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上面有人

京城裡面華二老爺收到自家閨女的來信,嚇得心肝都顫抖了。

華二老爺十二分的自責,他這個當爹多不負責任,才讓自家乖巧的孩子竟然能經歷戰火呀。 當初到底是被池家小兒灌了什麼湯,怎麼就放心的把閨女給交出去了呢。

恨不得立時飛到自家閨女身邊看上兩眼才能安心。當然了若是池二郎在跟前的話,華二老爺活吃了他的心都有。說話跟放屁是的,當初怎麼跟自己保證的呀。

也不知道如今自家孩子如何了,芳姐肚子裡面還有自己沒出世的外孫呢。想到這裡華二老爺更加不淡定了,看到池二郎吃了都不解恨了。簡直就是不能在愛了。完全忘記了,沒人家池二郎他哪來的外孫呀。

手軟腳軟的華二老爺,腳步踉蹌的奔向自家老父親的書房, 從來都以孝子著稱的池二郎從來沒有今天這樣迫切的想看到親爹。

當然了若不是華二老爺還有點政治直覺,知道這件事情必須要讓老尚書知道,說不得華二老爺立刻就收拾行裝,同聖人申請去遼東走一趟了。

老尚書看到破門而入的兒子,那真是想要把人踹一頓的暴躁,時刻想發飆:“君子以端,君子以重,看看你那是什麼樣子。榮辱不驚,處變不亂,都學到狗肚子裡面去了。”

華二老爺沒心思跟自家老父親辯解,他家閨女還等着老爹救命呢,顫抖着雙手把芳姐的信件遞給老爹:“父親,芳姐如今身懷六甲,兒子不放心,兒子要到遼東去看看,那孩子沒事兒子才能放心。”

老尚書被自家兒子給噎的差點背過氣去。他當遼東是多遠的存在呀,他當朝廷官員是個什麼存在呀。老尚書看到自家兒子,感覺那是心都不能正常的跳動了。

忍着氣看看孫女的來信,裡面的內容不怎麼讓人意外,不過跟寫給他老人家多了一絲讓人委屈。多了一點讓他老人家記恨的親近,怎麼給自己的信裡面,說的那麼官方化,倒黴孫女到底是把他當成老尚書在寫信呀。還是在跟祖父求援呀。

本來在想着如何把自家孫女婿從泥潭中拉出來的老尚書,在看到這兩封信,對比之後,對出手幫忙多了那麼一絲不願。

華二老爺面對自家閨女的事情從來沉重不起來:“父親,兒子想要明日就出行。還請父親大人疏通。”

老尚書氣的咬後槽牙:“就你那閨女若是不折騰出來點事那纔是讓老夫詫異呢。哦,難得,你還知道要找老夫疏通關係,你不是寶貝你閨女嗎,你們怎麼不直接就走呀,你怎麼不把我尚書府的老少都給折騰成無事朝廷律法的典範呀。你怎麼不直接把我給氣死呀。”

越說越生氣,讓老尚書淡定不下來的是,自家抽風的兒子,這是多拿聖人不當外人呀,作爲一個工部侍郎竟然要請假去遼東看閨女。他還有沒有一點危險意識呀。他怎麼就想的出來呢,難道夫人生孩子的時候當初忘了給他帶 腦子了。難道是他老人家的錯。

老尚書堅決打住,兒子長到這麼大,他也沒少費心費力的。肯定不是他的錯。

想到聖人對自家兒子一口一個愛卿的稱呼,華老上書在此覺得聖人或許不是那麼聖明。至少這識人上有待提高。然後還要面對自家糟心的兒子。

華二老爺被自家老爹一連串的發問,早就已經把一張臉憋得通紅了:‘是兒子思慮不周,讓父親大人憂心了。只是芳姐那裡,兒子還請父親大人幫孩子討回一個公道。孩子們離家在外,在外面受了委屈都沒有個撐腰的,兒子想起來就心疼的很。’

華老尚書冷臉。看到兒子還不是蠢的無可救藥,總算是緩和一些,心口還能正常的跳動,沒讓兒子給氣死:“給他討回公道。怎麼討回呀,誰欺負他了。誰讓她逞能的,一個婦道人家,相夫教子,孝順長輩那纔是本分,那池家小子若是不能保護妻兒媽。哪裡就用得到她拋頭露臉的。還把夫君的上官給得罪的不能在得罪了,我看她就是誠心的仗勢欺人呢。我看她就是誠心的看不得我過兩天舒心日子”

老尚書說道激動指出,吐沫橫飛,終於把心中的一腔憤怒都給噴發出去了,感覺心裡的火氣卸下去不少。才把話頭給打住。看看被噴的滿臉的兒子,還是那麼糟心。

華二老爺太不願意聽到自家老父親如此說自己的閨女了:“父親大人說的什麼話,芳姐從小在兒子身邊長大,乖巧懂事,知道心疼人,父親也是知道的,那孩子什麼時候做過仗勢欺人的事情,再說了那孩子對您敬仰的很,怎麼會誠心氣您呢。再說到哪遼東郡守,身爲父母官,將百姓疾苦置於何地,將百姓性命至於何地。有災情瞞報,這是沽名好譽,這是置百姓生死與不顧,這是置我朝堂如無物,這是沒把聖人看在眼裡。芳姐攤上這麼一個父母官,纔會置身於危險之地,怎麼不委屈呀。”

華二老爺被氣笑了,原來他兒子還有這份口才:“呵呵,老夫纔看出來,兒子竟然還有這等本事,不當御史當真是可惜了呢,有本事你去朝堂上同聖人說道吧。”

池二郎不說話了,華老尚書誠心的晾着糟心兒子,一個一個的都拿他老人家當槍用呢。那也要看他老人家願意不願意讓人用呀。

他家二兒子在朝堂從來都走一個穩字,在朝堂說話就那麼有數的幾次。不過每次都有點 建樹倒也還算是值得安慰。

華二老爺爲了閨女,那是不遺餘力的在老父親面前進言的:“父親,兒子不是人微言輕嗎,孩子們受了委屈,兒子無能,還得煩勞父親大人出面,兒子不孝。”心裡則再說,還是要好好地在官位上使勁纔是,不然不能給閨女撐腰。求人難呀。

華老尚書一聲冷哼,華二老爺在接在力:“就是二郎那裡,也要父親大人多多費心的。聽說哪守備大人是國公府的姻親。您也知道二郎那孩子定國侯府是定然不會幫襯的。而且東郡的郡守還是定國侯府的姻親呢,讓兒子說,他們這是誠心的要孩子們的命呢,他們就是沒把咱們尚書府看在眼裡

。”

老尚書氣的把手裡的畫卷都給甩去出了:“閉嘴吧你。看看你都成了什麼樣子了。爲了孩子。就是爲了孩子,少學別人牽強附會,聖人看重你,就是看重你人重,不是想看你栽贓陷害。讒言禍亂的。你給我消停點吧,滾回去,那不光是你閨女,還是我孫女呢。滾。記住了人笨就少學歪門邪道。”

此刻的老尚書特別願意兒子一如既往的沉默,蠢笨下去。好不容易動動腦子,還動的那麼沒有水準,哪裡有他老人家的一半機智權謀呀。

還是那句話,糟心的不能在糟心了,必須早點把大兒子給調回京城。若是指着這兒兒子撐起家門,時時刻刻那都是把尚書府往引溝裡帶的節奏。祖宗創業不容易。可不能毀在他老人家手裡。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自家兒子越來越不靠譜了。原來真的不這樣呀。

華二老爺明白自家爹爹不會看着別人埋汰他家閨女姑爺了,心裡依然沒有鬆快多少,對於芳姐那是真的擔心。至於姑爺,在華二老爺看來,既然已經拜了天地,那就是分不開的了,屬於家庭內部問題,等池二郎從東郡回來,什麼時候收拾他都是可以的。先攘外在安內。

所以華二老爺最近很忙,滿京城的給自家閨女置辦生活用從吃穿用度,到人手、牛馬,那手筆大到,公主府的駙馬程四爺看到華二老爺都問一聲:“華兄如此大動干戈。所爲何來呀。”

華二老爺不計前嫌,對於這位昔日的同窗還是願意說上兩句的:“程兄惦記了,哎、說起來都是不放心呢,那不是我那閨女同姑爺去了遼東嗎,也不知道怎麼,就聽說最近不太平。孩子吃不好穿不好的的,連睡個舒坦覺都難,過的不容易得很。我這當爹的心裡怎麼放得下的,離得遠,照顧不到,能幫的也就這些了,總不能讓孩子受了委屈。”

程四爺好歹是駙馬,對於東郡的事情,那也是有所耳聞的,賑災的一應事物早就放下去了,這華二還這般的折騰,到底什麼心思呀。難道是遼東有變。

不過看華二這兩年的作爲,也沒準純粹的抽風,誰讓這廝對那閨女寶貝的恨不得捂在手裡供着呢。說起來這華二還真是個好丈人呢。自家兒子沒福氣呀。

華家的三老爺則每日都黑着臉,他家二哥折騰的都是他的私房銀子呢。招誰惹誰了。他家二哥那點俸祿,那點進項,他的銀子算是有去無回了。總不能讓侄女在外面吃苦受罪不是,只當自己這個當叔叔的給侄女的心意好了,就是這心意,都被老二給搶了。明明是他的銀子嗎。

等到東郡的郡守、守備兩位大人的奏章到了朝堂的時候,基本上京城人都知道華府的華二老爺心疼閨女,閨女在東郡受了委屈了,過得就差飢寒交迫了。

至於華老尚書基本上已經無視了自家兒子的做法,睜一眼閉一眼吧,兒子教育的都不錯,就是後悔沒有準備控制兒子抽風的法寶。

遼東雖然不富裕,可那也是一郡之地,對於朝廷來說,那是一個門戶。從來都是被聖人看的很重的。

如今在他的眼皮子底下,遼東竟然亂到這種地步。在太平盛世的當下怎麼不讓聖人震怒:“你們說,遼東郡守參奏,遼東守備,玩忽職守,致使外族入侵,遼東內亂。而遼東守備參奏郡守好大喜功,沽名釣譽,瞞報災情,致使遼東名不聊生。是動亂的根本。他們兩個到底是誰有這麼大的膽子。”

說完就把兩本奏摺給扔了下來。顯然聖人是怒了。

華老尚書低頭,別看人家在朝堂的位置超前,可人家能淡然到人羣視線之外。

至於華二老爺,只要沒人抨擊他閨女,剩下的事情從來跟她沒關係。站的比誰都老實。而且向來如此。

聖人扔下摺子,下面的官員就要看的。而且是從頭到尾的看。

這兩位大人誰的錯且不說,這摺子上不是有共同點嗎。自認看出來其中門道的官員開口了:“回聖人,遼東的事情如何,還要讓人去遼東細查。可這兩本摺子上,都參奏東郡的同知,無視朝廷律法,不顧上官命令,竟然趕私自回援,下官斗膽,這樣的官員就該嚴懲不貸。”

那些知道東郡同知是什麼人的官員,腦袋垂的低低的,心裡腹議,這個撿便宜,想要兩不得罪討好聖人的官員是個棒槌。

尚書府是那麼好惹的嗎。

跟着就有不知道底細的官員敲邊鼓:“遼東郡守的摺子裡面也是有那同知夫人的十宗罪,作爲內宅夫人,竟然霍亂郡府,那遼東的同知縱容夫人至此,罪加一等。”好吧棒槌太多了。

華二老爺死死的瞪着敢說她閨女禍害一郡的官員,心裡忍不住想,難道是自家姑爺淡出衆人的視線太久了,沒人知道他是尚書府的嬌客,

還是這人根本就沒把尚書府看在眼裡呀。老尚書眉頭都有些糾結。不太淡定。

聖人一聲厲喝:“定國侯你怎麼說。”

定國候的膝蓋大概已經直不起來,竟然一句辯解都沒有吧唧就跪地上了:“微臣知罪。微臣教導無方。”

老尚書再次恨得咬牙,池二郎多倒黴遇上這麼一個伯伯呀。

在定國候看來,從池二郎去了東郡,他就等着今天呢,對於池二郎,定國候還是那麼糾結,要打壓,還要扶持,他就想讓自家二侄兒知道,沒有他的扶持,他什麼都不是。

從來就沒想過,或許因此會同親侄子結仇的。

聖人被氣的無話可說了,他算是明白了,東郡郡守同守備別看在互相推諉,可真正想做的是把同知推出來頂缸吧。

作爲聖人對這些官員的一貫作爲也是明白的。東郡的郡守是誰的人,聖人心裡明白得很,池二郎就是被他家伯父推出來頂缸的。

在看看定國候,老侯爺已經放了對於遼東的掌控,可這定國候私下的所爲別以爲他不知道,轉頭看向一旁:“那麼你們也是這樣認爲的。”。

PS:??聖誕快樂,謝謝親們的打賞。

第652章 自辯第138章 驚雷第575章 武將是打出來的第65章 狹路第150章 周遊第470章 祖孫三代第一把九十七章 遇表叔求粉紅票第660章 發威第25章 情傷第632章 平權第422章 三郎來訪第494章 暴躁了第59章 妻妾第340章 動怒第445章 護姐第629章 禮教範圍之外第458章 拜師需要宴第170章 相對第654章 倒賬第316章 歸寧第493章 人情通達第225章 不愁嫁第341章 美人一怒第217章 華三第59章 妻妾第85章 心寬體胖第423章 孩子想爹第176章 和好第295章 那都不是事第5章 變臉絕技第337章 華宅內外第534章 團聚第四百2七十七章 搶和強第628章 強勢入住第132章 投誠第65章 狹路第18章 驚愕第599章 攻略老尚書第474章 論爹對兒子的影響第596章 護女第464章 當媒婆第558章 拒之門外第136章 調戲表叔第646章 女媧第682章 尾聲 和好第373章 怡情度三百五十九章下官輕狂求粉紅票第71章 侯府第116章 千里之外第496章 無題第四百九十九十章 剛剛好第42章 五期第616章 八仙過海第636章 看人跳坑第216章 勝負第402章 地方官第605章 寡婦在嫁第532章 妖怪一家第586章 上臉第80章 難捨第135章 本來面目第632章 平權第340章 動怒第23章 撮合第641章 攏財第153章 灑淚第431章 處境尷尬第647章 對比第554章 再聚第551章 亂戰第539章 鬥第59章 妻妾第200章 緣分第401章 太煩惱第92章 聖意第177章 思慮第592章 冷遇第404章 有子第145章 送別第324章 抽風的路上第351章 羞走才子第105章 情誼深第414章 滅匪第525 留芳第384章 兒女債第295章 那都不是事第203章 馮府請帖第498章 要死了第22章 誤會第461章 又得妹妹第156章 對敵之道第13章 面目第41章 傢俬第71章 侯府第546章 冰釋第319章 關於第437章 刷名聲第191章 城府第108章 老爹特供第133章 人比人
第652章 自辯第138章 驚雷第575章 武將是打出來的第65章 狹路第150章 周遊第470章 祖孫三代第一把九十七章 遇表叔求粉紅票第660章 發威第25章 情傷第632章 平權第422章 三郎來訪第494章 暴躁了第59章 妻妾第340章 動怒第445章 護姐第629章 禮教範圍之外第458章 拜師需要宴第170章 相對第654章 倒賬第316章 歸寧第493章 人情通達第225章 不愁嫁第341章 美人一怒第217章 華三第59章 妻妾第85章 心寬體胖第423章 孩子想爹第176章 和好第295章 那都不是事第5章 變臉絕技第337章 華宅內外第534章 團聚第四百2七十七章 搶和強第628章 強勢入住第132章 投誠第65章 狹路第18章 驚愕第599章 攻略老尚書第474章 論爹對兒子的影響第596章 護女第464章 當媒婆第558章 拒之門外第136章 調戲表叔第646章 女媧第682章 尾聲 和好第373章 怡情度三百五十九章下官輕狂求粉紅票第71章 侯府第116章 千里之外第496章 無題第四百九十九十章 剛剛好第42章 五期第616章 八仙過海第636章 看人跳坑第216章 勝負第402章 地方官第605章 寡婦在嫁第532章 妖怪一家第586章 上臉第80章 難捨第135章 本來面目第632章 平權第340章 動怒第23章 撮合第641章 攏財第153章 灑淚第431章 處境尷尬第647章 對比第554章 再聚第551章 亂戰第539章 鬥第59章 妻妾第200章 緣分第401章 太煩惱第92章 聖意第177章 思慮第592章 冷遇第404章 有子第145章 送別第324章 抽風的路上第351章 羞走才子第105章 情誼深第414章 滅匪第525 留芳第384章 兒女債第295章 那都不是事第203章 馮府請帖第498章 要死了第22章 誤會第461章 又得妹妹第156章 對敵之道第13章 面目第41章 傢俬第71章 侯府第546章 冰釋第319章 關於第437章 刷名聲第191章 城府第108章 老爹特供第133章 人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