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這邊發展怕眼紅

一??天漸漸地涼了下來,僅僅是涼了,需要在外面加件衣杴譏小以。還是在早晚的時候,白天依舊可以穿的薄薄的,這裡就是如此的溫度。

跟着張忠來的家人們,除了張小寶和王鵑對這樣的氣候都比較好奇。哪怕他們在來的時候就已經知道會如此了,從京城那邊運過來的皮毛並不能做成衣服,可卻能做成各種的傢俱。

剁、寶和王鵑原來是準備弄彈簧。然後做成一張舒服的大牀,結果現,想要硬度好的鋼能夠找到,可想要彈性好的鐵就難了。

兩個人商量了幾天,找到李詢。耍與他繼續合作來開買賣,馨兒那邊就不用管了,她還在那裡繼續地研究布娃娃,別看就是一個罩子。裡面塞棉花,可真正做起來的時候一點也不簡單,主要是別人在娃布娃娃的時候不會僅僅就抱着,可能還會擺弄着做出各種的動作。

那裡面塞的棉花可達不到張小寶與王鵑所在的地方那時的技術。是會滾包的,這就需要裡面用不少的線網來固定,還不能影響娃娃在外面的動作。

馨兒覺得在是自己成功的開始。耍比以前做的那些個事情更賺錢,所以非常的投入,一心要把這種布娃娃給弄出個體系出來,還想着以後進行更多的改進。

李詢這兩天沒有跟在張小寶和王鵑的身邊,而是在棉田那裡守着,想看看種這樣的棉花是不是比種糧食更有好處,他怕有些人爲了棉花而把好的良田給佔了,那樣的話這東西不要也罷。

看了這兩天,李坷現在別處種可能不好,但在陸州這裡還是不鋒的。這邊可謂是地廣人稀,比起長安那邊差遠了,有很多的地荒着,有一些個地方還是樹木,家中人口多的,可能會把那些個樹木給砍掉,然後變成良田,這樣的地前幾年可以不交租。

張小寶和王鵑讓人找到李殉的時候,李殉已經轉了一身的棉花。也不收拾,帶着棉絮就來到了兩條大河中的一條的河邊,張小寶和王鵑正在這個地方,考慮怎麼養魚。

李詢一到地方就興奮地對兩個人說道:“我決定了,在這邊多多地種棉花,那裡有不少閒置的地,還可以把山上的樹木砍了後繼續種,後面那麼多的山,樹木用不完。”

張寶和王鵑已經就這種事情討論過了,他們兩個人不會去阻止別人砍伐,可他們本身並不想這麼做,尤其是後面的十萬大山,他們兩個那時這個。十萬大讓。雖說面積還不裡面的動物植物的種類也不少,可比起現在來差遠了。

兩個人想把這個地方保護住。留給子孫後代,又不是沒有別的辦法來賺錢,何必以破壞爲代價呢,兩個人找李殉本來是打算說一說沙的事情,從北面帶來的皮革非常不錯,弄出來沙的話,可以賣給這邊有錢的人家。

這樣就能配合着棉花的買賣了。做一些個棉墊子,或者是抱枕,配合着沙,不僅僅坐着舒服,而且還能用棉墊來吸汗,到時候換一換墊子就可以了,甚至能夠給當地一些個人提供工作,比如彈棉花。

兩個人聽李澗把主意打到了十萬大山上面,互相看了一眼,由張寶說道:“砍伐樹木可以,但是不能砍裡面的樹,外面的樹記得不能砍完了就不管,我們只賺樹木的錢。用來造紙或者製作傢俱。

要把樹的生長的時間掐算好,分成一塊塊地方,砍一塊就要補種上一塊,棉花就算了,這裡還有不少的空地,可以把這些個地改良一下,鹽鹼地也不怕,用大量的水來反覆沖洗,足夠種棉花了

“啊?不能把樹砍了種棉花?還得再種上樹?這麼多樹佔地方,這留着讓它們生長,不如賺錢了,要是想把鹽鹼地給衝好了,至少也得三年時間,到時候這裡就不是你爹在工??”

李詢對環境保護方面的事情非常的不理解,他就弄不明白,爲什麼不能把樹砍了變成良田,現在是朝廷在鼓勵百姓這麼做,張小寶卻和朝廷對着幹。

“就想着自己啦?。王鵑這個時候說話了,見李殉看過來,繼續道:“知道這次大水爲什麼死的人少嗎?。

“知道,是小寶的父親在這邊的緣故,不然要死很多人。”李詢沒有否認張忠的功勞,可這與他說的事情似乎沒有什麼關係吧?

“那上游衝下來的是水和樹木。只有一點點的泥沙,若是把樹都砍掉。下一次有大水,那就會有很多的泥土衝下來,那時別說是木排了,就是鐵排也擋不住啊,全要埋裡面。

樹的根會把泥土給抓住,只有樹木多了,山上那邊纔會安穩,分成幾年來砍伐與種植,就能一直獲取這些樹木的資源,不要小看了這些個,樹木,能做船,能造紙,還能打傢俱。每年砍一部分,砍了又種,這樣就是生生不熄。

不然的話,你砍一些,別人再砍一些,只砍不種,等着我們的後代流着淚水罵祖宗的時候,你就是想後悔也沒有機會了,就算這邊換了刺史也沒什麼,我們可以在小寶父親還在任的時候,把這些個地方買下來。

我們幾家出錢,地方是我們的了。這些個錢又會進到州衙門當中用來基礎建設,那樣以後就不擔心了。你不是還想把這個地方當成一個,遊玩之所嗎?”

王鵑實在是不想動十萬大山。那樣的話實在太敗家了,整個大唐現在纔有多少的人口?又有多少可以使用的地?這邊的地竟然可以輪歇,也就是種一年休一年,這麼多的地,難道還不夠種糧食?

現在糧食產量低不怕,有司農寺來研究,也有張家這邊的研究,到時候把研究成果合在一起就好了,聽說司農寺那邊已經研究出了不少的好種子,可一個,是運輸不便利。另一個就是種子會退化。

隨着展,這都不是什麼問題,運輸方面可以解決,不就是修路嘛。多簡單的事情山肯出錢就行了。等過幾年,自只和張小寶賺到更多候就開始着手在全國各地修路,修一段就把店開過去,並且引導地方物流。

事情都是人做的。自己和小寶知道以後的事情,那是一種心靈承受不起的痛楚,現在的人沒有這種意識;那就培養,總要給後代留下些東西,還有規矩。

李詢的腦袋一時還是轉不過彎來,可這不重要,他相信張小寶和王鵑說的事情不會錯,既然兩個人有這樣的打算,那就聽兩個人的好了。

想到這裡,李詢對着二人說道:“那就照你們說的來做,那現在就開始把那兩條大河的水引到一些個鹽鹼地中,先泡着,到時候泡的差不多了再種東西,實在不行我們到別的地方去種。”

“對,到別的地方去種,比如其他的國家裡面,買下塊地,或者是買下有樹木的地方,把樹木給砍掉。然後變成良田,那些個木頭可以做東西,田裡也能出產了。”

張小寶對這個方面還是比較認可的。他可不是環保協會的人,他只是心疼自己的國家,別的國家好壞與他無關,他還沒無私到以世界和平爲己任的地步,只要自己這邊過的好了,別國的人都死了又如何?

王鵑一聽張小寶的話就知道他想什麼了。這種事情現在提還太早了一些,還是先把該做的事情做了的好。

“李公子,這次找你過來其實是商量一些事情,那些鹽鹼地我們已經知道了,大概的個置都清楚,不準備馬上就用淡水來沖泡,而是想在那個地方挖出來大的池塘,養這邊的魚。”

王鵑見李詢提到了棉花的種植的地方,又說起了鹽鹼地,那就先說這個問題,真正的製作沙的事情往後延一延。

李詢沒想到兩個人把他找過來竟然就是爲了商量養魚的事情,不解地問道:“養海中的魚?那是不是的把海水弄到那裡,海中已經有魚了。還養什麼呢?那麼多,捕都捕不過來。”

“養珍惜的品種,不是平常能隨便看到的魚類,比如有的魚身體是紅色的,是黃色的,還有一些個幾天也捕不上來一條的魚。那就養起來。”

王鵑介紹了一下這個養魚的事情,她是覺愕每一天都有新的品種產生。每一天都有原來的品種滅亡,哪怕是人類不破壞,也是如此,只不過人類的展加快了這一過程罷了。

其中包含有動物和植物,還有一些個微生物,既然現在沒有能弈把所有的品種保留下來,那就儘可能地培育出新的品種,然後用來換錢。

這就是張小寶和王鵑兩個人在這邊的目的了,張寶補充說道:“這條河流下來的水是淡水,可以用網攔一下,把大的淡水魚給堵住,讓人在這邊能吃到兩種水裡出來的魚。

等到了入海的那部分就不用管了。有魚能夠承受住海水,那就游過去,承受不住自然會在這邊呆着,海中的魚也是如此,再邊就可以融會到一起,到了產卵的季節,說不定會有新的魚出現。

尤其是帶各種顏色的,長的不同的魚,我們就把這些魚單獨養好,等着魚產了卵長出來的小魚也是這樣。那就能夠一點點的培養出來,變成觀賞用的魚,只要弄好了,一條賣個千百貫的很容易。

李公子是否願意加進來?可能前期的投入非常大,幾年也看不到收益,若是願意,那李公子就拿出來兩千貫。算李公子一成。”

“兩千貫就一成?”李殉被這種計刮吸引了,可聽到了錢的時候,又猶豫了起來,他拿兩千貫算一成的話。就說明張王兩家至少要拿出來一萬八千貫的錢,他不知道兩萬貫的錢用來養魚是否合適,好象有些妾。

判。寶,那麼多的錢就爲了養魚?這些錢就是吃魚,也夠我們吃一輩子了,怎麼可能用上兩萬貫?”

李詢又接着問了起來。

張小寶笑了笑,胸有成竹地說道:“兩萬貫不多了,這還是考慮到一邊進行一邊就有產出,不然會需要更多,因爲不僅僅是在這個地方要養。在其他的一些個,地方也是如此。這就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怎麼會簡單了?”

這下李澗清楚了。張家這是想直接把買賣鋪開,要做就直接做大。而不是一點點的來,張家有錢,或許就是不在乎失敗與否了。

一想到張家以前做過的那些個買賣,似乎只有這次剛剛到了陸州後。受到了天災的影響才損失了一部分,其他的時候根本就沒有賠過錢。李詢有了主意,點頭道:“好,那就這麼說定了,一會兒我就讓人把兩千貫的錢準備一下,記住是一成,到時候你們可別後悔。”

李詢嘴上這麼說着,其實早就明白。人家這是帶了他一次,不然的話。人家自己做,賺到的錢會更多,何必分出來一成的利?別看僅僅是一成,這買賣等着做大了以後,一成甚至能過原來全部投進去的錢。

“李公子放心,我們這邊絕對不會後悔,等着我們的玻璃產業出來以後,這魚可就不僅僅是單賣了,琉璃雖然好,可價錢貴不說,還不容易燒製出全透明的,那樣養魚就不如有了玻璃。”

張小寶根本就不在乎李詢是否答應。不答應更好,錢自己賺了,只不過若是不說出來讓李殉選擇,顯的有些不夠義氣,李殉會挑毛病。

王鵑一想到琉璃,就覺得又有了新的思路,說道:“可以花大的價錢買個琉璃坊,到時候根據我們所買的魚的樣子,嘗試製作能夠配色配景的琉璃,那樣賣起來價錢會更高。”

“願意怎麼做就怎麼做吧,反正是你們兩個說的算,哦,有個事情要與你們兩家說一說,我皇叔要把運河好好修一修,多連些地方?可朝廷現在缺錢,我準備送上去十萬貫,你們家願意和我一起送些過去嗎?”

李詢說着說着就提到了這

十情,他也是剛剛收到的消且“父親給他傳來的,知道他腎騾,而且還沒什麼大的花消,那意思是讓他拿錢出來給弟弟,也就是李隆基。

“這個事情要商量一下。李公子在這邊等等,一會兒回來。

”張卜寶扔下一句話,拉着姜鵑離開。

兩個人騎着馬走出去大概十來裡的路,這才停下來,讓馬自己找東西吃,二人坐在一棵大樹下,商量起了事情。

判、寶,唐朝這個時候有修過運河嗎?我怎麼不記得了?還有這場大水,似乎以前看過的書中都沒有留下記錄。”

王鵑對拔起地上的幾根草,在那裡編着小兔子對張小寶問道。

“書上沒記的事情多了,怎麼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給寫進去?可我覺得修運河的事情應該是我們的原因。我們連着走了幾趟船,到那邊一定賺了不少的錢,皇上眼紅了,好在給他送的禮夠多,而且我爹的本事也夠大。

他可能是覺得這條路不錯,可運河連接的地方還是太少了一些。這就想着多修一修,此時雖說是開元。但並不是最鼎盛的時期,剛剛開始而已,朝廷確實沒有多少的錢,我決定這個錢出了,不知道那邊的所有買賣加起來能夠拿出來多少的錢。”

張小寶分析了一下,水災的事情不好說,可運河好象確實與他們有關係,皇上考慮的事情不僅僅是國庫中有多少錢,而是能夠在這個過程當中,讓百姓好過多少。

現在的小李還算不錯,知道對百姓好,以後那是年歲太大了,不然也不會有人像評價蕭何那樣評價他,成也玄宗,敗也玄宗。

王鵑其實也知道,這個時候如果能夠付出一些,以後會得到更多的回報,想起李隆基這個人,嘆息了一聲,說道:“就如楊廣這個人其實也不錯了,至少他把運河給修了出來,許多人都說他是爲了玩樂,其實不然。

沒有一個人當了皇帝之後不想把自己國家給治理好的,只不過是能力不同,加上付出的程度不同。所以纔會有不同的結果,大運河啊,或許楊廣在修的時候想象不到他這個揹着罵名的人給後代留下了什麼。

大運河,其中流傳了無數的故事,那是跨越了千年的夢幻,古人不在了,可運河中的水依舊澎湃,我決定了,到杭州那邊把大堤修出來。不等着蘇軾了,到時候就叫鵑堤。”

“爲什麼不叫寶堤呢?”張小寶心情輕鬆。

“那就叫寶鵑堤,不對。要叫鵑寶堤,都是你們這些個男人害的,讓人在想名字的時候都會不覺中把男人的名字放在前面。”

王鵑網說了個名字,又突然給改了,她覺得就算是有很多時候,一些個男人會聽女人的話,可男女依舊不平等,尤其是在一些個尖端的行業當總,還有就是官員的選擇上,別看有許多的女人當了官,可根本就不存在女人的官能達到那種最好個程度。

張小寶對着個瞭解的更加透徹。說道:“有能耐的男人絕對不會和女人平等,沒有能耐的男人才會被女人給壓住,這取決於生產力的獲取能力,女人在家庭中的地位,我們那時就是要看背景和生產資料的獲得多少。

男人獲得的少了,沒有能耐,自然要聽女人的話,武則天那麼厲害,她在獲取位置的時候付出了多少的東西?換成個男人,或許沒有她一樣的機會,可如果真的有同樣的機會;那麼付出的一定比她少。

沒能耐的男人把女人當成了人。有能耐的男人把女人當成了一種資源,可以交換,可以購買,算了。不說這個事情了,說說咱們能拿出來多少錢吧,怎麼也不能比李詢少了。”

張小寶說着說着就覺得沒有意思了。王鵑卻不這樣想,盯着張小寶問道:“那你是有能耐的男人還是沒能耐的男人?”

“我覺得你是個有能耐的女人,別看我那麼說,可我這人比較傳統。所謂的傳統不是這種古代的傳統。而是近代不應該做爲傳統的傳統。就是這個意思,我尊重自己,同樣也尊重女人,畢竟我的母親也是女人。”

張小寶沒有直接回答王鵑的話。而是繞了一個圈來表明自己的想法。

“這還差不多,那我們捐十一萬貫吧,那邊的一些個行業應該賺到了大量的錢,還有運過去的貨物。想來能夠把這些錢給籌集出來。”

王鵑這下滿意了,說出來的錢比李殉那邊多了一萬貫,她知道這個,錢不會白花的,可能會獲得一些個便利的條件,比如在稅收上面,也可能是得到一些個政治利益,這就要放到自己的父親和張小寶的父親身上了。

張小寶也不心疼這點錢,只要是能夠爲國家善良的百姓做些事情,他非常願意投錢,以前他就已經投了不少了,臨着要這邊的時候,他也同樣安排好了幾個基金在運作,到時候就能幫着國家做許多事情。

不是他多麼的無私,而是人活着總要有一個,精神的支柱,有能力的人會把這種支柱放在自己的心中。爲了整個民族,同樣也是爲了自己,沒有能力的人就去信各種的教,在這些教派當中來尋求一種支柱。

見王鵑願意多拿出來一萬貫。張小弈答應道:“也好,那就這麼幹了。李詢那邊不會生氣,他畢竟和我們不是同一個層次上的人,他的身份決定了他的付出和回報與別人的付出和回報不成比例,哪怕他僅僅拿出來一萬貫,那也會比我們受到的是賞識更大。”

“是呀,身份有時候就是這樣,公平或者是不公平,無從探究,那我們還得等一會兒,等到時間差不多能夠從這裡到州府一個來回才能回去見李殉,畢竟我們不能直接決定這樣的事情,恩,李詢這樣想的。”

王鵑把編好的兔子放到了張小寶的手中,看着前面微風吹拂過的草說道。

兩個人估算着時間,就一甩節裡看着周圍的景煮,紋裡離着海汛有室的距離。功知溺阿,可並不影響兩個人感受大海的情懷。

李詢正像王鵑判斷的那樣,他覺的張小寶和王鵑離開是往家裡去了。要問問家人這個事情,畢竟涉及到的錢財太多了,若是幾千貫。想來兩個人直接就能夠做主了。

等待的過程中,李詢想着這一次送出的錢會有什麼樣的效果,十萬貫啊,多少的人會眼紅?至少自己的那些個表親兄弟姐妹會惦記,可那又如何?惦記也不給,有皇叔在那裡。總不能明搶吧。

暗鬥也不行,只要被抓住了把柄,送到皇叔那裡,誰動的手就等着挨收拾吧,除了太子之外,別人動手。皇叔一定不會留太多的情面,畢竟這算是兄弟相殘,太子那邊就更不敢了,對自己動手是什麼意思?

這還沒當皇上呢,就對自己的兄弟動手了,當上皇帝,那還有個好?恩,對。就是這樣,到時候自己就可以多要點好處,比如到了別處有封地了,其他人一心想留在京城當中。自己可不想,就用好處來換張王兩家的跟隨吧,把張忠也給調到封地那裡當官。

“呵呵呵,有了張家的人在,還怕封地治理不好?”李詢想着想着。就把心中的話說了出來,這時一條魚從河水中跳了起來,甩了甩尾巴;轉身又一下子鑽了回去。只留在在空中還沒有落到水裡的水珠和一圈圈蕩謙開的波紋。

等了差不多兩個。時辰,已經過了吃午飯的時間了,李詢依舊沒有離開。他知道兩個人還要過一會才能回來。

張寶和王鵑也是掐算着時間騎馬過來了,李詢一看到二人就用目光詢問。

“李公子,我家這次可以拿出來十一萬貫的錢財,不過那新出來的運河不能讓人白白來回,需要收取一定的費用,畢竟挖運河也是用錢的。這樣吧,我們想好了,按照船的大小分爲四等。

最小的船,如果是本地的,可以辦一個一個月的錢數的卡,一個月只要交三十文,那麼就可以隨便路過。不是本地的,過往一次交一文,稍微大一些的中等船就要交十文。大船要交一百文,來去都有交,更大的船,想我們這樣可以跑海的船。就得交一貫錢。

畢竟他們都是做買賣的,不管他們要錢。那不是平白地幫他們挖河了嗎?你把這個事情與皇上說一說。到時候,皇上那邊多佔一些,我們這裡少佔一些。”

張小寶迎着李殉詢問的目光開始把自己和王鵑的計劃說了出來,不要小看了這點費用,只要來往的船隻夠多,那麼積攢起來的錢就不會少了,用個,十來年便能把這個錢給收回來,甚至是更短的時間。

李詢聽了張小寶的話愣了一下。他還從來沒有想到路過也要收錢,可想想這個錢並不是朝廷全出的。而是有他和張王兩家在其中,要點?錢也沒什麼,至於最後能不能成,那就要看皇叔的打算了。

可想到四個等級都是十倍的錢來增加,擔心地問道:“那會不會是大船覺得貴,到了那個收錢的地方不過去了,專門找當地的小船來運貨?”

“會呀,只要貨物少,就會這樣。可貨物多的話,他們僱傭那些個,小船的錢可比直接交上一貫錢多出不少。至少不是傻子就會知道如何選擇。當地的小船想要賺錢,那就讓他們賺好了。

等着更多的小船能賺錢了,就可以讓當地的官府收稅,一個牌子。不交稅的不,凡是那些個大船在僱傭小船的時候,如果有牌子。那麼貨物可以保證運送到,如果沒有牌子,那麼可能價錢會低一些。但是貨物丟了官府也不會管。”

張小寶在想到這個收費的情況的時候,已經考慮到了這些個事情。李詢一問就直接給說了出來。

李詢不敢保證這個事情能行。他可以努力去爭取,至於結果那就不好說了,想到此處,對着張小寶說道:“我會寫信說這個事情,能不能成。那我可管不了,你說的我明白了,僱傭小船的錢並不比過路費少,而且小船的人能賺錢,官府同樣能賺錢。

還有一個就是,只要運河修好了,不管是那些個拉着貨物的船過來。還是那處的商人駕着船過去,總有人要交錢的,不然就走陸路,那運輸上的錢就會更多,是不是這個意思?”

“就是這個,意思。”張小寶點頭承認,他可不想把錢花出去了一點好處都沒有,過路經商的人當然要把這部分的錢給拿出來了,不然白讓你用啊。

哪怕是客船也是如此,又不是直接從那些個,客人的手上收錢,一律要歸船家來付。

雖然這個事情在這個時代可能沒有。那總要嘗試一下才行,如果皇上同意了,那就這麼做,不同意就算了。總不能爲了這個事情和皇上幹起來,那就不合算了。

在張小寶幾個人商量着財大計的時候,寧家的那兩艘船也終於是用最快的度回到了欽州府,寧公子站在船頭之上,看着眼前的河水,說不上來是什麼心情,原來想的好好的,從那邊運一些個值錢的東西到這裡賣。

結果可好,在海灣那個地方全被人給搶去了,說是搶還不能報官,畢竟人家說的是收過路錢,真要報官的話就得連自己家一起報上去,那豈不是給自己家添麻煩。

而且自己家這邊收的次數更多,收的時間更長,那邊僅僅是收了一次。若是用這個理由寫摺子彈劾,那邊可以直接狡辯說是根本沒有這回事兒,不信的話去問其他人,哪怕上面派人下來查也是如此。

隨便找個理由就能把事情給推脫掉。可對方若是也寫個摺子?把自己這邊的事情給說出來,那朝廷中的人一下子就明白張家是報復他們呢。報復一次,又是寧家的船。沒有人會說什麼。

可他們這邊是什麼樣的人都攔一君就大了,到時候不僅僅無法烈動張家。反而是把自巴噪愕牲了進去。

想着這些,寧公子就不知道找誰出氣,這些個責任如果真的追究起來。確實要他來負擔,可管事的已經願意負擔了,那就可以讓他鬆一口氣了,至於以後如何,那他先要保住管事的人,然後再慢慢來。

帶着這種矛盾的想法,寧公子下了船,然後又乘車來到了衙門,不用他吩咐,船上的這個管事直接就把所有的責任給攬到了身上。

寧公子其實是家中的普通一員,寧家是一個大的家族,多他一個不多,少他一個也不少,可他這次身上的任務比較重,那就是看看學着張家做事情能不能成功,結果,回來的兩艘船上空空的,除了人,就連糧食都沒有了。

這讓人實在是太難以接受了。寧公子自然是被說了,管事的人被打了鞭子,好在寧家的人也知道管事的是在給這個孩子頂罪,這樣的管事難得,不好真的打成了什麼傷。也就算了,可寧家的人對張家的做法就非常的不滿意了。

哪怕他們曾經也收了陸州那邊過來的商人的錢,可他們並不這樣認爲。他們覺得收的錢只是一部分,並沒有全給拿走,但張家這次把船上的貨物都拿走了,那就不對了。

這就是寧家的想法,可能許多人都是這樣想的,但張小寶絕對不是這麼想,只要你那邊露出了敵意,我這邊就直接把你給打的沒有絲毫還手的力氣。

寧刺史前些天得到了曹和睿等人的一些個消息,本來就已經非常的生氣了,可生氣歸生氣,他覺得這些話並不是那麼可信,但今天看到了回來的兩艘空船,讓他覺得那些話還是有些可信的,就是帶着這樣的想法,他決定提前對張家動手了。

寧家是一個,大的家族,底蘊自然不會差了,要是對一個人動手。也要好好考慮一番,他們同樣是那種動起手來就不給別人留情面的人,只要有機會致敵人於死地,那麼就不會給敵人任何翻身的機會。

“來人啊,把曹和容三個人叫過來。我有話對他們說。”寧刺史想到了動手的時候對着下人吩咐了一聲,他需要見見三個人的面了?必須要把那邊的情況給弄明白才能施展出雷霆手段。

他其實已經派出去了一些個人負責這樣的事情,只不過那些個人回來以後說出的情報根本就不是他想要的,什麼種稻子了,種白疊子了。又是挖河了,修海堤了,這些個事情根本就沒有任何的用處。

從這些個,做法當中,他實在是找不出來任何的毛病,他要是真的把這些個事情當成一種彈劾的理由,那麼不僅僅是無法把張忠彈劾掉,反而會連累整個寧家,朝廷中的人若是聽到了這個消息,一定會獎賞張忠的。

就是因爲這樣,他才遲遲沒有動手,同時也沒有找曹和睿三個人,他總覺得這三個人再算計他和張忠,想要看着兩邊爭鬥一番,好給他們三個人自己出氣,或者從中得到某些利益。

三個人說的當初的沈家,自己這邊也知道,不就是背後站了一個皇子嗎?皇上的兒子多了,又不是太子。根本不用去考慮那些個事情。

稍微等了一會兒,曹和睿三個人過來了,這些天他們在這裡過的還算不錯,可一個個,的已經沒有心思享受了,一直在等待着寧刺史動手。問題是寧刺史也不知道怎麼想的,一點要過去的意思都沒有。

三個人擔心家中的人,怕家他們走了之後,家裡的人受到什麼委屈。可有得不到任何的消息,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等待。

有幾次他們要求見見刺史大人。可都被別人用各種的理由給推脫了。今天他們終於是得到了機會,一個,是想要再煽風點火一回,另一個,就是問問刺史大人有沒有那邊的消息。

寧刺史在書房等着三個人,三個人一見到書房當中,寧刺史就笑着說道:“這幾日府中事物繁忙,實在是沒有時間見各位,今天正好有了空。不知道三個對那張忠有沒有什麼其他的想法?”

“大人自然是爲國爲民地忙着,不用管我等幾個人,大人是問張忠啊?那我們可就知道的多了,張忠這個人啊,根本就不管朝廷的臉面。竟然自己從家中拿出來前幫着陸州那邊的百姓,這不是擅自邀民心嗎?

這裡又是那麼偏僻,哦,我沒說大人的這個地方,我說的是陸州那裡,送一次信要用去不少的時間,張忠就是仗着這點,趁着朝廷那邊不知道,弄不好啊,張忠很可能就要用這個地方來造反了,大人可要多做準備,別到時候被張忠第一個攻打下來。

還有就是張忠這個人竟然對同僚傾軋。這爲什麼呢?我們三個人在那邊知道的事情多啊,他一定是怕我們看出來他的打算,這才那麼做的。還有在受到了水災的時候,他不說讓百姓把水給引走,反而是讓百姓拆房子。

我看大人這邊的那些個房子也沒有都倒了,張忠這是故意讓百姓居我定所,這罪可不小啊,大人,您一定要把張忠這個野心告訴給朝廷,然後讓朝廷來處理張忠,不然的話,禍害無窮。”

曹和睿在一妾使勁地說着,把一項項張忠所做的好事兒都給說成了壞事兒,等着刺史出手。

寧刺史本來還真想從三個人的口中打聽出來些事情,要那種正確的。沒有偏向的,可聽了曹和睿的話。他就知道了,這個指望落空了,什麼亂七八糟的,張忠還能在造反?就憑他那點人?

真想造反的話,跑到”蜀之地那邊多好?正好挨着吐蕃,到時候還能得到吐蕃的支持,在陸州造反,難道是準備得到大海的支持?這種事情別人可以瞎說,自己卻絕對不能夠拿出來用以攻擊張忠,不然第一個倒黴的就是自己這邊了。

看見曹和睿三個人望過來,寧刺史裝做聽進去”點黃頭,臉煮變了垂憤怒地說道!“張忠他好大的膽嶼?然幹做出來這等事情,我絕對不能看着不管,三位是否還有別的證據,一併交給本官,到時候這功勞少不了三位的。”

三個人一聽到這話就有點傻了,他們可不敢把這些個造謠的東西說出來以後還把自己也給牽扯上,這種事情若是追查起來,可就是誣告了,三個人同時搖了搖頭,還是由曹和睿說話。

“矢人,這樣的事情,我們三個可是插不上手,有大人一人想來已經足夠了,哦,大人是問張忠還有沒有其他方面的事情,有啊,張忠讓自己家中的人換了個身份向百姓放高利貸。

不僅僅如此,張忠還不管百姓的死活,讓他們白天晚上多要幹活,我就親眼看到有兩個。百姓累死在了那裡。真可憐啊,但那些個百姓又沒有什麼辦法,就連我們三個想要勸說都不行,結果惹到了張忠,把我等的實權給奪走了。

還有,張忠在那海邊竟然讓人曬海水,這明明就是不把鹽當回事兒了,誰不知道那鹽是要用煮的才行。煮不僅可以得到鹽,而且煮出來的鹽人吃了沒事兒,他曬出來的,弄不好就會把人給吃死。

再有啊,張忠爲了能夠得到更多的貢品,竟然讓百姓冒着生命危險到海中去取,有不少的百姓就是因爲他”

“恩,曹判司說的不錯,這些本官都記下了,還有沒有?”寧刺史見曹和睿說的事情越來越懸了,連忙打斷了他的話,把目光放在了另外兩個人的身上。

範束曦一見大人看過來了,馬上說道:“有,有,還有,張忠這個,人竟然用官的名義來讓其他的商人聽他的話,從中不知道得到了多少的好處,而且還把自己家的錢拿出來,和當地的那些個商人合在一起,欺騙當地的百姓。

我就見過三次了,他們讓百姓把好東西給他們,說是幫着賣,結果不僅僅不給百姓錢財,反而是說百姓沒有給他們任何的東西,還把去找的百姓給打成重傷,我們三個本想找到那個重傷的百姓,好幫一把,可惜,不知道張忠使了什麼樣的手段,讓我們再也無法找到人了。

大人,除了這些,張忠還故意讓百姓用蝦來製作蝦醬,說好了十五貫錢一罈子收,結果等着百姓眼看就要把蝦醬做好的時候,他又不收了。如此一來,百姓們耽誤了工。還沒有把蝦醬賣出去。”

“哦,竟然這麼讓人生氣?他張忠應該不得好死,既然如此,那本官就一定給陸州的百姓討回來一個公道。只是可惜那些個做蝦醬的人了。他們做了那麼多,有的甚至是還欠了外面的錢還不上,這讓他們怎麼活啊。”

寧刺史已經把人派出去後知道了那邊的一些個事情,面前的三個人根本就是要報復張忠,竟然把許多張忠做的好事情給變成了壞事兒,這本事還真不一般,同時這樣的人也不能留下來用,不然說不定有一天他們就能把自己也給賣了,還是那種造謠的方法。

寧刺史說完了話又看向了一直沒有出聲的蔣奐詩,想看看他會怎麼說。

蔣奐詩見大人的目光看過來。強擠出來一個笑容說道:“大人,還不只他們兩個說的那些,張忠還殘害那邊的山面,就連咱們這邊山上的人也被他們給害了,讓那些個山民下山,說是給許多的好東西,結果等着山民真的下來了,他又什麼都不給了。

這可了不得啊,原本那些個山民就和我們這邊的人有一些敵視。現在被張忠這樣一騙,那些個山民一定會生氣,到時候逃到山中,把這個。事情告訴給其他的山民,我們這裡要想再把那些個山民給勸下來就實在是太難拜

大人,這點您也一定要寫上。不然萬一哪一天那麼多的山民都拿着武器衝下來,誰能擔負起這樣的責任?而這一切都是張忠弄出來的,對了大人,您有沒有派人到那邊打探消息。我們三個人出來的時候有些匆忙。還不知道家裡怎麼樣了呢。”

蔣奐詩添油加醋一番,終於是忍不住對家人的思念和擔憂,把這個事情問了出來。

寧刺史是越聽越失望,看來從三個人的嘴裡是什麼都被想得到了,望向三個人,微微點了下頭,說道:“這個事情三位放心,我一定會好好處理,你們的家人,我派人過去回來說,並沒有什麼事情,不過張忠那邊已經讓人到你們家中去找你們了。說是有事情安排,你們現在不回去,恐怕罪會更重。

我看不如這樣,你們現在先回去。本官寫一封信,與那張忠保一保你們,想來張忠這個面子還是會賣給我的。你們三個人認爲如何?若是覺得行,那本官這就寫信了。”

“大人,不能啊,那張忠是一心想讓我們死,這個時候我們三個人回去了,那就真的完了,大人如果肯幫忙的話,不如想點辦法,把我們三個人的家人給接過來,那樣我們就不怕的,大不了就向朝廷寫摺子。

其實我們已經寫過了,只可惜張忠竟然派人給攔了下來,根本就不讓那摺子過去,大人,您快點想想辦法吧。”

蔣奐詩一聽人家要趕他們三個人走。可嚇壞了,這個時候兩邊還沒有鬥起來呢。他們就這麼走了的話,那一旦回去。保證是先被抓起來。就算要等着朝廷那邊判,可真的被關到了牢房當中,誰知道會吃什麼樣的苦?

他這一說,另外兩個人也紛紛如此說了起來,一面表示不想回去,一面又要讓寧刺史把他們的家人給接過來。

寧刺史都被氣樂了,對着三個人說道:“你們就想着把家人接過來?那好啊,先把你們剛纔說張忠的那些個罪寫成摺子,到時候我幫你們想辦法。”

第638章 準備物資同出行第28章 伸手入懷不見印第204章 教育成敗費琢磨第439章 酒樓相見論格局第7章 各有心思在運籌第一百三十四章第491章 納徵應時送何禮第32章 相互配合上飛騎第230章 二人初踏吐蕃地第89章 多少事情夜闌珊第68章 忙忙碌碌最充實第181章 捐款還能得善報邊種田來邊建房第一百四十七章第820章 道論咖啡戰事起第329章 水土不服病他鄉第39章 無奈人生心不死第356章 不戀他鄉回國中第5章 想不交接不可能第516章 家中猜測一言中第274章 縣中三官寒中站第464章 身在何地不知處第780章 吃喝閒談定生死第926章 笑說環境雷雨天第774章 動手看似像溫和第357章 縣中無事貴人來第17章 大雨將至洗塵埃第369章 不知去哪身有喜第271章 縣令姍姍新來到第81章 耐心教導新點子第307章 吐蕃百姓無歸屬第326章 潮來潮涌潮中潮第3章 破舊衙門破舊宅第48章 早飯必吃四頓飯第930章 人在邊關近離間第180章 秋收之事做完矣第937章 安營建寨有人來第648章 存取不同分對待第167章 浩浩蕩蕩同出行第444章 舉薦與否很難辦第766章 自家人手在談判第76章 雨中人牆又爲何第224章 你在西面我在東第785章 人雖離開魂仍在邊種田來邊建房第一百四十七章第88章 如今人婦無才女第561章 只怨太快太執着第80章 欲用銀錢買荒山第298章 蘿蔔賣錢知多少第909章 人鷹同語話溫情第939章 夫妻廚房偶相談第59章 初步定罪爲通敵第715章 燈火通明迎刺史第842章 一枝一葉總關情第319章 朝中朝陽聞衆議第486章 如何處置難中難第556章 也說詩意是桑麻第661章 皇權數據與毒品第444章 舉薦與否很難辦第654章 無根無蒂話諜報第210章 大雨滂沱後勤營第683章 小店東家多重要第82章 爲甩尾巴去爬山第199章 前行忽然多貨船第876章 世間紈絝真若此第62章 就當春夢了無痕第208章 一頓午飯多插曲第901章 未來旅遊至滇池第765章 面對百姓來彙報第382章 軍民魚水一家親第834章 轉眼化身技術員第180章 昔日齷齪不足誇第347章 昌寧商議欲至終第39章 想扣帽子不容易第276章 金錢可得人不貪第940章 吃吃喝喝終言事第187章 技術書籍要保密第641章 紅塵難定錢欲借第772章 不願休閒分頭忙第41章 縣衙門口賣蔬菜第744章 當人來看有比例第612章 賺錢多時稅也多第76章 訓練迎來第一場第312章 且聽說書一回合第586章 畫上動物仙宮來第一百零三章第650章 途中蹊蹺落水人第51章 捏出一顆寶石心第569章 京城未知他國怨第1章 前生警匪今世親第83章 各方都在算利益第269章 商人之初便奪權第344章 人心長在水長流第792章 盡孝爲先刑難傷第393章 藥王山上嬰兒啼第778章 所聽所見有出入第690章 隱秘船隻在何方第72章 無可奈何怎能去第963章 不在價格在心思第547章 不愁冬來無人家第365章 巡遊過後上歸程
第638章 準備物資同出行第28章 伸手入懷不見印第204章 教育成敗費琢磨第439章 酒樓相見論格局第7章 各有心思在運籌第一百三十四章第491章 納徵應時送何禮第32章 相互配合上飛騎第230章 二人初踏吐蕃地第89章 多少事情夜闌珊第68章 忙忙碌碌最充實第181章 捐款還能得善報邊種田來邊建房第一百四十七章第820章 道論咖啡戰事起第329章 水土不服病他鄉第39章 無奈人生心不死第356章 不戀他鄉回國中第5章 想不交接不可能第516章 家中猜測一言中第274章 縣中三官寒中站第464章 身在何地不知處第780章 吃喝閒談定生死第926章 笑說環境雷雨天第774章 動手看似像溫和第357章 縣中無事貴人來第17章 大雨將至洗塵埃第369章 不知去哪身有喜第271章 縣令姍姍新來到第81章 耐心教導新點子第307章 吐蕃百姓無歸屬第326章 潮來潮涌潮中潮第3章 破舊衙門破舊宅第48章 早飯必吃四頓飯第930章 人在邊關近離間第180章 秋收之事做完矣第937章 安營建寨有人來第648章 存取不同分對待第167章 浩浩蕩蕩同出行第444章 舉薦與否很難辦第766章 自家人手在談判第76章 雨中人牆又爲何第224章 你在西面我在東第785章 人雖離開魂仍在邊種田來邊建房第一百四十七章第88章 如今人婦無才女第561章 只怨太快太執着第80章 欲用銀錢買荒山第298章 蘿蔔賣錢知多少第909章 人鷹同語話溫情第939章 夫妻廚房偶相談第59章 初步定罪爲通敵第715章 燈火通明迎刺史第842章 一枝一葉總關情第319章 朝中朝陽聞衆議第486章 如何處置難中難第556章 也說詩意是桑麻第661章 皇權數據與毒品第444章 舉薦與否很難辦第654章 無根無蒂話諜報第210章 大雨滂沱後勤營第683章 小店東家多重要第82章 爲甩尾巴去爬山第199章 前行忽然多貨船第876章 世間紈絝真若此第62章 就當春夢了無痕第208章 一頓午飯多插曲第901章 未來旅遊至滇池第765章 面對百姓來彙報第382章 軍民魚水一家親第834章 轉眼化身技術員第180章 昔日齷齪不足誇第347章 昌寧商議欲至終第39章 想扣帽子不容易第276章 金錢可得人不貪第940章 吃吃喝喝終言事第187章 技術書籍要保密第641章 紅塵難定錢欲借第772章 不願休閒分頭忙第41章 縣衙門口賣蔬菜第744章 當人來看有比例第612章 賺錢多時稅也多第76章 訓練迎來第一場第312章 且聽說書一回合第586章 畫上動物仙宮來第一百零三章第650章 途中蹊蹺落水人第51章 捏出一顆寶石心第569章 京城未知他國怨第1章 前生警匪今世親第83章 各方都在算利益第269章 商人之初便奪權第344章 人心長在水長流第792章 盡孝爲先刑難傷第393章 藥王山上嬰兒啼第778章 所聽所見有出入第690章 隱秘船隻在何方第72章 無可奈何怎能去第963章 不在價格在心思第547章 不愁冬來無人家第365章 巡遊過後上歸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