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4章 朝會 廢佃除舊

一如其所言,閻象肅身靜佇,等候着大王的臨朝。

段煨也跟沒事人一樣,閉目養神,彷佛自己剛纔什麼都沒說。

只是,殿內的其餘人,可沒那麼容易鎮定下來。所有人都有些心惶,不知道自家大王想要做什麼?究竟是僅僅針對韋氏,還是說針對大多數世家,亦或者針對所有人!

這長安內城之中,幾乎每一件涉及京官的事情發生,都含射着別的目的。

更別說這次牽扯其內的,遠遠超乎大家的想象。兩位九卿大員,百餘名朝官,再加上宮中禁衛,總不會簡簡單單的一語帶過。

閻象和段煨兩個軍政上的頭腦不說話,一些人自然而然就將目光轉向一人。

前相鍾繇。

作爲奠定國朝基礎的第一位國相,現任的尚書令,鍾繇的地位在國朝之中,一如山鬆,屹立不倒。

這不僅僅是大王格外的信任,更是所有出身自外州官員的鼎立支持。

鍾繇自然也是感受到了衆人的目光,只是自己也不清楚這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啊。尚書檯在國朝署衙中的地位雖然日漸增長,權力也愈來愈重。可如果宮廷禁衛是屬於軍方,更屬於大王的親兵部曲。

大王只需要跟閻行吱一聲,而後閻行再與段煨說一句,就完事了。大可繞過尚書檯行事,誰也沒什麼由頭說事。

“諸君且靜候,稍安勿躁!”

鍾繇回身,衝着身後的百官道了一聲,遂回首靜默不言。同閻象、段煨一般,老神在在,一點都不擔心宮門之外。

宮衛再怎麼囂張跋扈,也不可能真的傷及大鴻臚和太常。最多也就是做做樣子,拿二人來示威,告誡所有人這條新的規矩,不能越!

時間一點點過去,直到一聲高唱。

“王上臨朝!”

“臣等恭迎吾王,吾王萬年!”

殿內百官頓時打起精神,俯身作禮。

這時,高誠才自大殿側面的廊道走出來,來到屬於自己的王座之前。

正身端坐,言道:“諸君無須多禮!”

“謝吾王!”

衆人遂起。

高誠輕嗯一聲,擡目一觀,正想說話,突然發現殿內的情況有些不對勁。

這....

怎麼少了那麼多人?

身在長安,有資格參加朝會的官員並不多,可也絕對不少。這感覺,少的人起碼也得一半了啊!

怎麼回事?

居然還有人連朝會都敢不參加?

或許是看出了自家大王的疑惑,閻象挺身而出,言道:“大王,臣有奏言。”

“國相且講!”

看到閻象站出來,高誠也顧不得其他,打算先聽聽閻象要說什麼,一會在追究未到場的人也不遲。

“啓稟大王,鴻臚卿與太常卿,受阻於宮門之外。宮中禁衛張弓拔劍,直指國朝賢良,如此囂張跋扈,亙古未有!”

閻象眉毛一橫,持聲高言。

高誠這才一愣,忽然間想到昨日自己的安排,頓時苦笑不已。

怎麼會這樣啊~

擅闖宮門者,可先斬後奏。

說白了,那針對的肯定只是一些底層官吏、百姓啊之類的人。畢竟,只要不是想造反的,給那些官員十個膽子,他們也不敢擅闖宮門。再加上,此話只不過是將之前的默契,擺到明面上來而已。

誰曾想,這纔不過一夜功夫,居然就出了此事。

閻行的速度很快,一整殿的人,等候了不過一刻鐘左右。

殿門一開,閻行闊步而進。

“啓稟大王,末將已經查明。鴻臚卿欲入宮中,參與朝會,爲軍卒所阻。太常卿爲其執言,更欲強闖宮門。宮門禁衛,這才嚴陣以待,拱護城門。”

閻行的話,多少帶了些顏色。

高誠點了下頭,沒有往這方面多想,沉吟了一下後說道:“既是如此,那便先命禁衛放行,容諸君入殿。國朝朝會,事關萬民,不容有失。其後賞罰,由尚書檯定奪,務必忠耿,不得偏頗!”

“諾!末將這便去!”

閻行拱手應下,徑直出殿。

鍾繇也抽身而出,俯身應下。隨後回到列中,獨自作思起來。

閻象輕鬆一口氣,從大王的態度來看,此條禁令,也並非嚴格至極。雖然對韋端、杜翕二人會作以處罰,但令出尚書檯,那就不是什麼大事了。

殿內一時間也陷入沉靜,所有人都在等着宮外官員的到來。

而宮門外,剛剛得到消息的張治,嘴角微擡一下,衝着杜翕和韋端一陣嗤笑。

這作態,自是勾起杜翕心中的怒火。

若非旁邊韋端扯住,只怕又要耽擱片刻。

周圍禁衛隨即讓出道路,恢復先前的排查。餘者諸官,接連入宮,快步朝着宣德大殿去。

行走在森嚴的宮中幹道之上,踏着那一塊塊白玉石,韋端情不自禁的趕上杜翕的步伐,來到其身側。

“老兄,端已是無用之人,還值得大王如此利用?”

杜翕回了下頭,邊走邊說道:“賢弟差矣,大王仁厚之君,心胸似海,又豈會在乎先前些許矛盾。”

“呵呵~”

探清杜翕並不瞭解內情後,韋端也不再說話。

衆人很快來到宣德殿外。

“啓稟大王,鴻臚卿與太常卿,攜諸臣子,已至殿外。”

“許!”

“諾!”

殿門再度打開,韋端、杜翕二人並肩入內,其餘人也紛紛整列好隊形,進入殿內。

“臣等誤朝會之時,罪莫大焉,還望王上懲處!”

見面先請罪。

畢竟,失期可不是簡單的罪名。

真要嚴格算起來,丟官去職都是尋常。

“起身吧!”

“謝大王!”

一羣人迅速歸入朝列。

這場朝會,也終於可以開始了!

“段公,且與諸君言下河東之局吧!”

高誠起了個頭,段煨應聲而出,拱禮應諾。隨後面向殿門,喚了一聲:“奉上輿圖!”

殿門再開,十餘名禁衛,張着一面方寸尺餘的輿圖,進入殿內。接着,自有內臣尋來掛架。龐大的輿圖往上一披,垂落而下。

“諸君面前的輿圖,便是吾大周河東、左馮翊東部、京兆北部、弘農北部輿圖。其中縣邑、橋渡、馳道、要城、大河山川,皆印於其上。另外,河東北部的西河、太原,東面上黨、河內,亦有繪記。”

“如今,晉漢司徒王允,於前些時日,調集步卒三萬,駐紮界休。屯騎三萬餘衆,駐於離石。趙國大將顏良,率軍三萬人亦屯在上黨高都。趙國長公子譚,率衆五萬,屯於懷縣。兩國大軍,聚兵囤糧,對吾朝河東虎視眈眈。”

“眼看大戰將起,河東兵力尚不足兩萬人。不過好在民衆頗多,青壯皆可用之守城。但其所處局勢,仍舊嚴峻非常。趁此大戰未起,吾等正當未雨綢繆,以應付此戰。”

段煨在輿圖前走了一圈,向殿內人盡數說了一遍河東的局勢。不過,並沒有人有太多的驚訝,因爲這些事情,他們都從別的渠道略有了解。甚至,馮翊的大軍正在馳援河東。

“爲了應付此戰,某已調李式、樊稠二位軍將,率兵南下。具體的作戰部署,參軍部也已定下方略。唯一的缺憾就是馮翊援兵,急促行軍,糧秣輜重冬衣,皆有少缺。”

段煨又道出一句,轉頭看向閻象。

“閻相,調配物資一事,還要勞煩汝多多操勞了!”

“中尉放心,此事本相會安排妥當!”

閻象沒給段煨好臉色,看都沒看其一眼,目視前方,口中溜出一句。

段煨也毫不爲意,回身面向高誠:“大王,備戰一事,各軍已經準備就緒。只帶將令一下,涼州諸軍,亦可回援河東,以保城土。”

“好。不過此戰局勢未明,前將軍處又要防範宋羌、鮮卑,各軍權且勿動。”

“諾!”

段煨應聲回到原位。

高誠環視一週百官,問道:“諸位,河東關乎吾國朝安危,任何人不得玩忽職守,務必全力準備,以付茲事。”

“臣等遵命!”

場中沒有任何人持反對意見,這不同於大軍遠征,而是保衛疆土。消耗的錢糧,自然是比不上大軍出擊千里之外。而且眼下大河凍期將至,於防守一方的周國來說,兵力、輜重的往來也都更加方便。

“除此之事,便是廢除佃戶制度了。閻相,如何籌謀,告之諸君。”廢佃一事,早早就在決策圈子內定下事宜。今日放到朝會上說道,也不過是爲了告訴所有人,廢佃必行。

一如其所言,閻象肅身靜佇,等候着大王的臨朝。

段煨也跟沒事人一樣,閉目養神,彷佛自己剛纔什麼都沒說。

只是,殿內的其餘人,可沒那麼容易鎮定下來。所有人都有些心惶,不知道自家大王想要做什麼?究竟是僅僅針對韋氏,還是說針對大多數世家,亦或者針對所有人!

這長安內城之中,幾乎每一件涉及京官的事情發生,都含射着別的目的。

更別說這次牽扯其內的,遠遠超乎大家的想象。兩位九卿大員,百餘名朝官,再加上宮中禁衛,總不會簡簡單單的一語帶過。

閻象和段煨兩個軍政上的頭腦不說話,一些人自然而然就將目光轉向一人。

前相鍾繇。

作爲奠定國朝基礎的第一位國相,現任的尚書令,鍾繇的地位在國朝之中,一如山鬆,屹立不倒。

這不僅僅是大王格外的信任,更是所有出身自外州官員的鼎立支持。

鍾繇自然也是感受到了衆人的目光,只是自己也不清楚這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啊。尚書檯在國朝署衙中的地位雖然日漸增長,權力也愈來愈重。可如果宮廷禁衛是屬於軍方,更屬於大王的親兵部曲。

大王只需要跟閻行吱一聲,而後閻行再與段煨說一句,就完事了。大可繞過尚書檯行事,誰也沒什麼由頭說事。

“諸君且靜候,稍安勿躁!”

鍾繇回身,衝着身後的百官道了一聲,遂回首靜默不言。同閻象、段煨一般,老神在在,一點都不擔心宮門之外。

宮衛再怎麼囂張跋扈,也不可能真的傷及大鴻臚和太常。最多也就是做做樣子,拿二人來示威,告誡所有人這條新的規矩,不能越!

時間一點點過去,直到一聲高唱。

“王上臨朝!”

“臣等恭迎吾王,吾王萬年!”

殿內百官頓時打起精神,俯身作禮。

這時,高誠才自大殿側面的廊道走出來,來到屬於自己的王座之前。

正身端坐,言道:“諸君無須多禮!”

“謝吾王!”

衆人遂起。

高誠輕嗯一聲,擡目一觀,正想說話,突然發現殿內的情況有些不對勁。

這....

怎麼少了那麼多人?

身在長安,有資格參加朝會的官員並不多,可也絕對不少。這感覺,少的人起碼也得一半了啊!

怎麼回事?

居然還有人連朝會都敢不參加?

或許是看出了自家大王的疑惑,閻象挺身而出,言道:“大王,臣有奏言。”

“國相且講!”

看到閻象站出來,高誠也顧不得其他,打算先聽聽閻象要說什麼,一會在追究未到場的人也不遲。

“啓稟大王,鴻臚卿與太常卿,受阻於宮門之外。宮中禁衛張弓拔劍,直指國朝賢良,如此囂張跋扈,亙古未有!”

閻象眉毛一橫,持聲高言。

高誠這才一愣,忽然間想到昨日自己的安排,頓時苦笑不已。

怎麼會這樣啊~

擅闖宮門者,可先斬後奏。

說白了,那針對的肯定只是一些底層官吏、百姓啊之類的人。畢竟,只要不是想造反的,給那些官員十個膽子,他們也不敢擅闖宮門。再加上,此話只不過是將之前的默契,擺到明面上來而已。

誰曾想,這纔不過一夜功夫,居然就出了此事。

“去,傳訊閻行,着其查明情況!”

金口玉言一出,哪能輕易破壞。

高誠衝着身旁的內臣輕聲說了一句,而後又看向閻象,言道:“閻相,且待彥明歸來。”

“臣遵命!”

閻象緊了眉頭,心中有些不大滿意。但也不宜逼迫過甚,身爲臣子,總是要爲王上的顏面顧及一下。

第536章 兩敗俱傷第809章 效事周寺第746章 撲朔迷離第165章 美陽之戰(5)第859章 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第470章 無題第911章 破勢(10)第845章 內爭第628章 當在今夜第854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第799章 冬季攻勢(25)第3章 舉將第724章 犍爲之戰(32)第848章 究竟誰在第五層?第12章 坐觀城破第801章 冬季攻勢(27)第588章 結外第852章 天子行營第435章 夜襲南鄉第262章 孟津會盟第51章 朝會第667章 朱儁之反第3章 舉將第105章 攻城第808章 廟算第863章 和平解決第890章 巧舌第857章 交易第270章 偃師易幟第51章 朝會第936章 亂戰第813章 計議第688章 馬超第845章 內爭第29章 御兵驅蠻第729章 科舉射策第394章 仁義之師第23章 蜀道難第821章 雁門關外第141章 高朋滿座第293章 刀兵將動第437章 奇襲西鄂第440章 欲圖合縱第505章 易水之戰(1)第439章 狹路相逢第553章 平第808章 廟算第848章 究竟誰在第五層?第528章 獻計第424章 才子雲集第394章 仁義之師第306章 圍堵孫堅第326章 虢亭會戰(12)第800章 冬季攻勢(26)第544章 暗潮涌動第715章 犍爲之戰(24)第593章 白災第21章 共葬一土第102章 將帥不合第219章 涼州刺史第72章 凌遲紀靈第860章 顏面盡失第555章 王允退兵第270章 偃師易幟第174章 美陽之戰(14)第146章 邊章統兵第710章 犍爲之戰(19)第498章 豐、授夜談第189章 韓遂出逃第356章 軍改開始第606章 驍騎校尉第109章 楊府聚衆第889章 決議第845章 內爭第127章 無題第779章 冬季攻勢(5)第179章 美陽之戰(19)第674章 劉焉病故第780章 冬季攻勢(6)第35章 慘淡之狀第523章 復漢庭第192章 對峙第893章 楚帝袁術第612章 攻守第772章 天子氣第463章 射策第771章 制略第320章 虢亭會戰(6)第214章 軍政民務第611章 張猛、王國第387章 界橋之戰(上)第213章 民情第113章 帝心第353章 批評第843章 大山第356章 軍改開始第746章 撲朔迷離第203章 豐鎬大捷第487章 複議第868章 占卜
第536章 兩敗俱傷第809章 效事周寺第746章 撲朔迷離第165章 美陽之戰(5)第859章 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第470章 無題第911章 破勢(10)第845章 內爭第628章 當在今夜第854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第799章 冬季攻勢(25)第3章 舉將第724章 犍爲之戰(32)第848章 究竟誰在第五層?第12章 坐觀城破第801章 冬季攻勢(27)第588章 結外第852章 天子行營第435章 夜襲南鄉第262章 孟津會盟第51章 朝會第667章 朱儁之反第3章 舉將第105章 攻城第808章 廟算第863章 和平解決第890章 巧舌第857章 交易第270章 偃師易幟第51章 朝會第936章 亂戰第813章 計議第688章 馬超第845章 內爭第29章 御兵驅蠻第729章 科舉射策第394章 仁義之師第23章 蜀道難第821章 雁門關外第141章 高朋滿座第293章 刀兵將動第437章 奇襲西鄂第440章 欲圖合縱第505章 易水之戰(1)第439章 狹路相逢第553章 平第808章 廟算第848章 究竟誰在第五層?第528章 獻計第424章 才子雲集第394章 仁義之師第306章 圍堵孫堅第326章 虢亭會戰(12)第800章 冬季攻勢(26)第544章 暗潮涌動第715章 犍爲之戰(24)第593章 白災第21章 共葬一土第102章 將帥不合第219章 涼州刺史第72章 凌遲紀靈第860章 顏面盡失第555章 王允退兵第270章 偃師易幟第174章 美陽之戰(14)第146章 邊章統兵第710章 犍爲之戰(19)第498章 豐、授夜談第189章 韓遂出逃第356章 軍改開始第606章 驍騎校尉第109章 楊府聚衆第889章 決議第845章 內爭第127章 無題第779章 冬季攻勢(5)第179章 美陽之戰(19)第674章 劉焉病故第780章 冬季攻勢(6)第35章 慘淡之狀第523章 復漢庭第192章 對峙第893章 楚帝袁術第612章 攻守第772章 天子氣第463章 射策第771章 制略第320章 虢亭會戰(6)第214章 軍政民務第611章 張猛、王國第387章 界橋之戰(上)第213章 民情第113章 帝心第353章 批評第843章 大山第356章 軍改開始第746章 撲朔迷離第203章 豐鎬大捷第487章 複議第868章 占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