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 初抵新羅

其實“三韓”之稱始於漢朝,《後漢書·東夷列傳》裡說:“韓有三種:一曰馬韓、二曰辰韓、三曰弁韓。馬韓在西,有五十四國,其北與樂浪,南與倭接,與倭爲近親屬也。辰韓在東,十有二國,其北與同族之濊貊接。弁辰在辰韓之南,亦十有二國,其南亦與倭接,與倭亦爲近親之屬也。”

記載很是清楚,馬韓弁韓與倭人有親緣關係,而辰韓和濊貊是同族。

濊貊呢,又與高句麗和扶余是同源……

只不過自隋煬帝之前,中原甚少有人將目光看向那個貧瘠的半島,故而對於島上的勢力演化也漠不關心,三韓雖然早已成爲昨日黃花,高句麗、百濟、新羅上演新的“三國演義”,但中原人士依舊喜歡將其統稱爲“三韓”。

而在三韓之中,由“辰韓”演化而來的新羅一直是最受氣的那一個。

高句麗勢力強悍,乃是遼東強國,面對新羅恃強凌弱數次攻伐暫且不說,百濟最是首鼠兩端,數次侵入新羅領地燒殺強擄,每當新羅奉上貢品搖尾乞憐便會照單全收,兩國言歸於好,等到高句麗喊一聲要揍新羅,百濟立馬忘記曾經收受貢品的舊事,屁顛兒屁顛兒的跟着高句麗身後禍害新羅。

就連隔海相望的倭國也時不時的渡海而來劫掠一番……

當善德女王登基時,她面對的就是一個**紛紛萬馬逐鹿的半島。

先祖擴張的領土不斷遭到高句麗和百濟的鯨吞蠶食,海外倭人也時不時來sāo擾一下,簡直就是個受氣的小媳婦……

抱大腿的想法很早就有,可是大唐雖然已經統一,但隋朝三次遠征高句麗失敗的陰影還沒有散去,無向遼東浪死歌的歌聲依舊尚在遼東迴盪,誰知道大唐到底靠不靠譜,會不會搭理紛**的半島?

直至聽聞大唐要遠征高句麗,新羅上下頓時大喜。

君臣湊在一起一合計,咱們同高句麗仇深似海,若是高句麗一朝覆滅大家自然喜聞樂見,況且大唐軍力強盛橫掃突厥,高句麗恐怕難以重演隋朝擊潰天軍那一幕,八成是要完,如若這時候抱緊大唐的大腿,咱們當一個急先鋒,既能報了以往欺凌之仇,又能得到好處。

於是議定,派遣使者前往大唐,欲與大唐結盟。

大唐官員面對送上門的新羅自然來者不拒,事實上這個時候的大唐並未有完善的對外政策,所有的外交政策都只是遵循一個基礎惹我的幹你,不服的幹你,有仇的幹你!

簡單粗暴……

新羅歷來與大唐沒仇沒怨,也不曾招惹大唐,只是一代英主李二陛下正率領他的軍隊忙着對付吐谷渾和東西突厥,對半島上態度相當冷淡。如今新羅既然萬里迢迢前來請求結盟,肯定不在“敵對”的名單之上,對於唐朝那些飽受儒學薰陶自詡天朝上國禮儀之邦的官老爺來說,自然是不能拒絕的。

非但不予拒絕,等到結盟之後,甚至覺得新羅地少民寡化外之地,怎麼好意思收受人家的貢品呢?

因此在請示了對外政策一項驕傲自大自以爲是的李二陛下之後,不僅沒有收取新羅的貢品,反而代表大唐皇帝陛下給新羅皇帝贈送了一筆遠超其貢品價值十倍的禮物……

新羅官員哪裡見過這等和氣慷慨之強國?

感動得眼淚嘩嘩的。

回國之後更是在善德女王面前將大唐好一通吹捧,說是同爲強國,大唐與高句麗相比簡直就是天壤之別,高句麗就是個渣渣,遲早被大唐給滅了,這條大腿咱們沒抱錯。

善德女王以及新羅羣臣頓時大喜。

往後逢年過節的都會遣使者前去長安朝賀,帶去一車禮物,帶回來十車贈品,新羅君臣百姓好感蹭蹭的往上躥。

由此成爲大唐忠誠的盟友……

現在大唐水師遠至倭國,將倭國攪合得**成一鍋粥,新羅自然喜不自禁,總算是祛除了一個禍害!又聽聞水師統帥乃是大唐皇帝最寵愛的女婿,且事先徵辟了王族子弟金法敏前往,新羅女王趕緊下令,遣人邀請房俊前來金城。

既表達了對於大唐的重視,也可趁機與這位大唐財神爺合作一回,拉昇新羅經濟……

於是,便有了這次善德女王率領羣臣親至碼頭迎接。

*****

新羅的王城依海而建,新羅人成爲金城,漢人卻多稱爲慶州。

新羅的王宮便建於城內,建築風格明顯受到中原文化之影響,與中原歷代之宮闕幾無二致,只不過看上去更像是縮小版……不對,應該是簡易版。與中原歷代皇宮金璧輝煌堂皇大氣不同,新羅的王城金城很小,王宮更小,就連倭國那寥寥幾座殿宇的飛鳥京都有所不如……

皇宮之內,準備了豐盛的宴會。

善德女王坐在主位,換下了一身錦繡輝煌的冠冕,代之一套略顯素雅的絲綢衣裙,衣裙上繡着青竹荷葉,明顯是江南風格。

所謂的豐盛宴會,也僅僅是“豐”而已,林林總總的擺滿了一大桌子,大多是大唐菜式,但是製作簡陋,距離“盛”還很遙遠……

房俊卻並不以爲意。

剛剛來時路上他已見到城中居民大多面有菜色衣衫襤褸,道路兩側的房屋也低矮陰仄,空氣中似乎飄蕩着人畜排泄物的氣味兒,那一條剛剛鋪了黃土的道路亦是崎嶇不平……這是個窮得底兒掉的國家,你還指望它能拿出什麼好東西來招待自己?

善德女王輕啓紅脣,面帶慚愧的說:“新羅窮困,土地貧瘠,難免有禮數不周之處,還望侯爺海涵一二。”

房俊大氣的擺擺手:“在下此來,已是唐突,何敢諸多要求?況且陛下親至碼頭迎接,在下心中不勝惶恐,唐人重德而不重禮,陛下之心意已然令在下心生仰慕,感受到新羅對於大唐之友好,哪怕只是一碗粗飯、一壺清水,在下亦是甘之如飴。”

此言一出,宴席上便是一陣叫好聲。

瞧瞧人家大唐的官員,什麼叫境界?這就叫境界!

背靠那麼大那麼強盛的大唐帝國,卻毫無半分以勢壓人之意,比之高句麗、百濟使者的嘴臉不知道好看了多少倍。

善德女王感慨道:“三韓之中,新羅雖非最強,卻最是崇慕中原文化,現在見到侯爺這般明理和善,深得儒家之精髓也。侯爺之英武,即便是人才濟濟的大唐亦是出類拔萃,大有吾新羅開國之王樸赫居世之神韻。”

這話從新羅女王的口中說出,那可是極高的讚譽了!

房俊連忙道:“不敢不敢,樸赫居世英明神武,創立新羅雄踞遼東,‘德業日新、網羅四方’之雄心可昭日月,在下連萬中之一亦是不如,慚愧,慚愧。”

自倭國來此的路上,很是從金法敏那裡惡補了一番新羅的歷史風俗。

善德女王說新羅崇慕中原文化,確非虛言。新羅的祖先是辰韓人,辰韓人說話措辭和秦相似,比如管弓叫弧,管賊叫寇,管喝酒叫行觴……所以又稱“秦韓”。

而樸赫居世是新羅的開國之君,是一個非常神奇的人。

對於他的來歷,新羅民間盡皆傳言,說是有一天一匹白馬從天而降,落在海邊的土地上,然後下了個蛋,蛋裡蹦出一個娃娃,就是樸赫居世……

最神奇的,像高句麗的開國始祖**和另一個半島上的小國伽倻國的建國君主金首露,都是從蛋裡出生的……

這個娃娃出生得很是突兀,於是周圍的人們感到很驚奇,附近六個村子的村長趕了過來,一齊給這個從蛋裡蹦出來的孩子洗澡,然後發現這孩子身上放光,樹林裡的飛禽走獸都在爲他跳舞,因此人們爲孩子取名爲“赫居世”,希望他長大之後可以像陽光一樣照耀這個世界,因爲他出生的蛋形狀像一個“瓢”,則把他的姓定爲“樸”。

等到這個孩子十三歲的時候,六個村長便一起擁戴他爲王,並定國號爲“徐羅伐”,就是後來的新羅……

這個從蛋裡蹦出來的樸赫居世,被新羅人視若神明,所以善德女王將房俊比作樸赫居世,實在是無與倫比的讚譽。

雖然略微顯得有些淺顯,吹捧的痕跡過重……

第三百八十三章 倉惶逃遁第一千兩百二十二章 這是要內訌的節奏第三百八十六章 後知後覺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大鍊鋼鐵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平衡之道第四十九章 投票決定第三百零五章 冒領軍功第三千二十七章 試探第一百二十七章 化干戈爲玉帛第九百七十二章 分崩離析第三百五十六章 五行之力第六百九十四章 野心勃勃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勤王之師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 莫名其妙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屈突詮問計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 咄咄逼人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 出其不意第一千九百零二章 武將去哪兒了?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 何人之天下?第一千兩百一十七章 親近的小姨子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 天上掉美妾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膽小的李治第一千九百二十五章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現實很骨感第三百五十五章 悲催高昌王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 卻之不恭第一千八百五十章 求之不得,當場發飆第兩千一十八章 嚴刑逼供第一千八百五十二章 急轉直下第四百零二章 鬧,也得有技巧(上)第一千九百零八章 一槍撂倒第一千兩百八十八章 生擒活捉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生死之間第六百三十八章 大鬧平康坊(下)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振聾發聵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西域風雪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晉王破案(上)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冤哉枉也第一百一十三章 真相在歷史的背後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糧食去哪兒了?(下)第五百二十四章 追求幸福第四百七十八章 給你挖個坑(下)第八百六十八章 屠戮第二百零五章 寬慰太子第九十六章 追殺第4673章 其心可誅第四百二十一章 寒門士子之偶像第三百六十一章 戰後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雨戰殺戮第三百三十八章 並肩攜手第4574章 鉅額賠償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陷入困局第兩千二十二章 疑惑不解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陰謀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 少女情懷第九百四十一章 貪婪的郭孝恪第三千二十三章 局勢緊張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 呂宋土著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聯姻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局勢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費盡脣舌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 君命不受第一百六十三章 白日宣那個啥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晉陽修道第一千九百八十章 慾壑難填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 累死的牛第一千七百四十章 堅壁清野第4608章 鹽務策略第六百三十三章 紈絝之首第一千七百六十章 火箭突襲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突厥來襲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姊妹私話第一千六百一十九章 搶人第四百八十四章 太子提親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願爲鷹犬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鬥爭第一百零五章 手足相殘(上)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大破敵騎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 敕建大慈恩寺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寬以待人第三千四十六章 背叛第一千兩百七十五章 城下歸降第兩千五十一章 昔日情義第六百六十八章 帝國經濟體系第五百九十三章 恐慌蔓延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重返長安第一千九百五十二章 分化制衡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皇后幫忙第4533章 年前瑣事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 名垂千古?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 太子踐行第4596章 滎陽鄭氏第4651章 背刺盟友第四百一十六章 你耍詐!第五百六十一章 備受打擊第六百七十三章 假道伐虢第九十四章 沒信用……第4687章 爭權奪利第二百八十五章 萬事俱備,只欠南風第七十八章 微服
第三百八十三章 倉惶逃遁第一千兩百二十二章 這是要內訌的節奏第三百八十六章 後知後覺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大鍊鋼鐵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平衡之道第四十九章 投票決定第三百零五章 冒領軍功第三千二十七章 試探第一百二十七章 化干戈爲玉帛第九百七十二章 分崩離析第三百五十六章 五行之力第六百九十四章 野心勃勃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勤王之師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 莫名其妙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屈突詮問計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 咄咄逼人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 出其不意第一千九百零二章 武將去哪兒了?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 何人之天下?第一千兩百一十七章 親近的小姨子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 天上掉美妾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膽小的李治第一千九百二十五章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現實很骨感第三百五十五章 悲催高昌王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 卻之不恭第一千八百五十章 求之不得,當場發飆第兩千一十八章 嚴刑逼供第一千八百五十二章 急轉直下第四百零二章 鬧,也得有技巧(上)第一千九百零八章 一槍撂倒第一千兩百八十八章 生擒活捉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生死之間第六百三十八章 大鬧平康坊(下)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振聾發聵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西域風雪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晉王破案(上)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冤哉枉也第一百一十三章 真相在歷史的背後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糧食去哪兒了?(下)第五百二十四章 追求幸福第四百七十八章 給你挖個坑(下)第八百六十八章 屠戮第二百零五章 寬慰太子第九十六章 追殺第4673章 其心可誅第四百二十一章 寒門士子之偶像第三百六十一章 戰後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雨戰殺戮第三百三十八章 並肩攜手第4574章 鉅額賠償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陷入困局第兩千二十二章 疑惑不解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陰謀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 少女情懷第九百四十一章 貪婪的郭孝恪第三千二十三章 局勢緊張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 呂宋土著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聯姻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局勢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費盡脣舌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 君命不受第一百六十三章 白日宣那個啥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晉陽修道第一千九百八十章 慾壑難填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 累死的牛第一千七百四十章 堅壁清野第4608章 鹽務策略第六百三十三章 紈絝之首第一千七百六十章 火箭突襲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突厥來襲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姊妹私話第一千六百一十九章 搶人第四百八十四章 太子提親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願爲鷹犬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鬥爭第一百零五章 手足相殘(上)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大破敵騎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 敕建大慈恩寺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寬以待人第三千四十六章 背叛第一千兩百七十五章 城下歸降第兩千五十一章 昔日情義第六百六十八章 帝國經濟體系第五百九十三章 恐慌蔓延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重返長安第一千九百五十二章 分化制衡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皇后幫忙第4533章 年前瑣事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 名垂千古?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 太子踐行第4596章 滎陽鄭氏第4651章 背刺盟友第四百一十六章 你耍詐!第五百六十一章 備受打擊第六百七十三章 假道伐虢第九十四章 沒信用……第4687章 爭權奪利第二百八十五章 萬事俱備,只欠南風第七十八章 微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