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剛眼望大海 望洋興嘆般的言道:“看紅塵之中 有多少人像無影這般不識時務 皇帝雖然已去 可是天道人倫不能磨滅 而正道雖然自在人心 可是 有誰能做到不爲一己私利而動心呢 究其因果 在於天道氣息被那些私慾所吞噬 而紅塵之中的人們爲了自己的生活不得不奔波勞碌 可是人心不古 人們都在堅守自己的所謂天道 如此違背天意 天下又怎能太平得了呢 ”
無涯子在一旁看着師弟愁苦天下的樣子 不禁暗自嘆息 世道人心如此險惡 又有誰能堅守真正的天道人倫呢 無利不起早 人們如此貪圖一己私立 天下如何好的了呢 而師弟天命不可違 命運如此 又有誰能改變的了呢 這些事情 究竟是天庭還是地府在操作自己的命運呢 實在讓人深感不安 如此冥冥之中的事情 又有誰能操縱的了呢
無涯子思索良久 忽然想起了什麼事情 忽然對正在眼望大海的吳玉剛言道:“師弟 我們走吧 這裡有海神在掌管是非善惡 自會有明辯之人 ”
吳玉剛低頭不語 心中暗想:自己在龍宮之時 父母是如何的寵愛 可是私自出來遊玩 犯下天條 被父親老龍王貶下界來 父親是那樣的秉公執法 而這世間竟然如此的混亂 哪裡看得見正義 哪裡有公道可言呢 天下本就是弱肉強食的嘛 公道自在人心 其實公道在自己的手裡 在強者的手裡 而天下真正的公道在於那些既是強者又是遵守天道之人的手中 而世間真正按照天道修得真仙之體的畢竟是少數 這樣宛如珍寶的正道 又有誰能真正懂得和遵守呢
只聽無涯子繼續言道:“那時我聽得少林中有人對我說 北少林好像發現什麼異常的事情了 不過沒有這裡那麼嚴重 我們去看看如何 ”
吳玉剛被無涯子的話感到震驚 在沉思中猛然驚醒過來 驚奇的問道:“真的嗎 你怎莫不早說 也許這些事情都有牽連 武林中雖說 天下武功出少林 可是並不知曉 佛修在自身 多以自身修持爲根本 雖然也有降妖除魔之事 可是 畢竟是在其被逼急了時候的無奈之舉 而道家卻不同 道家的修爲皆在降妖除魔 除一魔而功百倍 這纔是道家的修煉方式 我們如何不去看看呢 ”
無涯子對於師弟的此番話語頗感震驚 這個說話不多的師弟 竟然對於道家有如此清晰的認識 實在不可低估 卻也讓人佩服 “好 ”無涯子答應一聲 雷厲風行的師兄弟二人 駕起雲頭 直奔北少林而來
天下武功出少林的少林寺 的確不凡 想在那少林吃住修煉之人 即使是一個伙伕 如若流落民間 也是震驚世人而難遇敵手的一代高手 其禪意皆在日常生活之中 卻也沒有違背達摩祖師一代禪宗祖庭的名譽 如此神意 世人難曉 因此才享譽神州
少林寺的武功名不虛傳 不過 少林寺的寺規卻也不簡單 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 少林自開山門以來 從未違背過祖先的規矩 所說隨着社會的變遷 寺規有些變動 但皆是大同小異 不離佛道本源 因此才能成就其享譽天下之名
自從靜覺大師從楊家峪返回少林 少林寺便加強了戒備 雖說蜀山景天老祖有聚妖幡之邀 天下釋道儒皆是一家 其意難違 不過 佛門亦是靜修之地 其不理紅塵之事也是可以讓人原諒的 因爲佛教雖然講究的是貪嗔癡怨戒定慧 可是佛教並沒有脫離情慾 此情慾並非凡塵之人的情慾 而是對於人間的大愛也就是慈悲 不能四大皆空便不能入定修佛 可是沒有大慈悲也就是博愛的胸懷 也不能成佛
靜覺大師回得少林 與主持方丈講明實情 方丈作爲守山之神當然心裡早已明瞭 知曉天下武林已經混亂不堪 只有靜修纔是佛教的根本 不理紅塵之事亦是明智之舉 因此便加強了防備 少林上下戒備森嚴 以便能夠度過暗流涌動的時光 讓少林弟子少沾染些是非
誰知天道無常 閉門家中坐 禍從天上來 這一日 少林弟子照樣每天起早貪黑的練功生活 並沒有任何的改變 可是 將到晌午之時 門外來了兩個衣衫破爛的年輕人 跪在山門之外便不離去 少林弟子多方詢問 此二人只是言說自己想要了卻父母的一樁心願 皈依佛門 已修得善終之身
少林弟子解勸無果 慌忙找到方丈 回稟山門之外發生的事情 主持聞之 善念頓生 離座出外查看
主持看着衣衫襤褸的兩個年輕人 感覺其有些佛緣 便慈善的言道:“施主 還是回去吧 你們塵緣未了 還是回家贍養父母去吧 ”
只聽那個年紀稍長一些的年輕人言道:“師傅 我們遠路而來 還是收留我們吧 父母已經老去 臨終之時告訴我們哥倆 說是前世作孽太多 只有皈依佛道才能得到善終 父母之命不可違背 望大師成全 ”言罷 磕頭 長跪不起
主持看到兩個年輕人如此孝順 心中不忍 畢竟兩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是兄弟 這樣做好像不妥 實在讓人爲難 可是 這兩個年輕人的誠意又不好推辭 該如何是好呢 主持略加思索 對二人言道:“這樣也好 你們先在此小住幾日 待我們商量好如何安置你們再做定論 你們也可在此熟悉下佛門的清規 ”
這個主持有礙於武林的混亂亦是不敢收留外人 可是佛教畢竟是慈悲爲懷 哪有見人不救之理 君子有容人之美 君子有成仁之美 匹夫不可奪其志 況且是兩個孝順之人了 怎能讓其對世間充滿懷疑呢 如若拒絕了這兩個還推崇孝道的孩子 其父母在九泉之下又怎會心安呢 他們對佛教又該如何去想呢
仁德固然是好的 可是 婦人之仁 有時害的卻不只是自己 這樣的事情 又有誰能看的清和看得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