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中土安保同盟

【今天第二更】

中華帝國軍在屈塔希亞大橋嚴陣以待,令希臘軍隊全殲土耳其軍主力的企圖破產。

希臘軍指揮官大衛中將親自前往中華帝國軍指揮部同中華帝國軍指揮官談判,但結果不盡人意,大衛遭到中華帝國方面的無情拒絕。

大衛憤然的離開,回到自己的指揮部裡,並命令前線希臘軍隊擺開進攻屈塔希亞大橋的架勢,企圖威脅中華帝國軍讓步。

然而,中華帝國軍豈是被嚇大的?

面對7萬餘希臘軍主力,堅守屈塔希亞大橋的只有中華帝國軍一個機步團,雙方兵力相差懸殊。然而中華帝國軍指揮官毅然下令全團做好戰鬥準備,各種戰車、火炮、輕重機槍進入戰鬥部署,同時向塞浦路斯基地司令部請求空中支援。

很快,中華帝國塞浦路斯空軍基地出動兩個戰鬥機聯隊和一個轟炸機聯隊,飛臨屈塔希亞大橋上空,圍繞着希臘軍隊的攻擊前沿附近空域來回盤旋着。

看到這個架勢,自以爲裝備先進的希臘軍隊頓時氣短,大衛在前沿陣地觀察了一陣子後,頓時放棄了想法。

中華帝國軍堵住了去路,使得希臘軍隊無法過去徹底包圍土耳其軍隊,以至於貽誤戰機,錯過了全殲土耳其軍的時機。

對此,希臘政府和軍方都覺得非常丟臉沒面子,但是中華帝國就是擺在他們面前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希臘方面對此沒有任何辦法。

不過,中華帝國跟希臘達成了協議。中華帝國只希望希臘和土耳其持續戰爭下去,這樣中華帝國纔有機會繼續控制希臘和土耳其兩國,插手巴爾幹事務。同時,中華帝國也向在背後看看。英法支持的希臘到底有多大的能耐。

中華帝國不痛不癢的幫助土耳其,令周邊國家都不知道中華帝國到底葫蘆裡賣的什麼藥。不過一些資深的軍事家們則嗅出了味道。認爲這是戰後東西方大國在巴爾幹地區的一次較量。儘管西方世界在世界大戰中遭到重創,但是東西方的爭端並未就此結束,而是暗中繼續較量。

凱末爾等土耳其軍方將領們看穿了中華帝國的戰略意圖。知道求人不如靠自己。於是加快組建國民軍步伐。

此時的土耳其就向當初的蘇俄紅軍面對外國軍事入侵時一樣,組建國民軍也需要時間。爲此,凱末爾等人親自拜訪了中華帝國塞浦路斯基地司令部,請求中華帝國派出專業教官幫助土耳其快速培訓國民軍。

中華帝國的軍事培訓經驗豐富,當年爲了抵抗沙俄入侵就成立過短期速成培訓班,短時間內獲得了一支戰鬥力可觀的軍隊力量。如今土耳其軍方也想用這種方式迅速組織一支可以戰鬥的國民軍,並催促中華帝國儘快將武器裝備交付土耳其軍方。

在土耳其軍方組建國民軍的時候,土耳其的局勢變得極其嚴重,薩卡里亞河已成爲安卡拉的最後一道屏障。土耳其正經歷着生死存亡的考驗。

8月5日,大國民議會通過一項特別法令,由凱末爾兼全軍總司令。同時,凱末爾任命裡費特?拜萊將軍爲國防部長,費夫齊?查克瑪克爲總參謀長,並要求他們在最短的時間裡重整軍隊,做好補充兵員、調配軍用物資、籌集糧秣等各項工作。凱末爾親赴前線,在波拉特勒車站設立了總司令部。與此同時,贏得厄斯基色希爾一屈塔希亞戰役勝利的希軍也在制定下一階段的戰役計劃,國王康斯坦丁還趕至屈塔希亞親任希軍總司令。

23日。希臘軍隊7.5萬人,裝備300門大炮,3000挺機槍及少量騎兵,在康斯坦丁的直接指揮下,向薩卡里亞河東的土軍前沿陣地發起進攻。土軍經過休整,戰鬥力有所增強,雖然只集中了5.5萬人,160門大炮和280挺機槍,但騎兵數量卻有5000人以上,而且有薩卡里亞河東防禦陣的依託。土耳其人感到已無路可退,決定在此與希軍拚死一戰。戰役在南北100百公里長的地帶展開,雙方士兵幾乎懷着同樣堅定的決心投入了這場廝殺:一方面希臘人在爲幾個世紀夢想的實現而戰,另一方面土耳其人則在爲本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戰。戰役開始之初,土軍很快就發現希臘人南翼的兵力極爲雄厚,並意識到戰線過長對於兵力不足的土方極爲不利,於是主動收縮左翼,部隊撤至安卡拉南部只有50公里的陣地上防守,同時又從西部防線抽調一部分兵力,支援已經變爲南線的左翼。希軍的戰略意圖雖被識破,但他們憑藉數量上的優勢,很快掌握了戰場主動權。土軍在希軍強大的攻勢面前,幾乎支撐不住,有些防線被突破,有些陣地之間的聯繫也被切斷。

土軍全體官兵浴血奮戰,頑強抵抗希軍進攻,中華帝國方面見土耳其軍有頂不住的意思,於是將一批武器裝備快速運送給前線土耳其軍手裡。有了中華帝國的這批武器裝備,土耳其軍的火力增強,終於使希臘軍隊成爲強弩之末。

凱末爾抓準時機,下令向敵軍力量薄弱的左翼發起反攻。精疲力盡的希軍,措手不及,無法組織有效抵抗,只好向南撤退。凱末爾繼而下令全線發起總攻,至9月10日,希軍終於被擊潰。土軍乘勝追擊,9月13日,將希軍逐出薩卡里亞東部地區,隨後又渡河向厄斯基色希爾方向實施追擊。至此,歷時22天的薩卡里亞戰役以土軍大獲全勝而告結束。大國民議會爲了獎勵凱末爾的功勳,授予他“勝利者”的尊號。並晉升他爲新土耳其國家的元帥。

薩卡里亞戰役是希土戰爭中最重要的戰役。它的勝利不僅使安卡拉政府轉危爲安,還使國際形勢發生了一系列有利於土耳其新政權的轉變。首先,經中華帝國調停,土耳其政府與高加索政府(包括格魯吉亞、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簽訂了《卡爾斯條約》。之後,法國政府見中華帝國背後給土耳其撐腰的實事已經無法撼動。爲了保住希臘,不讓中華帝國直接軍事介入。法國主動恢復了與土方的談判,10月份雙方簽訂了《安卡拉條約》,法軍按此條約規定。單獨從安納托利亞南部撤軍。並將2個師的武器、彈藥和軍需品移交給土軍。移交品中有150輛卡車,這對運輸工具極爲缺乏的土軍來說,不啻雪中送炭。

法土言和的消息,使意大利加快了它於7月初就開始的從安塔利亞及其附近地區的撤軍行動,同時他們效法法國人,將軍用物資賣與土耳其人,法、意退出對土的干涉行動,不僅確保了土耳其南線的安全,使土得以集中兵力對付希軍。更重要的是,它從政治上表明瞭西方大國爲瓜分土耳其而結成的聯盟已經分裂。

由於軍事上的失利,英國人對希臘深感失望,加上中華帝國背後施壓,中華帝國海軍加強了對愛琴海和地中海的盤查力度,先後對阿姆斯特朗、特維斯等英國軍火公司制裁,迫使英國的軍事走私告吹,英國從而停止了對它的財政和軍事援助。

希臘人自薩卡里亞戰敗後,收縮到厄斯基色希爾和屈塔希亞防線,士氣大衰。加之又失去了協約國的支持,因而開始考慮退出在土耳其的冒險事業。希臘國王康斯坦丁擔心,立即從土撤軍會動搖他在國內的威信,所以他與首相岡納里斯商討了一個唯一能使希臘體面地退出小亞細亞的辦法,這就是取得伊斯坦布爾。然而,這一設想觸動了中華帝國和協約國的集體利益。

西方集團一向視海峽地區爲國侈示共管地,伊斯坦布爾是不可以由西方列強以某種藉口奪走的城市,而戰後中華帝國也介入其中,分了一杯羹,希臘作爲一個局部戰爭的失敗者,當然沒有資格單獨佔有它,因此希臘的請求遭到拒絕。

爲防不測,法、意兩國見中華帝國染指土耳其,還向伊斯坦布爾派出了軍隊,於是兩國也藉口跟土耳其講和,也向那裡派出了軍隊。而土耳其政府本身也擔心會被中華帝國一家控制,因此希望讓其他國家也進入土耳其,跟中華帝國分庭抗禮,以達到平衡狀態。

土耳其的小算盤打得很響,然而,一個弱國根本沒有力量左右強國的意志,中華帝國對協約國方面的影響力遠比土耳其估計的強很多。

協約國的天敵始終還是同盟國,因此滅亡同盟國的戰略不變。他們不甘坐視希臘的徹底失敗,於是向土提出土、希停戰和談的建議,其目的與手段同前第一次希土戰爭時期的倫敦會議如出一轍,只是在和談條款上對土略寬容一些而已,同時增加了中華帝國的條件。

土耳其政府出於戰略考慮,不想使和談立即破裂,於是不斷提出反建議,表示可以磋商,以拖延時間,加緊備戰。

薩卡里亞戰役後,土耳其軍隊並沒有乘勝將希軍逐出境外,因爲當時土軍武器短缺、物資睏乏,兵力尚不足10萬。凱末爾知道,過早的反攻很可能會招致失敗,於是一方面在國際間努力謀求外交上的勝利,一方面在國內積極備戰。經過努力,至192?年夏,民族武裝已經秘密組成了一支20萬人的新軍,擁有2983挺機槍,442門大炮,120輛戰車,分別編爲19個步兵師,5個騎兵師,和一個機械化師,統歸西線司令伊斯邁特將軍指揮。至此,大反攻的準備工作已接近完成。土軍的反攻計劃是由凱末爾親自擬定的,要點是:在南路,以主力先肅清希軍的外圍據點,進而集中攻打阿菲永一卡拉希薩爾和杜姆盧波納爾一帶的希軍右翼集團,並對其主力部隊實施合圍。北路軍團的使命則是,突破敵人的正面防線,儘可能地向厄斯基色希爾和布爾薩方向實施追擊。爲了保證戰役的勝利。土軍的戰前準備是在極其秘密的狀態下進行的。

1921年8月26日凌晨,反攻戰役開始。總司令凱末爾、西線司令伊斯邁特和總參謀長費夫齊親臨科曼臺培高地實施指揮。在土軍大炮的猛烈轟擊下,希軍前沿工事一個個被摧毀。炮火準備後,土軍裝甲部隊進行突擊作戰,中華帝國的先進武器裝備得到了發揮。鋼鐵洪流迅速突破希臘軍隊的防線,隨後土軍步兵躍入敵軍戰壕展開肉搏戰。而騎兵則從側翼包抄希軍。

日暮時分,希軍陣地已被突破,土軍乘勝對阿菲永發起迅猛攻擊。於次日佔領該城。在厄斯基色希爾前線。土耳其的一個軍也攻破希軍防線,迫使希守軍向西撤退。?希臘軍隊的處境十分不利。由於統帥部在撤離與堅守的問題上猶豫不定,安納托利亞前線的防務得不到應有的重視。當土軍開始進攻的時候,希軍總司令哈詹尼斯蒂斯甚至不在前線,而是遠在伊茲密爾度假。希臘政府撤消了哈詹尼斯蒂斯的職務,由前線軍團指揮特雷庫皮斯接任總司令。此時希軍的右翼集團在土軍的攻勢下已然大亂,特雷庫皮斯實際上已經無法履行總司令的職責了。

8月29日,土軍已將希軍右翼集團退往伊茲密爾的後路切斷,有5個師的希臘軍隊在杜姆盧波納爾地區遭到包圍。土軍在凱末爾的指揮下發起強攻。希軍大部被殲,只有8000人在特雷庫皮斯的率領下突出重圍趕到烏沙克。烏沙克一帶地勢險峻,特雷庫皮斯準備在此建立防禦陣地,以掩護希臘殘軍向伊茲密爾撤退。但是土軍不容希軍有半點喘息之機。

9月2日,正當特雷庫皮斯與其參謀人員在軍營中計劃佈防的時候,一支土軍騎兵突然出現,將指揮部的所有人員一齊俘獲,該路希軍自此徹底失敗,烏沙克遂被土耳其人收復。由凱末爾親自指揮的南路圍殲戰戰果輝煌,它在土耳其歷史上被稱爲“總司令戰役”。

南路戰役之後。土軍主力立即兵分兩路,一路向伊茲密爾方面繼續實施追擊,另一路沿鐵路北上,配合北路土軍夾擊厄斯基色希爾,並將駐守該地的希臘1個軍大部消滅。

9月初,屈塔希亞亦被收復。土耳其軍隊懷着昂揚的鬥志繼續追殲希軍,力圖全殲入侵者。北路土軍於9月5日收復了布爾薩,又在馬爾馬拉海濱的穆達尼亞俘獲了希軍的1個師。之後,該軍的1個縱隊向南收復了巴勒克西爾,鋒芒直指達達尼爾海峽邊緣的查納卡累。南路土軍則連續攻佔了阿拉謝希爾、薩利赫利等地,於9月9日佔領了伊茲密爾。少數希軍逃到海邊,在英國人的幫助下渡海逃回了希臘。

至9月18日,20萬希臘入侵軍已被從安納托利亞全部肅清,自1920年起放在大國民議會主席團桌子上作爲誌哀標記的黑色桌布,被和平歲月中的綠色桌布所取代了。

當土耳其軍隊在小亞細亞西岸追擊希軍,進而迫近黑海海峽的時候,協約各國感到十分恐慌。英國人一面虛張聲勢地進行戰爭準備,一面建議土耳其暫停軍事行動。凱末爾得到中華帝國的保證,向土耳其提供軍事保護傘,因此對英國人的恐嚇不予理睬。於是,法國人只得僞裝成土耳其的友邦,並以協約國所有國家全權代表的資格向凱末爾保證說,土耳其將不戰而收回東色雷斯,凱末爾這才同意締結停戰協定,下令軍隊停止前進。

10月11日,以伊斯邁特將軍爲首的土耳其代表團和以英國哈林頓將軍爲首的協約國代表團,在穆達尼亞簽訂了停戰協定。按照協定,希臘軍隊立即撤離了東色雷斯,土耳其軍隊以“憲兵隊”的名義進駐該地。以後,大國民議會政府分別向東色雷斯和伊斯坦布爾派駐了行政人員。

10月底,協約國向安卡拉政府發出召開洛桑和會的邀請,同時受到邀請的還有蘇丹的奧斯曼政府。但蘇丹政府已因他們背叛民族利益的行爲而變得聲名狼籍,大國民議會通過一項法令,宣佈自1921年11月1日起廢除蘇丹制度。瓦希代丁聞訊後。逃出王宮,乘英國軍艦逃往馬耳他,奧斯曼帝國從此壽終正寢。

1921年11月12日,以外交部長伊斯邁特爲首的土耳其代表團與中、英、法、意、希等協約國家參加了在瑞士洛桑召開的和平會議。

和會邀請蘇俄參加討論海峽問題,德國則派觀察員列席了會議。和會就土耳其的領土邊疆、戰爭賠償、奧斯曼債務、治外法權、海峽和摩蘇爾歸屬等問題進行了談判。這次會議是土耳其與西方各國結束戰爭狀態。重建外交關係的會議。土耳其代表以勝利者的姿態出現,並與殖民國家據理力爭。進行了嚴肅的談判。

經過3個月的艱苦努力,土耳其在中華帝國的支持下,終於在1922年7月24日同協約國簽訂了和約。《洛桑和約》的主要內容有:土耳其放棄對阿拉伯屬地的所有權。土耳其和希臘以馬裡查河爲界。博茲賈達島和伊姆羅茲島劃歸土耳其,土耳其和法屬敘利亞的邊界以《安卡拉條約》上的規定爲準,希土互換僑民;取消雙方面的戰爭賠款;取消財政監督;取消治外法權;海峽由土耳其代表任主席的國際管理委員會共管,平時海峽地區不設防,對商船及軍艦一律開放,但對各國軍艦通行的數量及噸位有所限制。

《洛桑條約》對於新生的土耳其國家來說,還有許多十分苛刻的地方,如摩蘇爾油田最後劃歸了伊拉克,由中華帝國實際控制。新政府又承擔了償還奧斯曼帝國舊債的重擔,尤其是土耳其海峽依然由國際共管,並實行非武裝化,使土耳其的獨立與生存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面臨着威脅,直到許多年以後,土耳其通過積極的外交努力,纔將海峽完全收歸國有。

但總的來說,《洛桑和約》的簽訂仍然是土耳其外交史上的一次重大勝利,其深遠意義在於,它向全世界表明。土耳其人用鮮血和生命的代價,捍衛了民族獨立、領土完整和國家主權,並且由此擺脫了殖民枷鎖,並且粉碎了協約國妄圖瓦解土耳其的陰謀。

不過,《洛桑和約》的真正贏家卻是中華帝國。因爲中華帝國不但成功的挫敗了西方協約國陣營對土耳其的肢解行動,更是兩邊獲利,從希臘那裡得到了克里特島軍事基地,從土耳其那裡得到了摩蘇爾大油田,從戰敗了亞美尼亞那裡控制了巴庫石油區,這樣,中華帝國實際上掌控了中東的全部石油開採和運輸,強化了對巴格達鐵路的控制,捏住了西方世界的能源命脈。

簽訂之後,協約國開始從伊斯坦布爾和海峽地區撤走軍隊。1922年10月6?日,作爲獨立戰爭勝利者的土耳其軍隊在人民羣衆的歡呼聲中開進了伊斯坦布爾。13日,大國民議會通過法律,將安卡拉確定爲土耳其的新首都,不久又宣佈土耳其爲共和國,土耳其的歷史從此翻開了一個新的篇章。

中華帝國隨後跟土耳其簽署了中土安保條約,中華帝國有權在君士坦丁堡駐紮軍隊保護海峽交通線,在巴格達鐵路沿途駐紮軍隊巡邏,土耳其的所有港口對中華帝國海軍開放,中華帝國海軍軍艦自由進出。作爲回報,中華帝國向土耳其提供8億龍幣低息貸款,購買土耳其國債,穩定土耳其經濟。並且中華帝國對土耳其的安全負責,土耳其若遭外軍入侵,中華帝國有義務出兵協防。

中土安保條約就是一個不平等條約,但是土耳其選擇了接受,主要原因是土耳其被協約國欺負怕了,同盟國的德國在第二次希土戰爭中沒有幫助土耳其,這令土耳其遭受侵略差一點亡國,因此土耳其爲了得到中華帝國對其的軍事保護傘,寧肯簽署不平等條約。

中土安保條約遭到一部分土耳其愛國人士的反對,但是土耳其政府宣稱中華帝國是土耳其的盟友,軍隊留在土耳其國土上是在履行同盟責任,辯稱只要中華帝國軍隊留在土耳其國土上,就不會再有國家敢入侵土耳其。而土耳其大多數國民都被戰爭害苦了,迫切需要和平環境,因此整體上土耳其國民對中華帝國好感度增加。

就這樣,中華帝國通過海灣戰爭和第二次希土戰爭,成功的把土耳其變成中華帝國的軍事盟友,在歐洲、西亞、北非和中東潛入了一個巨大的釘子戶,爲中華帝國隨後展開的全球戰略部署提供了便利。

———————————————————————————————

第553章 核試驗第28章 封爵一等男第580章 導彈實戰部署第47章 兩處心思(四)第158章 左手摟美人右手抱金磚(下)第104章 步步蠶食第146章 幾百張嘴等着吃他第76章 貸款造艦第98章 練兵大臣不容易第665章 決戰大西洋之消失的德軍潛艇第670章 決戰大西洋之終極戰列艦的對決第306章 三大政黨第343章 1907年海軍軍備競賽第576章 美德結盟第193章 東北江防艦隊第344章 超神弓時代第261章 政變第192章 免稅第54章 宗室第一才女第192章 免稅第593章 外高加索坦克大戰第629章 復仇(4)第146章 幾百張嘴等着吃他第714章 太空爭霸第487章 納粹崛起之希特勒發跡(2)第589章 再拼日德蘭第572章 丟了西瓜揀芝麻第9章 升任參將第457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六)第314章 琵琶精號第728章 核大戰(6)第275276章 不宣而戰三第484章 納粹崛起(三)第54章 宗室第一才女第701章 二戰結束第101章 紅臉黑臉第89章 委以重任第313章 收復香港第635章 伊莎貝拉大撤退(中)第626章 二戰全面爆發第510章 核子工程 之人工嬗變第260章 插手巴拿馬運河第557章 炮艦外交中華帝國的大灰狼艦隊第53章 我來當總教官怎麼樣?第388章 航母出動第704章 歐洲共同體第305 新的危機第560章第452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一)第120章 遠東金融風暴(4)第685章 喚醒計劃第165章 誘殺留裡克號第610章 做義工的小公主第441章 百慕大之戰第378章 一戰爆發第319320章 屬於中華帝國的神弓海軍時代第632章 墨西哥大潰退(中)第157章 左手摟美人右手抱金磚(上)第304章 帝國海軍工業的崛起第720章 深海較量第373章 海上霸王 無敵的元級戰列艦第656章 決戰大西洋之炮灰出擊第245章 六大工業基地第364365章 驅逐戰列艦第477章 大洋黑洞第127章 衝突(上)第622章 h7空中堡壘發威第492章 中土安保同盟第173章 控制大清財政命脈第393章 澎湖海戰第151章 八一宣戰第484章 納粹崛起(三)第372章 對日策略第255章 生化啓蒙第468章 紐約之戰第一天第2章 穿越甲午第658章 決戰大西洋之情報戰第583章 德國閃擊蘇聯第363章 中華帝國的最後一級戰巡第202章 中華人民志願軍(中)第732章 單極世界第316章 南海大海戰(一)第569章 英國人的瘋狂報復第233章 鉅野教案第463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十二)第318章 全殲英國亞洲艦隊第38章 幼憔入幕第103章 北洋兵器(2)第380章 烈日之戰第348 日本潛艇的崛起第28章 封爵一等男第269章 第二次美國圈地第225章 血火加勒比(上)第35章 大婚第452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一)第89章 委以重任第615章 中華帝國國民們的反應第545章 核子時代降臨,中華帝國的級終極核動力戰列艦第540章 中美角力第71章 撥款造艦
第553章 核試驗第28章 封爵一等男第580章 導彈實戰部署第47章 兩處心思(四)第158章 左手摟美人右手抱金磚(下)第104章 步步蠶食第146章 幾百張嘴等着吃他第76章 貸款造艦第98章 練兵大臣不容易第665章 決戰大西洋之消失的德軍潛艇第670章 決戰大西洋之終極戰列艦的對決第306章 三大政黨第343章 1907年海軍軍備競賽第576章 美德結盟第193章 東北江防艦隊第344章 超神弓時代第261章 政變第192章 免稅第54章 宗室第一才女第192章 免稅第593章 外高加索坦克大戰第629章 復仇(4)第146章 幾百張嘴等着吃他第714章 太空爭霸第487章 納粹崛起之希特勒發跡(2)第589章 再拼日德蘭第572章 丟了西瓜揀芝麻第9章 升任參將第457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六)第314章 琵琶精號第728章 核大戰(6)第275276章 不宣而戰三第484章 納粹崛起(三)第54章 宗室第一才女第701章 二戰結束第101章 紅臉黑臉第89章 委以重任第313章 收復香港第635章 伊莎貝拉大撤退(中)第626章 二戰全面爆發第510章 核子工程 之人工嬗變第260章 插手巴拿馬運河第557章 炮艦外交中華帝國的大灰狼艦隊第53章 我來當總教官怎麼樣?第388章 航母出動第704章 歐洲共同體第305 新的危機第560章第452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一)第120章 遠東金融風暴(4)第685章 喚醒計劃第165章 誘殺留裡克號第610章 做義工的小公主第441章 百慕大之戰第378章 一戰爆發第319320章 屬於中華帝國的神弓海軍時代第632章 墨西哥大潰退(中)第157章 左手摟美人右手抱金磚(上)第304章 帝國海軍工業的崛起第720章 深海較量第373章 海上霸王 無敵的元級戰列艦第656章 決戰大西洋之炮灰出擊第245章 六大工業基地第364365章 驅逐戰列艦第477章 大洋黑洞第127章 衝突(上)第622章 h7空中堡壘發威第492章 中土安保同盟第173章 控制大清財政命脈第393章 澎湖海戰第151章 八一宣戰第484章 納粹崛起(三)第372章 對日策略第255章 生化啓蒙第468章 紐約之戰第一天第2章 穿越甲午第658章 決戰大西洋之情報戰第583章 德國閃擊蘇聯第363章 中華帝國的最後一級戰巡第202章 中華人民志願軍(中)第732章 單極世界第316章 南海大海戰(一)第569章 英國人的瘋狂報復第233章 鉅野教案第463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十二)第318章 全殲英國亞洲艦隊第38章 幼憔入幕第103章 北洋兵器(2)第380章 烈日之戰第348 日本潛艇的崛起第28章 封爵一等男第269章 第二次美國圈地第225章 血火加勒比(上)第35章 大婚第452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一)第89章 委以重任第615章 中華帝國國民們的反應第545章 核子時代降臨,中華帝國的級終極核動力戰列艦第540章 中美角力第71章 撥款造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