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最後一場戰役

大理歸附,除了開啓華夏區王城兼併進程,對大夏而言還有另一重意義。

眼下已經是蓋亞五年七月十五日,距離大夏開朝立國已經過去一年有餘,將大夏王朝晉升大夏皇朝,也早已提上歐陽朔的日程。

歐陽朔盤點了一下,隨着大理歸附,晉升皇朝的九項基礎條件中,大夏王朝已經滿足七項,只剩下“條件3”跟“條件9”。

條件3:王朝至少佔領本區三分之一以上的領土。

按蓋亞制定的規則,吐蕃、西夏、西突厥、蒙古國以及金國均屬於華夏區領地,意味着大夏雖然已經打下整個南部地區,更是在海外大面積開疆拓土,至少還需要拿下吐蕃、西突厥、蒙古國以及金國中的一個,纔算達標。

蒙古國跟西突厥暫且不提,最合適的就是吐蕃跟金國。

歐陽朔已經將目標鎖定爲金國,指示北疆軍統領岳飛,在整編軍隊的同時,加大對金國的偵查力度,爭取年前打下金國。

條件9:至少擁有一件晉國秘寶。

這是最讓歐陽朔頭疼的一項條件,他雖然已經得到【禹皇佩】,卻不知怎樣才能觸發九鼎任務,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當然,歐陽朔相信蓋亞不會整出一個無解的任務,只能耐心等待。

…………

接下來的一週,歐陽朔並未呆在都城,而是分別前往新佔領的北疆行省、河內行省以及暹羅國巡查,慰問前線將士,安撫當地士族豪強,穩定民心。

在此期間,大夏開啓了新一輪的移民計劃。

歐陽朔的目標是,將華夏區七成以上玩家納入大夏治下,因而這一輪的移民規模最是浩大,要求也相對較低。

大夏此番準備引進一千五百萬玩家,定居大夏各郡縣。

尤其是鼓勵玩家前往河內、江戶、漢城、萬象、金邊以及曼谷等六座王城定居,藉助一座座王城衛星城,開拓地底世界。

對定居大理的玩家,朝廷也給予適當疏散,緩解大理的人口壓力。

相比秦、漢、蜀、隋、唐以及宋等npc王朝,大夏不僅更加強大、繁華,而且更懂玩家,爲他們制定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

到大夏定居早就不是什麼爲難之事。

等到此輪移民結束,加上原大理玩家,生活在大夏治下的華夏玩家就將達四千萬人之巨,佔據華夏區小半壁江山。

如此一來,大夏之地位就將更加牢不可破。

…………

七月二十二日,就在歐陽朔巡查暹羅時,一則系統公告打亂了歐陽朔的計劃,讓他不得不匆匆結束暹羅之行,返回都城。

“系統公告:恭喜玩家鳳囚凰成爲華夏區第三名升級到都城的領主,獎勵功勳值八萬點,恭喜玩家!”

……

“世界公告:恭喜華夏區玩家鳳囚凰成爲全球第九名升級到都城的領主,獎勵功勳值五萬點,聲望值十萬點,恭喜玩家!”

……

“系統公告:華夏區領地悉數晉升爲都城,觸發戰役系統,第十場戰役【清滅明之戰】將於三天後正式開啓,敬請期待。友情提示:清滅明之戰爲非強制性戰役情景任務,只有晉升爲都城的領地纔有資格報名參加。”

……

聽到戰役名稱,歐陽朔就知道,這該是中國區最後一場戰役了。此戰過後,最後兩個王朝——明朝跟清朝,就將齊齊現身荒野,加入歷史進程。

“還真是……”

歐陽朔苦笑搖頭,這樣一來,不管北疆軍如何備戰,都免不了要受金國跟京都郡兩面夾擊之苦了。

蓋亞在系統公告中說的很清楚,觸發戰役的條件是華夏區領地悉數晉升爲都城,而非晉升第三座都城。

由此可見,倘若丹陽城、霸王城以及赤血城沒併入大周,華夏區最後一場戰役怕是還有拖很長一段時間。

蓋亞用十場戰役來囊述華夏曆史,也算是用心良苦。

具體到這一場戰役,又有很多看點。首要一點,戰役名稱【清滅明之戰】本身就是一個僞命題,因爲明朝不是被清朝滅了,而是被李自成滅了。

公元一六四四年,明崇禎十七年三月,聲威日壯的李自成率領的大順軍攻克京師,崇禎帝自縊於煤山,標誌着統治華夏276年的明王朝宣告覆滅。

至於其後的明朝殘餘,則稱之爲南明政權。

彼時的華夏大地實則有着四方勢力,其中之一就是女真人皇太極建立的大清,控制的兵力共二十餘萬,控制的地區僅爲關外的遼東和京畿附近。

鎮守山海關的正是平西伯吳三桂。

除大清外,建業的南明弘光政權,豫陝的闖王李自成大順政權,以及四川的張獻忠大西政權,其兵力均超過清軍,且佔據着南方及西北全部。

清兵入關前夕,皇太極突然駕崩。

攝政王多爾袞審時度勢,制定先收西北,後定東南的戰略方針,即集中兵力,先鞏固燕京周邊地區的同時,向西北進攻威脅最大的李自成大順軍;將其攻滅後,以廣大北方爲依託,向東南進攻南明,以達到各個擊破的目的。

因此歐陽朔理解的【清滅明之戰】,應該是清滅南明之戰。

跟蒙元大軍一樣,爲了維持其統治,推行其文化,頒發“剃髮令”,清軍在華夏大地製造過無法計數的屠城慘案,殺害百姓數以千萬計。

剃髮令執行口號是:“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

最爲慘絕人寰的當屬“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大屠殺,使得華夏人口銳減,很多地區變成“縣無完村,村無完家,家無完人,人無完婦”的恐怖場面。

揚州十日又稱揚州屠城,是指史可法率領揚州軍民阻擋清軍南侵守衛戰失敗之後,清軍對揚州城內百姓展開的大屠殺。

當時倖存者王秀楚的《揚州十日記》中和明末史學家計六奇的《明季南略》記載,屠殺共持續十日,故名“揚州十日”。

揚州在激烈抵抗後失陷,清兵屠戮劫掠,十日不封刀。

幾世繁華的揚州城是時堆屍貯積,手足相枕,血入水碧赭,化爲五色,塘爲之平,前後左右,處處焚灼,城中積屍如亂麻。

揚州百姓除少數破城前逃出和個別在清軍入城後隱蔽較深倖免於難者以外,幾乎全部慘遭屠殺,僅被和尚收殮的屍體就超八十萬具。

在文字獄盛行的清朝時期,所有關於揚州屠城的記載隨着清軍入主漢地之後被刻意掩蓋,導致清末以前大部分人對此屠殺事件一無所知。

嘉定三屠發生在公元一六四五年,清軍攻破嘉定後,三次對城中百姓進行大屠殺。彼時清軍頒佈剃髮令,嘉定百姓拒不從命,鄉紳侯峒曾帶領嘉定紳民起義反清,清吳淞總兵李成棟立即領兵五千來攻。

嘉定城破,李成棟下令屠城。

百姓之中,懸樑者,投井者,投河者,血面者,斷肢者,被砍未死手足猶動者,無法計數,骨肉狼籍。

城中婦女慘遭強(***(諧),如遇抵抗,軍士就用長釘把抵抗婦女的雙手釘在門板上,然後再肆行奸(和)淫(諧)。

大屠殺持續了一天,直到屍體堵塞了河流,大約有三萬多人遇害。

其後,李成棟率軍離開嘉定城。

但嘉定城的劫難仍然沒有結束,李成棟大屠殺後的三四天,僥倖逃脫的嘉定倖存者開始溜回城裡。

他們回城後,在一個叫做朱瑛的義士領導下,重新集結起來,共兩千多人。朱瑛領導着倖存者在這座殘破的城市展開了一場反屠殺運動,處死了歸降清軍的漢奸和清軍委派的官吏。

李成棟又領着軍士直殺入城裡,把許多還在睡夢中的居民殺個精光,積屍成丘,然後放火焚屍。清軍殺得興起,嘉定又慘遭“二屠”。

二十多天後,原來南明的一個名叫吳之番的將軍率餘部猛攻嘉定城,周邊民衆也紛紛響應,殺得城內清兵大潰出逃。

不久,李成棟整軍反撲,把吳之番數百士兵砍殺殆盡,順帶又屠殺了近二萬剛剛到嘉定避亂的民衆,血流成渠,是爲著名的“嘉定三屠”。

清軍往往以“惡其反側”等藉口將來降軍、民屠戮一空,膽敢反抗的百姓幾被殺盡,留下的大抵是一些順服的奴才。

此外,滿清又殺苗民一百萬,殺回民數百萬,把漠北蒙古的準葛爾部落殺到只留最後一個幼童,在世界歷史上都是罕見的殘忍。

第十三章 機構調整第二百七十九章 遮絕圍剿第八百八十五章 陸海空混編兵團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會師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詐降與斬首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湛藍徽章的外交牌第九百六十八章 道森王朝第二百四十八章 響尾蛇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朱元璋與康熙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都有野心第七百九十五章 來自行政總署的阻力第七百三十六章 太陽照常升起第七百七十五章 兒郎們,歡迎回家!第九百九十二章 老了的皇帝與上不了檯面的宰相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自殺殉國第二百六十七章 生死突擊第八百四十三章 立國任務達成一週年隨筆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風起天竺,誰是垂釣之人第一千兩百八十三章 南疆一統第八百七十二章 非洲大陸,狼來了!第九百零五章 唧唧復唧唧 謝“龍驤軍”賞第一千兩百三十六章 蒙古西征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楔形戰術第三十六章 私有化 下第四百九十章 佈局鋼鐵產業第四百一十六章 霸王項羽第一千兩百四十九章 北宋無將,南宋無相第七百九十七章 禁衛軍入蜀第四百七十九章 爲生民立命第九十一章 軍務署第七百六十四章 作訓司第七百四十五章 宗主國第一千兩百一十二章 人口大爆炸第一千兩百零一章 大清滅亡第九百章 淝水決戰第三百六十七章 蟄伏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面楚歌第九百三十章 楊廣的請求第二百四十章 揚名天下第八百零一章 大發戰爭財第三百章 土雞瓦狗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留下火種第二十七章 私塾第一千兩百四十五章 秋後算賬第四百一十三章 黃雀在後第四百四十五章 宋文的應對第三百七十二章 樹倒猢猻散第一百六十三章 縣城規劃第六百一十章 特殊兵種第五百七十二章 蒙古鐵騎訓練手冊第七百七十八章 資料片:武林風雲第六百三十七章 國戰PK第一百零三章 弓弩司第三百九十六章 雷州易主第四百一十九章 凝聚軍魂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忽必烈親征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第九百九十六章 范陽淪陷第一百六十二章 難題第一百七十二章 山蠻定居點第十九章 初級武將第五百八十四章 陰冷的毒蛇第五百七十六章 大地白茫茫第一千零三章 楊公寶庫第七百四十五章 宗主國第三十一章 排行榜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保我漢家江山第九百零六章 隋朝來使第一百七十四章 鎮南關第一百二十二章 觀摩第四百一十九章 凝聚軍魂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天王之怒第八百六十六章 水底龍王炮第五百八十二章 進入大漠第十章 自由模式第二百九十七章 鴻門宴第四百九十八章 生死鏖戰第一百八十一章 瘋狂大采購第二百三十六章 求賢若渴第二百七十九章 遮絕圍剿第二百四十一章 暴利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殺手鐗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道之劍第八百五十章 帝國起航第七百四十一章 直隸郡第一千一百章 君權非天授第三百一十六章 木蘭要塞第七十六章 甲坊司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坑大理一把第五百八十五章 剛出賊窩又進狼穴第一千兩百零二章 貶爲庶民第三百一十五章 灌鋼法第四百五十二章 冰山女神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項燕的識趣第一千兩百七十九章 暗夜帝國第五百二十八章 三位郡守第六百七十四章 屠龍者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最不怕的就是要挾第二百八十四章 貨幣與稅收
第十三章 機構調整第二百七十九章 遮絕圍剿第八百八十五章 陸海空混編兵團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會師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詐降與斬首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湛藍徽章的外交牌第九百六十八章 道森王朝第二百四十八章 響尾蛇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朱元璋與康熙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都有野心第七百九十五章 來自行政總署的阻力第七百三十六章 太陽照常升起第七百七十五章 兒郎們,歡迎回家!第九百九十二章 老了的皇帝與上不了檯面的宰相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自殺殉國第二百六十七章 生死突擊第八百四十三章 立國任務達成一週年隨筆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風起天竺,誰是垂釣之人第一千兩百八十三章 南疆一統第八百七十二章 非洲大陸,狼來了!第九百零五章 唧唧復唧唧 謝“龍驤軍”賞第一千兩百三十六章 蒙古西征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楔形戰術第三十六章 私有化 下第四百九十章 佈局鋼鐵產業第四百一十六章 霸王項羽第一千兩百四十九章 北宋無將,南宋無相第七百九十七章 禁衛軍入蜀第四百七十九章 爲生民立命第九十一章 軍務署第七百六十四章 作訓司第七百四十五章 宗主國第一千兩百一十二章 人口大爆炸第一千兩百零一章 大清滅亡第九百章 淝水決戰第三百六十七章 蟄伏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面楚歌第九百三十章 楊廣的請求第二百四十章 揚名天下第八百零一章 大發戰爭財第三百章 土雞瓦狗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留下火種第二十七章 私塾第一千兩百四十五章 秋後算賬第四百一十三章 黃雀在後第四百四十五章 宋文的應對第三百七十二章 樹倒猢猻散第一百六十三章 縣城規劃第六百一十章 特殊兵種第五百七十二章 蒙古鐵騎訓練手冊第七百七十八章 資料片:武林風雲第六百三十七章 國戰PK第一百零三章 弓弩司第三百九十六章 雷州易主第四百一十九章 凝聚軍魂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忽必烈親征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第九百九十六章 范陽淪陷第一百六十二章 難題第一百七十二章 山蠻定居點第十九章 初級武將第五百八十四章 陰冷的毒蛇第五百七十六章 大地白茫茫第一千零三章 楊公寶庫第七百四十五章 宗主國第三十一章 排行榜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保我漢家江山第九百零六章 隋朝來使第一百七十四章 鎮南關第一百二十二章 觀摩第四百一十九章 凝聚軍魂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天王之怒第八百六十六章 水底龍王炮第五百八十二章 進入大漠第十章 自由模式第二百九十七章 鴻門宴第四百九十八章 生死鏖戰第一百八十一章 瘋狂大采購第二百三十六章 求賢若渴第二百七十九章 遮絕圍剿第二百四十一章 暴利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殺手鐗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道之劍第八百五十章 帝國起航第七百四十一章 直隸郡第一千一百章 君權非天授第三百一十六章 木蘭要塞第七十六章 甲坊司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坑大理一把第五百八十五章 剛出賊窩又進狼穴第一千兩百零二章 貶爲庶民第三百一十五章 灌鋼法第四百五十二章 冰山女神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項燕的識趣第一千兩百七十九章 暗夜帝國第五百二十八章 三位郡守第六百七十四章 屠龍者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最不怕的就是要挾第二百八十四章 貨幣與稅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