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0章 八股取仕

天下王者 1770章 八股取仕 全本 吧

“太奇怪了!太奇怪了!“

“莫非——?“猛的腦海裡靈光一閃,蕭雲似乎捕捉到了今日這早朝的用意。

“莫非,今日的早朝便是爲了李善長?“這種可能閃入他的腦海裡,便更加認定了這種可能。

就在他暗自爲自己的大膽的想法感到吃驚之時,忽然聽人喊道:“皇上駕到——?“

一陣腳步聲響起,力士張五傘蓋、四團扇,聯翩自東西升立座後左右;內使二人,一執傘蓋,立座上,一執“武備”,雜二扇,立座後正中,朱元璋頭戴烏紗翼善冠,身着黃色團龍窄袖圓領袍,紅色交領衣,胸前的行龍,頭如牛頭、身如蛇身、角如鹿角、眼如蝦眼、鼻如獅鼻、嘴如驢嘴、耳如貓耳、爪如鷹爪、尾如魚尾甚是耀眼。

大殿立即安靜了下來,文臣武將重新站好,按照各自的官職大小,爵位大小,先後排列好,一起跪伏在地,口中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歲!“聲響如雷。

蕭雲正迷迷糊糊間,忽然身子被一個強大的力道拉了下去,不用猜也知道是鄧愈了,似模似樣的行了跪拜之禮,趁着衆人還沒站起,蕭雲擡頭往龍椅寶座前看去。一年多不見,這個昔日平易近人的兄長,臉色比起往日蒼白了許多,精氣神色到時不差,兩道眉頭雖舒展,但眉頭下的雙眼掃向羣臣時,寒光陣陣,讓人不敢與之對視,帝王之威嚴頃刻間展露無遺。

蕭雲記得後世流傳朱元璋的段子,說經過胡惟庸的大案後,洪武一朝官員如驚弓之鳥,每天都擔心自己腦袋不保,有些好事的人就拿這些官員開涮,說朱元璋上朝時如果玉帶系在肚皮下面,就是要殺人了,如果玉帶在肚皮上代表今天平安無事。這雖只是說笑,但的確也反應了朱元璋當皇帝后喜怒無常,胡亂殺人的秉性。

據《明史》記載,洪武后期,朱元璋對待官員極其嚴酷,大臣上朝的時候惹他發了火,就在朝廷上被按在地上打板子,叫做“廷杖”,也有被當場打死的。這種做法弄得一些大臣們個個提心吊膽,每天上朝的時候,都愁眉苦臉地向家裡親人告別。如果這一天平安無事,回到家裡,親人就高高興興慶幸他又活了一天。

這雖有些誇張,但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朱元璋的手段的確犀利,據記載,明朝開國後,朱元璋確定的俸祿太低,明朝官員貪污不斷,經過三大案後,仍舊不少官員前赴後繼貪污,朱元璋是抓一批殺一批,據統計,因貪污受賄被殺死的官員有幾萬人,到洪武十九年,全國十三個省從府到縣的官員大部分給是殺了,任期能繼續做官的基本上都是海瑞那般的人物。如此大的斬殺,弄到最後朱元璋也有些記載了,朝廷選官,靠的是科舉,科舉三年一次,便是選好了官員,也不可能很快熟悉政務,少說也要三年五載,可一些官員根本就做不到三年五載便給他殺了,如此一來,洪武一朝,官員嚴重短缺,皇帝雖然厲害,兼職了丞相,卻不能兼職六部,幹天下所有的夥計了。

於是朱元璋頒佈了更嚴厲的法令:“我想殺貪官污吏,沒有想到早上殺完,晚上你們又犯,那就不要怪我了,今後貪污受賄的,不必以六十兩爲限,全部殺掉!”

可這樣,還是沒能控制官員繼續貪污,弄到最後沒官員上朝,滿朝文武大部分都被殺掉或者判刑了。到洪武十九年,被殺官員竟然高達數萬!特別是洪武十九年,朝廷發榜派官364人,都是進士監生出身,結果是6人被殺,358人被判刑。也就是說,這364人,竟然無一人不貪!如此大的規模,仍讓不少官員前赴後繼,因爲懲治處理貪污官員太多了,造成朝廷官員空缺。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朱元璋連夜苦思冥想,終於被他創造出了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法子:““戴死罪辦事”、“徒流罪辦事”制度。把那些已經貪污判了死刑和徒刑、流放刑的貪官,從監獄裡拉出來,押到衙門大堂上,讓他們戴着鐐銬穿着官衣辦公。於是就出現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一幕,明朝的洪武年間,知府、縣衙大堂上,犯人被押到大堂上審訊時,卻發現審訊自己的知縣、知府大人,竟然也戴着鐐銬,背後還有人監視。原來這個官老爺也是一個犯人!這足見朱元璋年間的做官是多麼有風險的投資了。

”衆卿平身。”

就在蕭雲沉思之際,忽聽得朱元璋略帶嘶啞,卻足以震懾滿朝文武的聲音在空曠的金鑾殿上響起。忙收拾心神,跟着滿朝文武齊聲道謝,恭恭敬敬的站了起來,由於他的這個位置被大柱子擋住,加上前面的滿唐文武,朱元璋想要看到他,的確有些不容易,所以,他也不必擔心自己的禮節哪裡做不好,被朱元璋給記住了,他心中隱隱約約已經猜出,今日的這一齣戲是爲李善長設計的,便也不擔心,對於李善長談不上好感,也說不上惡感,甚至對他最後的結局有些同情,但碰上朱元璋要殺的人,他便是有心去救人,估計作用也不大,惹不得連自己也一塊殺了!“

衆人恭恭敬敬的站好,因爲李善長沒來,文官以中書省左丞楊憲爲首,其次是胡惟庸。

朱元璋坐上寶座後,擡眼望了四方,點點頭道:“今日早朝,朕有重大事情要與諸位愛卿商議,還請諸位愛卿多多參與!“

衆人低着頭默默等候,滿朝文武除了蕭雲、徐達、鄧愈幾個不怕死的之外,其餘衆人莫不是低着頭,便是胡惟庸也低着頭一臉的誠恐。

朱元璋等了一會兒後,道:“第一件事,便是開恩科之事,朕思來想去,科舉乃爲朝廷選仕,不可兒戲,考取科目更是重中之重,朕決定一沿用唐、宋舊制,而試士之法,須大爲變更,朕與劉基商議,決議以“八股取仕!”

1224章 再生一計486章 詢問1753章 荒雞一再號088章 糊塗一時1342章 美女來也869章 十月懷胎860章 有眼不識泰山1439章 被偷看了280章 有所1472章 一家團圓加更章節1844章 再次離別1605章 福廕不斷628章 望江亭223章 佛光普照1345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379章 狗官1667章 清風徐來181章 再度返回700章 對敵之策1599章 不好對付359章 方家兄弟552章 弱冠之年1742章 老爹不講信義1703章 長一回臉面546章 寶劍清霜647章 求見1662章 一封家書019章 歷史並非如此1433章 幸福生活1182章 留有一手232章 當朝帝師839章 坦誠1751章 投石問路1770章 八股取仕915章 不一樣的主帥1143章 晴天霹靂1866章 不知其二1235章 太煽情了056章 才子佳人1543章 良策086章 原來是他1742章 老爹不講信義512章 龍顏820章 好快的刀431章 那點心思1127章 相伴蘇堤1011章 天下梟雄1505章 將在外1912章 十五年後949章 浩渺鄱湖水接天728章 可奈今生1193章 太湖湖畔一些要說的話318章 輸贏自知352章 洞府1431章 我不信129章 乾坤1359章 姐妹情深530章 我能證明1508章 天命1891章 原來是你339章 一山二虎312章 早有準備1521章 揣摩聖意1312章 溫柔的女子571章 快馬如飛1100章 嚴加防範1647章 聞風而逃349章 兩全其美763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1180章 防人之心595章 文臣不愛錢1260章 靈隱殺機016章 奴家好怕877章 固執己見1846章 識時務者哉1215章 十三輛馬車1806章 帝王廟1775章 一場大戲1797章 虞廷十六字455章 猛張飛②189章 浮出水面368章 功勞893章 心如鐵石1454章 離別841章 不世功業1161章 不是隨便的人1140章 目無主上1684章 勝敗兵家事不期539章 絕望125章 一張熟悉的臉1390章 貪婪的狼1395章 江南古意1329章 醉仙酒家212章 一變二449章 求救1672章 山西第一功1297章 建功立業218章 憂心1641章 小懲大誡
1224章 再生一計486章 詢問1753章 荒雞一再號088章 糊塗一時1342章 美女來也869章 十月懷胎860章 有眼不識泰山1439章 被偷看了280章 有所1472章 一家團圓加更章節1844章 再次離別1605章 福廕不斷628章 望江亭223章 佛光普照1345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379章 狗官1667章 清風徐來181章 再度返回700章 對敵之策1599章 不好對付359章 方家兄弟552章 弱冠之年1742章 老爹不講信義1703章 長一回臉面546章 寶劍清霜647章 求見1662章 一封家書019章 歷史並非如此1433章 幸福生活1182章 留有一手232章 當朝帝師839章 坦誠1751章 投石問路1770章 八股取仕915章 不一樣的主帥1143章 晴天霹靂1866章 不知其二1235章 太煽情了056章 才子佳人1543章 良策086章 原來是他1742章 老爹不講信義512章 龍顏820章 好快的刀431章 那點心思1127章 相伴蘇堤1011章 天下梟雄1505章 將在外1912章 十五年後949章 浩渺鄱湖水接天728章 可奈今生1193章 太湖湖畔一些要說的話318章 輸贏自知352章 洞府1431章 我不信129章 乾坤1359章 姐妹情深530章 我能證明1508章 天命1891章 原來是你339章 一山二虎312章 早有準備1521章 揣摩聖意1312章 溫柔的女子571章 快馬如飛1100章 嚴加防範1647章 聞風而逃349章 兩全其美763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1180章 防人之心595章 文臣不愛錢1260章 靈隱殺機016章 奴家好怕877章 固執己見1846章 識時務者哉1215章 十三輛馬車1806章 帝王廟1775章 一場大戲1797章 虞廷十六字455章 猛張飛②189章 浮出水面368章 功勞893章 心如鐵石1454章 離別841章 不世功業1161章 不是隨便的人1140章 目無主上1684章 勝敗兵家事不期539章 絕望125章 一張熟悉的臉1390章 貪婪的狼1395章 江南古意1329章 醉仙酒家212章 一變二449章 求救1672章 山西第一功1297章 建功立業218章 憂心1641章 小懲大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