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這些婦人都是目不識丁的人,她們只聽懂了吧這個棉布做出來,能在這裡工作,可是在這裡工作具體有多好,顯然鄉下婦孺們見識有限,也無法想象。
官大於民。
她們這些草民都是聽從吩咐,即使工作條件不好也不敢有意義的。
楊惜婉看着一臉懵懂的婦人們,莞爾一笑。
還是先做事吧,這些人連自己說什麼都不明白呢。
楊惜婉笑了笑,開始招呼郝明達把重要的工人招來。
染布坊分男工女工。
古代男女風氣森嚴,所以染布坊隔了兩個地方。
一個是男工用來扎棉的,一個是女工用來紡紗,漿紗的地方。
這樣分工不至於男女混亂,還能分工明確。
郝明達之前把在綢布莊工作的夥計們也都被招到了一起,楊惜婉先把他們找到一起要如何用木棉攪車扎棉,這扎棉車第一次用,楊惜婉心裡還有一些惶惶。
這種古代的技藝,她也沒有用過。
還是在這裡的男工膽子大。
染布廠裡青磚地被打掃的一塵不染,二十幾框棉花都被聚集在了一起,鋪在趕緊的青磚。
那木棉攪車被這些男工開始走工紮起來。
這十臺木棉攪車一起開始扎棉,場面相當熱鬧。
楊惜婉見扎棉井井有序,又走到女工這裡,開始找技術嫺熟的人如何紡紗漿紗這些
楊惜婉其實自己對棉花這些也是二愣子。
她所知道的也是從前世人歷史得知的,只能如瞎子打轉,看看能不能從這糊塗的路找到明確如何節省時間製作出棉布的辦法。
所以後面楊惜婉真的很忙。
楊惜婉連續三天時間都窩在這個染布坊裡。
三天裡,從一開始的懵懂,到無數次失敗,漸漸已經開始摸出一點製作出棉布的初步樣式。
當然和前世的棉布現在還是沒有辦法的。
楊惜婉這幾天幾乎天天都宿在臨南縣裡,連家都沒有回。
臨南縣裡的官紳也好,還是權貴也好,楊惜婉一概不見,她要趕緊把棉布,棉衣,棉被製作出來,然後把南陵州能改變的地方全部改變,這樣她才能安心去京都。
她的時間很緊,她來不及廢多餘時間在不重要的人和事。
第四天的時間,譚老夫人和譚博明來了,他們是直接找到染布坊。
楊惜婉出來見譚老夫人和譚博明的時候,身頭都沾了不少棉花,整個人看去有點亂糟糟的,可是楊惜婉臉的喜悅看的譚老夫人和譚博明愣了一愣。
滿臉的笑意的楊惜婉和幾個月前的他們印象相,看去更加精神飽滿了。
“草民,下官見過南陽縣主!”譚老夫人好譚博明同時跪在地拜見。
楊惜婉連忙拉起他們,道:“老夫人,譚大人,你們快起來吧。”
譚老夫人被楊惜婉扶着起來,邊起來邊笑道:“這禮不可廢,你現在是縣主,身份不一樣了。”
譚博明也跟着起來,道:“是啊,下官沒有想到,這去了一趟京都原本那個神醫忽然成了南陽縣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