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斯軍在小敗之後成功後退與泰達米爾的蠻王軍拉開了距離,然後雙方就這樣在戰場上相互對峙,但是取得了優勢的蠻王軍佔領了原先的戰場,開始收拾所有可用的武器裝備,收治所有不論敵我的傷兵。戰死的那些屍體也不分敵我地擡了回去等待處理。
哈斯軍的指揮官蓋倫真的很不甘心自己竟然在這一次的交戰中失敗了,可以說這一場敗仗爲整個戰役的接下來進程打下了不好的基礎,哈斯軍首戰既受挫,接下來就要耗費更大的力氣才能拿下泰達米爾領了。甚至在諾亞帝國的方面也會受到鼓舞。
蓋倫真的很想讓列隊準備的騎兵再衝一陣蠻王軍,相信突然發動衝鋒的話也能給對面製造巨大的傷害。但是蓋倫知道,自己收攏之後完好的騎兵只剩下了600騎,他們現在仍然能做出攻擊預備的態勢已經不容易了,讓他們再去戰場上賣命沒那麼容易,士氣泄了沒那麼快又能鼓回來的。
不僅如此,沒有步兵的隨後跟上攻擊,單靠600騎兵是別想衝潰敵軍的,只會將自己所有的騎兵折在裡面。蓋倫現在只能在心裡想想派兵狠狠把勝利拿回來的事情,眼前卻只能派人不持武器上前希望收攏哈斯軍傷兵和俘虜,以及哈斯軍的戰死者的屍體。如果能收攏這些,哈斯軍的士氣還能回覆一些。
哈斯王國的請求被哈斯軍的使者提交到了泰達米爾的面前,他這個時候正在積極地慰問傷兵,向他們鼓勁,告訴他們正是由於他們的奮勇作戰所以才取得了這一場的大勝。在這種情況下,泰達米爾怎麼可能釋放俘虜和哈斯軍的傷兵呢,他現在想的就是用盡手段來擊敗哈斯軍,好不容易能以少勝多一次,如果就這麼交出俘虜和傷兵,那等於是放棄了好不容易得來的籌碼。
泰達米爾想了想之後直接大聲地說道:“哈斯王國的人要我們把他們的俘虜和傷兵交還給他們,可笑!這些人是入侵者,他們來進攻我們的家園,他們的腳還在泰達米爾領的領土之中,卻要我們乖乖地按照他們的要求來做,就好像一個主人似的。我們難道能答應這樣的要求嗎!”
圍成一圈的人們大聲地喊道:“不能,不能!”他們對哈斯王國的進攻有着同仇敵愾的心理,對於他們口口聲聲地說這是將哈森人合併到一起的戰爭非常牴觸。泰達米爾對大家的好每個人都能看到,派一支軍隊來要取掉他的性命,任誰也不會覺得這是爲每個人好的行爲,相反這更像是篡位者對被篡位者的又一次趕盡殺絕。
泰達米爾就在衆人異口同聲地反對中對哈斯軍的使者攤了攤手:“你也看到了,他們的回答就是我的回答。告訴你們的指揮官,我會好好地對待哈斯軍的傷兵和俘虜,不會故意爲難他們的,畢竟他們也是哈森人,總有一天他們也會是我麾下的子民,該死的只有哈斯王室,哈斯王國裡所有的平民我都不會把他們當成敵人的。就這樣吧。”
哈斯軍的使者灰溜溜地回去了,泰達米爾的蠻王軍在這一場戰鬥中的犧牲也統計出來了,犧牲1200人,受傷600人,現在蠻王軍還剩下4200完好的戰鬥力,即使受傷的士兵全部歸隊也只剩4800人了,估計能傷愈歸隊的數量不多,最後的戰力能有4500人左右。
哈斯軍的屍體也清點過了,2300具屍體,其中有600具以上的屍體是法師製造的,另外還有騎兵不成功的衝鋒自己製造的對哈斯軍的殺傷以及他們失去衝擊力後被蠻王軍步兵捅死的400人。最後哈斯軍被迫主動脫離接觸時就被蠻王軍又撕扯下了數百人,最後這一下產生了大量的死亡,許多傷兵和絕大部分的俘虜都是在這時候產生的。
除了2300具屍體以外,哈斯軍還留下了200個傷兵,之所以傷兵比蠻王軍少這麼多是有一部分傷兵因爲各種原因變成了屍體,或許因爲救援不夠及時,畢竟蠻王軍肯定先救自己人,或許因爲被一些蠻王軍的士兵辣手殺掉了,因此傷兵纔不多。此外還有150名俘虜,許多都是在撤退的過程中走不脫絕望之下只好投降的。
哈斯軍失去了2650個戰鬥力,但對於他們的整體數量來說這個數字仍不算多,只不過在信心上哈斯軍減弱了,士氣上也減弱了,仍然有一萬七的士兵不知道該怎麼打接下來的仗。
蓋倫和他的哈斯軍其他軍官在戰後開了總結會議,他們紛紛分析這場仗到底是在哪裡輸了,不找出原因的話他們真的很難相信兩萬大軍面對六千人竟然小敗收場。一羣人在草草搭建的軍營裡面沉默以對,還是蓋倫最先承攬了責任,他開口道:
“這場仗是我們在泰達米爾所願意見到的時間、地點打的一場仗,對方掌握了開仗的主動權。我身爲指揮官,哈斯軍的主領兵官,過分小瞧了對方的軍力,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就下達了開戰的命令,對這一次沒有取勝之戰負有責任。”
既然指揮官都站出來攬責任了,那麼其他的軍官自然也要爲蓋倫開脫,這一次的小敗並不僅僅是在泰達米爾所規定的時間地點開戰這麼簡單。
“我覺得陣形也是個問題,泰達米爾很聰明地將陣形擺在了城堡的前面,沒有了後顧之憂,我們的軍力優勢沒能發揮出來,否則將他們包圍起來就很好打了。”
“你說的是廢話,泰達米爾老於戰陣,他怎麼可能會犯將軍隊擺在平原上跟優勢兵力敵人作戰的錯誤。他當然要用各種因素來削弱我們的軍力,原本我們分成兩個攻擊波的計劃是很好的……”
“是的,可是這還是要歸結到在對方指定的時間下作戰的問題,我們如果不開戰的話,好好休息,他們也是不敢攻出來的。”
蓋倫沒好氣地插嘴道:“我當時覺得兩萬人完全可以碾壓六千人,或許可以直接拿下泰達米爾,那可比圍攻城堡省事多了。開戰之前我還以爲泰達米爾腦子進水了跟我們來打野戰呢,我決定開戰的時候也沒見你們中的任何一個說反對的意見。”
當時確實是這樣,每個哈斯軍的指揮官都覺得不趁這個機會拿下泰達米爾,攻城的話時間太久,變數太多,等打完之後發現小敗纔來馬後炮當時要是不開戰該多好,確實沒用。
沉默了一會兒,倒是有一個軍官開口了:“其實也不是不能打的,我們的士兵雖然是遠距離行軍而來,比不上對方的養精蓄銳,但士兵的數量就是一大優勢,過早地派上第二個攻擊波而且沒有起到什麼效果纔是失敗的關鍵。兵力無法展開,白白消耗了第二個攻擊波士兵的體力。”
“我們當時留下了5000人的僕從兵,第一個攻擊波和第二個攻擊波分別7000人,還有1000騎兵預備着,原本任何一個攻擊波的士兵數量就超過對方的全部軍力了,但是第一攻擊波上去之後就被打得有些要崩的感覺,逼不得已纔派出第二個攻擊波穩定局勢。第一個攻擊波爲什麼會被打成那個樣子的原因我們一定要找出來。”
“這還用說嗎?當然是泰達米爾請來的諾亞帝國的法師太厲害了。我們的間諜報告他們不過20名法師,把我們的30名法師打得屁滾尿流,一共陣亡了5名,對方不僅沒有陣亡,而且在將我們所有的30名法師擊退後還繼續殺傷了我們大量的普通士兵,所以你們知道第一攻擊波是怎麼搖搖欲墜的了吧?”
“不僅僅如此,對方也有箭頭法師直接站在前線士兵的身後輸出法術,直接撼動了那一條線的士氣,再多的普通士兵上去也只是送死,因爲我們的法師被他打崩了,5個陣亡的法師裡死在他手上的就有3個,而且我觀察到他從開戰到最後結束都沒有離開最前線,沒有停止過輸出。我們這一場的失敗有很大一部分原因要歸結到這個法師身上。”
“哦,我看到了。”
“我也看到了,那個法師。”
“那個法師叫什麼,雷茲是嗎?”
“原本只是個籍籍無名的傢伙,沒想到那麼厲害。”
“他在戰場上是一邊用魔法水晶補給一邊輸出傷害的,嘿,強大而奢侈的傢伙。”
蓋倫也有看到雷茲的表演,只是他沒想到原來大部分的軍官都看到了雷茲的表演,於是他明白了,原來這一場戰失敗在這個地方。如果不是在這個地方遭遇持續失血的話,哈斯軍的陣亡數和士氣都不會遭遇沉重的打擊,戰果也很可能逆轉過來。
蓋倫偷偷鬆了一口氣,既然大家有所共識,那麼他在指揮上的失誤對這場仗的失敗所要負的責任就小得多了。爲了體現這一點,他強調道:“我們必須非常注意諾亞帝國的這羣法師,特別是這個叫做雷茲的法師,他具有改變戰場態勢的能力。我們必須在法師上壓過他們,否則我們很可能會敗在法師的手裡。這是我們的弱勢,我們必須補充完整。向王國求援吧,剩下的25名法師擔當不了接下來的進攻任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