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3章 農業問題(二)

在日本,許多農業基礎設施,如育苗基地、孵化廠、冷藏庫、飼料廠,都由農協張羅,以保本價爲農民提供服務。)有的新產品、新技術,農民一時接受不了,農協甚至實行免費試用。近些年來,日本農村青壯勞力不斷涌向城市,在地裡幹活的,除了老人便是婦女,對重體力活,他們常常吃不消。對此,農協又伸出援手,把這些活接了過來。這一交一接,無形中便實行了集約經營,優良品種、先進的耕作方式、新型農機具,便通過農協接手的業務,間接傳到了農民手裡。

人們不願種田,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產前投入大,生產週期長,同時風險也大。可不是嗎?買種子,購肥料,添機具,請幫手,還沒見糧食的影,錢先花出去一大把。

像歐美的大農場主,家底厚實,在銀行的信用又好,錢這方面不成問題。但在以農戶爲主的日本,農業生產資金解決不好,就會帶來大麻煩。於是爲農民提供信用服務,順理成章變成農協的業務了。

日本農協的信用機構,存款利率通常略高於私人銀行,而貸款利率,又儘可能提供優惠。由於客戶多,存貸款量大,加上農信機構實行多元經營,業務開展得紅紅火火,不僅給農民解了難,也爲各級農協增加了收入。

而近代的法國農業也曾經有過短暫的輝煌。大革命時期,政府於1793年頒佈法令。把土地分成小塊,賣給農民。土地成了自家的,農民種田當然賣力,有了很大的積極性,這糧食產量也蹭蹭地往上漲。可過了些日子,農業便徘徊不前。原因很簡單,農村人口多。土地零碎,大農機使不上勁,新科技也施展不開。農民爲了“溫飽”。養牛耕田,餵豬過年,就這樣。法國的小農經濟搞了100多年,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境況並沒有多大的改善。

法國搞農業現代化,最突出的矛盾,就是人多地少,這和現在中華帝國的情況差不多。20世紀50年代中期,政府出臺一系列措施,推動“土地集中”,實現規模經營。爲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政府實行了“減”的辦法:年齡在55歲以上的農民,國家負責養起來,一次性發放“離農終身補貼”;同時鼓勵農村年輕人離土離鄉,到國營企業做工;而其他的青壯年勞力,政府出錢辦學習班。先培訓,再務農。

與減少農業人口的做法相反,對農地經營規模,政府用的是“加”法:規定農場主的合法繼承人只有一個,防止土地進一步分散;同時他們又推出稅收優惠政策,鼓勵父子農場、兄弟農場以土地入股。開展聯合經營。各級政府還組建了土地整治公司,這是一種非盈利組織。

它們擁有土地優先購買權,把買進的插花地、低產田集中連片,整治成標準農場,然後再低價保本出售。此外,國家還給大農場提供低息貸款,對農民自發的土地合併減免稅費,促使農場規模不斷擴大。1955年,法國10公頃以下的小農場有127萬個,20年後減少到53萬個,50公頃以上的大農場增加了4萬多。農業勞動力佔總人口的比例,50年代初近40%,現在只有2.2%,農民平均佔有農地達到10公頃以上。

在着手農地整治的同時,農業機械化也緊鑼密鼓地迅速推開。在法國政府的頭3個國民經濟計劃中,“農業裝備現代化”被擺上突出位置。戰後初期,國內生產資金極度匱乏,法國政府拋掉“既無內債,又無外債”的理財觀,大膽向國外借款,不惜一身債,先把農業機械化搞上去。農民購買農機具,不僅享受價格補貼,還能得到5年以上低息貸款,金額佔自籌資金的一半以上。

農用內燃機和燃料全部免稅,農業用電也遠比工業便宜。爲保證農機質量及其方便使用,政府頒發“特許權證”,指定專門企業,在各地建立銷售、服務網點。不論哪個廠家、哪一年的產品,其零部件都能隨處買到。農用機械價廉物美,售後服務有保證,自然受到農民的歡迎。1955-1970年,各農場拖拉機擁有量,從3萬臺增加到170萬臺,聯合收割機從4900部增至10萬部,其他現代化農用機械,也很快得到普及。法國只用了15年時間,就實現了農業機械化。

傳統的小農經濟,一大特點是小而全,自給自足。人們務農,先要滿足自家幾口人的吃、穿、用。本來只有二畝三分地,既要種糧,又想種菜,還得圍欄壘圈,餵豬養牛。零七碎八的農活太多,結果啥也做不好。在政策的推動下,農場的規模擴大了,機械化提高了,政府又不失時機,做起了“專業化”的大文章。

根據自然條件、歷史習慣和技術水平,對農業分佈進行統一規劃,合理佈局。全國分成22個大農業區,其下又細分出470個小區:巴黎盆地土地肥沃,便大力種植優質小麥;西部和山區草場資源豐富,重點發展畜牧業;北部氣溫低,大規模種起了甜菜;按照地中海地區的傳統,還得擴大葡萄種植。到二十世紀70年代,法國半數以上農場搞起了專業經營,多數小農戶也只生產兩、三種農產品。農業生產分工越來越細,效率越來越高,收益也越來越可觀。法國農民人均收入,達到城市中等工資水平。

農業是一個弱質的產業,很多國家都採取保護政策,法國同樣也不例外。以前政府靠提高關稅、價格補貼,來保護農民生產積極性。隨着國際市場逐漸放開,農業再一味地靠保護,路子只會是越走越窄。60年代中期以來,法國政府調整思路,把扶持農業的重點,放在生產、加工和銷售領域,力圖通過“產業化”,把本國農業做大做強。

在這一方面,法國的做法有他們的獨到之處。農業宏觀指導,由政府負責;產前、產中和產後服務,交給合作社去辦。在法國,農業食品部和漁業部主管農業,負責產、供、銷全程規劃,其他任何部門無權插手。這樣就避免了條塊分割、多頭指導。

爲了防止這兩個部門位高權重,失去監督,總理專設私人辦公室,定期瞭解基層農業情況。另外,還成立了“全法最高農業發展指導委員會”,涉農各行業都有代表參加,重要的農業政策,必須由這個機構提出,然後才交給議會討論,從而實現了“農民的事情農民辦”。

產生於19世紀中葉的農業合作社,在當時的法國成了農民的當家人。到60年代末,法國建起了3100個農業信貸合作社,7200個供應和銷售合作社,14000個服務合作社。合作社一般按行業劃分,農戶可根據經營情況,同時加入幾個合作社。雙方每年一簽約,農民只要侍弄好農活,剩下的事全交給合作社去辦。

到年終結算時,扣除風險基金和發展儲備金,其餘的按入社資金、農產品收購量分給社員。如發生虧損,社員也要按對應的份額承擔風險。爲了鼓勵合作社發展,國家出臺有關政策,合作社可免交33.3%的公司稅,當然,合作社如果違規經營,國家也有權予以取消。

經過幾十年發展,目前法國農戶基本上都成了“社員”。農業合作社佔據了農產品市場絕大多數份額,生產資料和飼料基本上由供銷合作社銷售,90%以上的農場貸款業務由信貸合作社提供。

爲了扶持農業發展,法國付出了極大的努力。僅拿投資這一項來說,二戰後,法國實行的是“以工養農”的政策,1952-1972年,農業投資增長幅度,超過其他所有部門,1960-1974年,國家發放的農業貸款增長了7倍。可是對法國政府來說,這卻是一個“愉快的負擔”,法國的農業生產率,20年間提高了3倍,二十世紀90年代中期,農產品進出口順差240億法郎。困擾法國一個半世紀的小農經濟,早已成了過去,代之而起的,是領先世界的現代化農業。

看着這樣的情況,李振華把這兩個國家的情況和自己現在的農業情況相對照,他也決心要好好地整頓一下農業問題了。

中華帝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要想把農業的問題搞好,首先一個問題是要有一個真正一心爲農業的幹部羣體在那裡,不淪你是法國的經驗,還是日本的經驗,那就是必須要有一個一心爲了農業的幹部在管事,後世的中國政府也是爲農業下了大力氣,免除了農業稅,對農業各方面都有一些的補貼,但是效果並不明顯,爲什麼/就是有一些幹部並不是真心地在爲老百姓們去服務的,他們把個人的一些利益放在了前面。(.)

第1129章 分析世界形勢第371章 唐廷樞的後人第631章 楚歌與炮彈(二)第605章 米舒欽柯的騎兵軍第1201章 防曬霜的聯想第369章 意外事件第627章 解決外圍第1212章 斯大林再次出訪中華帝國(二)第390章 鄭觀應第61章 詹天佑(三)第762章 看不上我們的軍火武器第1040章 我們不當觀衆了第1340章 雪地狙擊第99章 被蛇咬了第561章 暗流涌動第228章 聚殲第852章農業問題第614章 激戰火車站(二)第942章 戰役總結第1170章 學員們的表演第922章 改土歸流(二)第113章 北洋水師的“要命折”(二)第164章 夫人想要看笑話第351章 空戰(二)第969章 現代戰爭模式第906章 巴爾幹地區的茅盾第341章 光緒也硬起來了第1180章 女光棍第541章 瘋狂的試飛員第140章 兩個新公司第405章 民意調查第697章 俄羅斯的擴張之路第341章 光緒也硬起來了第397章 通州的駐軍第840章再次試飛第889章 女色狼第759章 全運會(三)第1108章 兵敗如山倒第653章 海軍航空兵的戰鬥第94章 先要嫁妝第1056章 空中襲擊第14章 襲擊土匪山寨第57章 國外的基地第34章 率領軍艦回家第1012章 變被動爲主動第1204章 美國人的生活西征俄軍第235章 洋人英雄馬吉芬第1280章 聯合軍事演習第972章 懶散的營長第806章難捨難分第311章 哈薩克掌握在自己手中第93章 巡洋艦的新思路第477章 再次繁榮起來的恰克第50章 再去安南第1340章 雪地狙擊第559章 喜獲金牌第328章 雙方的合作第890章 摸底第851章到工廠裡去鍛鍊第1068章 蘇俄成立與德皇退位第278 解決英軍第1112章 夜襲(二)982-2章 諜影重重(二)第65章 太后的心思第1309章 鷹隼計劃第1137章 與伏龍芝的交往第403章 各地督、撫進北京第65章 太后的心思第286章 給了美國人一個耳光第643章 火攻第1309章 鷹隼計劃第1035章 正義的戰爭第992章 日德蘭大海戰(二)第335章 飛過嘉峪關第186章 也想“龜蛇鎖大江”第1020章 送別(二)第27章 先收拾法軍的炮兵第949章 熱烈歡迎功勳艦隊第621章 監聽電話第二章 怒火第964章 請皇妃去辦這個事第809章排名次第1048章 短兵相接第907章 女傭人第187章 不能光想掙錢第971章 誰的俘虜誰管飯吃第884章 在北海上航行第382章 德國人又來了第153章 公主明年就可以送給您第294章 目標俄軍指揮部第212章 救援第601章 左右爲難的總司令第1103章 恰巴耶夫師長第146章 鼓舞第895章 宴會成災第1118章 高爾察克第546章 參加兩會(四)第685章遊說愛因斯坦第772章 歐洲的局勢
第1129章 分析世界形勢第371章 唐廷樞的後人第631章 楚歌與炮彈(二)第605章 米舒欽柯的騎兵軍第1201章 防曬霜的聯想第369章 意外事件第627章 解決外圍第1212章 斯大林再次出訪中華帝國(二)第390章 鄭觀應第61章 詹天佑(三)第762章 看不上我們的軍火武器第1040章 我們不當觀衆了第1340章 雪地狙擊第99章 被蛇咬了第561章 暗流涌動第228章 聚殲第852章農業問題第614章 激戰火車站(二)第942章 戰役總結第1170章 學員們的表演第922章 改土歸流(二)第113章 北洋水師的“要命折”(二)第164章 夫人想要看笑話第351章 空戰(二)第969章 現代戰爭模式第906章 巴爾幹地區的茅盾第341章 光緒也硬起來了第1180章 女光棍第541章 瘋狂的試飛員第140章 兩個新公司第405章 民意調查第697章 俄羅斯的擴張之路第341章 光緒也硬起來了第397章 通州的駐軍第840章再次試飛第889章 女色狼第759章 全運會(三)第1108章 兵敗如山倒第653章 海軍航空兵的戰鬥第94章 先要嫁妝第1056章 空中襲擊第14章 襲擊土匪山寨第57章 國外的基地第34章 率領軍艦回家第1012章 變被動爲主動第1204章 美國人的生活西征俄軍第235章 洋人英雄馬吉芬第1280章 聯合軍事演習第972章 懶散的營長第806章難捨難分第311章 哈薩克掌握在自己手中第93章 巡洋艦的新思路第477章 再次繁榮起來的恰克第50章 再去安南第1340章 雪地狙擊第559章 喜獲金牌第328章 雙方的合作第890章 摸底第851章到工廠裡去鍛鍊第1068章 蘇俄成立與德皇退位第278 解決英軍第1112章 夜襲(二)982-2章 諜影重重(二)第65章 太后的心思第1309章 鷹隼計劃第1137章 與伏龍芝的交往第403章 各地督、撫進北京第65章 太后的心思第286章 給了美國人一個耳光第643章 火攻第1309章 鷹隼計劃第1035章 正義的戰爭第992章 日德蘭大海戰(二)第335章 飛過嘉峪關第186章 也想“龜蛇鎖大江”第1020章 送別(二)第27章 先收拾法軍的炮兵第949章 熱烈歡迎功勳艦隊第621章 監聽電話第二章 怒火第964章 請皇妃去辦這個事第809章排名次第1048章 短兵相接第907章 女傭人第187章 不能光想掙錢第971章 誰的俘虜誰管飯吃第884章 在北海上航行第382章 德國人又來了第153章 公主明年就可以送給您第294章 目標俄軍指揮部第212章 救援第601章 左右爲難的總司令第1103章 恰巴耶夫師長第146章 鼓舞第895章 宴會成災第1118章 高爾察克第546章 參加兩會(四)第685章遊說愛因斯坦第772章 歐洲的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