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董氏小娘

嚴顏率領一千將士,快速行軍,不出兩日,便抵達臨洮。

行至此,未及城門附近,臨洮西門便已大開。

一名身材雄闊之人,披甲戴胄,引領百餘騎疾馳而出。

“在下隴西臨洮董旻,見過將軍!”

一見面,董旻的姿態放的很低,似乎並不介意屈身。

嚴顏亦是急忙下馬,攙起董旻雙臂,親切言道:“叔穎兄何必多禮,吾等共爲國事,如此大是不妥。”

說起來,這董旻與嚴顏年級倒是相仿,皆是三十餘歲,壯年之際。

“哈哈,希伯兄所言甚是,是旻見外了。”董旻客氣了一句,又說道:“希伯兄,旻已在城內置下酒宴,請入城一敘!”

“善,叔穎兄請!”

兩人相攜入城,嚴顏僅是帶了數十親衛,其餘諸部曲皆在城外安扎。

董旻自然也非無眼色之人,沿途又安排心腹爲城外漢軍準備酒食。

衆人未曾進入縣衙,反倒是直入董府。

會宴之上。

董旻手捧酒樽,笑着與嚴顏說道:“希伯兄,君侯聲勢威嚇,數千軍入隴西不過半月有餘,便盡取隴西東半,當真可喜可賀啊!”

“叔穎兄客氣了,吾等行事順利,亦是少不得董氏相助啊!”

“對了,叔穎兄,這臨洮縣令及諸佐官?”

“哼,那些叛賊。當初李相如勢大,此等濁官竟聞風而降。可憐吾董氏一族,世受國恩,卻也只能被迫屈膝叛逆之下。嗨~”

董旻大氣凜然,言畢,狠狠的將酒樽拍在桌案上。

“叔穎兄何必惱氣,叛逆勢大,董氏爲族慮,亦是人之常情。況且今日,叔穎兄誅賊首獻城,實爲大功。陛下賢人也,又焉會不識董氏之心?”

“唉,如此,旻多謝希伯兄了!”

“哈哈,無事無事,來,飲盡!”

“好!”

而就在此時,廳外卻是傳來些許雜音。

董旻皺了下眉頭,佯裝生氣,朝着廳外大聲怒吼:“怎麼回事,不知道某在宴客嗎?何故喧囂!”

聽見裡面怒吼,守在外面的幾名董氏家兵,不由苦笑起來。看着眼前的瘦小的姑奶奶,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便是旁邊嚴顏的親衛,也有些皺眉。

這小丫頭,不知是何人。可觀周邊董氏家兵,對其絲毫不敢慢怠,看來地位絕對不輕。

“來人!”

遲遲不見有人進來彙報,董旻是真惱火了。

嚴顏還打算勸言兩句,正巧廳門打開,一名董氏家兵進來。

“回主君,是小娘前來。”

“唔~”一聽這小娘之稱,董旻就怔住了。董府上下,能稱得上小娘的只有一人,兄長的孫女,董白了。

“快,快,喚其入內!”

“諾!”

這下輪到嚴顏發愣了,這天下禮節甚重。似今日宴席,有尊客至,使其女眷進來,可是極爲失利啊。

涼州雖然荒僻,董氏兄弟雖然豪爽,可絕非不識禮儀之輩。

但凡世家豪強,必使其子女學書識禮。

看來,這所謂的小娘,在董家倍受寵溺啊!

嚴顏生氣嗎?

當然不會!

這又並非太大失禮,再者都是武夫,性格粗獷,何須在意些許細節。

董氏小娘,很快就一蹦一跳的跑了進來。

一身紅衣,姍姍如楓。不算太長的青發,挽了個簪姬,上面纏掛粉紅絲帶。

稚嫩的臉龐之上,盡是笑顏,酒窩升起,如醉如佘。

嚴顏瞥了一眼,也不由得對這小女娃心生喜意。心中亦是不由自主的想到了家,遠在巴蜀之地的家,還好吧~

也不知道斌兒那小子,有沒有荒廢武藝、學業!

“希伯兄,此乃家兄孫女,甚是得吾家上下所溺。今日旻頗是失禮,還望希伯兄勿怪!”

董旻率先向嚴顏拱手行禮致歉。

隨後,年歲雖小的董白,也是學着叔祖父,屈身作揖行禮。

“叔穎兄不必多禮,家世和樂,顏羨慕還來不及呢,何來怨氣乎?”

“多謝希伯兄大量!”

之後,有了一個小丫頭在旁邊端坐,兩個糙漢子都老實了不少,相談甚久。

其間,讓嚴顏格外詫異的是那個小女娃,長久下來,竟無言語。

略作回想,似乎其自入內那一刻,便未曾說話。之後行禮,也未曾出言。

不知何故!

不過,似乎君侯妻弟,歲數與這小丫頭,沒有差多少吧。

嗯,晚間不若與君侯去書一封。

宴會散後,嚴顏便直接住在董府廂房,沒有出城回到軍營。

接下兩三日,董旻每每請嚴顏飲宴,嚴顏也未做推辭。畢竟,君侯的意思便是要與董氏打好關係。

而在漳縣內閒了兩日功夫的高誠,終於等來了賈詡的到來,以及……

嗯?嚴顏的書信?

四五日來,賈詡乘馬日夜兼程,總算是來至漳縣。

君侯傳喚甚急,可到了漳縣,賈詡卻發現似乎一切都不着急啊!

“啊哈哈,文和,此乃誠之過也,委實勞累文和了!”

聽完賈詡問及,高誠不由打了個哈哈,然後又說道:“文和奔波勞累,今日吾二人不言軍務,只談風月。更兼此際,初雪漂降,當煮酒哉!”

“煮酒賞月嗎?倒也好,正活活筋血!”

“請!”

“君侯先請!”

臨近十一月份,隴西第一場雪,也落了下來。

或許是白日,雪片不大,晶瑩如玉。

雅閣亭臺,席榻而坐。

高誠、賈詡,左右相隔。其間桌案,爐火酒壺。

“酒尚未溫,不若文和先與誠觀摩此書,有何論解,儘可道來!”

說完,高誠將閱過的帛書,遞於賈詡。

賈詡觀閱後,略作沉思,言道:“君侯,董卓如何?”

“文和,可知天下如何?”

第526章 破城第227章 人不爲己?第503章 趙大大的第一次獨自作戰(中)第741章 遊行示威第212章 加以威嚴第406章 瞻之舊事第745章 愈演愈烈第471章 話馨語第207章 雄中雄第428章 授學第699章 犍爲之戰(8)第696章 犍爲之戰(5)第576章 許以厚利第618章 大雪紛飛第105章 攻城第141章 高朋滿座第133章 閻行之勇第388章 界橋之戰(中)第547章 內亂第200章 下駟決上駟第536章 兩敗俱傷第815章 晉陽蒼首第55章 波纔將兵第22章 名揚第767章 聚之高陵第175章 美陽之戰(15)第433章 離心離德第290章 蓄勢待發第766章 朝會 六制第370章 合縱連橫(3)臆想第413章 宋斌歸長安第390章 界橋之戰(終)第909章 破勢(8)第749章 震中第872章 予兵歸鄉第716章 犍爲之戰(25)第685章 五溪蠻叛第585章 慘烈如斯第802章 冬季攻勢(28)第307章 困虎第920章 勢、力!勢力!第284章 邊軍自述第674章 劉焉病故第459章 休養生息第402章 至離石第895章 討袁第543章 並國第351章 拜訪蔡邕第821章 雁門關外第922章 摩天嶺第628章 當在今夜第250章 調查司相助第839章 大敗!第567章 禮、家、義、存第579章 趙盛第128章 策馬攻城第711章 犍爲之戰(20)第158章 周慎慘敗(上)第655章 局第514章 安邑諸公第357章 軍第894章 水淹下邳第202章 潰兵百里第418章 天下紛爭第633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159章 周慎兵敗(中)第549章 宮內廝殺第846章 勸言第899章 震動天下第766章 朝會 六制第88章 無題第254章 三軍雲集第170章 美陽一戰(10)第229章 攻略隴西第8章 募兵第715章 犍爲之戰(24)第123章 皇甫嵩第640章 胡騎走河西第543章 並國第614章 下陽城第40章 京觀第577章 調查司署第331章 逐師孟津第484章 逼迫第401章 離石相王第468章 長安城內第497章 劉和起兵第848章 究竟誰在第五層?第741章 遊行示威第742章 事態茲大第646章 兩軍雲集第115章 蓄勢第684章 宋建出兵第861章 陣前相會第647章 制強第735章 漩渦第824章 廟堂魍魎第469章 文坊四寶第197章 疲兵第398章 布籌西域
第526章 破城第227章 人不爲己?第503章 趙大大的第一次獨自作戰(中)第741章 遊行示威第212章 加以威嚴第406章 瞻之舊事第745章 愈演愈烈第471章 話馨語第207章 雄中雄第428章 授學第699章 犍爲之戰(8)第696章 犍爲之戰(5)第576章 許以厚利第618章 大雪紛飛第105章 攻城第141章 高朋滿座第133章 閻行之勇第388章 界橋之戰(中)第547章 內亂第200章 下駟決上駟第536章 兩敗俱傷第815章 晉陽蒼首第55章 波纔將兵第22章 名揚第767章 聚之高陵第175章 美陽之戰(15)第433章 離心離德第290章 蓄勢待發第766章 朝會 六制第370章 合縱連橫(3)臆想第413章 宋斌歸長安第390章 界橋之戰(終)第909章 破勢(8)第749章 震中第872章 予兵歸鄉第716章 犍爲之戰(25)第685章 五溪蠻叛第585章 慘烈如斯第802章 冬季攻勢(28)第307章 困虎第920章 勢、力!勢力!第284章 邊軍自述第674章 劉焉病故第459章 休養生息第402章 至離石第895章 討袁第543章 並國第351章 拜訪蔡邕第821章 雁門關外第922章 摩天嶺第628章 當在今夜第250章 調查司相助第839章 大敗!第567章 禮、家、義、存第579章 趙盛第128章 策馬攻城第711章 犍爲之戰(20)第158章 周慎慘敗(上)第655章 局第514章 安邑諸公第357章 軍第894章 水淹下邳第202章 潰兵百里第418章 天下紛爭第633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159章 周慎兵敗(中)第549章 宮內廝殺第846章 勸言第899章 震動天下第766章 朝會 六制第88章 無題第254章 三軍雲集第170章 美陽一戰(10)第229章 攻略隴西第8章 募兵第715章 犍爲之戰(24)第123章 皇甫嵩第640章 胡騎走河西第543章 並國第614章 下陽城第40章 京觀第577章 調查司署第331章 逐師孟津第484章 逼迫第401章 離石相王第468章 長安城內第497章 劉和起兵第848章 究竟誰在第五層?第741章 遊行示威第742章 事態茲大第646章 兩軍雲集第115章 蓄勢第684章 宋建出兵第861章 陣前相會第647章 制強第735章 漩渦第824章 廟堂魍魎第469章 文坊四寶第197章 疲兵第398章 布籌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