想,是時候讓大兒子回京了,有大兒子在,至少他老人家能少操些心。

還有就是聖人的這番褒獎,不光是對四孃的,還有對華府娘子的,若是這四娘實在不像話,老尚書爲了華府女子將來的生路,說不得要把這孫女給滅了,省的什麼時候惹出來禍事,禍及華氏一門的好。

而且居老尚書自己的觀察所得,這個真的不會太遠。那丫頭實在太能折騰。在他們華府十幾年,他老人家火眼晶晶愣是沒發覺出來危險。忍不住老尚書把自己也給放在有眼無珠,不太識人的隊伍裡面去了。

老尚書暗恨,這麼多年的順遂,把當年的狠勁都給磨平了,到底心軟了些。當初就不該讓四娘嫁人,養他一輩子多好。至少不用現在就膽戰心驚的,等着她什麼時候惹禍。

他到這個歲數了,怎麼攤上這麼一個能折騰的孫女呀。給池二兜底的話,言猶在耳。可如今看來他老人家兜不住了呢。

這孫女好本事呀,遠在遼東還招惹皇廷。那聖人的褒獎是那麼容易得的嗎,爲了這番褒獎,那得時刻維護住。不然就等着被人抓辮子吧。糟心死了。

老尚書一把年歲,就因爲芳姐倒騰點醬,又多掉了一大把鬍子。

華二老爺給自家閨女寫信之餘,感念皇恩,到底很大方的用私人名義。給聖人送了禮物。誰讓聖人慧眼識珠呢。

每每想到這樣的聖人。華二老爺都有一股英雄惜英雄的情節出來。他們兩是一夥的這種心氣也不知道華二老爺是怎麼領悟出來的,反正在芳姐的問題上,池二老爺很肯定他不是同自家老爹一夥。

收到禮物的聖人只有一句話:“到底華愛卿是性情中人。果然跟傳說中的一樣。”

在聖人的理解裡面。這華愛卿,沒有把他同衆臣沒區別對待呢。不過還是有區別的,就像自己欣賞華愛卿一樣,華愛卿送給他的物件。比照其他人的大了些。聖人微不見的挑眉,勾脣。可見心情是不錯的。

他們兩個果然是一夥的嗎。

大太監無語的看着那比其他府上稍微大了一些的銀壺,不知道怎麼形容他的心情,這華二老爺當真是心大,吃食這種東西也敢敬獻。想必華老尚書是不知道的吧。

聖人嘴巴里面進的東西。真的不是什麼人送的都可以的。這華侍郎到底明不明白呀,能說幸好華侍郎是用銀壺當的器具嗎。

華老尚書知道自家兒子的大方行爲,恨的咬牙都沒有力氣了。媚上這也就算了。可你知道萬一陛下吃出來點什麼毛病,他們華府到底擔待不擔待的起呀。老尚書越想的深遠。心中的那股子暴躁氣息就越濃厚,平白的在填了幾縷白髮,糟心死了。話說連掉頭髮,在白頭髮,老尚書的頭頂堪憂呀。

華二郎看到這樣的老父親,難得顯得理虧:“兒子只是送送,表達一下心意而已,聖人都開口了,總不好一點表示都沒有。聖人未必會食用的。爹爹莫要擔憂。”

人家聖人到底開口什麼了呀,誇你閨女兩句,你就找不到北了,看着自家兒子,老尚書無奈,聽自家兒子說道後來這句,老尚書差點哭出來,兒子原來懂得其中厲害呢,當真是老天開眼,祖上積德:“你也知道我擔憂呀。”

華二老爺更愧疚了。好像,似乎,他把老爹給惹惱了,氣到了。

老尚書:“我就要你一句實話,如此折騰圖個啥呀。你好歹給我透個底。”

華二老爺覺得還是同自家老父親說一聲的好:“就是芳姐弄了個作坊嗎,這不是想着讓各個府上都用上一些嗎。您也知道遼東苦寒,物產不豐,孩子怪不容易的。”

老尚書手指顫抖,一口老血差點噴出來:“用的着你如此用心。”

不過幾個銀錢的事情呀。華老尚書檢討自己,那四孃的陪嫁少了嗎,回頭就讓老妻送銀票過去。這孩子苦不得呀,她真折騰。閤家不吃米糧,也不能少了她的花銷。

華二老爺愧疚:“也沒怎麼折騰,兒子就是給駙馬爺送了點醬料而已,順便以四寶齋的名義,給駙馬爺辦了一席水酒而已。”

老尚書閉眼,沒有力氣在生氣了,就說芳姐再大的本事也請不動駙馬爺嗎,名動大梁的才子呢,原來倒黴兒子在裡面攪合呢:‘四寶齋。’

華二老爺儒雅不在,一臉的得意:“芳姐的鋪子,駙馬爺用的筆墨紙硯都是特供,不用駙馬爺掏銀子的,四寶齋包了。”老尚書能說什麼呀,原來這大梁的才子如此不值錢,就這點小恩小惠就給人做營銷了。

華老尚書都不知道恨兒子多些,還是恨那程四多些。倒黴催的,怎麼就湊在一起了呢。

老尚書最後甩袖子:“消停些吧,莫再折騰了,別以爲日子過得順遂了,好歹也是我孫女,爲父不會亂說話,那些都是地方參奏上來的,爲父能壓住的也就這麼多了。”

華二老爺儒雅的面容,聽說有人背後陰她閨女,瞬間就要爆發,老尚書伸出單手:“停,不必多說。不許你折騰,這些事情是瞞不過聖人的,如今聖人既然已經開口,只要池二在東郡不惹怒天恩,那那閨女定然平安無事。其他的莫要多說,只寫信告訴與他們,好生的做人。老實的做官。”最後特意叮囑自家倒黴兒子:“尤其是你。不許亂插手,不許亂打探,你若是覺得你比我有本事。你就折騰,別怪老夫醜話說在前面,若是你敢插手,老夫定然撒手不管。說道做到。”

池二老爺覺得委屈。竟然不被老父信任了:“父親怎麼說自然怎麼是,兒子自然是全聽父親安排。”

華老尚書差點翻白眼。都到這份上了,知道聽他了,早幹什麼去了,缺了你們銀子了嗎。怎麼就非得折騰呀,不就是幾缸醬料嗎,扔多少他扔不起呀。招來多大的麻煩呀。

芳姐不知道京城因爲他的醬料惹來這麼多的麻煩,在收到自家老爹的信的時候。只是朗聲長笑,招呼自家丫頭們,放開了手腳把作坊給折騰起來。

銷路有了,如今就是大搞發展的好時機呢。

到底是京城好呀,京城的口味也好,大家都嚐嚐好呀,吃習慣了,自然會四處淘換的,她的醬料鋪子若是在這這時候推出這種醬料,那該多是時候呀。哈哈哈真是親爹。這麼炒作一番,愣是把價錢還給折騰上去了好幾番。太美好了。

至於聖人喜歡吃的問題,芳姐同老尚書一樣怕麻煩,這年頭拼的就是官位,拼的就是勢力,拼的就是依仗,聖人誰惹得起呀。真要出了問題,誰拼得過他呀。

芳姐在給京城第二次運送醬料的時候,順便把這醬料的配方製作過程給抄錄了一份。聖人喜歡吃,讓御廚自己做好了,他們華府可不在中間擔責任。

萬一被人給鑽了空子利用了,跟誰說理去,聖人是同你講道理,說人情的人嗎。

所以聖人收到來自華愛卿的醬料方子的時候,再次很肯定的給予定位,華愛卿當真是捨得。後面一句沒說的是,同老尚書比起來,簡直就不是一個家族教育出來的,看看人家多大氣。多忠君。

大太監偷眼看方子,就那麼點底料,若是聖人早知道,根本就不會用。每一樣好東西。虧得這京城把這醬料追捧的如此天上難尋地上難得。

聖人把方子遞給大太監:“這東西倒是不錯,朕也不好奪人所愛,對了不許外傳。就當沒看過這方子。”大太監心說這華侍郎算是在聖人的眼中生了跟了,看看多爲侍郎着想呀,唯恐這方子泄露出去,他們家的買賣砸了。

不管怎麼樣,芳姐的醬料作坊,如今緊俏的很,在遼東賣,用陶罐裝,價錢經濟實惠,沒有蔬菜的季節裡面,對勞苦大衆來說,是個好東西。

在京城裡面用銀罐子裝,走的是精品路線,一般人消費不起,轉給當官的,有勢力的,有銀子用。運費雖然高了點,不過爭的也多。這麼美好的開頭絕對是魯二叔沒想到的,如今牧場裡面的牲口已經很少吃到作坊裡面的廢料了呢。

還有就是如今池府的丫頭們,生活節奏緊湊,手裡銀子豐厚,芳姐對這些妙齡少女也不是很苛刻。

一個個打扮起來花枝招展的,當然了僅限於,不在作坊裡面做事情的時候。不在院子裡面跑圈邁木樁的時候。本來就是練着玩玩,武藝師傅找來也不過是哄人的,芳姐就沒想到,還真是沒想到,強身健體的之外,這些丫頭還真都能站出來比劃幾下子。

至於實戰怎麼樣,芳姐打死都不敢讓人試試。想想一羣花枝招展的女人摔在一起的樣子,芳姐就頭疼。

在池二郎看來,自家夫人簡直就是誨人不倦,想想他侯府的婢女,奶奶身邊的丫頭,嫁入平常百姓家做個少奶奶,那是搶都搶不過來的,圖的就是大家的丫頭規矩好。

在看看自家的丫頭們,估計將來只能內銷了,外面的人誰敢娶。

每次看到一羣擼胳膊挽袖子的女子在院子裡面跑圈,池二郎都要把這話在腦子裡面過一邊。可惜自家夫人至今爲止還沒有意識到,他們府上的丫頭沒人求娶呢。發愁呀。

如今家大業大,也擱不住夫人對丫頭們大方呢。

池二郎掂量自己那點俸祿,不想了,連着手下的孝敬都算上,也不夠自家夫人給丫頭們置辦衣服收拾的,就沒看過這麼大方的主母。

難怪最近在府上自己的人氣明顯下降。沒有丫頭爬牀惦記,確實不錯。可各個丫頭都等着給自家夫人獻殷勤,也不讓人痛快就是了。

春暖花開的時候,池二郎帶着自家夫人到東郡西門的桃花庵裡面賞過桃花,中間遇上了在庵裡同主持師談經論道的靜怡師太,師徒兩人不過說了兩句,就匆匆別過,在東郡,沒人知道這兩位的關係相宜。

池二郎如今除了自己手下的百十個部曲,隘口裡面的軍漢,也都服氣。同當初華老尚書預料的一樣,在隘口那塊,就是池二郎說了算的,

這也是池二郎有本事,能收服一羣軍漢。這裡面有池二郎真有本事,也有池二郎財大氣粗,同樣有池二郎底子狗厚實,軍漢們覺得跟着這樣的指揮使不會吃虧,都有關係。

從來原來一個月在府上歇息兩日,到如今半個月在回府一次。

在芳姐看來,這樣的日子挺好的,男人保家衛國,女人楊家看孩子,當然了孩子還有點遠。京城的婆婆沒有來信說什麼,可侯府的定國侯夫人連婆子都給送來了,聽說定國侯府給池二郎挑的幫着二房開枝散葉的女人隨後就到,芳姐都沒有同池二郎打招呼,直接把婆子給扔到作坊裡面去改造了。

兩位媽媽雖然不同意,可奈何如今娘子,越來越主意大了,對於這些根本就不看在眼裡。

基本上新的一年,開年就開始不錯,一直到五月,都順遂的很,池二郎甚至還生了官。

原因不可追究。到底是哪方用的力,小夫妻兩都不太明白,反正池二郎沒覺得他哪裡做的比別人出色。不過池府還是闔府慶賀。作坊都停工一日呢。

這官升的不清不楚的,好在兩人身份不在乎這個,不管是誰在運作,池二郎有把握,不會被人給矇混了。官嗎,早晚要升的,就像孩子一樣,不然幹嘛來遼東呀。()

第78章 憑藉第525 留芳第506章 靠山第445章 護姐第331章 閒話第542章 反擊第31章 發難第145章 送別第616章 八仙過海第76章 相協第154章 民生第222章 移花接木第663章 發喪第588章 反擊第126章 羣夥八卦第627章 天遂人意第51章 侯府第215章 爭鋒第666章 求仁第410章 匪患第21章 威壓第554章 再聚第287章 出嫁前第518章 嘚瑟第176章 和好第619章 奮起第502章 二郎教妹第521章 捨身取義第444章 免稅第148章 紫玉蘭第203章 馮府請帖第502章 二郎教妹第361章 故友第629章 禮教範圍之外第473章 爲兒子買單第584章 實站第138章 驚雷第212章 池家九姨第52章 杜氏第174章 倒打一耙第612章 征服第103章 嚇死活該第679章 尾聲四第363章 德才兼備第15章 私情第276章 嬌寵第520章 佈防第257章 求娶第492章 激化第71章 侯府第99章 生死相隨第620章 奪爵第609章 訓徒第63章 後悔第69章 對簿第449章 收徒第113章 臨湘富春第61章 夜話第571章 內火第510章 入夏第75章 反擊第639章 家有一老第143章 水無痕第289章 盲區第429章 要回城了第638章 身前身後第159章 熊孩子第421章 英雄第312章 神電波第523章 佳偶第517章 嬌嬌第430章 最愛小舅子第634章 升級第288章 託付第94章 隨行第215章 爭鋒第115章 施恩圖報第310章 扮豬吃虎第445章 護姐第290章 生別離第112章 痞像出現第340章 動怒第536章 方正第75章 反擊第48章 秋宴第212章 池家九姨第625章 迴歸第414章 滅匪第264章 舌戰第541章 勝敗第60章 講佛第248章 隱憂第155章 議嫁第305章 來勢洶洶第373章 怡情第81章 莽撞第177章 思慮第433章 產子第95章 誨人不倦第685章 尾聲
第78章 憑藉第525 留芳第506章 靠山第445章 護姐第331章 閒話第542章 反擊第31章 發難第145章 送別第616章 八仙過海第76章 相協第154章 民生第222章 移花接木第663章 發喪第588章 反擊第126章 羣夥八卦第627章 天遂人意第51章 侯府第215章 爭鋒第666章 求仁第410章 匪患第21章 威壓第554章 再聚第287章 出嫁前第518章 嘚瑟第176章 和好第619章 奮起第502章 二郎教妹第521章 捨身取義第444章 免稅第148章 紫玉蘭第203章 馮府請帖第502章 二郎教妹第361章 故友第629章 禮教範圍之外第473章 爲兒子買單第584章 實站第138章 驚雷第212章 池家九姨第52章 杜氏第174章 倒打一耙第612章 征服第103章 嚇死活該第679章 尾聲四第363章 德才兼備第15章 私情第276章 嬌寵第520章 佈防第257章 求娶第492章 激化第71章 侯府第99章 生死相隨第620章 奪爵第609章 訓徒第63章 後悔第69章 對簿第449章 收徒第113章 臨湘富春第61章 夜話第571章 內火第510章 入夏第75章 反擊第639章 家有一老第143章 水無痕第289章 盲區第429章 要回城了第638章 身前身後第159章 熊孩子第421章 英雄第312章 神電波第523章 佳偶第517章 嬌嬌第430章 最愛小舅子第634章 升級第288章 託付第94章 隨行第215章 爭鋒第115章 施恩圖報第310章 扮豬吃虎第445章 護姐第290章 生別離第112章 痞像出現第340章 動怒第536章 方正第75章 反擊第48章 秋宴第212章 池家九姨第625章 迴歸第414章 滅匪第264章 舌戰第541章 勝敗第60章 講佛第248章 隱憂第155章 議嫁第305章 來勢洶洶第373章 怡情第81章 莽撞第177章 思慮第433章 產子第95章 誨人不倦第685章 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