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精彩舌戰宋美齡始末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將軍出於愛國熱忱,聯合發動兵諫,將正在西安督戰的蔣介石扣留,陳誠、邵力子、蔣鼎文、陳調元、衛立煌、朱紹良等國民黨軍政要員也一併軟禁,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爆發。事變當天,張楊二位將軍向全國發出了關於救國八項主張的通電。
12月17日,蘇聯領導人斯大林親自指示中共,盡一切努力促成蔣介石釋放,中國共產黨遂派周恩來到西安參與西安事變的協商。12月22日,宋美齡、宋子文也抵達西安。很顯然,張學良、宋美齡、蔣介石等人都不是完美解決西安事變的人選,只有來自另一陣營的周恩來才能在各方間斡旋。
開始的幾天,周恩來經過周密的工作,張、楊及東北軍的內部說服工作已初見成效。這樣問題的關鍵就轉向了宋美齡兄妹一邊。宋美齡當時十分矛盾,一方面他急於救蔣,另一方面又不能放下委員長夫人的架子,於是第一句話就帶有濃重的火藥味:“這次委員長不幸蒙難西安,據說是貴黨背後策劃的……”
周恩來用右手輕輕拍擊着沙發,隨聲回答說:“水結成冰,是因爲天冷;彈出槍膛,是受了撞針的壓迫。事情非常明白,這次西安事變完全是蔣先生自己逼出來的。如果蔣先生樹旗抗日,這不愉快的事情能發生嗎?至於說是我黨背後策劃的,有什麼根據呢?完全是不合事實的無稽之談!”周恩來運用兩句精煉的比喻道出事變的箇中原因給對方以嚴厲駁擊。宋美齡一時語塞,心裡怯了幾分,然後尷尬地應付說:“別人這麼說,我並不相信。”周恩來向後靠靠說:“當然,我們是允許不明真相的人懷疑的。”周恩來爲了爭取宋氏兄妹影響蔣介石共同抗日,因而在語言策略上做到了適可而止,給對方以面子。宋美齡又說:“可是,我覺得西安方面這樣做未免有點太危險了。南京有幾十萬裝備優良的軍隊,難道都視而不見、充耳不聞?以卵擊石,除自取滅亡之外,還能有什麼結果呢?”宋美齡又企圖以勢壓人。
宋子文看她說得太不像話了,怕把關係搞僵,忙阻止道:“你和周先生談這些幹什麼?”宋美齡並非頭腦發熱、信口開河,她知道西北的軍事實力與南京的軍事實力相差懸殊,欲以武力相威脅。她不顧宋子文的勸阻,板着臉說:“我想周先生知道這些情況是不無好處的!”周恩來不緊不慢地問道:“關於這方面的情況,我知道的不多,不過也並非全無所聞。你們南京,一方面何應欽自任司令,校場白衣掛帥,興師問罪;另一方面你夫人又大吵大鬧,制止出兵。這些做法,究竟是誰真心救蔣先生呢?”
宋美齡被周恩來問得張口結舌,宋子文在一旁不停地搖頭嘆氣。周恩來接着說:“何應欽在這個問題上可以說很聰明。他的討伐呀,轟炸呀,無非是想逼死蔣介石取而代之,作爲繼蔣的第一人,倘若逼不死則可以落個救蔣第一功。南京這種戲中戲的複雜情況,我想,蔣夫人,你一定比我更清楚,更明白。”
宋美齡不甘示弱,又說:“貴黨從成立的那天起就公然宣稱,像我們這樣的資產階級是你們的死對頭。我不明白,對這樣一個不共戴天的仇敵,你們怎麼突然變了呢?難道……所以,我懷疑貴黨的真誠……”宋美齡吞吞吐吐地說。周恩來哈哈大笑“我把夫人的話,不妨挑破了吧!你的意思是說,我們黨想乘這個機會向你們要點什麼,是嗎?”宋美齡用外交辭令說:“我敬佩閣下驚人的坦率。”周恩來義正言辭地回覆:“我們共產黨人從不諱言自己的信仰和目的,並且在任何時候都不改變。我前面已經說過,我們是來求同而不是立異的。什麼是我們求同的基礎呢?那就是我們都是中國人,都是軒轅黃帝的子孫!面對着日寇的步步進逼,中華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我們不願當亡國奴!”講到這裡,周恩來站起來,莊嚴激昂地說:“所以,在此民族危亡之刻,我們中國共產黨別無所求,亦不需要求!此話可以公諸天下的!”
聽完這席話,宋氏兄妹的心裡總算踏實了。周恩來說接着問道:“聽說上海市場的公債價格在12日後曾跌4元停板,緊接着又回升起來。至今保持着事變前的水平。宋先生,請教這是什麼原因呢?”“哦!這嗎,這是英美朋友幫助的結果。”宋子文回答,心裡又驚又疑。英美爲什麼需要蔣介石呢?因爲如果讓何應欽取蔣代之,到時日本帝國主義獨佔中國,就會侵犯英美在華的利益。宋氏兄妹冒險赴西安會談,也是這個原因。“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眼下蔣先生並不認他們的帳!他一意孤行,甘願受南京親日派的擺佈了!”周恩來說。宋美齡又拿出夫人的氣派堅定地說:“這由不得他,我能把他擰過來!”周恩來欲擒故縱,感嘆道:“蔣夫人,恐怕……”宋美齡拍着胸脯說:“這一點請你放心!”周恩來說:“那就拜託夫人了。”至此,一場智慧角力下的會談結束,和平解決西安事變成爲了可能。
PT小偷,建站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