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龍殿。
暑期已過,初秋降臨,秋老虎的威力肆虐關中,李二陛下即便是坐在陰涼的御書房內,依舊覺得燥熱難當。
身上穿了一件薄薄的絲綢常服,鬆了鬆衣領,灌了一口涼茶,這才稍微清涼一些。
在他面前,李績、蕭瑀跪坐在地席之上,低眉垂眼,神態恭謹。
有內侍端着托盤入內,將兩隻玉碗放在二人面前,晶瑩的玉碗,盛着顏色厚重的冰鎮酸梅湯。
兩人端起碗,一口氣將碗中的酸梅湯喝了,將空碗放回內侍舉着的托盤,一起向李二陛下道:“多謝陛下!”
李二陛下襬擺手,內侍趕緊退出。
他來到席間,一撩衣袍跪坐在二人對面,略微沉吟了一下,開門見山道:“今日將二位請來,是有一事想要徵詢二位的意見。”
李績與蕭瑀互視一眼,齊聲道:“陛下但說無妨,微臣洗耳恭聽。”
李二陛下又扯了扯領口,剛剛的清涼轉瞬之間蕩然無存,一股燥熱再一次在體內升起,令他有些煩躁……
深吸口氣,緩緩說道:“有大臣覲見,勸朕取消晉王的圈禁之令,朕尚在猶豫,一時之間難以抉擇。二位皆是朝廷柱石、朕之肱骨,不知對此有何見解?毋須顧慮,直言無妨。”
兩人心中微微一沉。
果不其然,先前的猜測已經得到了認證,房俊是絕對不可能進諫取消晉王的圈禁之令的,畢竟先前正是因爲與關隴貴族走的太近,晉王才被李二陛下圈禁起來,房俊有怎能自找麻煩,使得太子的儲君之位受到威脅?
論起受寵程度,所有的皇子加起來也比不過“稚奴”……
二人沉默,良久無言。
李績爲人謹慎,事不關己便遠遠躲開,此刻無論贊同取消晉王的圈禁令,亦或是反對,都會得罪無數人。蕭瑀年輕的時候銳氣逼人,敢說敢做,但是如今年事漸高也開始求穩,逐漸圓滑世故,更不願意做這種得罪人的事情。
李二陛下掃了兩人一眼,便嘆了口氣,道:“朕如今亦是爲難,晉王乃朕之嫡子,文德皇后去得早,他自幼孤苦跟在朕身邊一手撫養,焉能狠下心將其圈禁一生,一輩子都在宮牆圍廊之中沉淪消磨?可是一旦將晉王放出,又難免有那些心懷叵測之輩生出覬覦之心……朕當真難做啊。”
他這邊唉聲嘆氣,愁容滿面,李績與蕭瑀卻是心裡鄙夷。
誰不知道唯一能夠動搖太子儲君之位的便是晉王?更何況晉王有前車之鑑,被關隴貴族簇擁着意欲爭儲,不管主動亦或是被動,其野心已經昭然若揭。
只要放出晉王,這就相當於一個再也明確不過的訊號,所有反對太子的人必將趨之若鶩,簇擁晉王另立山頭……
還有什麼好糾結的?
若是不想易儲,那就乾脆將晉王圈禁着,別說什麼舔犢情深、不忍相見這樣的話,與社稷穩定、江山傳承相比,區區親情又算得了什麼?
很顯然,李二陛下如今已經再一次動了易儲的心思,只不過掣肘太多,影響也太過深遠,一時之間尚未下定決心而已。
李績與蕭瑀心裡沉重。
他們兩個不願見到太子將房俊倚爲心腹、言聽計從,待到將來登基之後大權獨攬,可也不願眼下見到已經瀕臨崩潰的關隴貴族藉由晉王之勢再次復起,使得朝局愈發混亂。
人到了一定的地位,總歸會有幾分理想與追求,而不是單純的追逐權力與財富。只要太子地位穩固,與房俊的結盟達成便會擊潰關隴貴族,使得這個把持朝政、壟斷政治資源多年的勢力崩潰,他們本身可以到手的利益便足夠可觀,沒必要爲了攫取更多的利益而捲入儲位爭奪之中。
李績想了想,試探着說道:“陛下愛惜晉王之心,臣等感同身受,只不過陛下之擔憂,也確實很有必要。晉王固然聰慧,然到底年幼,一旦開府建牙,勢必同那些居心叵測之輩打交道,萬一受其蠱惑,被其利用,則有損天家親情,致使陛下爲難。”
李二陛下蹙着眉,瞅着李績,冷冷道:“那麼依英國公之見,是繼續將晉王圈禁,永遠不要放出來?”
這麼回答當然不行,晉王便是李二陛下的心頭肉,他自己如何處置他是他的事,可旁人若是諫言苛待晉王,勢必要被李二陛下記恨在心。
李績自然犯下此等錯誤,淡定道:“當然不行!當初晉王犯錯,陛下予以懲戒,責令其圈禁,纔是獎懲分明、君王之道。但是說到底,晉王所犯之錯只是一時受人矇蔽蠱惑,並未有什麼實質的後果,圈禁了這麼長的時間也足以令其警醒,受到教訓,這便足矣,焉能爲了那麼點錯誤便圈禁一輩子?”
李二陛下依舊面色不善,盯着李績,問道:“那你的意思……是等着朕殯天之後,太子登上皇位,大局已定的情況下,再將晉王放出來?”
這話還是不能給予肯定。
皇帝殯天那得是什麼時候?若說二三十年之後,晉王難道就一直這個關着幾十年?與李二陛下的初衷不符。可若說三兩年,忍一忍就過去了……恐怕李二陛下愈發惱怒。
你在詛咒朕已是將死之人麼?!
一旁的蕭瑀都替李績捏了把汗,李二陛下今日明顯情緒有些不大對頭,暴戾而苛刻,回答稍有不慎便會將其激怒。
當然,他是絕對不會開口替李績承擔皇帝陛下之怒火的……
低眉垂眼,肅立一旁,一聲不吭。
好在李績也不是白給的,連忙說道:“那自然不行!微臣已經說過,既然對晉王殿下的錯誤已經施以懲戒,那就應當取消其圈禁。只不過未免晉王殿下受到有些人的蠱惑迷惑,從而使得天家親情受到損害,陛下何必效仿當初的吳王殿下,在天下擇取一地,冊封晉王爲其國王,子孫世代繁衍生息,永爲大唐藩屬?”
李二陛下:“……”
蕭瑀:“……”
娘咧!
這個徐懋功平素看上去蔫兒吧唧是個實誠人,卻不想原來耍弄起手段來,居然也能這般靈活變通!
李二陛下顯然完全沒想過這個辦法,捋着鬍子有些意動,又問蕭瑀:“宋國公以爲如何?”
蕭瑀忙道:“啓稟陛下,英國公當真是老成謀國之士,微臣認爲可行。”
你不就是不想你的兒子們委屈麼?認爲晉王的才能若是一輩子就只是當一個富貴賢王,便埋沒了他的能力?
您也別總惦記着儲君之位了,畢竟若是晉王上臺,太子恐怕落得難以善終,說到底您也是父親,總不能爲了一個兒子的才華能力得以彰顯,便一手將另一個兒子逼上死路吧?
您覺得晉王有君王之姿,沒問題,給他一塊領地,往他自立爲王就是個!
當初吳王在朝中威望頗著,不知多少前隋舊臣都心向吳王,意欲輔助吳王爭奪王位,結果將吳王派往新羅,自立爲王,完美瞭解決了兄弟相殘之危局,足以成爲最佳的解決方案!
李二陛下沉思半晌,緩緩問道:“若是當真如此……那麼二位認爲何地可以作爲晉王的建國之所?”
李績道:“晉王殿下乃是陛下嫡子,血脈尊貴、地位尊崇,自然不能是化爲貧瘠不毛之地。原本若是東征得勝,高句麗的廣大地域足以配得上晉王殿下,只是高句麗地處遼東,常年苦寒,不夠富庶。而今天下,配得上晉王殿下的地方,或許只有一處……”
他與蕭瑀對視一眼,兩人齊聲道:“安南!”
李二陛下捋着鬍鬚,陷入沉思。
安南遠隔海外,距離長安數萬裡之遙,陸路幾乎斷絕,全憑海路與大唐交通,實在是太遠,他有些不忍。不過安南氣候溼潤、雨水豐沛,良田萬頃、海域遼闊,如今完全處於安南都護府的控制之下,近兩年有大批的難民乘坐海船前往安南謀生,使得安南漢人數量激增,幾乎與大唐國內無異。
這樣一個豐饒富庶之地,倒是配得上晉王的身份。
尤其是安南地處海【零零看書網.】南,交通不便,想要長久統治難上加難,若有晉王一脈坐鎮爲王,與大唐同出一脈同氣連枝,就等於將這一塊土地長久的歸納入大唐的版圖之內,生生世世皆爲大唐之國土。
李績的這個諫言,實在是一舉數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