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白了,東宮若是不能在這個時候宣佈改弦更張、變通執政理念,那麼天下門閥將會依舊站在關隴那一邊,即便關隴戰敗,依然與東宮對立。
蕭瑀也好,岑文本也罷,本身既是門閥……
所以岑文本立即懂得了蕭瑀的意思,這是想要一同去向太子殿下覲見,若能於此時頒佈一道詔令,許諾再不延續李二陛下之國策削弱、打壓門閥,則會立即得到諸多門閥之響應。
固然不會有門閥此時大張旗鼓的派兵支援東宮,可給予關隴門閥之助力卻勢必減少。
此消彼長,東宮面對的處境必將有所和緩……
而眼下,東宮面對的卻幾乎是整個大唐的門閥力量,即便是已經旗幟鮮明表態支持東宮山東世家、江南士族,也不過是作壁上觀而已。
即便是蕭瑀,也必然要以門閥的利益爲上,自然不會希望眼睜睜看着支持的東宮徹底倒臺,但並未真正給予東宮實質上的幫助卻是事實。
其中之權衡算計,則令人深思……
岑文本臉上的老年斑已經甚爲濃重,面色有些灰敗,此刻撩起鬆弛的眼皮看了蕭瑀一眼,又耷拉下去,呷了一口黃酒,夾了幾根薑絲放在口中咀嚼着,半晌,才緩緩說道:“眼下距離時局之確定,尚且遠矣。而時局變化之關鍵,不在長安,甚至門閥,而在於東征大軍。”
蕭瑀微愣:“景仁兄之意,東征大軍或有變化?”
岑文本頷首,蹙眉道:“自平穰城外陛下墜馬負傷,及至之後傳來噩耗,再到數十萬大軍返程之時各種拖延,時至今日尚有千餘里方纔關中……其中種種不合情理,極不尋常。”
蕭瑀微微頷首,表示認可。
事實上,這種懷疑他也不是沒有過,因爲東征大軍走得實在是太慢了,什麼雪漫山川路途難行,什麼糧秣不足謹小慎微,這些明面的理由自然不足以說服那些智謀高絕的明白人,但幾乎所有人都將大軍行程極慢之原因歸於軍中各方勢力之角逐、鬥爭,相互掣肘之下,這纔給予關隴叛軍足夠的時間。
但是此刻經由岑文本提示,他立即意識到恐怕事情沒那麼簡單。
東征大軍種種詭異之處,當真只是由於軍中各個門閥派系相互角力、爭鬥所引起?未必如此。縱然陛下駕崩,可英國公李績如今在朝中之地位早已不可撼動,尤其是對於軍隊之掌控放眼大唐幾乎不做第二人想,兼且此人心思深沉、足智多謀,豈能那般輕易被軍中派系所左右?
怕是世人所見的東征大軍種種詭異之處,未必沒有李績縱容甚至刻意在其中……
那麼局勢可就當真麻煩了,東征大軍雖然牽扯諸多門閥勢力,可李績的意志卻很大程度上能夠代表絕大多數的軍隊,他的傾向將會對長安局勢之變化產生巨大影響。
那麼,李績到底是個什麼傾向?
*****
“英國公到底是什麼傾向?”
玄武門內的值房之內,虢國公張士貴也在李承乾面前發出同樣的疑問。
此處值房位於內重門之內,夾在內重門、玄武門之間,以往乃是北衙禁軍的屯兵之處,宿衛玄武門安全。此刻北衙禁軍盡皆開赴城頭嚴陣以待,諸多房舍便一併空出,用以安置由太極宮內撤出的皇家內眷。
值房內光線昏暗,不得不點起數根蠟燭,李承乾與張士貴對坐,李承乾於一側相陪。
聽到張士貴的疑問,李承乾沉聲道:“人心隔肚皮,英國公固然素來忠誠於孤,然則大勢之下何去何從,又如何揣度得準?除卻越國公之外,孤亦不知何人赤膽忠心,願與東宮生死相隨。”
事實上,他並未因此而懊惱沮喪。
人不爲己天誅地滅,更何況朝中大臣絕大多數都牽扯到門閥勢力?利益攸關之下,每個人做出的決定都並非隨心所欲,牽扯越多,自然顧慮越多。
能夠有房俊這樣一個可以百分百信任的臣子,李承乾已經感到非常滿足……
但是對於李績,他卻難以揣度其立場,畢竟李績對於父皇的忠誠遠遠高於對待自己,如果父皇當真駕崩於遼東軍中,那麼李績往後何去何從,誰也不知道。
張士貴頷首,嘆息一聲,道:“越國公乃是東宮柱石,忠心耿耿,不惜奔襲數千裡馳援殿下,令臣敬佩不已……然而當下局勢固然因爲越國公數千裡馳援而陡生變數,但最終能夠決定大局的,卻還是東征大軍。”
李承乾、李君羨盡皆頷首,表達認同。
事實的確如此,房俊如今奔襲長安,若東宮能夠擊潰叛軍、撥亂反正,亦要面對關隴潰敗之後的亂軍,想要一舉清除,幾無可能,甚至會導致關中一片糜爛。
若房俊回援亦不能挽回敗局,致使關隴兵諫成功,同樣的道理,關隴也不可能一舉將東宮六率盡皆剿滅,只要太子在東宮六率護衛之下向西遁逃,一旦過了隴西,則關隴軍隊鞭長莫及,“一國二主”的格局即將形成,往後便是長達數年甚至十數年、數十年的內戰。
唯一擁有鼎定大局之力量的,就只能是擁兵數十萬的東征大軍,擁有東征大軍絕對掌控力的李績,纔是能夠左右朝局的那個人。
故而,李績的立場便極爲重要。
是忠誠於東宮,揮軍入關撲滅關隴叛軍肅清寰宇?
是順水推舟,默認關隴推舉齊王上位,只爲了帝國政權平穩過渡?
亦或是乾脆兩不相幫,率軍直入長安另起爐竈?
沒人猜的準。
……
在此之前,李承乾認爲李績可能更傾向於帝國之穩定,從大局出發,一旦關隴兵諫成功便採取默認態度。或許長孫無忌亦是如此認定,否則豈敢在這個當口施行兵諫,將帝國社稷攪和得風雨飄搖?
但是現在,東征大軍遲遲未能返回長安,路途之上種種耽擱行爲,卻讓他對於李績的心思再度泛起疑慮。
若當真心底無私,只需順其自然即可,何必故意耽擱行程而坐視長安糜爛,卻擁兵在外虎視眈眈?
其用心實在是匪夷所思。
張士貴心裡忽然一跳,一個念頭浮上心頭,思索之下覺得不可思議,卻無論如何也壓不下去,不可遏制的瘋漲。
他挑起眉頭,思慮再三,這才沉聲說道:“殿下,如今河西、河東各地門閥盡皆起兵襄助關隴,抵達長安的軍隊亦有數萬,聽聞尚有許多正在各地聚集,亦將陸續開赴長安。而山東世家、江南士族雖然明面你上支持殿下,但實則並無實質之動作,一旦長安局勢糜爛,當真形成內外分裂之局面,他們亦不排除改弦更張之可能,轉而投入關隴之陣營。如此一來,可說是天下門閥盡皆興兵,殿下堪稱與天下爲敵……”
言盡於此,李承乾悚然一驚,張了張嘴,卻終究沒有說出話來。
這的確是近乎於絕境之局面,然而並非不可能出現。一旦此等局面形成,東宮將成爲衆矢之的,懸殊力量對比之下,即便有房俊之支持,亦唯有覆亡之一途。
但是,正所謂寶劍有雙鋒,任何事物都是有正反兩面存在的,在東宮成爲衆矢之的,受到天下門閥反對攻伐的同時,就等於天下門閥盡皆站在東宮的對立面。
無論如何,東宮都佔據着名分大義,乃是帝國正朔。
這也就意味着,天下門閥都將成爲謀逆之反賊……
成者王侯,敗者爲寇,此乃千古不易之真理,只要天下門閥能夠在關隴領導之下廢黜太子、覆亡東宮,自然便成爲天下正朔,將名分大義攫取在手,然後給他這個太子按上無數個十惡不赦之罪名,任由史官貶斥抹黑,自然可以將他永遠綁縛在恥辱柱上受盡唾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