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140|2.22

譚綸跪在丹墀外,滿腔孤憤之餘又有些兒好奇。畢竟自己是第一次入覲,邊關時也曾聽人講過一些宮鬧秘聞,少年天子如何沙場決機,扶大廈之將傾,如何廟謨獨運,化解世家和寒門之爭,如何任用賢才,開創一代盛世。當然,說不好的也有,多是這位帝王和身邊臣子的風流韻事。

好也罷,壞也罷,譚綸都只當是評書裡的段子,聽聽就罷,若是當了真,譚綸也不可能從一介軍奴一步步爬到今天四品大員位置。

只是再小心,他一個沒有根基的人,出了事請可不就是替死鬼麼。

譚綸心裡雖然苦大仇深,面上卻極恭敬地行三跪九叩之禮。

覲見禮行完,譚綸低着頭偷偷掃了一眼屋裡的格局,就看到一個穿黑衣的青年坐在一面畫着浩渺山水的長紗屏前。

譚綸很知道一些從衣服上觀人之道。此時打量那身玄色繡暗紋的江綢絲綿袍,渾身不帶珠光寶氣,覺得陛下着實穿得太素了點,心裡頭就不大相信外頭那些傳聞了——就他見過的那些世家子弟,若有好男色的,大多塗脂抹粉,喜歡些鮮亮顏色,再下一等的平民和軍奴中,更有把自己弄得男不男女不女的,甚或是從小被當做女兒養,一行一動妖妖嬈嬈,竟比真的女兒家還要嬌俏柔媚。而譚綸因爲以往的經歷,很是噁心這類不男不女的人,在心頭偷偷叫他們像姑。

直到皇帝說了聲,讓腦內活動豐富且活躍的譚將軍起來說話。譚綸才響亮地應諾,然後立起身來。

一看到面前的帝王,譚綸便知道這位皇帝陛下爲何在邊關大將中有那樣多的粉絲,又爲何會時常與身邊的大臣傳一些曖昧不清的故事了。

實在是……實在是叫人移不開眼睛。

就好像是從他背後的屏風裡走出來的神仙,似乎世界上所有的形容詞在大楚的天子面前都黯然失色,不足以形容他的美好於萬一。若讓譚綸這粗人形容,只覺陛下長得叫人看了還想看,一舉一動都賞心悅目,偏偏又絕不會叫人錯認爲是女子。

譚綸好歹也是個將軍,總算有點自制力,便強迫自己把眼光從陛下的面容上移開,轉而盯着那身黑衣服看個沒完。他現在有些明白天子的風流韻事是如何傳出來的了——陛下長成這幅模樣,且又英明,大臣們天天面對着,如何能不沉醉?

“好一表人材!久聞譚將軍之名,果然名不虛傳。寡人聽說你進都城的時候,曾經去謝家鬧事,被李衛國堵在斜橋上交了手,不知勝負如何?”

譚綸完全沒想到楚昭一見面就把這事情揭開了說,繃得緊緊的心反而放鬆了下來。

“李將軍乃是大楚棟樑,臣哪裡比得上呢。”

楚昭擡頭看着西北方面,輕聲嘀咕了一句:“那也未必。”只是聲音太小,譚綸聽得不太真切。

端起茶喝一口,楚昭換了一個話題:“寡人已經讓崔景深去謝府,鎖拿前將軍謝澹。譚將軍既然是從斜橋過來的,不知這件事現在如何了。”

譚綸有些鬧不清楚昭的意思,謝澹雖然貽誤軍情,還想要把責任推到他的身上,但是畢竟是楚昭的母族,譚綸自知根基淺薄,言語間便格外謹慎。因此,他停了一停,才字斟句酌地回答道:“謝小將軍已經被崔大人送去了兵部,說是要三司會審。”

“朕不是問這個,王若谷那邊,歷來只有說謝澹的好話,便是前陣才上了一個給些世家子弟的請功摺子。你在九鎮多年,寡人想要問問你,謝澹究竟有沒有這麼些功勞,如何邊關將領都說他的好話。再有一個,都說王若谷爭豪鬥富,吸兵血,可有此事。”

王若谷蓋世英雄,但也的確有些小毛病。譚綸雖然與謝澹素來不睦,但並不想說王將軍的壞話,他嚥了一口口水,這回回話倒快了許多,只說:“王將軍一貫提攜族中後輩,如此一來,難免有那一等沒有根基的將士功勞被冒領。但是儘管邊將在爭豪鬥富的享樂方面絕不示弱於朝中勳貴,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但王將軍愛兵如子,爲官清廉,對陛下也是忠心耿耿,絕無那些御史口中的不堪之事。這些都是實情,臣不敢欺瞞!”

“聽說你與謝澹不和?”

“回皇上的話。臣與小謝將軍之事乃是私怨,皇上所問乃是國事。臣不能因公廢私,亦不敢因私廢公。”

“好,國家大臣,社稷重器,應該有這等氣量,九鎮一時交到你的手中,寡人再沒有不放心的。對了,你是什麼出身?”

問到出身,譚綸身子一顫,但是皇帝垂詢又不能不如實回話,只深深伏地叩頭:“臣祖輩微賤,乃是軍奴出身。”

軍奴乃是罪人之後,白天充當雜役,爲軍隊保障後勤,晚上這陪酒侍寢,充當將士牀上的泄慾工具,一向被人瞧不起。譚綸也對這段不堪的往事諱莫如深,此時在陛下面前揭開了傷疤,話剛出口,眼眶中已是含滿淚水,聲音也顯得有點哽咽。

若不是這等出身,以譚綸的功勳,決不至於纔到今天這個位置。

楚昭也覺意外,怔了一下,心裡恍惚閃過些模模糊糊的畫面,非但不嫌棄譚綸的出身,反而溫言勸慰道:“寡人倒不知你出身……如此。不過自古英雄不問出身,便是韓信也受過胯下之辱,投胎這種事情,實在怪不到愛卿身上。蘇溪!”

“奴才在!”

“立傳寡人的旨意給禮部的鐘邵京,讓他在重修百家譜時,將譚將軍這一脈列爲青州譚氏的分支。”

“諾。”

楚昭爲了安撫譚綸,把他全家都認到了青州的一個沒落世家裡頭去。

在當時社會裡,世家依舊是無數人羨慕和嚮往的,譚綸這樣的出身,能夠認到世家裡頭去,實在是無上的恩典了。否則單靠譚綸他們家族,起碼還要五代人的努力才能洗刷身上的屈辱,若是五代子孫都如譚綸這般出息,纔有可能列爲最末一等的新貴裡頭去。

可想而知楚昭這個人情有多大。

若不是楚昭和崔景深聯手現在把世家壓得動彈不得,又正逢鍾家重修族譜之際,便是楚昭能叫青州譚認下譚綸,到底不能叫他惠及家人。從此之後,不僅是譚綸,就是譚綸的弟弟妹妹以及子孫,婚姻狀況都會得到改變,命運也就隨之改變了。這特殊的恩遇,使譚綸感動得淚流滿面,要不是怕在皇上面前失禮,他真要放聲大哭了。

楚昭此時卻並不怎麼關注譚綸的感動了。他隱約覺得自己做了一件早就想做的事情,似乎以前也有一個做了軍奴的人,自己想要將他一個人單獨列成一個世家。這

個荒唐的念頭在腦海中一閃而過,楚昭搖搖頭,沉着地繼續說道:“譚將軍,寡人只是給了你一個出身,之後家族的興旺,還是要靠你們家人自己的努力。寡人本想留你在京任職,朝夕可以相見。但九鎮重地,沒有你這樣有能爲的戰將,寡人更不放心。都城麻煩事很多,是故此次親征,寡人也唯有倚重將軍你了。”

這幾句話聽着波瀾不興,但是在譚綸這種聰明人耳朵裡,卻聽出來好幾層意思。

陛下這是對李衛國以及羅致,甚至是都城的黑騎軍都起了疑心!所以纔會說出“是故此次親征,寡人也唯有倚重將軍”,不然論資歷論情分,哪裡有他譚綸什麼事。

雖然一貫明哲保身,謹小慎微,然而既陛下的話都說到這裡了,譚綸必須要表明自己的態度。於是趕忙叩頭道:“陛下委臣以九鎮,寄臣以腹心,待臣一家猶如再造,臣雖肝腦塗地,不能稍報萬一。敢不竭股肱之力以報聖恩?請陛下放心,不論是都城還是邊疆有事,臣雖肝腦塗地,也替陛下守住北疆大營!北疆大營,永遠只會效忠陛下一個人。”

楚昭那雙黝黑的雙目熠熠生輝,一時間竟美得叫人屏住呼吸。直叫人甘心爲了這樣的天子付出一切。

又與陛下商量了一些行軍事宜,聽得外頭人報說崔大人求見,譚綸這才由蘇公公領着,緩緩往宮外行去。回了家中,將這好消息與妻兒老母分說一番,各自抱頭痛哭。譚母激動之下,竟顫抖着用燒紅的烙鐵在兒子背上烙下忠君二字,譚綸居然也甘之如飴,後來果真爲了楚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些都是後話,此處按下不表。

單說興慶宮內,楚昭安撫了兩位大臣,便又馬不停蹄地召見崔景深。

因爲時辰已經不早,楚昭便與崔景深一同用飯,席間楚昭行止如常,不住給崔景深挾他愛吃的菜,然而兩個人之間卻總像是多了一層無形的隔膜,不復往日親暱。

吃過飯,楚昭突然拿出來一份密詔交與這位心腹愛臣,只道:“如果獾郎不能輔佐的話,彼可取而代之。”

平平淡淡說出石破天驚之語,崔景深聞言大驚,毫不遲疑地跪在地上,大聲表忠心。

楚昭心下嘆息,目光深邃地看着自己面前這位心腹愛臣:“寡人並不是不相信你。這一走,外頭說不得已經有人盼着我去死了。此去萬一有什麼意外,我倒寧願朝政落到先生手裡,也比落在那些祿蠹手裡好很多。”

崔景深定定看着面前的君主,想要哀求陛下不要出征,然而理智和尊嚴都阻止了他這麼說。

若爲公,崔景深知道楚昭這一次出征必然有其政治考量,並不打算狠攔。

若爲私,他崔景深現在已經成婚,妻子有孕,更沒有了挽留藉口。

於是崔景深只是低着頭,說道:“陛下已經做了萬全的準備,這朝廷短時間內,平穩的運行是絕對不會有問題的。無論如何,微臣總是替陛下守着這大楚江山,將你我二人未盡的改革繼續下午,不叫陛下的心血成空。至於取而代之,我崔景深可以保證,只要新君容得下微臣,微臣便容得下他。”

到底不再說什麼萬死不辭也要擁護獾郎登基之類的話。兩人都很清楚,比起對皇室的忠誠,崔景深不過是看到兩人的情分上,才甘願做楚昭的刀,若是楚昭不在了,獾郎又不是楚昭的骨血,崔景深哪裡會看顧他呢?楚昭這道密旨,不過是請崔景深給獾郎留條活路而已。

兩個人沉默了一會兒,楚昭便摳摳摸摸摳摳摸摸,很快從自己身上摸出一對兒百鍊皤龍龍牙匕首,崔景深的眼睛眯了起來,手在袖子里扣住勁弩,但很快便鬆開,心裡卻疼得抽搐了起來。

竟疑我至此,難道君臣情份就此走到盡頭了嗎?

誰知楚昭搗鼓了一會兒,想了想,又將一支放回,又想了想,將那隻取了回來,再想了想,又放回去。如是者三,即便崔景深決定束手就擒,也被楚昭弄得不耐煩起來,恨不得按住這小沒良心的狠狠親一口,哪怕被他一刀捅死呢?總勝過這般吊着人零碎折磨。

正準備以下犯上一回,就聽楚昭小聲說道:“這對兒匕首是寡人自己設計用來護身的,還會噴毒煙發毒針,寡人每晚都放在枕頭底下。先生以後必定是招人暗殺的主,賜別的東西也不實用,這裡把匕首分一把給先生。嗯嗯,這一把寡人帶去邊關,見刀如見卿,愛卿留一支在身邊,見刀如見朕。”

哈哈,每天晚上都枕着我送的刀入睡,看你還敢不敢欺負我侄兒。

正想到得意處,一擡頭,就看到暮色裡崔景深面色蒼白,眼睛裡有些可疑的閃光,幾乎是顫抖着雙手從楚昭手裡接過槍來,卻再不多言,一板一眼地謝恩,隨後便緩緩離去。

在出徵之前,楚昭接連着見大臣,又建立了上書房,提拔了原先被他打壓到泥土裡取得世家入上書房,同時卻又把朝中的寒門大臣派去地方做事,無形進一步削弱了地方大族的勢力。朝中衆大臣個個面面相覷,不知道楚昭這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只有陳參心裡明白:陛下這是爲自己萬一回不來作準備。讓上書房和南書房互相牽制,保證寒門和世家在某種程度上保持平衡,但是這樣做,卻大大削弱了皇帝的權利。

皇室的地位,似乎又回到了慶正皇帝初年的狀態。事實上是皇帝和貴族共同治理天下。

然而,到底有什麼地方不同了。不同的地方就是陛下廢除了九品中正制,建立了完善的科舉取士制度。如此,起碼任免官吏的權利不在世家手裡了,世家雖然也參政,但是卻不得不積極面對來自寒門的競爭,從而保證了世家貴族體制的活力,同時也讓下層寒門之人有了出頭之地。

而陛下建立上書房分權南書房,不只是爲了保住獾郎的性命,更是爲了崔景深這個權臣日後不至於死得太悽慘。想到這裡,陳參心裡不由涌起淡淡的醋意。

崔景深能夠做到的,我也能夠爲陛下做到呀。

這麼想着,陳參便說:“微臣會在都城替陛下守住改革的成果。陛下且放心吧。”

第七十八章第58章 番外幼兒記事148第十六章第三十章175第九十三章第二十三章149第四十一章第十九章第七十章117第七十章126第三十一章第三十五章第二十四章132第七十二章119第七十一章第八十八章132157第七十五章136第四十三章第三十八章140170第八十八章第十三章第二十六章第七十二章第八十章第八十八章第十章第八十四章第八十五章第六十九章116第七章第1章 .11第三十五章145144169第六十七章第六十六章第六十四章第五章128172第七十七章第九十一章第四十九章157第六章第四十二章第二十九章176124第三十三章第二十八章第七十一章第八十八章114第十二章第六十二章122第三十九章143116151第三十四章166125第五十八章第十五章第五十五章第二十九章第七十三章第1章 .11發表130第七十九章159138162第七十七章第五十四章第六十八章第二十九章155第四十三章第四十章第七章135142
第七十八章第58章 番外幼兒記事148第十六章第三十章175第九十三章第二十三章149第四十一章第十九章第七十章117第七十章126第三十一章第三十五章第二十四章132第七十二章119第七十一章第八十八章132157第七十五章136第四十三章第三十八章140170第八十八章第十三章第二十六章第七十二章第八十章第八十八章第十章第八十四章第八十五章第六十九章116第七章第1章 .11第三十五章145144169第六十七章第六十六章第六十四章第五章128172第七十七章第九十一章第四十九章157第六章第四十二章第二十九章176124第三十三章第二十八章第七十一章第八十八章114第十二章第六十二章122第三十九章143116151第三十四章166125第五十八章第十五章第五十五章第二十九章第七十三章第1章 .11發表130第七十九章159138162第七十七章第五十四章第六十八章第二十九章155第四十三章第四十章第七章135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