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節 滯(下一)

對於這個問題,徐庶沒有正面回答,而是詢問道:“雍州因何陷入戰火?諸侯征伐雍州可有聖旨?諸侯以何名義瓜分雍州?”

徐庶的三個問題可以歸納爲一個,那就是師出何名?由這個問題就可以看出徐庶的核心思想,那就是他不擁護任何無緣無故征戰他州的勢力;若是黃巾出征雍州的時候,可以向朝廷要來聖旨,那麼想必也不會出現徐庶刺殺小馬哥的事情,自然也沒有徐庶出仕相助拖老虎打灰機抵抗黃巾的節目。

小馬哥自然無法回徐庶的問題,但卻從中得到了一個教訓,那就是在古代征戰的話,必須師出有名,否則將被一些仁人智士唾棄;從涇關府衙告辭而出,小馬哥沒有返回涇關外的黃巾軍營,而是徑直出了涇關,朝司州洛陽方向拍馬而去。

爪黃飛電一路疾馳出雍州入司州,小馬哥欲轉道前往虎牢關,己經有蠻長一段時間沒有跟魏延聊聊天,談談理想;卻不料在官道上遇到一位洛陽使者,使者遞上信件,卻是皇帝陛下讓小馬哥速速入京都商議一件重要的事情。

小馬哥大爲詫異,這皇帝每天就吃喝享樂,哪有什麼重要事情啊?想是如此想,卻仍然驅趕爪黃飛電,快速朝洛陽城移動;僅一個小時左右,小馬哥己是入了洛陽外城,而在小馬哥入洛陽城的時候,劉備、曹操居然也在同一時間進入洛陽城。

劉備此時己經擁有與爪黃飛電同一階位的座騎——的盧,而曹操則擁了同爲神獸級別的座騎——驚帆;擁有此等絕世名馬,他們也可以象小馬哥那樣在極短的時間內,穿州過府到達想要去的地方。

193年初秋,洛陽皇宮內,小馬哥、劉備、曹操及皇帝劉協正一起坐養心殿內,皇帝此時己經15歲,經過幾年的皇帝生涯,己經具備皇帝的威嚴;再加上洛陽內並沒有任何約束他的諸侯,皇帝在洛陽內也是耍的得心應手,更顯出帝王風範。

此次皇帝急召三位進宮則是爲了一件事情,有關傳國玉璽的事情。

傳國玉璽至今下落不明,在董卓爲亂洛陽的時候,此件重寶失了蹤,而沒有玉璽讓皇帝覺得渾身不自在;經過幾年的經營,皇帝也擁有了相當的實力,遂發動人力、物力多方探查,終於讓他得知此件重寶的下落。

“孫堅此人號稱江東猛虎,三位卿家可有良策?”皇帝講述了完自個探查經過後詢問道。

有什麼良策?打唄。

只是孫堅此時己佔據揚州相當大的地盤,而黃巾與曹魏勢力都與揚州相隔甚遠,至於劉備還是沒有地盤的;皇帝召劉備來,則是因爲劉備跟他是一家子,有親戚關係,想要拉上劉備一把,只要能奪回玉璽,劉備就算只是跟着湊熱鬧,也算立下大功,皇帝就可以給劉備一些好處。

黃巾與曹魏勢力與揚州相隔甚遠,就無法發動戰爭,那接下來就是暗殺孫堅,而這個也是皇帝召三位前來的目的;三位手下猛將衆多,若是抽調一起前往揚州,定能夠活擒孫堅,然後秘密審問出傳國玉璽的下落。

此時天下諸侯割據,黃巾雖爲第一勢力,但小馬哥卻是無意自立的,他是擁護大漢帝國繼續存在下去,而曹操此時自然也沒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能力,至於劉備那更是不要提了,丫連地盤都沒有。

大漢帝國此時的情況倒是蠻奇特的,天子類似個大領主,而諸侯們則是小領主,大家佔着地盤,偶爾想起也會交些稅給皇帝,若是實在太窮了,自然也就無視皇帝的存在;但無視歸無視,大漢天子卻是擁有大義正統的,各方諸侯有時候仍然需要借天子這張虎皮,做一些事情的。

比如小馬哥攻打雍州的時候,並沒有讓皇帝下旨,這才使得徐庶認爲黃巾出師無名,也正因爲這一點,小馬哥明白,以後向哪一方勢力開戰,就肯定要向皇帝討來聖旨,然後以正義之師的名義,向對方宣戰。

有了正式的名義,天下仁人智士們雖都明白什麼事情,卻也不會指責黃巾太過囂張。

皇帝召開的會議,最高興的自然數劉備,他手下就兩兄弟,地盤是沒有,但若是能夠刺殺孫堅並拿回傳國玉璽,想必皇帝也不會虧待他;不過劉備也知道自己只是個跑龍套的,主角還是坐在對面的那兩牛人,馬永貞跟曹操;因此,劉備將喜色藏在心底,低着頭飲酒,眼角卻不斷的觀察馬永貞與曹操。

馬永貞跟曹操是有私怨的,不過曹操乃是一代梟雄人物,很早就跟小馬哥握手言和,可惜小馬哥不是梟雄人物,他是小心眼人物,對曹操的言和,小馬哥保持十萬分的警惕;至於刺殺孫堅這活計,小馬哥倒也不反對,而曹操同樣也不反對。

皇帝大喜,雙手一拍,數位宮女緩步而入,手中各捧着紅漆木盒,將木盒一一放在三位身前桌子上後又齊齊退下;皇帝待那些宮女都走了沒影,又命心腹在殿外查看了番後,才神秘兮兮的掀開蓋在木盒上的錦布;錦布一被掀開露出類似玉佩模樣的雕琢之物,皇帝指着這三件顏色各不相同的雕像低聲說道:“三位愛卿之座騎皆可列爲天下名馬,而這三件物品,則可以讓三位愛卿的座騎威力更甚一籌。”

小馬哥一聽皇帝這話大爲驚訝,持起那五顏六色的雕塑,耳邊即聽到提示聲,“四不像之玉雕,用此物與座騎混合,可使座騎進階。”

有話說君子不立危牆之下,無論是曹操又或是劉備都屬於很牛擦的人物,皇帝讓這些人物去刺殺孫堅,看似極不合理,但這是一款遊戲,NPC們同樣也需要經過不斷的撕殺,才能夠提升自己的實力。

小馬哥、劉備、曹操接受了皇帝的玉雕,然後一起出了皇宮,翻身上馬,馬蹄如輪般奔馳在官道上,出了司州朝揚州方向奔去,此次刺殺僅三位知道,也僅此三位去執行。

第十九節 周瑜是個受(上)第十四節 竹馬(下)第十九節 帝(上一)第十八節 敲(下一)第十節 有風(上)第五節 天下皆反(中)第四節 庸人自擾(上)第九節 談談(上一)第十四節 竹馬(下)第一節 幷州曲(下)第一節 縣守是幹啥滴(上)第九節 玄甲兵陣(下)第十六節 閒等之事(上)第二十節 黃巾的故鄉(下)第五節 虞兮虞兮奈若何(上)第七節 何處爲基業(上)第三節 間客(下二)第一節 豔遇(下一)第十五節 部將們的心思(下一)第十四節 復王與復帝(上)第十四節 聚(下)第八節 調停人(下二)第三節 亂(上)第十一節 潘無雙(下)第十九節 帝(上二))第四節 黃巾大頭號目(上)第七節 玄甲石像(下)第十三節 叫你一聲爹(下)第十二節 戰鼓擂動(上二)第七節 高驪(上)第五節 虞兮虞兮奈若何(上)第二節 虎牢關前(下)第十節 有風(上)第八節 打亂架(上)第十五節 士(上)第二十節 咆哮(上二)第九節 玄甲兵陣(下)第二節 老友再相聚(下)第一節 浩浩蕩蕩行軍難(下)第十一節 大家都玩躲貓貓(上)第六節 邀戰(下)第十節 丁原之死(上)第八節 調停人(下一)第八節 打亂架(上)第五節 舊友舊事(下)第十八節 敲(下一)第一節 天下大勢(上)第九節 玄甲兵陣(下)第十八節 激戰華容迷蹤陣(上)第一節 天下大勢(上)第四節 庸人自擾(上)第十節 傷(上)第二節 好人有好報(下)第八節 跟個新大佬第十六節 龐統說,我能(下)第九節 命(上)第四節 賣官(下二)第四節 賣官(上一)第一節 幷州曲(上)第三節 間客(上二)第九節 談談(下)第九節 新的劇目(下)第四節 黃巾大反攻(上)第十二節 搞搞(下)第十一節 被俘(下)第六節 幽鏡天獄(上)第二節 殺機暗(下)第二十節 咆哮(上二)第十五節 黃巾新扛把子(上)第四節 黃巾大反攻(下)第十二節 迴轉中原(下)第十一節 陣(下)第六節 封印之典(上)第十三節 警察(下)第十五節(良將(下)第八節 戀(下)第十七節 滯(下二)第十六節 張寶之死(上)第十四節 值誠生死存亡(下)第六節 封印之典(中)第十二節 諸侯王(下)第一節 豔遇(上一)第三節 堂下何人吶(上)第四節 庸人自擾(上)第十四節 值誠生死存亡(上)第八節 打亂架(上)第十一節 有雨(上)第十六節 張寶之死(下)第十六節 我黃巾,萬勝,殺(上)第三節 刺(上二)第八節 調停人(下二)第十五節 部將們的心思(下一)第十一節 遼州牧(上)第一節 徵(下)第二十節 滿城盡是黃巾賊(中)第十二節 迴轉中原(上)第四節 復(上)第四節 賣官(上二)第四節 七星寶刀(上)第三節 勢之分析(中)
第十九節 周瑜是個受(上)第十四節 竹馬(下)第十九節 帝(上一)第十八節 敲(下一)第十節 有風(上)第五節 天下皆反(中)第四節 庸人自擾(上)第九節 談談(上一)第十四節 竹馬(下)第一節 幷州曲(下)第一節 縣守是幹啥滴(上)第九節 玄甲兵陣(下)第十六節 閒等之事(上)第二十節 黃巾的故鄉(下)第五節 虞兮虞兮奈若何(上)第七節 何處爲基業(上)第三節 間客(下二)第一節 豔遇(下一)第十五節 部將們的心思(下一)第十四節 復王與復帝(上)第十四節 聚(下)第八節 調停人(下二)第三節 亂(上)第十一節 潘無雙(下)第十九節 帝(上二))第四節 黃巾大頭號目(上)第七節 玄甲石像(下)第十三節 叫你一聲爹(下)第十二節 戰鼓擂動(上二)第七節 高驪(上)第五節 虞兮虞兮奈若何(上)第二節 虎牢關前(下)第十節 有風(上)第八節 打亂架(上)第十五節 士(上)第二十節 咆哮(上二)第九節 玄甲兵陣(下)第二節 老友再相聚(下)第一節 浩浩蕩蕩行軍難(下)第十一節 大家都玩躲貓貓(上)第六節 邀戰(下)第十節 丁原之死(上)第八節 調停人(下一)第八節 打亂架(上)第五節 舊友舊事(下)第十八節 敲(下一)第一節 天下大勢(上)第九節 玄甲兵陣(下)第十八節 激戰華容迷蹤陣(上)第一節 天下大勢(上)第四節 庸人自擾(上)第十節 傷(上)第二節 好人有好報(下)第八節 跟個新大佬第十六節 龐統說,我能(下)第九節 命(上)第四節 賣官(下二)第四節 賣官(上一)第一節 幷州曲(上)第三節 間客(上二)第九節 談談(下)第九節 新的劇目(下)第四節 黃巾大反攻(上)第十二節 搞搞(下)第十一節 被俘(下)第六節 幽鏡天獄(上)第二節 殺機暗(下)第二十節 咆哮(上二)第十五節 黃巾新扛把子(上)第四節 黃巾大反攻(下)第十二節 迴轉中原(下)第十一節 陣(下)第六節 封印之典(上)第十三節 警察(下)第十五節(良將(下)第八節 戀(下)第十七節 滯(下二)第十六節 張寶之死(上)第十四節 值誠生死存亡(下)第六節 封印之典(中)第十二節 諸侯王(下)第一節 豔遇(上一)第三節 堂下何人吶(上)第四節 庸人自擾(上)第十四節 值誠生死存亡(上)第八節 打亂架(上)第十一節 有雨(上)第十六節 張寶之死(下)第十六節 我黃巾,萬勝,殺(上)第三節 刺(上二)第八節 調停人(下二)第十五節 部將們的心思(下一)第十一節 遼州牧(上)第一節 徵(下)第二十節 滿城盡是黃巾賊(中)第十二節 迴轉中原(上)第四節 復(上)第四節 賣官(上二)第四節 七星寶刀(上)第三節 勢之分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