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鏖戰

長安是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和隋唐大運河的起點,是迄今爲止唯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爲世界歷史名城的中國城市,與雅典、羅馬、開羅並稱世界四大文明古都。擁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和1200多年(不計陪都)的建都史,歷史上曾有周、秦、漢、隋、唐等在內的13個朝代建都於此,唐朝鼎盛時期常住人口185萬。作爲中華首都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達一千多年。

“一座城市的歷史就是一個民族的歷史”,長安,這座中華歷史文化的首善之都,以世代傳承的雍容儒雅,滿腹經綸,博學智慧,大氣恢弘,成爲中華歷史的底片,中華文化的名片和中華精神的芯片。

西漢末年王莽執政時期,長安城一度毀於戰火。至東漢光武帝劉秀建國,長安改稱西京。及至漢末,漢獻帝曾遷都回長安。兩漢時期,長安一直作爲都城存在。漢長安城位於今西安市區西北郊外,面積約36平方公里,大約是同時期羅馬城的四倍。長安城有12座城門和8條主要街道,最長的街道長5500米。

現在漢軍面對的雖還不是隋唐時期鼎盛的新長安城,雖然這時的漢長安歷經長期戰亂,年久失修凋敝殘破,但別忘了,它依舊是這個時代最大最堅固的巨型城市!

而且劉曜定都長安後,對關隴和幷州的晉朝殘餘勢力和羯、氐、羌、巴等進行了征服戰爭,把被征服的各少數民族部落數十萬人遷徙至長安。加上長安城內原有的人口,總人口數已經達到了一個對這個時空而言,令人感動恐怖的數字!城內的駐軍也是達到了八萬多人!

所以張平安排在前趙的這路大軍,也是三支大軍中人數最多的,達到了十萬人,還另外部署了大量的黑甲武士從中輔佐。對於古都長安張平是勢在必得的,因爲這裡是他爲大漢精挑細選出來的都城。不管是從地緣政治還是實際需求出發,長安都是這個時代最合適做爲都城的地方。

就像張良對營造漢長安城的劉邦說的那樣,關中有函谷關、隴蜀的沃野千里,南邊有巴蜀的富庶,北邊有胡人畜牧的便利,可以在三面防守,並向東方牽制諸侯,只要握住渭水通運京師,當東方有變,就可以順流而下。正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

攻伐長安的十萬漢軍,沒有選擇圍城而攻,而是在東面的宣平門、清明門、霸城門三門平直的十二米高夯土城牆外,先列起了一個前攻後守左右機動的陣形之後,這才準備開始攻城之戰。

而前趙皇帝劉曜,一邊在城中原有駐軍八萬的基礎上,又緊急強徵城中青壯五萬多人,將這些炮灰全部都拉上了東城牆。一邊又迅速命令原本集結在邊境地區的十幾萬重兵,快速回援都城長安,同時又見周圍各地發出勤王徵集令,要求各地也迅速出兵向都城長安圍攏,準備依託堅城待援,然後在城下一舉全殲來犯的大漢軍!

因爲城牆外有寬8米深3米的壕溝,填壕而攻是最不明智的做法,所以大漢軍的主攻方向還是那三座高大宏偉的城門。組裝起來的近百具巨型改良版對重式投石車,將一個個巨大的石彈不停地拋向城關處,隨着一聲聲的巨響和守軍驚恐的尖叫聲,三座挺力着的城關,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被摧毀着。

前趙皇帝劉曜,沒想到大漢軍還有如此犀利的攻城器械,照此發展下去,不出半日這三門必破!無奈之下,他只好抽調兵力從南北兩個方向出城,主動向城外的大漢軍隊發起了攻擊。

因爲知道大漢軍一旦攻入城內,他們以及他們的家人將面臨怎樣的結果,所以出城攻擊的前趙軍士卒們,都是非常的瘋狂!可銅牆鐵壁般的大漢軍隊,必定會讓他們失望的。

漢軍們按照黑甲武士的指導,將後世的炮兵理論提前應用到了攻擊軍陣所用的投石車上,在十幾米高的瞭望臺上觀察手的指揮下,將一堆堆的石塊按照提前標定好的拋射諸元,劈頭蓋臉地準確砸在進入千米範圍內的前趙軍頭上。

衝破投石車攻擊範圍的前趙軍,已經不足原來的三分之二。可當他們以爲剛剛脫離苦海時,卻又在八百米的距離時,遭遇到更加恐怖的弩炮攻擊!一支支粗重的箭矢在強大動能的作用下,把前趙的士卒們釘成了一串串的人串帶飛岀去。當人往前一段距離後,倖存下來的人又迎頭撞上了多段擊方式射出的神臂弩弩箭,在密集的箭雨打擊下,前趙士卒們終於失去了最後的勇氣,在一片慘叫聲中崩潰了。

經過一上午不停的轟擊,長安城東面的三座城門終於都被轟塌了,進攻的大漢軍舉着巨盾組成盾陣緩緩進入了長安城,更爲慘烈的戰鬥開始了!攻入城內的大漢軍有條不紊地組成了一個個方陣,這些方陣都是盾兵、弩手、長矛手和重步兵組合而成。面對從各條街道上蜂涌而至的前趙守軍,他們嚴格按照戰陣要求,從容應對着這連續不斷的衝擊!

弩手們已經麻木了,按照多段擊方式操作手中的連弩,向對面密集的前趙軍進行覆蓋射擊,跟隨着方陣緩慢推進的他們,已經不知道第幾次更換連弩的箭匣了,只記得嚴格按照黑甲武士們的口令行動。

盾手們也已經麻木了,也不清已經進行了幾次輪換,但只要知道一旦輪換到前排,就必須保證如牆推進般盾陣的嚴密和牢固,身材高大此時卻個個氣喘如牛的他們,只是看到身後配合的長矛手,將手中三米長的長矛,從巨盾上的矛孔中,刺出,收回,再刺出,再收回,而與此伴隨着的是敵人的鮮血、慘叫和腳下的屍體。

第二十七章 整編第二百八十九章 歡迎第二百三十九章 反思第二百零二章 亮相第二百一十九章 直播第七十九章 稱帝第六十三章 求婚第一百四十二章 立足第三十三章 三計第六十七章 裝備第一百零四章 一戰第一百八十四章 禮物第三百二十三章 誓言第二百五十四章 巖樹第六十五章 軍售第二百四十七章 商貿第九十六章 改造鐵血穿越週年感言!第一百一十四章 中南第三百一十三章 團聚第二十七章 整編第二百三十八章 煉體第二百零七章 大婚第二百一十三章 強硬第七十一章 善後第二百六十六章 底牌第十九章 回國第七十五章 參軍第二百三十九章 反思第二百一十三章 強硬第一百零九章 熱潮第一百八十三章 收穫第一百七十九章 標靶第一百八十九章 解鎖第一百三十三章 建城第七十四章 進攻第三百一十八章 認親第二章 現世第一百七十四章 伴侶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戰第三百零三章 暴動第一百一十四章 中南第二百四十三章 開局第二百二十九章 抉擇第一百二十七章 契約第三百二十六章 十年2第二百九十三章 成功第一百八十八章 重逢第三百零七章 時間1第六十九章 城堡第二百零一章 希望第一百九十八章 成長第一百二十一章 靈氣第二百八十八章 困擾第二百一十六章 征途3第一百五十五章 鏖戰第三百二十五章 十年1第二百三十四章 救治第十四章 巨賊第二百二十五章 購艦第三十八章 混亂第二百七十五章 成軍第四章 行動第三百零四章 團聚第二百八十三章 故地第七十四章 進攻第一百一十八章 冒險第四十三章 拒絕第二百章 不安第一百九十二章 瘟神第二百五十八章 控制第三十五章 回家(二)第二百五十四章 巖樹第二百六十五章 仙境第一百二十四章 預案第二百三十章 新生第一百七十八章 作死第二百六十一章 困境第三百二十八章 終章第二百八十一章 着急第二百章 不安第三百一十七章 榮耀第十六章 炮轟第三十五章 回家(二)第三百零一章 百歲第九十三章 必然五十萬字感言第九十章 英烈第二百四十五章 起步第一百二十六章 收服第八章 擴大第三章 啓動第一百八十八章 重逢第四十二章 簽約第十三章 大盜第二百四十九章 監控第一百一十七章 探索第一百二十八章 幸運第二百三十四章 救治第六十三章 求婚
第二十七章 整編第二百八十九章 歡迎第二百三十九章 反思第二百零二章 亮相第二百一十九章 直播第七十九章 稱帝第六十三章 求婚第一百四十二章 立足第三十三章 三計第六十七章 裝備第一百零四章 一戰第一百八十四章 禮物第三百二十三章 誓言第二百五十四章 巖樹第六十五章 軍售第二百四十七章 商貿第九十六章 改造鐵血穿越週年感言!第一百一十四章 中南第三百一十三章 團聚第二十七章 整編第二百三十八章 煉體第二百零七章 大婚第二百一十三章 強硬第七十一章 善後第二百六十六章 底牌第十九章 回國第七十五章 參軍第二百三十九章 反思第二百一十三章 強硬第一百零九章 熱潮第一百八十三章 收穫第一百七十九章 標靶第一百八十九章 解鎖第一百三十三章 建城第七十四章 進攻第三百一十八章 認親第二章 現世第一百七十四章 伴侶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戰第三百零三章 暴動第一百一十四章 中南第二百四十三章 開局第二百二十九章 抉擇第一百二十七章 契約第三百二十六章 十年2第二百九十三章 成功第一百八十八章 重逢第三百零七章 時間1第六十九章 城堡第二百零一章 希望第一百九十八章 成長第一百二十一章 靈氣第二百八十八章 困擾第二百一十六章 征途3第一百五十五章 鏖戰第三百二十五章 十年1第二百三十四章 救治第十四章 巨賊第二百二十五章 購艦第三十八章 混亂第二百七十五章 成軍第四章 行動第三百零四章 團聚第二百八十三章 故地第七十四章 進攻第一百一十八章 冒險第四十三章 拒絕第二百章 不安第一百九十二章 瘟神第二百五十八章 控制第三十五章 回家(二)第二百五十四章 巖樹第二百六十五章 仙境第一百二十四章 預案第二百三十章 新生第一百七十八章 作死第二百六十一章 困境第三百二十八章 終章第二百八十一章 着急第二百章 不安第三百一十七章 榮耀第十六章 炮轟第三十五章 回家(二)第三百零一章 百歲第九十三章 必然五十萬字感言第九十章 英烈第二百四十五章 起步第一百二十六章 收服第八章 擴大第三章 啓動第一百八十八章 重逢第四十二章 簽約第十三章 大盜第二百四十九章 監控第一百一十七章 探索第一百二十八章 幸運第二百三十四章 救治第六十三章 求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