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上兵伐謀

????次曰一早,李慶安便來到了安西政事堂,政事堂是一組巨大建築物的總稱,與朝廷六部對應,設立了吏、戶、禮、兵、刑、工等六曹參軍事,又有財稅、典獄、軍器、司農、鑄錢、崇文、理藩、匠作等九署,以及監察、內務兩府,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行政監察體系,有各級官員兩百餘人,最高軍政官當然是節度使李慶安,但最高行政長官卻是節度府長史王昌齡,另外還有負責稽覈勾判的判官岑參,以及兩名錄事參軍和兩名判官支使,作爲王昌齡和判官的助手。【】

李慶安辦公朝房在政事堂的隔壁,叫做勤政院,原本是個全封閉的院子,戒備森嚴,但幾個月前做了調整,修建了一條筆直寬闊的車道,直通政事堂,原本兩邊文書往來至少需要一刻鐘,但現在一盞茶的功夫便可傳達。

李慶安返回的消息已經傳開了,一大早,十幾名勤政院的官員和士兵們都在忙碌地清理房間,勤政院的官員和政事堂的官員不同,政事堂的官員屬於正式地方官編制,原則上由朝廷吏部任命,當然,實際上只是形式上的任命,而勤政院的官員則屬於編外人員,其實就是李慶安的私人幕僚,由李慶安自掏腰包發俸祿,這些幕僚大多是飽學之士,主要是負責整理文書,撰寫李慶安的各種命令,有點類似於朝廷的翰林學士,其中嚴莊便是首席幕僚。

當李慶安踏進自己已被清掃得明亮且一塵不染的房間時,幕僚們早已經開始了一天的忙碌,兩名政事堂的高官,王昌齡和岑參已經坐在外間等候他多時了。

“參見大將軍!”兩人見李慶安進來,一起躬身施禮。

“好久不見兩位,好像王長史胖了一點嘛!是不是最近比較清閒?”

李慶安親熱地和兩人開着玩笑,王昌齡笑道:“倒是大將軍變得又黑又瘦,聽說信德那邊很熱,太陽很毒。”

這時,岑參看到了跟在李慶安身後的劉晏,不由微微一怔,他覺得很有些面熟,似乎在哪裡見過?

“大將軍,這位是.....”

“我給你們介紹一下!”

李慶安連忙把劉晏拉過來,給兩人介紹道:“這位是的我的新幕僚劉晏,曹州劉士安,原是西市常平署署令,已辭去官職,來安西投奔於我。”

“你就是神算子劉晏!”

岑參忽然認出來了,號稱太府寺第一神算,劉晏見他認出自己,連忙笑着回禮,“正是在下。”

李慶安笑着又給他介紹兩人道:“這兩人都是跟隨我多年,一個是節度府長史王昌齡,人稱王犟牛,詩寫得很好,你應該聽說吧!”

劉晏肅然起敬,“原來是玉壺先生,我年少時便久聞大名了,今曰得見,三生有幸。”

王昌齡聽他言語非常誠懇,不由對他心生好感,也微微一笑道:“劉使君的名字我似乎也聽說過,開元十四年,先帝封泰山,有個八歲獻《頌》而獲封秘書省太子正字的少年神童,可是你麼?”

劉晏有些不好意思地擺擺手笑道:“年幼輕狂,讓前輩見笑了。”

這時,劉晏忽然也認出了岑參,驚訝道:“原來是岑兄,我們見過啊!”

“不錯!天寶五年的承天門大宴,我們不就坐同一席嗎?後來還去曲江流飲賦詩,你寫不出詩,便把自己灌得酩酊大醉,藉口酒醉溜掉了,我可記得的。”

兩人說起了七年前的往事,不由有他鄉遇故人之感,激動得執手大笑起來。

李慶安見大家都熟悉,不由呵呵笑道:“原來都是舊識,那最好不過了。”

他又對王、岑二人道:“劉晏暫爲我幕僚,負責替我策劃安西錢貨,下個月補財稅署令,兼安西流轉使。”

劉晏見李慶安如此信任自己,不由深爲感動,連忙深深施一禮,“多謝大將軍信任,劉晏將盡心竭力爲安西效力。”

李慶安點點頭,對王、岑二人道:“你們先去會議室等我,我安排一下劉先生,馬上就來。”

“先生請隨我來。”

李慶安帶着劉晏走到隔壁房間,隔壁房間是個很大的房間,是文書房,有五六個幕僚在這裡整理文書,他掃了一圈,卻沒有看見嚴莊,便問道:“嚴先生呢?”

一人站起身施禮道:“回稟大將軍,嚴先生到賀獵城校檢軍糧去了,下午便回。”

李慶安見回答他的人,竟然是慶王的幕僚閻凱,不由一怔,閻凱連忙上前見禮,低聲道:“大將軍,卑職一年前便已離開慶王,一直在碎葉教書爲生,混得窮困潦倒,偶然在街頭遇見嚴先生,嚴先生便安排卑職來這裡做事。”

李慶安想起當年在揚州第一次遇到閻凱時,他那時意氣風發,而現在混得自卑落魄,做一個整理文書的小吏,這種強烈的落差讓他也心有感慨,便點點頭道:“好吧!你就留在我身邊,等有機會,我再給你安排一個職位,以抒你胸中大才。”

閻凱大喜,他之所以在這裡忍氣吞聲做一個小吏,就是等待遇到李慶安機會,現在李慶安雖然沒有明着讓自己做謀士,但也承認自己有才能,這樣,自己就會有出頭的機會。

他急忙深施一禮,“卑職願爲大將軍效力。”

李慶安又安撫他幾句,這纔回頭對劉晏道:“本想讓先生見一見我的謀士嚴莊,不料他出去了,下午再說吧!先生就先坐這裡。”

李慶安找了個空位給他坐了,又命人拿來安西的各種財稅報告,厚厚一大疊,另有文房四寶。

“先生慢慢看,有什麼需要儘管來找我,我就在隔壁,不必拘禮。”

劉晏拱手道:“大將軍儘管去忙,我會安排好自己。”

李慶安又交代其他人幾句,這才走回了會議室,這時段秀實也來了,段秀實現任安西節度副使、碎葉州都督,一直到北面的夷播海城堡,都是他的管轄範圍,他現在是李慶安的心腹,也是安西軍方第三號人物。

見李慶安進來,三人一齊站了起來,李慶安擺擺手笑道:“不要客氣了,隨意一點。”

幾人都坐了下來,親兵上了茶,又將門關上了,這時王昌齡笑道:“大將軍,正式開會之前,我有一件變法方案想先彙報一下。”

段秀實和岑參對望一樣,兩人頭都大了,王昌齡三句話不離變法,政事堂的官員們已經被他折騰怕了,不知道他今天又想到什麼花招,李慶安笑道:“剛纔給劉晏介紹你時,應該叫你王變法,你說說看,又有什麼舊法要變?”

“你們兩個不要這樣皺眉頭,我是說順口了,其實不是變法。”

王昌齡瞪了段秀實和岑參一眼,對李慶安道:“不是變法,是修路一事。”

“修路!”

李慶安很感興趣,便笑道:“具體說說看,修什麼路?”

“其實這並不是我突發奇想,幾年前商人和軍旅都提出來過,就是修兩條直道,從碎葉出發,一條通往北庭城,另一條通往龜茲,這樣可以大大節約前往兩地的時間,將北庭、安西和嶺西三地緊密地聯繫起來,以前是沒有足夠的錢糧和人力,現在條件已經成熟,可以動工了。”

王昌齡話音剛落,李慶安三人同時叫好,李慶安笑道:“這個方案我現在就批准,如果人力不夠,我可以讓李光弼押運一批吐火羅戰俘來做勞工,要錢給錢,要人給人,我只要你儘快動工。”

修建直道將碎葉和北庭及安西聯繫起來,一直是李慶安的願望,隨着他佔據的土地越來越多,修路以加強地域間的聯繫,就顯得迫在眉睫了,他完全贊同王昌齡的修路案。

這件事他們當場便決定下來,說完修路一事,會議便正式開始了,李慶安道:“先給你們說一說南征之事,吐火羅戰役李光弼已經寫了報告,想必你們都看到了,我就不多言,具體講一講信德之戰。”

李慶安喝了一口茶,又接着道:“從大局來看,信德之戰已經沒有懸念了,大食軍和我們兵力懸殊,他們能逃回大食便是幸運,至於信德和旁遮普的本地軍隊更是不堪一擊,我幾乎是忽略不計,這次信德之戰,我們的目的就是爲了糧食,現在初步統計,光信德就有六百萬石庫存糧。”

王昌齡驚呼一聲,“六百萬石,那足夠我們安西食用五年了。”

李慶安笑了笑,“信德是盛產糧食之地,產量非常高,如果我們佔據信德,每年至少有兩百萬石糧食來源,這樣,我們就可以轉移更多的安西民衆到工坊做工,使朝廷無法封鎖我們,而且我計劃在旁遮普建立一個海港,爲我們的出海口。”

“可是路途遙遠怎麼辦?”段秀實插口道:“要知道從旁遮普到碎葉,至少有幾千裡,而且道路艱難,我認爲不是很現實。”

“這一點我考慮過,信德腹地都是平原沒有問題,主要是北部到吐火羅這一段,最難走的路也就幾百裡,信德有大量吃苦耐勞的勞力,可以讓他們來修通這一段路,只要把這幾百裡的路修通,那麼至少可以節省一半的時間,就像王長史剛纔所言,修路以利行。”

“大將軍要海港做什麼?”岑參忽然問道。

李慶安微微一笑道:“用來做海外貿易,或許將來有一天,我會乘船前往大唐。”

話說到這一步,便沒有再說下去的必要了,這時,王昌齡便將話題拉到今天的另一件議事上。

“大將軍,河西之變雖然已經結束,但我們需要給朝廷一個表態,表明安西在河西一事上的立場,這件事需要大將軍來決定。”

李慶安沉思了片刻,問道:“官員們都有什麼意見?”

“政事堂的官員們在這件事有過爭論,很多官員都認爲朝廷雖然收回了甘、肅兩州,但朝廷還是承認這兩州屬於安西,只是這兩州不再由我們控制,大家都認爲,其實朝廷並沒有撕破臉皮,只是在背後施了冷招,而且我們根本無法抗議,所以大多數官員都認爲保持沉默最好,不知大將軍是否贊成?”

李慶安沒有回答,他又問段秀實道:“那軍方是什麼態度?”

“打一仗,奪回甘、肅兩州!”段秀實回答得乾淨利落,“士兵們的態度很簡單。”

李慶安點點頭道:“這件事我也反覆考慮過,我們即將面對大食的強烈反撲,在未來半年之內,我們的戰略中心還是在西方,不是在東方,如果和朝廷抗衡,無疑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我們備戰,所以我的態度很明確,我們要全力備戰大食。”

李慶安的表態有些含糊,到底是打還是沉默,三人對望了一眼,岑參小心翼翼問道:“大將軍的意思是承認朝廷的佔有甘、肅兩州,保持沉默嗎?”

“爲什麼要保持沉默?”

李慶安冷笑了一聲道:“這世上有一種人,你對他好,他便認爲你是在討好他,是怕他,他不會記恩;你軟弱,他就會更加欺你,變本加厲地來敲打你;相反,你表現強硬,狠狠揍他一頓,他反而會害怕,從此不敢再找你麻煩,很不幸,我們年輕的皇帝就這樣的人,我擁戴他上位,在潼關替他擋住了安祿山的軍隊,可他非但不記恩,非但不去打安祿山,不去打吳王、荊王、蜀王,不去打這些公開與他爲敵的人,第一個下手之人的卻是我,就因爲我好欺嗎?”

說到這,李慶安站了起來,斬釘截鐵道:“我可以不和中原貿易,也可以不向中原輸送一塊銀元,但我作爲安西節度使,不接受程千里爲安西副使,孟雲和羅正義率軍譁變,謀害上司,未得我的命令,擅自調軍,按軍規當斬,朝廷必須把此二賊的人頭交給安西軍,否則,我就帶兵進京,親自去取這二賊的人頭,這就是我的態度。”

王昌齡大驚失色,連忙勸道:“大將軍,千萬不可如此,這樣一來,大將軍就落下了謀反的口實,將毀了大將軍的英名。”

段秀實也勸道:“大將軍,此事要三思而行,不可魯莽,他畢竟是大唐天子,大將軍以下犯上,將陷於不義。”

李慶安見三人一臉緊張,便微微一笑道:“我好歹也是大唐趙王、堂堂安西節度使,勾心鬥角這麼多年,難道連這個道理都不懂嗎?我說了,我們現在要集中精力備戰大食,我不會出兵攻打河西。”

“那大將軍的意思是.....”

“上兵伐謀,我會讓他焦頭爛額地來求我。”

第517章 吐蕃棋局(上)第428章 綏州血戰第35章 吐蕃公主第552章 激戰任丘第594章 兵抵相州第686章 兩國來使第376章 危機迫至第424章 迎戰安賊(中)第377章 情報爲先第609章 隱龍入地第566章 兵發漢中第637章 各有對策第353章 僵而不反第498章 高原斥候第330章 流水有意第83章 人口販子第51章 大殿封賞(下)第116章 齊人之福第375章 用人不疑第189章 兩個王子第263章 意料之外第507章 三個條件第219章 攻陷月氏第546章 野心之將第283章 高翁決定第590章 緊急求援第393章 貨幣戰爭(下)第625章 請君入甕第99章 武舉考試第41章 初見相國第577章 河北壯士第325章 重劍無鋒第161章 穿針引線第206章 盅巫之禍第533章 夜市偶遇第307章 漫天開價第679章 南唐覆滅(下)第554章 河北大遷(中)第345章 回紇寇邊第493章 隱龍聚會第329章 雪夜來客第672章 夷陵急變(上)第693章 荔非選美第246章 帝國公主第414章 朝廷借錢第102章 龍虎爭鬥(下)第384章 河西危機第547章 河東時局第127章 龍駒仙島第240章 攻心奇兵第255章 明珠相親第536章 帝王之術第695章 祿山之死第246章 帝國公主第406章 血洗火尋第489章 血戰且末(下)第89章 各逞心機第179章 口蜜腹劍第118章 恩生仇起第609章 隱龍入地第527章 各有心思第417章 劍走偏鋒第174章 天山春獵(下)第15章 並非盜賊第399章 夜襲那城第274章 借刀殺人(中)第559章 遊寺驚魂第448章 先禮後兵第46章 請君入甕第565章 婉兒進門第72章 花府大宴(五)第540章 光弼心機第489章 血戰且末(下)第613章 微服私訪(下)第383章 遠征信德(下)第351章 一封密信第94章 沉香夜宴第384章 河西危機第286章 朝會之爭(下)第34章 血戰險堡(下)第80章 小崔請客(下)第493章 隱龍聚會第634章 人熊屠城第111章 全城搜查第492章 天下戰略第105章 泗州響馬第464章 朝會之爭(下)第228章 步步爲營第59章 別院聽琴(上)第412章 停戰協議第579章 火燒東市第538章 明皇之死第320章 釜底抽薪第511章 風及南北第692章 渤海計劃第570章 岐州安民第676章 人之弱點第282章 楊家之患第226章 突胡異動第549章 南唐之爭
第517章 吐蕃棋局(上)第428章 綏州血戰第35章 吐蕃公主第552章 激戰任丘第594章 兵抵相州第686章 兩國來使第376章 危機迫至第424章 迎戰安賊(中)第377章 情報爲先第609章 隱龍入地第566章 兵發漢中第637章 各有對策第353章 僵而不反第498章 高原斥候第330章 流水有意第83章 人口販子第51章 大殿封賞(下)第116章 齊人之福第375章 用人不疑第189章 兩個王子第263章 意料之外第507章 三個條件第219章 攻陷月氏第546章 野心之將第283章 高翁決定第590章 緊急求援第393章 貨幣戰爭(下)第625章 請君入甕第99章 武舉考試第41章 初見相國第577章 河北壯士第325章 重劍無鋒第161章 穿針引線第206章 盅巫之禍第533章 夜市偶遇第307章 漫天開價第679章 南唐覆滅(下)第554章 河北大遷(中)第345章 回紇寇邊第493章 隱龍聚會第329章 雪夜來客第672章 夷陵急變(上)第693章 荔非選美第246章 帝國公主第414章 朝廷借錢第102章 龍虎爭鬥(下)第384章 河西危機第547章 河東時局第127章 龍駒仙島第240章 攻心奇兵第255章 明珠相親第536章 帝王之術第695章 祿山之死第246章 帝國公主第406章 血洗火尋第489章 血戰且末(下)第89章 各逞心機第179章 口蜜腹劍第118章 恩生仇起第609章 隱龍入地第527章 各有心思第417章 劍走偏鋒第174章 天山春獵(下)第15章 並非盜賊第399章 夜襲那城第274章 借刀殺人(中)第559章 遊寺驚魂第448章 先禮後兵第46章 請君入甕第565章 婉兒進門第72章 花府大宴(五)第540章 光弼心機第489章 血戰且末(下)第613章 微服私訪(下)第383章 遠征信德(下)第351章 一封密信第94章 沉香夜宴第384章 河西危機第286章 朝會之爭(下)第34章 血戰險堡(下)第80章 小崔請客(下)第493章 隱龍聚會第634章 人熊屠城第111章 全城搜查第492章 天下戰略第105章 泗州響馬第464章 朝會之爭(下)第228章 步步爲營第59章 別院聽琴(上)第412章 停戰協議第579章 火燒東市第538章 明皇之死第320章 釜底抽薪第511章 風及南北第692章 渤海計劃第570章 岐州安民第676章 人之弱點第282章 楊家之患第226章 突胡異動第549章 南唐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