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號。
一晃之間國慶長假便過去。
無限夢那些仍在放假期間的員工,也陸續搭乘不同批次航班回國。
這次出國經歷,給不少華夏員工帶來令人難忘的經歷。
無限夢休息區內,幾乎聚集了無限夢全體員工。
他們正興奮的看着cctv直播的‘國家最高科學獎頒獎現場。’
此時頒獎還沒有開始,兩百多位不同領域科學家陸續進入會場,記者拿着話筒正一個接一個的進行隨機訪問。
這次頒獎典禮不同以往。
首先是場館的佈置。
往常像這種大型會議應該佈置的都很嚴肅,但這次佈置的卻如同開茶話會一樣,‘主席臺’僅僅是一片高出來的臺階。
這種佈置在西方科學界很常見,但對華夏來說確實是一個非常重大的改變,確切的說是:改革。
這是科學平等自由的象徵。
其次,這些科學家皆身着量身訂做的‘中山裝’。
以往這種場合,大家都是西裝襯衫。而這次要求穿中山裝,也是有一定內涵的。
要求科學家們身着中山裝的原因,是不忘民族氣節,並與西方科學家區分。
從進入20世紀以來,華夏全面模仿西方國度。
西裝、洋服,似乎只要是老外出品的就是高檔、高貴、高氣質的代表,而華夏自己的東西卻成了街邊貨。
這次舉辦方之所以如此要求,也是要一改過去的作風,不再盲目的跟隨西方國際的,打造自己的特色。
所謂‘身體力行’。
既然要改變,就要先做出行動。
或許有一天,西方人會穿上中山裝參加華夏的科學頒獎典禮。
最後一點不同的是:
現在領導和科學家們都沒有演講稿,大家可以自由的說自己想說的。
不過你要是早有準備,舉辦方也不會沒收。
只是不再按照過去的形式來走。
這三點雖然只是小小的改進。但對科學家來說不亞於當初的‘變革’。
通過這件事可以看出國家正在逐步的走向‘開放化’,不再只是表面,而是深層次。
這裡面,楊葉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頒獎會議舉辦前3天。楊葉接道洪老爺子的邀請去香山做客。
午宴上,衆人小談政治,大談科學,從國內科學發展現狀,一直聊到科學未來的展望。
大老闆詢問了楊葉對這次活動舉辦的看法,於是楊葉便提出了‘不拘一格,與時俱進’這個理念。
‘與時俱進’。
實際就是說‘要與世界科學界的自由開放看齊’。
國內的科學界,說不好聽的就是政治傀儡,只是爲了研究而研究,而不是爲了興趣愛好而去研究。
談到這裡。楊葉專門向大老闆聊起‘胡越教授’的故事。
胡教授在10月4號已經出國,他走前發了一封電子郵件給楊葉。
信中,胡教授用半文半白的語調向楊葉解釋自己的苦衷,並直言拒絕了他的建議。
正如他說的:“我很愧對賢弟的厚愛。君子之道貴在誠信,我既然已經同意美國機構。就不能再和你合作。”
最後他在郵箱附件中追加了一份‘電子文檔’,文檔內記錄着胡教授對‘地獄洛斯德’的看法和個人理論。
看到這份文檔楊葉深受感動,當時便搭機從平安飛往花都,與胡教授見在華的最後一面。
當時雨下的很大,胡教授看到渾身溼漉漉的楊葉匆忙趕來,忍不住失聲痛哭,捶胸頓足的直呼:“慚愧。慚愧。”
楊葉也在雨水沖刷下流淚不止。
這幅畫面,很快就被花都日報記者捕捉到,很快網上便出現《老少科學家機場分別》的新聞圖片。
在人們熱論二人惺惺相惜的時候,又有誰知道胡教授離開的苦衷。
或許有人覺得他過於迂腐,太守誠信,但根本還在於沒有一個適於他的環境。
如果華夏有任何一個公司和組織願意資助胡教授。恐怕他就不會遠渡重洋前往美國。
聽完楊葉說的這個故事後,大老闆很有感觸,當時就拍案說要搞‘科學改革’!
本次頒獎會就是改變的第一步。
實際‘中山裝’的提議,就是楊葉提出的。
楊葉提出‘不拘一格,與時俱化’。就是告訴大老闆:在學術自由方面與國際一致,但我們也不用刻意的去模仿世界。
英國有自己的燕尾服,爲什麼我們華夏不能有自己的中山裝?
於是,中山裝就成了這次典禮的一大亮點。
不出意外的話,會議結束後國務院就會出臺一項《有關華夏科學發展》的意見。
屆時政府會加大民間科學界發展的鼓勵與獎勵力度。
另外這次頒獎會上,楊葉也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宣佈。
……
頒獎大廳。
現場的學術氣氛很濃。
因爲到場的都是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加上本屆與衆不同的‘開放性’,使得到場媒體也很多。
不同領域學者專家,與記者間的互動也相當融洽,
其實從他們談話內容來說,已經不亞於國外科學界的水準,不過這些內容都處於理論方面,國內的大型實驗室還是相當缺乏的。
“楊先生,總算抓到你了。”
楊葉、柳飛燕、王峰三人一走進大廳,就受到不少記者的關注,那些老輩科學界們也紛紛看向這個新一代的接班人。
其中有不少都是火種實驗室裡的人。
今天楊葉這身中山裝很得體。
柔和的燈光下,整個人顯得利索又富有朝氣,看得不少女性服務人員都是‘如癡如醉’。
“呵呵,我又不是小動物,你抓到我也不能煮了吃。”
“呵呵……”
楊葉這番風趣的話,使得在座不分男女老少紛紛歡笑起來。
一套記者舉起話筒笑道:“作爲本屆最年輕的的獲獎者,你有什麼看法?”
“看法?你想聽謙虛一點的,還是誠實一點的?”
聽到這裡,電視機前的觀衆。以及在場衆人收起笑容,專注的凝視着楊葉。
楊葉看着鏡頭直言道:“謙虛一點的說,我感覺這次能獲獎,完全是衆位老前輩的禮讓。”
“誠實一點的說……這是我應得的。”
“譁!”楊葉這番‘語出驚人’的話。就好像水滴油鍋似的!電視收視率直線上升。
華夏人講究‘溫文爾雅,謙虛厚德’。
不少人聽到楊葉這番話,都開始覺得他有點狂妄自大了。
“是不是覺得我很狂妄?沒有年輕人的謙虛?”
楊葉含笑與柳飛燕互視道:“那麼請問心裡面這麼認爲我的人,您還何嘗不是因爲一點點成就,就沾沾自喜,得意一輩子?”
“話可以謙虛,心態也可以謙虛,那麼科學成果能謙虛嗎?”
“如果哪位能做到我現在成就,我願意雙手把獎章送給你們。”
譁——
楊葉這番話說完,大廳內一片掌聲。不少人都有點明白他這番話的用意。
接下來,楊葉語氣變得平和謙虛起來。
“其實楊葉也沒做什麼貢獻,yos是借雞生蛋,洛斯德也是誤打誤撞,植物發電以及淨水液都是我們實驗室那羣兄弟的功勞。”
“我昨天想了一夜都想不明白。爲什麼會把獎項給我。難道就應爲我是殘疾人(神經病)?然後特殊照顧?”
(呵呵呵,現在和電視機紛紛輕笑。)
“華夏有14億人,與我同名同姓的少數,與我同樣擁有科學夢想也不在少數,爲什麼我就能做到,你們不能?”
“難道14億大國,找不出第二個年輕人。非要這羣老前輩來每年過來撐場嗎?”
說着,楊葉轉頭對一旁90高齡的李院士問道:“老李同志,你們誰想來?”
“孫子,你爺爺有關節炎。”李院士假裝惱火的揮舞着拳頭。
他這句話無疑表明了態度。
楊葉這番話,的確觸動了這羣老一輩科學家的心。
從90年代華夏科學界就開始出現‘供血不足’的現象。
2000年開始,大批的高材生涌入國外留學。然後一去不復返。
進入2010年,華夏科研雖然如茶如火的開始發展,但根本上卻沒有拔尖人才的出現。
一個泱泱大國,14億人口,60年居然出不了一個諾貝爾獎得主。
說實話。這些老一輩的科學家早就想‘退位讓賢’了。
“看,老爺子有關節炎還要來參加頒獎典禮,這獎拿的真不容易。”
“呵呵……”現在笑聲零星的響起,更多是深思。
說到最後,楊葉深吸了一口氣,凝視着鏡頭道:“現在開始,我希望年輕人能拿出一股銳氣來!”
“買不起房,你可以抱怨國家……”
“考不上大學,成不了科學家,無法實現夢想,你還能抱怨國家,抱怨政府嗎?”
“我楊葉什麼情況,估計大家比我自己更清楚!我能從一個一無所有的吊絲,站在這個舞臺上,爲什麼你們不能?”
說着,楊葉赤紅着臉指向身後的演講臺說道:“除我之外,這裡還有9個席位虛位以待,只要你們肯努力,我敢保證這裡就有你的一席之地!”
“沒錢我給你資助,沒實驗室我出自幫你建設……”
“就怕你們沒志氣,沒夢想,沒勇氣!”
“別給自己找藉口,也別把自己看的這麼低,每個人都是未來的諾貝爾,華盛頓,只要我們肯努力,世界都要爲我們讓路!”
“如果誰覺得我楊葉說話狂妄,就憑着真本事,拿着你的科學項目來這裡見我!”
“呃……是不是看法有點多了?”
“哈哈哈,說的好!”
“鼓掌!你爺爺的,可算說道老子心坎了!”
“臭小子,嘴巴挺會說啊!”
隨着楊葉這聲幽默的結尾,現場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每一個在場科學家都激動的鼓掌。
站在舞臺背後的總書記等高層領導,也含笑着這個被榮譽環繞的年輕人拍手。
他這番話,說出了多年來國家想說,又說不出來的話……
“小葉終於成長爲新一代的精神領袖了……好!我果然沒看錯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