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秋收之事做完矣

詐日匆匆。晨曦暮來鍾。夕下叉把月掛東。星滿空。寂哦女幾濃。問幾度。總是秋深,風吹落葉紅。

天漸漸的冷了,舒州的氣溫變化還不是太大,該熱的時候依舊讓人想鑽到水中躲清涼,變成金黃的稻子盈盈立在田間小鳥們也準備大吃一頓,卻被頭上有着小風車能自己動的稻草人嚇跑。

張忠從陸州認的義子張義逐漸適應了現在的天氣,身子只稍微有點弱。已經能磣出來跟大家一起玩了。年齡最大的他剛纔會說話,能夠說出六個字以內簡短的句子。

比起他的弟弟妹妹們差上一點。四個小傢伙已經會說“請你跟我這樣做了”說的還非常的流利,如果不是缺牙漏風的話,那就更好了。

另外的姐妹兩個,人則是隻能把這一句說熟練,教育上的差距一下子就顯現出來了。

秋天來到的時候,七個小傢伙更喜歡睡覺了,睡醒了也不鬧,讓丫鬟帶着玩一會兒,就坐在院子中的小河邊,看着裡面的魚兒呆。偶爾張小寶和王鵑抽空過來帶他們玩的時候就站成一排,跟在兩個。人的後面晃晃悠悠走出去,周圍或明或暗地跟隨十幾個護衛,到街上看看出來的捏麪人。或者是找到賣煎餅果子的人一人買一個雞蛋餅。

張忠把府上的事情全部交給內院的人,朝廷到現在也沒有查出來究竟是誰在背後指使人破壞河堤,舒州的官員到是撤了不少。

從上到下,從掌權的到閒職人員。凡是參與進偷偷採礦的官員全都撤掉,有的甚至是押送到京城,其中包括知情不報的人。

京城那裡本來準備再安排幾個等待分官的人到舒州,可凡是被選上的人都想辦法不來,一個個都怕了,怕有張忠出現的地方,怕到這邊來做不好再把官丟了。

洛陽倒是給送來了三個,人,來接替太湖縣的縣令、縣承和主薄的職務。結果乾了半個月又調走了,實在不是人呆的地方,每天都有從府衙派下來的任務,作量太大,已經在洛陽養出來一身懶毛病的他們跟不上張家節奏。

不僅僅是他們,原來舒州的各地地方官只要是精力不行的也紛紛辭去職務,受不了,再幹下去會累死的。

他們空下來的位置直接就被張王兩家的內院給占上了,一個個都是代職,到秋天的時候,整個舒州的官員竟然被換下去了六成。

張小寶和王鵑每天都會從各地快馬回報的消息中找到有用的,然後進行調整,內院的人也極力配合,讓人見識到了什麼叫張家度。

舒州的百姓每天都能看到快馬來回奔跑,有的時候甚至還有鴿子飛進飛出,哪怕是離得最遠的縣城,出了點小事情,也會在三天之內解決。

如此的效率別人想比也比不了。他們的統籌跟不上,下面的官員反應度同樣比不了張王兩家的內院。說是張王兩家的人把整個舒州支撐起來的一點都不過分。

江水依舊澎湃,卻再也無法給舒州造成任何的災害,哪怕剛剛入秋的時候連續下了五天的雨,上游和下游有幾個地方都被衝了點地,舒州卻依舊穩穩屹立。

張小寶和長時間沒有去騙人了,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內政上,王鵑也把製衣坊的事情交給下面的人,陪在張小寶旁邊,像個秘書一樣整理資料,拾遺補漏。

如此快的展度兩個人依舊嫌慢,通訊太差了,哪怕是天上有信鴿來回的飛,比起他們那時一個電話的度來說還是慢。

“寶,這裡有一個宿松縣送上來的消息,說是有一夥養蜂的人從臨州的黃梅縣過來了,蟄了幾個人。問怎麼辦。”

張小寶剛剛放下手中的一件事情。王鵑就從旁邊網送來的材料裡面拿出來一份。

她不是問蟄了人怎麼辦,宿松縣的人也不會閒的問這樣的事情,主要的是那養蜂人是不是有用。

張小寶網處理完的是燒山改田的事情,懷寧縣的縣令覺得潛山那裡樹木太都,田少,想要把那邊做成梯田,張小寶和做的批覆是不同意,看樹可以,成批次的砍伐,砍下來的樹木用來修橋。

那裡必須要馬上補種果樹,包給家中閒人多的百姓,並在那裡建一個果粉廠,用來把水果加工成粉末,一部分留給航海的人用,另一部分根據寒熱搭配賣到水果少的地區。

此時聽到王鵑的聲音,想了想說道:“養蜂我們商會還沒有,醫藥上少不了蜂蜜,讓商會的人去聯繫。問問能不能把他們加入商會規模擴大,商會給他們提供各種的保障,甚至可以在從南到北的各個地方利出一片地方專門用來養花,賣花,並給蜂蜜提供原料。”

“那好,他們送是要從南到北來回走,路上還能幫忙收集各地的情報消息,還有,望江縣那裡說,螃蟹和桂魚養的差不多了,問是不是賣。”

王鵑記下來一個事情,又拿出一張紙。

“賣,先把長江兩岸離的近的地方的商人和富貴人家找拉一,請束。說是舉辦太湖品蟹會,來的人可以獲贈一份用雲石雕刻的精美物品。並且長江大橋建成的時候能夠第一個走上去。

規定好日期,再於請柬上寫明,誰的品蟹本事大,誰就能得到一個。由海雲間商會出來的獎牌,憑此牌在海雲間任何買賣上消費都能享受九五折的貴賓優惠。

等來的人定下時間後,讓人把螃蟹先挑好的做成醉蟹,另,來參加的商人可以打上自己的旗幟,當成廣告。不收旗幟的廣告費,想在太湖縣酒樓打廣告,八折優惠。告訴望江縣,品蟹會結束後馬上就接連舉辦賞魚會,把桂魚拿出來賣。”

頓了一下,張小寶繼續說道:“告訴太湖那裡做好接待準備,讓李詢出雲石,把那邊的酒樓給裝扮的外面大氣,內裡輕鬆。”

王鵑提筆把這個事情記好,問道:“費用怎麼算?幫望江縣賣東西。太湖縣總要有好處才行。”

“費用?由望江縣出一半的錢在太湖縣縣城和外面修建精美的店鋪。這筆錢先由李殉墊付,於太湖之上擺放遊船,讓當地商人竟標,所的錢財四成給望江縣,四成給太湖縣,剩餘兩成一成用來讓收到請束到此的人免費品嚐本地小吃。

這個要寫明白,是在船上免費品嚐本地小吃,外來的小吃不免費,非船上不免費,另外一成用來僱傭藝伎和文人,就這樣吧,還有什麼事情?”

張小寶把這個問題解決之後又問。

“還有一件事情,嚴恭山下的百姓報山上有野獸下山傷人,有四個人受傷了,其中一個腳被咬壞了,問怎麼辦。”王鵑再抽出一張紙說道。

“練兵,舒州府兵久不練腆爾一次演習,地點,嚴恭山“配備軍弩,讓他們到地方吮大型野獸殺掉一部分,應該是山上的肉食動物的食物不夠了,那裡屬於望江縣吧?”

張小寶問道。

“對,就是望江縣。”

“給望江縣傳消息,讓咱們內院的人準備一個狩獵場,裡面放上飼養的雞鴨,吸引一部分的野獸過去吃,太湖縣那裡舉辦完兩場活動,告訴商人可在狩獵場打廣告,同樣八折優惠。

並在望江縣的嚴恭山上舉行狩獵比賽,技隊伍來算,人數十人之內。爲保證比賽公平,不準自帶防具武器,可於當地租用,第一名的隊伍獲得第一勇士稱號,凡獲得此稱號的人以後在嚴恭山狩獵遊玩免費。

每年可做爲擂住接受別人挑戰。衛冕成功獲得另一塊獎牌,與海雲間任何買賣進行商業行爲的時候可再免半成的費用,太湖縣出所有的家禽和牲畜,這次所得錢財分太湖縣三成。

告訴李澗一聲,私下裡放出消息,說是哪一個隊伍獲得了勝利。有機會保薦到京城參與京城冬天宗室狩獵活動。”

張小寶對於有人受傷也沒辦法。但他能馬上把那裡的事情與太湖聯繫起來。

王鵑把這個,事情也同樣記好,又說道:小貝這幾天不愛吃東西,人瘦了,怎麼辦?”

“把現在的事情處理玩,帶他們出去玩就行了,在院子中呆的時間長了,他們能吃的東西又不多。出去散散心就好了,醫生檢查過了?”

張卜寶聽到妹妹的事情,臉上不像剛纔那樣嚴肅了,這些日子實在是太忙了,陪小傢伙們玩的次數就變少了。父親還在望江那裡監工,是該放鬆一下了,這裡的事情暫時交給內院的人,秋收的事情安排妥當,也就沒有什麼大事兒了,內院的人應該能做好。

“看了,沒有毛病,帶他們去什麼地方玩?”王鵑這幾天也累了,同樣想出去溜達溜達。

“就去望江那邊的工地。”張小寶想了下說道。

於是一個個的命令就這樣了出去。除了張王兩家的人,其他人根本就想不到,把正個舒州安排的如此妥當的竟然是兩家的小娘子和公子,這樣的效率讓人望塵莫及。

七個小傢伙被裝到了房子中朝外面去的時候,果然是一改先前的呆模樣,一個個顯得非常的興奮,扒着窗戶往件看小貝也在中午的時候多吃了點飯,還吃到了一隻大螃蟹,讓人灌了不少的姜水這纔沒事。

張小寶和王鵑各騎一匹馬在房子的兩邊走動小傢伙們就不時地左右亂竄,對哥哥和姐姐們做做鬼臉。

等這個隊伍離開府城之後,三個老頭也出現在了府衙的外面看着遠去的隊伍愣愣出神。

“老爺小寶公子他們走了。我們是不是也要跟去?”畢老頭身邊的一個人在旁問道。

“不必,他們是帶小貝出去玩了,望江那裡沒什麼意思。安排在那邊的人只要能把他們建橋的步驟記下來就成,你確認這段時間一條條的命令是從小寶和鵑鵑的院子當中出來的?”

畢老頭搖了搖頭。對旁邊的人問道。

他也不缺心眼,一直就想知道張家的兩個高人的事情,必然會找人來看着,張王兩家似乎也知道,不管他的人在外面如何。

此時的他還有姚老頭是最吃驚的,主要是從張小寶和王鵑院落中布出來的命令他們三個。人都攔下來看過。

如果說以前張王兩家在賺錢方面總給人一種取巧的話,那麼這兩個月中他們所見識過的就是另一面了。

所有的政令佈下來,從中能夠看出,沒有任何的取巧,全都是最正確的命令,從這點就能看出張王兩家真正的實力了,尤其是派下去的內院,只要是在舒州里面,所有的事情,不管難易,最多就是三天的時間必然會被妥善解決。

“回老爺的話,確定就是從小寶公子的院落中出來的命令,要不要派人現在進去看看?”剛纔說話的人提議道,他的意思就是進去尋找張家的兩個高人,現在正好張寶和王鵑以及院落中的人不在,機會呀。

畢老頭擺擺手“絕對不能進去。就當沒這回事兒,真進去的話,會惹來麻煩,弄不好張王兩家就能和我們反目,不要以爲什麼機會都能利用。換成別人可行,對張家的人不行。”

那人聽了吩咐,連忙去安排,他也怕有人忍不住進去,以爲是能立。

“對於張王兩家來說,舒州的的方還是太小了,做起事情遊刃有餘。應該想辦法給他們換個更能揮的地方。”

畢老頭感慨地說道。

張老頭和姚老頭也承認他的話,尤其是姚老頭,曾經做過幾次宰相的他對現在舒州的情況太清楚不過了。

按小寶和鵑鵑的話來說就是效率,對,非常厲害的手段,給人的感覺就好象是有那兩個人坐鎮,哪怕是舒州的天塌下來也不用擔心,若非是張王兩家的內院到了下面,尋常的官員根本就無法配合。

一道命令接一到命令的往外傳。如果不是明明知道這裡是忙着政事的話,很容易讓人誤解是一個常勝將軍在行軍佈陣,竟然能在處理政事的時候給人一種幽雅又美妙的感覺。

想到這裡,姚老頭同樣感慨地說道:“好本事,以正和,以奇勝,這纔是真正的全才,可惜無緣一見。我現在就懷疑,還有什麼事情是他們做不到的,如若把這樣的人放到宰相的位置上去,想來我大唐會更進一步。”

張老頭也被張家這段時間傳出來的命令嚇到了,還是人嗎?不管是什麼問題,只要傳過來了,馬上就能夠傳出擊一個解決的辦法,就好象裡面的人什麼都知道一樣。

尤其是剛剛連續傳出的十六條命令。對此只能說是恐懼,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事情,或者說是整和一切能夠整和的資源,整個舒州就是如臂指使。

他相信,凡是知道了這個事情的人,那麼就會對張小寶和王鵑那個神秘的院子充滿嚮往,想要進去看看,是什麼樣的人有如此的本事。

畢老頭也承認人家的厲害,可對姚老頭的話卻不那麼的認同,說道:“張家之所有能夠像現在這樣快的把舒州秋收的事情安排下去,主要的原因並不是有什麼樣的高人坐鎮。而是張王兩家的內院之人。

沒有他們,這樣的命令根本就不是別的人能夠執行的,忙也忙死,了。通過那一道道的命令就能看出來小寶和鵑鵑的院子中只是負責一個提議,裡面沒有太多的細節,也就是他們安排下去的人能夠自己把細節補充了。

換成別的人別說是補充了。忙來忙去,不成,人或許都要被累死“如果是整個鋒州的原來的館貝叫被張王兩家內院的人代替的話,想來現在的舒州的展會更快。

人才呀,這樣的人才平常的人想得其一都難,不知道張王兩家是怎麼教出來的,比起考上科舉的人更勝一籌。所有的個置都能適應,這纔是張王兩家真正的本錢,只要內院的人不散,誰也被想把他們給打倒。”

畢老頭非常羨慕張王兩家能有這麼多的精通政務的人,朝廷那裡培養的人才都無法和張王兩家比,更不用說自己家中的人了。

嘆息一聲,畢老頭又說道:“這樣的人就是別人想拉攏也不可能,竟然能夠把一個州給支撐起來,還有的內院之人並沒有參與到其中,都跑去村落幫百姓做技術指導去了,那一部分人如果同樣能利用起來的話。估計

“估計就是洛陽的百官都死絕了,只要把有張王兩家的人在就可以直接補充過去,讓那裡照常進行不等畢老頭說完,姚老頭就跟着插了一句。

“正是如此,怪不得當初張忠的官職安排上,他們家裡一直都要到地方去呢,原來並不僅僅是爲張忠積累政績,也不僅僅是爲了在各地開買賣賺錢。還有這一方面,培養他們內院的人適應政務。”

畢老頭此時終於是想明白了。可越是這樣想就越覺得害怕,張家的高人算計的實在是太長遠了,以後真的入朝爲官的時候,那麼憑藉他們資助的人,憑藉書院的人,張忠做出什麼決定的時候,凡是遇到這樣的人一定會很流暢地執行下去。

張王兩家內院的人就算是不能當官。也可以派到下面幫別人做事情。世家就這樣出來了,別人的世家是一代代的家族中的人奮鬥積累出來的,張王兩家的世家是依靠內院的人來完成。

姚老頭同樣想到了這個事情,擔憂地說道:“那如果張王兩家想造反的話,是不是也沒有任何的問題?他們內院的人就能夠幫助他們把整個國家支撐起來了。”

“這點不用擔心,想要造反他們早就做了,那個新現的島子不只要他們帶上陸州的百姓一同過去,成立一個國家那是非常容易的事情,等上幾年,把當地的人也給收拾穩妥了之後,打回來,可就不是隨便哪個將軍都能去對付了。

他們的手中可有全大唐的地圖,還是軍事的那種,非常的詳細,誰能去阻止他們?而且他們既然能研究出來那種厲害的武器,給他們幾年時間,難道就不會做出更厲害的武器?”

畢老頭對張王兩家還是很放心的,至少他知道兩家的實力,有着這樣的實力都沒有別的心思,那怎麼可能在大唐的境內造反?

三個老頭在感慨和讚歎的時候。張小寶這裡的隊伍已經走集去幾里路了,行進的並不慢,想要早點到望江那裡。

七個小傢伙在房子中晃盪了一會兒看看周圍的景色實在是太單調了。一個跟一個的睡去,隊伍這個時候的行進度才稍微放慢了一點。“鵑鵑,這次到了那邊就可以使勁地吃螃蟹了,好地方啊,以後說不定能繼續保持這樣的展,何必非要種田。”

張小寶騎在馬上,繞到了房子的這邊,與王鵑並排在一起的時候說道。

“那可不行,現在的糧食還是少。沒有達到開元盛世的時候那樣。怎麼也要繼續種田,不過可以在田中養養螃蟹,還能提高現在稻子的產量,又不是好的雜交品種,不像後來,影響糧食的產出,需要用螃蟹來把價錢給彌補回來

王鵑不贊同張寶的話,她覺得還是種田好一點,只有百姓吃飽了飯才能做別的事情。

張小寶也不反駁“那就種田,看看能不能把京城司農寺的人多找點過來,有很多的時候好的種子有,可因爲運輸上的問題,想要用這樣的種子來種的話,費用太高。所以很多的地方都是自己留種子。”

“應該沒有問題,只要這裡套養成功的話,那麼就算是我們不說,也有人願意到這裡研究和學習,難道你想要把他們給拉攏過來?”

王鵑想不到張小寶的打算。

“不用,那樣的話,有人會不願意的,就是想給他們提點意見,讓他們少走彎路而已,民生上的事情不能壟斷,否則就要面臨當權者的打擊了。”

張小寶搖了搖頭說道。

別人騎快馬報信的度快,現在大的隊伍行進的時候就不可能那麼短短的幾天到地方了,看樣子就算是最快的度也要走上十天,這還是路比較好走的情況下。

七個小傢伙又不能整天地都呆在房子當中,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時間出來玩一玩。在遇到什麼好奇的事情的話。那他們又要讓張小寶和王鵑陪在一旁跟他們玩了。

於是,這個隊伍就走了足足半個月的時候纔到地方,此時那些個請束已經出去了,張忠的面子還不算凡是得到了請柬的人都答應過來。就連當地的有點勢力的人也未曾拒絕。

張小寶也明白,人家不是爲了看自己的父親纔過來的,是爲了能和海雲間的商會搭一條線,現在的陸州那裡的東西已經不是全都運送到京城那邊去賣了,留下來三分之一左右的數量放到了舒州。

現在還都是由海雲間的商會來負棄買賣,並沒有讓其他的商人幫忙。這種經營的方法當然不行了,浪費人才,有那麼一點見識的商人都清楚,等張忠把這裡建設的差不多了。也就是到了他離開的時候。

他一走那這裡就不可能還有那麼多的海雲間商會的人忙碌,必須要把許多的買賣讓給當地,他們等待的就是這樣的一個機會。

隊伍剛剛來到望江縣的時候,張小寶又收到了從三水縣那裡送來的禮物,今年過年是不可能回去了,莊戶們就算是想也沒有任何的辦法,只好把自己認爲最好的東西給主家送來。

燻雞和烤雞不能保存太長的時間。所冉不能送,那麼能送的就是當地的糧食了,挑最好的稻穩跟船一同運來,讓主家的人看看三水縣的收穫如何。

一個個飽滿的稻子,讓張小寶和王鵑都非常的高興,這纔是真正的高產,雖然這一次送來的都是挑好的,可那裡想來也不錯,看樣子讓司農寺的人過去還真的是一個好的辦法。

比起以前的產量,現在的就是那個時候的兩倍還多,這算的是平均產量,如果是更好的良田的話,甚至能夠達到是原來三倍的收穫。

用這樣的糧食作爲種子的話。那麼按照遺傳學的說法,以後研究出來的種子種出來的稻子產量會更高,一代一代的來,…小卜幾年的時間,整個大唐的糧食產量也就同樣會提高許心,

張小寶和王鵑的要求其實並不是太高。他們只想把整個大唐的糧食產量提高一點五倍,如此就是多了二分之一的糧食,這就不少了。

唯一可惜的是,兩個人不懂得雜交水稻的技術,不然的話,利說是現在大唐的這點人了,就是再多上十倍也沒有任何的問題。

望江縣這裡現在還是一個大的工地,原來幫忙着疏導的壩修完了之後,一部分的人繼續去修路,剩下的人在指導下開始修橋。

這個修橋的度不是看人乾的多快。而是要看水泥多長的時間能夠牢固,張小寶也知道這裡的天氣,不可能達到深圳的度,水泥不幹的話。難道還想繼續向行修?

雖然已經採用了用火來乾燥的手段,可效果並不是太好。

七個小傢伙來到了這個已經沒有水的堤壩上的時候就瘋開了,他們是頭一次見到這樣大的坑,顯得非常的興奮,只要有一個人到處亂跑。其他的六個人就會跟在後面。

張小寶和王鵑過來的時候沒有提前讓人打招呼。張忠在看到兒子和兒媳婦的時候也吃了一驚,又看到還有一幫的小傢伙,皺了皺眉頭。把張寶叫到了近前問道:

“這裡現在都忙着呢,你把他們給帶來幹什麼?”

“爹,你們忙你們的,我們也不搗亂,有人看着他們不用擔心他們的安全,何況現在的百姓對您的看法和之前又不一樣了,他們也同樣能幫忙保證弟弟妹妹的安全,我就是帶他們出來玩的。”

張卜寶對着父親解釋道,其實他還有別的話沒有說,張忠已經很長的時間沒有見過弟弟妹妹了,再這樣下去的話,很容易讓弟弟妹妹對張忠更疏遠,那可不是好事兒。

張忠見兒子堅持,也不可能把兒子再趕回去,看看下面施工的進度,說道:“把他們給看好了,千萬別掉下去,不然的話,兩家就都完了

“爹,我知道的,您就放心吧。爹。現在是不是應該讓人往這邊運送木頭了,看樣子再有半個來月的時間橋就修好了,只要水衝不倒,那上面就要開始讓別人通行了。”

張小寶對下面施工的進度非常滿意,勞動人民果然是最勤勞和最後智慧的,本來是要看水泥幹到什麼樣的程度纔可以繼續施工,一般來說。這個人力本身沒有更多的辦法。尤其是現在這個時代。

但百姓在幹活的時候就能想到想讓一部分的水泥漸漸幹一點,然後再混合上鋼鐵還有銅給添到那個樁子上面,這樣一來,水泥的連接方面不會差太多,鳳時還能讓這個橋墩乾的更快。

“小寶,他們這樣幹能行嗎?那水泥不是直接灌進去的,而是在外面幹一乾的話,很容易出事情,就是粘接的不好。”

王鵑眼睛看着下面的人在那裡忙碌的時候擔心地問道。

張小寶笑了笑說道:“放心吧,沒有問題的,這個就算是再不好,也比我們那個時候的偷工減料修出來的東西強,至少我們沒有把一個本應該很粗的鋼筋給拉成鋼絲,橋墩修的又這麼的笨拙,沒有什麼美感,只是一點點的水泥粘合方面不是問題。”

“那能承受百年一遇的洪水嗎?”王鵑沒有學過土木工程,她知道張小寶頭同樣也沒有機會去學。對現在的事情不是太理解,難道真的可以才用如此的手段?“還千年一遇呢,現在沒有什麼三峽水庫,所以不用擔心大不了到時候壞了再重新修一個”無非是錢的問題而已,我們不缺錢,幹活的人也不是六包以後的施工隊伍,我就這麼和你說吧,別看修起來覺得不如我們那個時候的,但質量絕對不那個時候的強。

沒看過資料麼?當初日本侵略的時候,修建的房屋,到了我們那個,時候的前幾十年依舊有的地方使用,非常的結實,下水道也不容易堵塞,一場大水下來,別的新修的房子都倒了,日本人留下來的房子依舊沒有任何事情?

是那個時候日本人的技術好?根本就不是那麼一回事兒,你用多少料,裡面是什麼樣子的鋼鐵,那纔是最重耍的,咱們的施工隊伍應該繼續培養,到時候壯大了之後就接整個大唐的建築任務。

我都相好了,就要錚錚建築集團。取鐵骨錚錚之意,不僅僅是說明建築的質量,也表明了建築集團人員的心態,我就不相信,我們那個時候的風氣改不過來,全是錢啊錢的,連道德都沒有了。”

張小寶說着話的時候越想越生氣。有點事情,比如什麼水災了地震了,房子就成片成片的倒,如果真的是多少年不遇的也行,問題是還有別的國家來比較呢。

同樣規模的大水,同樣震級的的震。別人的國傢什麼事情都沒有,受個傷政 府都要道歉,換成自己國家竟然死上許多的人還吹噓如何如何的厲害,要不要臉了?

王鵑看張小寶在那裡說着的時候眼神都變了後,抱住張小寶的胳膊說道:“你也沒少禍害,你好象並沒有在國內呆多長的時間吧?我說的是你開始詐騙以後?何必呢,人啊,你怨誰?你就能保證平常的百姓有一天到了那個位置上的時候也能真心爲民?。

張小寶愣了一下,想想王鵑的話確實非常有道理,怨什麼官員?官員也是從百姓一點點熬上去的,那黑心的商人在沒有賺到更多的錢的時候難道就不是平常的百姓?

這種事情實在是太複雜了,根本就說不清楚,每一個百姓或許都是這個制度形成的助力,只不過百姓把這個制度推出來了,卻又受到了自己推出的制度的傷害而已。要是真想埋怨的話,那麼就應該埋怨整個,中華民族的所有人。

誰也不要認爲自己是無辜的,或許這個民族就是這樣,但是呢,這個民族又是所有文明古國都完了之後依舊存在的唯一的文明古國,怎麼就這麼亂呢。

“或許正是因爲這樣的民族所以才推出了這樣的制度,也或許正式這樣讓別石看着怎麼也看不透的民族纔在別的文明古國完蛋的時候依舊挺立,那我們能做什麼?”

張小寶一時間覺得失去了方向,想的越多,就越迷茫。

“我們啊?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不白在這個世界上走一次,把自己的想法儘量地去實現,我麼不是救世主,你也不要把你放在那麼高的位置上,只要我們的家人平安,只要我們看到需要幫助的人能幫上一把。那麼我們就成功了

王鵑在這點上想的比張小寶更爲透徹。

第67章 東西可頂廣告費第89章 多少事情夜闌珊第52章 耳中似聞閻王笑第2章 欲問消息求不得第849章 城外月下演出中第232章 殺敵抓人於夜色第72章 塵埃落盡又獲利第715章 燈火通明迎刺史第41章 縣衙門口賣蔬菜第777章 但求歡樂甭煽情第773章 迫不得已新規則第642章 籌集錢款有他路第718章 不清形勢遭麻煩第697章 驚天面目事是大第883章 打油詩中定日期第34章 料事於先不希奇第44章 兩縣縱橫又聯合第435章 朝堂之上初交鋒第313章 上善之心應若水第719章 滿城酒樓尤餓死第75章 確認外鄉去爲官第45章 雜貨鋪前收四狗第238章 故作無事把魚釣第634章 相對無奈關鍵地第455章 算來算去如先前第603章 弘農變化集市譁第39章 知恩圖報見樸實第90章 算計果然非一般第714章 割地賠償俱誤會第956章 陰雨連綿野味多第695章 一縷輕煙幻重生第28章 辣醬一出誰可比第835章 一夜之間新開店第389章 碧海銀沙初顯榮第1章 大義壓來又妥協第788章 迎接來遲怎麼死第77章 伴我飛翔伴我闖第668章 輕鬆相對附從唐第752章 丹心一片叢叢第52章 耳中似聞閻王笑第537章 血肉作欄身作路第729章 一爲做飯一干活第78章 輪船先要給我家第375章 打開局面不容易第528章 夜中縣衙出動靜第383章 人造死海初動工第117章 過年纔好賣鞭炮第390章 衆心迴盪槍鳴聲第507章 天下常事無常理第602章 各種判斷難應對第754章 初看世界無感懷第274章 縣中三官寒中站第161章 想做好人太爲難第一百二十一章第685章 多方聯合原如此第338章 欲想輕閒事又來第943章 色子未投人先倒第282章 有人自認得真學第98章 背後勢力人不知第842章 一枝一葉總關情第804章 家族議事停出貨第6章 院中果然不少水第162章 各懷心事夜不眠第70章 背後是誰在努力第263章 原來是讓去做菜第214章 合作釀酒把錢賺第34章 料事於先不希奇第241章 千萬不要留機會第415章 華山論劍堆雪人第511章 愛好和平講文明第423章 我們一直在努力第246章 陰謀詭計隱背面第409章 軍中印信有他用第981章 年夜商定初二歸第626章 無數戰法歸平和第317章 運走水泥送煤來第八十七章第869章 分級怎般問鍋巴第50章 估算產量不滿足第429章 論劍初始強攀巖第641章 紅塵難定錢欲借第189章 舒州任職又短暫第1章 百姓幹活給飯吃第814章 前計將到後計出第426章 不是離別才匆匆第668章 歡迎名義來攻擊第762章 新年夢幻心夢幻第787章 力壓縣令有一人第20章 家人共餐福滿懷第3章 張家還可有後手第35章 重建家園增人口第9章 衙門快馬好消息第860章 交流過後心情好第87章 產量估算有些低第464章 身在何地不知處第258章 逆境之時騰空起第577章 內部矛盾向外轉第八百六十六七章 知識力量逆天爲第918章 合作給船遇遠帆第八十一章
第67章 東西可頂廣告費第89章 多少事情夜闌珊第52章 耳中似聞閻王笑第2章 欲問消息求不得第849章 城外月下演出中第232章 殺敵抓人於夜色第72章 塵埃落盡又獲利第715章 燈火通明迎刺史第41章 縣衙門口賣蔬菜第777章 但求歡樂甭煽情第773章 迫不得已新規則第642章 籌集錢款有他路第718章 不清形勢遭麻煩第697章 驚天面目事是大第883章 打油詩中定日期第34章 料事於先不希奇第44章 兩縣縱橫又聯合第435章 朝堂之上初交鋒第313章 上善之心應若水第719章 滿城酒樓尤餓死第75章 確認外鄉去爲官第45章 雜貨鋪前收四狗第238章 故作無事把魚釣第634章 相對無奈關鍵地第455章 算來算去如先前第603章 弘農變化集市譁第39章 知恩圖報見樸實第90章 算計果然非一般第714章 割地賠償俱誤會第956章 陰雨連綿野味多第695章 一縷輕煙幻重生第28章 辣醬一出誰可比第835章 一夜之間新開店第389章 碧海銀沙初顯榮第1章 大義壓來又妥協第788章 迎接來遲怎麼死第77章 伴我飛翔伴我闖第668章 輕鬆相對附從唐第752章 丹心一片叢叢第52章 耳中似聞閻王笑第537章 血肉作欄身作路第729章 一爲做飯一干活第78章 輪船先要給我家第375章 打開局面不容易第528章 夜中縣衙出動靜第383章 人造死海初動工第117章 過年纔好賣鞭炮第390章 衆心迴盪槍鳴聲第507章 天下常事無常理第602章 各種判斷難應對第754章 初看世界無感懷第274章 縣中三官寒中站第161章 想做好人太爲難第一百二十一章第685章 多方聯合原如此第338章 欲想輕閒事又來第943章 色子未投人先倒第282章 有人自認得真學第98章 背後勢力人不知第842章 一枝一葉總關情第804章 家族議事停出貨第6章 院中果然不少水第162章 各懷心事夜不眠第70章 背後是誰在努力第263章 原來是讓去做菜第214章 合作釀酒把錢賺第34章 料事於先不希奇第241章 千萬不要留機會第415章 華山論劍堆雪人第511章 愛好和平講文明第423章 我們一直在努力第246章 陰謀詭計隱背面第409章 軍中印信有他用第981章 年夜商定初二歸第626章 無數戰法歸平和第317章 運走水泥送煤來第八十七章第869章 分級怎般問鍋巴第50章 估算產量不滿足第429章 論劍初始強攀巖第641章 紅塵難定錢欲借第189章 舒州任職又短暫第1章 百姓幹活給飯吃第814章 前計將到後計出第426章 不是離別才匆匆第668章 歡迎名義來攻擊第762章 新年夢幻心夢幻第787章 力壓縣令有一人第20章 家人共餐福滿懷第3章 張家還可有後手第35章 重建家園增人口第9章 衙門快馬好消息第860章 交流過後心情好第87章 產量估算有些低第464章 身在何地不知處第258章 逆境之時騰空起第577章 內部矛盾向外轉第八百六十六七章 知識力量逆天爲第918章 合作給船遇遠帆第八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