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外、厚黑

世間頂怪的東西,要算聖人,三代以上,產生最多,層見疊出,同時可以產生許多聖人。三代以下,就絕了種,並莫產出一個。秦漢而後,想學聖人的,不知有幾千百萬人,結果莫得一個成爲聖人,最高的,不過到了賢人地位就止了。請問聖人這個東西,究竟學得到學不到?如說學得到,秦漢而後,有那麼多人學,至少也該再出一個聖人;如果學不到,我們何苦朝朝日日,讀他的書,拼命去學?

三代上有聖人,三代下無聖人,這是古今最大怪事,我們通常所稱的聖人,是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我們把他分析一下,只有孔子一人是平民,其餘的聖人,盡是開國之君,並且是後世學派的始祖,他的破綻,就現出來了。

原來周秦諸子,各人特創一種學說,自以爲尋着真理了,自信如果見諸實行,立可救國救民,無奈人微言輕,無人信從。他們心想,人類通性,都是悚幕權勢的,凡是有權勢的人說的話,人人都能夠聽從。世間權勢之大者,莫如人君,尤莫如開國之君,兼之那個時候的書,是竹簡做的,能夠得書讀的很少,所以新創一種學說的人都說道,我這種主張,是見之書上,是某個開國之君遺傳下來的。於是道家託於黃帝,墨家託於大禹,倡並耕的託於神農,著本草的也託於神農,著醫書的,著兵書的,俱託於黃帝。此外百家雜技,與夫各種發明,無不託始於開國之君。孔子生當其間,當然也不能違背這個公例。他所託的更多,堯舜禹湯文武之外,更把魯國開國的周公加入,所以他是集大成之人。

周秦諸子,個個都是這個辦法,拿些嘉言懿行,與古帝王加上去,古帝王坐享大名,無一個不成爲後世學派之祖。周秦諸子,各人把各人的學說發佈出來,聚徒講授,各人的門徒,都說我們的先生是個聖人。原來聖人二字,在古時並不算高貴,依《莊子。天下篇》所說,聖人之上,還有天人、神人、至人等名稱,聖人列在第四等;聖字的意思,不過是聞聲知情,事無不通罷了,只要是聰明通達的人,都可呼之爲聖人,猶之古時的朕字一般,人人都稱得,後來把朕字、聖字收歸御用,不許凡人冒稱,朕字、聖字才高貴起來。周秦諸子的門徒,尊稱自己的先生是聖人,也不爲僭妄。孔子的門徒,說孔子是聖人,孟子的門徒說孟子是聖人,老莊揚墨諸人,當然也有人喊他爲聖人。到了漢武帝的時候,表章六經,罷黜百家,從周秦諸子中,把孔子挑選出來,承認他一人是聖人,諸子的聖人名號,一齊削奪,孔子就成爲御賜的聖人了。孔子既成爲聖人,他所尊崇的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當然也成爲聖人。所以中國的聖人,只有孔子一人是平民,其餘的是開國之君。

周秦諸子的學說,要依託古之人君,也是不得已而爲之,這可舉例證明。南北朝有個張士簡,把他的文章拿與虞訥看,虞訥痛加詆斥。隨後張士簡把文改作,託名沈約,又拿與虞訥看,他就讀一句,稱讚一句。清朝陳修園,著了一本《醫學三字經》,其初託名葉天士,及到其書流行了,才改歸己名。有修園的自序可證。從上列兩事看來,假使周秦諸子不依託開國之君,恐怕他們的學說早已消滅,豈能傳到今日?周秦諸子,志在救世,用了這種方法,他們的學說才能推行,後人受賜不少。我們對於他們是應該感謝的,但是爲研究真理起見,他們的內幕,是不能不揭穿的。

孔子之後,平民之中,也還出了一個聖人,此人就是人人知道的關羽。凡人死了,事業就完畢,惟有關羽死了過後,還幹了許多事業,竟自掙得聖人的名號,又著有《桃園經》、《覺世真經》等書,流傳於世。孔子以前,那些聖人的事業與書籍,我想恐怕也與關羽差不多。

現在鄉僻之區偶然有一人得了小小富貴,講因果的,就說他陰功積得多,講堪輿的,就說他墳地葬得好,看相的,算命的,就說他面貌生庚與衆不同。我想古時的人心與現在差不多,大約也有講因果的人,看見那些開基立國的帝王,一定說他品行如何好,道德如何好,這些說法流傳下來,就成爲周秦諸子著書的材料了。兼之,凡人皆有我見,心中有了成見,眼中所見的東西,就會改變形象。帶綠眼鏡的人,見凡物皆成綠色;帶黃眼鏡的人,見凡物皆成黃色。周秦諸人,創了一種學說,用自己的眼光去觀察古人,古人自然會改形變相,恰與他的學說符合。

我們權且把聖人中的大禹提出來研究一下。他腓無?,脛無-毛,憂其黔首,顏色黎墨,宛然是摩頂放踵的兼愛家。韓非子說:“禹朝諸侯於會稽,防風氏之君後至而禹斬之。”他又成了執法如山的法家。孔子說:“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儼然是恂恂儒者,又帶點棲棲不已的氣象。讀魏晉以後禪讓文,他的行徑,又與曹丕、劉裕諸人相似。宋儒說他得了危微精一的心傳,他又成了一個析義理於毫芒的理學家。雜書上說他娶塗山氏女,是個狐狸精,彷彿是《聊齋》上的公子書生;說他替塗山氏造傅面的粉,又彷彿是畫眉的風流張敞;又說他治水的時候,驅遣神怪,又有點像《西遊記》上的孫行者,《封神榜》上的姜子牙。據著者的眼光看來,他始而忘親事仇,繼而奪仇人的天下,終而把仇人逼死蒼梧之野,簡直是厚黑學中重要人物。他這個人,光怪陸離,真是莫名其妙。其餘的聖人,其神妙也與大禹差不多。我們略加思索,聖人的內幕,也就可以瞭然了。因爲聖人是後人幻想結成的人物,各人的幻想不同,所以聖人的形狀,有種種不同。

我做了一本《厚黑學》,從現在逆推到秦漢是相合的,又推到春秋戰國,也是相合的,可見從春秋以至今日,一般人的心理是相同的。再追溯到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就覺得他們的心理神妙莫測,盡都是天理流行,惟精惟一,厚黑學是不適用的。大家都說三代下人心不古,彷彿三代上的人心,與三代下的人心,成爲兩截了,豈不是很奇的事嗎?其實並不奇。假如文景之世,也像漢武帝的辦法,把百家罷黜了,單留老子一人,說他是個聖人,老子推崇的黃帝,當然也是聖人,於是乎平民之中,只有老子一人是聖人,開國之君,只有黃帝一人是聖人。老子的心,微妙玄通,深不可識。黃帝的心,也是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其政悶悶,其民淳淳。黃帝而後,人心就不古:堯奪哥哥的天下,舜奪婦翁的天下,禹奪仇人的天下,成湯文武以臣叛君,周公以弟弒兄。我那本《厚黑學》,直可逆推到堯舜而止,三代上的人心,三代下的人心,就融成一片了。無奈再追溯上去,黃帝時代的人心,與堯舜而後的人心,還是要成爲兩截的。

假如老子果然像孔子那樣際遇,成了御賜的聖人,我想孟軻那個亞聖名號,一定會被莊子奪去,我們讀的四子書,一定是老子、莊子、列子、關尹子,所讀的經書,一定是靈樞、素問,孔孟的書,與管商申韓的書,一齊成爲異端,束諸高閣,不過遇着好奇的人,偶爾翻來看看,大學、中庸在禮記內,與王制、月令並列。人心惟危十六字,混在曰若稽古之內,也就莫得甚麼精微奧妙了。後世講道學的人,一定會向道德經中,玄牝之門,埋頭鑽研,一定又會造出天玄人玄,理牝欲牝種種名詞,互相討論。依我想,聖人的真相不過如是。

儒家的學說,以仁義爲立足點,定下一條公例,行仁義者昌,不行仁義者亡。古今成敗,能合這個公例的,就引來做證據,不合這個公例的,就置諸不論。舉個例來說,太史公《殷本紀》說:“西伯歸,乃陰修德行善。”《周本紀》說:“西伯陰行善。”連下兩個陰字,其作用就可想見了。齊世家更直截了當說道:“周西伯昌之脫?裡歸,與呂尚陰謀修德以傾商政,其事多兵權與奇計。”可見文王之行仁義,明明是一種權術,何嘗是實心爲民。儒家見文王成了功,就把他推尊得了不得。徐偃王行仁義,漢東諸候朝者三十六國,荊文王惡其害己也,舉兵滅之。這是行仁義失敗了的,儒者就絕口不提。他們的論調,完全與鄉間講因果報應的一樣,見人富貴,就說他積得有陰德,見人觸電器死了,就說他忤逆不孝。推其本心,固是勸人爲善,其實真正的道理,並不是那麼樣。

古來的聖人,真是怪極了!虞芮質成,腳踏了聖人的土地,立即洗心革面。聖人感化人,有如此的神妙,我不解管蔡的父親是聖人,母親是聖人,哥哥弟弟是聖人,四面八方被聖人圍住了,何以中間會產生鴟?。清世宗呼允?爲何其那,允?爲塞思赫,翻譯出來,是豬狗二字。這個豬狗的父親也是聖人,哥哥也是聖人,鴟?豬狗,會與聖人錯雜而生,聖人的價值,也就可以想見了。

李自成是個流賊,他進了北京,尋着崇禎帝后的屍,載輕宮扉,盛以柳棺,放在東華門,聽人祭奠。武王是個聖人,他走至紂死的地方,射他三箭,取黃鉞把頭斬下來,懸在太白旗上。他們爺兒,曾在紂名下稱過幾天臣,做出這宗舉動,他們的品行連流賊都不如,公然也成爲惟精惟一的聖人,真是妙極了。假使莫得陳圓圓那場公案,吳三桂投降了,李自成豈不成爲太祖高皇帝嗎?他自然也會成爲聖人,他那闖太祖本紀,所載深仁厚澤,恐怕比周本紀要高几倍。

太王實始翦商,王季、文王繼之,孔子稱武王纘太王、王季、文王之緒,其實與司馬炎纘懿師昭之緒何異?所異者,一個生在孔子前,得了世世聖人之名,一個生在孔子後,得了世世逆臣之名。

後人見聖人做了不道德的事,就千方百計替他開脫,到了證據確鑿,無從開脫的時候,就說書上的事蹟,出於後人附會。這個例是孟子開的,他說以至仁伐至不仁,斷不會有流血的事,就斷定武成上血流漂杵那句話是假的。我們從殷民三叛,多方大誥,那些文字看來,可知伐紂之時,血流漂杵不假,只怕以至仁伐至不仁那句話有點假。

子貢曰:“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而天下之惡皆歸焉。”我也說:“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願居上流,而天下之美皆歸焉。”若把下流二字改作失敗,把上流二字改作成功,更覺確切。

古人神道設教,祭祀的時候,叫一個人當屍,向衆人指說道:“這就是所祭之神。”衆人就朝着他磕頭禮拜。同時又以至道設教,對衆人說:“我的學說,是聖人遺傳下來的。”有人問:“哪個是聖人?”他就順手指着堯舜禹湯文武周公說道:“這就是聖人。”衆人也把你當如屍一般,朝着他磕頭禮拜。後來進化了,人民醒悟了,祭祀的時候,就把屍撤消,惟有聖人的迷夢,數千年未醒,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竟受了數千年的崇拜。

講因果的人,說有個閻王,問閻王在何處,他說在地下。講耶教的人,說有個上帝,問上帝在何處,他說在天上。講理學的人,說有許多聖人,問聖人在何處,他說在古時。這三種怪物,都是隻可意中想象,不能目睹,不能證實。惟其不能證實,他的道理就越是玄妙,信從的人就越是多。在創這種議論的人,本是勸人爲善,其意固可嘉,無如事實不真確,就會生出流弊。因果之弊,流爲拳匪聖人之弊,使真理不能出現。

漢武帝把孔子尊爲聖人過後,天下的言論,都折衷於孔子,不敢違背。孔融對於父母問題,略略討論一下,曹操就把他殺了。嵇康非薄湯武,司馬昭也就把他殺了。儒教能夠推行,全是曹操、司馬昭一般人維持之力,後來開科取士,讀書人若不讀儒家的書,就莫得進身之路。一個死孔子,他會左手拿官爵,右手拿鋼刀,哪得不成爲萬世師表?宋元明清學案中人,都是孔聖人馬蹄腳下人物,他們的心坎上受了聖人的摧殘蹂躪,他們的議論,焉得不支離穿鑿?焉得不迂曲難通?

中國的聖人,是專橫極了,他莫有說過的話,後人就不敢說,如果說出來,衆人就說他是異端,就要攻擊他。朱子發明了一種學說,不敢說是自己發明的只好把孔門的“格物致知”加一番解釋,說他的學說,是孔子嫡傳,然後纔有人信從。王陽明發明一種學說,也只好把“格物致知”加一番新解釋,以附會己說,說朱子講錯了,他的學說纔是孔子嫡傳。本來朱、王二人的學說,都可以獨樹一幟,無須依附孔子,無如處於孔子勢力範圍之內,不依附孔子,他們的學說萬萬不能推行。他二人費盡心力去依附當時的人,還說是僞學,受重大的攻擊。聖人專橫到了這個田地,怎麼能把真理搜尋得出來。

韓非子說得有個笑話,郢人致書於燕相國,寫書的時候,天黑了,喊“舉燭”,寫書的人,就寫上“舉燭”二字,把書送去。燕相得書,想了許久,說道,舉燭是尚明,尚明是任用賢人的意思,就對燕王說了。燕王聽他的話,國遂大治。雖是收了效,卻非原書本意,所以韓非說:“先王有郢書,後世多燕說。”究竟“格物致知”四字,作何解釋,恐怕只有手著《大學》的人才明白,朱、王二人中,至少有一人免不脫郢書燕說的批評,豈但“格物致知”四字,恐怕十三經注疏,皇清經解,宋元明清學案內面,許多妙論也逃不脫郢書燕說的批評。

學術上的黑幕,與政治上的黑幕,是一樣的。聖人與君主,是一胎雙生的,處處狼狽相依。聖人不仰仗君主的威力,聖人就莫得那麼尊崇;君主不仰仗聖人的學說,君主也莫得那麼猖獗。於是君主把他的名號分給聖人,聖人就稱起王來了;聖人把他的名號分給君主,君主也稱起聖來了。君主鉗制人民的行動,聖人鉗制人民的思想。君主任便下一道命令,人民都要遵從;如果有人違背了,就算是大逆不道,爲法律所不容。聖人任便發一種議論,學者都要信從;如果有人批駁了,就算是非聖無法,爲清議所不容。中國的人民,受了數千年君主的摧殘壓迫,民意不能出現,無怪乎政治紊亂;中國的學者,受了數千年聖人的摧殘壓迫,思想不能獨立,無怪乎學術銷沉。因爲學說有差誤,政治纔會黑暗,所以君主之命該革,聖人之命尤其該革。

我不敢說孔子的人格不高,也不敢說孔子的學說不好,我只說除了孔子,也還有人格,也還有學說。孔子並莫有壓制我們,也未嘗禁止我們別創異說,無如後來的人,偏要擡出孔子,壓倒一切,使學者的思想不敢出孔子的範圍之外。學者心坎上被孔子盤踞久了,理應把他推開,思想才能獨立,宇宙真理才研究得出來。前幾年,有人把孔子推開了,同時杜威、羅素就闖進來,盤踞學者心坎上,天下的言論,又熱衷於杜威、羅素,成一個變形的孔子,有人違反了他的學說,又算是大逆不道,就要被報章雜誌罵個不休。如果杜威、羅素去了,又會有人出來,執行孔子的任務。他的學說,也是不許人違反的。依我想,學術是天下公物,應該聽人攻擊,如果說錯了,改從他人之說,於己也無傷,何必取軍閥態度,禁人批評。

凡事以平爲本。君主對於人民不平等,故政治上生糾葛;聖人對於學者不平等,故學術上生糾葛。我主張把孔子降下來,與周秦諸子平列,我與閱者諸君一齊參加進去,與他們平坐一排,把杜威、羅素諸人歡迎進來,分庭抗禮,發表意見,大家磋商,不許孔子、杜威、羅素高踞我們之上,我們也不高踞孔子、杜威、羅素之上,人人思想獨立,才能把真理研究得出來。

第三百四十一章 地兆君王境!第三十章 反轟殺!(求收藏)第一百四十八章 摺子第三百五十八章 渴望死亡!第三百三十八章 生死輪迴!第三百四十二章 玩偶?第九十一章 破局第一百三十九章 全力爆發!第一百二十六章 全面爆發第三百九十二章 天光體!第一百九十章 解救第四百一十九章 晶體第三百八十七章 威勢第六十二章 融合天體第三百二十三章 白洛痕的實力!第二十三章 半路殺來!第兩百零二章 飆升!第三百六十八章 再次晉升!第九十八章 殤第十四章 直接轟殺(求票求收藏)第三百零九章 隱患第一百八十七章 靈魂共振的可怕!第兩百一十五章 血夜王!第八十二章 夢境第五十五章 朱雀天體!第五十四章 羅生門第三百零七章 逆推陰謀!題外、厚黑第三百五十七章 半路打劫!第四十九章 打爆一座城!第一百二十一章 閉關第四章 酷刑第三百九十章 神遊赤道(下)第兩百零二章 飆升!第一百九十三章 詛咒?第一百五十七章 陰陽鏈!第兩百七十章 遁光天甲!第一百二十六章 全面爆發第一百九十六章 輪迴之威!第七十九章 激烈相搏!第三百八十三章 熾焰王獅!第兩百五十八章 驚現魔門!第三百九十一章 三百小型天體第一百三十八章 大危機第六十七章 直接打殘!第四百零九章 心臟第兩百三十三章 水火不容!第三百五十一章 破而後立!第三百六十七章 黑色罪孽!(三更)第四百零二章 聯手追殺第一百四十七章 太極氣場!第三百一十九章 命運!第兩百九十二章 生體獸!第一百二十二章 驚變,生化之術!第兩百九十三章 無限星光炮!第一百零四章 真相第兩百八十五章 玄武!第一百七十三章 神秘祭壇第四百零九章 心臟第兩百五十六章 積累!(求收藏)第五十七章 聯手出擊第三百三十八章 生死輪迴!第一百零八章 末日冰川第三百章 拉丁族!第三百零五章 送終的鐘聲!第三百七十七章 暴露第三百二十四章 星空主場!第四十八章 高超手段第九十六章 誰上來第三百八十二章 追蹤第兩百四十一章 恐怖雷劫!(求收藏)第兩百零九章 吞噬!第一百二十四章 強勢衝擊!第一百二十六章 全面爆發第一百八十七章 靈魂共振的可怕!第兩百三十八章 漏洞第三百九十八章 算計第兩百二十九章 險惡!第兩百七十五章 拍賣會!第三百五十八章 渴望死亡!第一百五十八章 深淵第一百六十九章 連番壓制第一百九十章 解救第兩百九十三章 無限星光炮!第一百九十九章 大瞬步!第兩百零三章 兇威!第兩百九十八章 月芒!第三百五十六章 星核!第四百一十五章 虛幻?第一百零九章 封波第四十五章 激鬥(求收藏)第九十三章 無雙翼!第一百三十三章 圓心河第一百一十章 天王第三百四十九章 出頭鳥!第兩百零四章 進化!第一百八十章 詭異第八十七章 無所畏第一百二十三章 暴殺!第兩百三十一章 黃泉體!
第三百四十一章 地兆君王境!第三十章 反轟殺!(求收藏)第一百四十八章 摺子第三百五十八章 渴望死亡!第三百三十八章 生死輪迴!第三百四十二章 玩偶?第九十一章 破局第一百三十九章 全力爆發!第一百二十六章 全面爆發第三百九十二章 天光體!第一百九十章 解救第四百一十九章 晶體第三百八十七章 威勢第六十二章 融合天體第三百二十三章 白洛痕的實力!第二十三章 半路殺來!第兩百零二章 飆升!第三百六十八章 再次晉升!第九十八章 殤第十四章 直接轟殺(求票求收藏)第三百零九章 隱患第一百八十七章 靈魂共振的可怕!第兩百一十五章 血夜王!第八十二章 夢境第五十五章 朱雀天體!第五十四章 羅生門第三百零七章 逆推陰謀!題外、厚黑第三百五十七章 半路打劫!第四十九章 打爆一座城!第一百二十一章 閉關第四章 酷刑第三百九十章 神遊赤道(下)第兩百零二章 飆升!第一百九十三章 詛咒?第一百五十七章 陰陽鏈!第兩百七十章 遁光天甲!第一百二十六章 全面爆發第一百九十六章 輪迴之威!第七十九章 激烈相搏!第三百八十三章 熾焰王獅!第兩百五十八章 驚現魔門!第三百九十一章 三百小型天體第一百三十八章 大危機第六十七章 直接打殘!第四百零九章 心臟第兩百三十三章 水火不容!第三百五十一章 破而後立!第三百六十七章 黑色罪孽!(三更)第四百零二章 聯手追殺第一百四十七章 太極氣場!第三百一十九章 命運!第兩百九十二章 生體獸!第一百二十二章 驚變,生化之術!第兩百九十三章 無限星光炮!第一百零四章 真相第兩百八十五章 玄武!第一百七十三章 神秘祭壇第四百零九章 心臟第兩百五十六章 積累!(求收藏)第五十七章 聯手出擊第三百三十八章 生死輪迴!第一百零八章 末日冰川第三百章 拉丁族!第三百零五章 送終的鐘聲!第三百七十七章 暴露第三百二十四章 星空主場!第四十八章 高超手段第九十六章 誰上來第三百八十二章 追蹤第兩百四十一章 恐怖雷劫!(求收藏)第兩百零九章 吞噬!第一百二十四章 強勢衝擊!第一百二十六章 全面爆發第一百八十七章 靈魂共振的可怕!第兩百三十八章 漏洞第三百九十八章 算計第兩百二十九章 險惡!第兩百七十五章 拍賣會!第三百五十八章 渴望死亡!第一百五十八章 深淵第一百六十九章 連番壓制第一百九十章 解救第兩百九十三章 無限星光炮!第一百九十九章 大瞬步!第兩百零三章 兇威!第兩百九十八章 月芒!第三百五十六章 星核!第四百一十五章 虛幻?第一百零九章 封波第四十五章 激鬥(求收藏)第九十三章 無雙翼!第一百三十三章 圓心河第一百一十章 天王第三百四十九章 出頭鳥!第兩百零四章 進化!第一百八十章 詭異第八十七章 無所畏第一百二十三章 暴殺!第兩百三十一章 黃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