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斬龍封神 碧血開道(五)

“楊祖”一步跨出,與之同時,地上濺落的碧血都攝回他手中,隨即輕彈,滴滴碧血,就此蒸騰,化爲一道虛淡的虹光,投向茫茫雲霧之中。

此時“楊祖”又側身引臂,笑道:“聖人,請。”

碧血化虹,餘慈萬萬不能再以輦車代步,他上前幾步,向楊祖,也是向他足下的虹橋鄭重施禮,這才步上虹橋,踏虹而行。

兩位神將都隨侍在側,“楊祖”則大袖飄飄走在前面。

餘慈想了想,嘗試着問道:“敢問如何稱呼?”

試探的結果讓他失望,迴應他的只是“楊祖”朗朗的笑聲。

虹橋所經之處,雲霧深層隱約可見層層鋪開的建築羣落,然而此處再怎麼壯觀,也比不過“夢中”所化道境,況且細看去,大都也是破敗。

當年的魔劫也嚴重破壞了太霄神庭中樞,唯一可值得慶幸的,大概是這裡再沒有魔頭留存——那些魔頭都已被楊祖在封神臺上斬殺殆盡,留下的末法主級別的強者,剛剛也在斬龍臺上與楊祖的生機一道破滅,只留下一個參羅利那。

對那位,餘慈絕不會忘。

虹光定有縮地成寸的神通,幾個念頭轉過之後,就已經到了盡頭。

這裡光線陡暗,卻有星辰列布,餘慈一時以爲自己是來到了外域星空。

但很快他就發現,星辰依稀可見三垣四象法度,卻又糅合四季變化,其形如球,有些像天垣本命金符,但其形狀,更像是一個孕育生命的胚胎。在其外圍,還綴着長長的散星河流,以“胚胎”爲中心緩緩旋轉,在虛空中羅列出虛實不等的線條。

腳下虹橋無聲消散,“楊祖”和餘慈都懸在半空。

餘慈繼續觀察,發現無數星辰流轉的痕跡,大半周行不悖,偶爾交錯,其實構成了一處似祭壇又似宮殿的整體結構,其範圍之廣大,已經超出了視野的極限,只有用感應才能勉強測出邊際。

太霄神庭核心區絕沒有這麼廣闊,想也知道,這必然有虛空神通作用。

“楊祖”介紹道:“此處是中天紫微之位。”

然後看似隨意地伸手指點:“那是玉皇之位、勾陳之位、后土之位。”

不管是哪個位置,餘慈其實都看不到,但隨着“楊祖”的指點,自然就在感應中烙下不可磨滅的痕跡。

於是明白,四御之方位並無定數,依天時而動,以道法爲規,聚合無常。

恐怕上清宗的前輩也早有被人攻到核心之地的準備,佈下這等局面,只要來人不通上清法度,連位置都摸不到,只會在這星空大殿之中迷失掉,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要死於四御合擊之下。

當年實是紫微帝御遭受魔染,干擾了法度運轉,被從內部攻破,方有此劫。

餘慈正嗟呀之時,又聽“楊祖”道:

“聖人奉道尊符詔而來,有一事不可不知。”

“請講!”

“楊祖”引着餘慈繞過星空大殿中央的“胚胎”,到了另一側:

“當年魔劫起時,上清宗在域外共有四位地仙陸續趕回,然而衆魔頭在此間圍住神庭虛空標識,設下殺局,其中有兩位都在魔頭圍攻下殞落。第三位清淨散人,則是破壞了虛空標識,使其他同門倖免於難。

“此時域外上清地仙大約還有兩三人,然而標識已毀,等他們尋到路徑趕來,不知還有幾千、幾萬年,有等於無。”

餘慈本來也沒有指望再得到什麼後援,對這個消息自然沒什麼感覺,倒是對那位清淨散人的決斷,頗是佩服,不過又有些疑惑:

“那……您?我是說楊祖?”

“楊祖乃是強行打破虛空而來,畢竟是開派祖師之一,道統存續自有感應。”

“楊祖”說起“自己”的事完全沒有任何情緒波動,根本就是說一位不相干的存在。

餘慈爲之黯然。

“楊祖”神色不動,只引導餘慈目光去看:“這位便是清淨散人。當年,他舍掉自己的清淨法身,困鎖參羅利那分身二百年有奇,終於等到楊祖回返。”

餘慈定睛去看,星光掩映下,有一具殘缺骸骨,只餘半邊,盡是灰黑顏色,無論如何都看不出“清淨”二字。

但餘慈愈發敬重,端端正正行禮。

耳畔聽得“楊祖”道:“太霄神庭能存續至今,清淨散人當居首功。他本是最早提出神庭構想的上清修士之一,熟悉結構,雖不敵參羅利那,卻是抵住魔染,將此前身殞的兩位道友所遺道體,分別投入勾陳、后土之位,以上清體系法度磋磨,維持住了神庭元氣運轉,也維持住了神庭自我淨化的功效。

“千載以來,雖然封召神明死傷殆盡,魔劫也終未得竟全功。”

餘慈明白,此時“楊祖”所述,恐怕已經不是他“本人”的記憶,而是包括他在內,清淨散人等上清英靈在此間留下的印痕,非如此,不能這般脈絡清晰,有如目見。

只聽“楊祖”又道:“聖人當知,此時勾陣、后土帝御之位已有地仙遺蛻鎮壓,千年以下,渾然一體,不可分割。有益之處在於,其自發運轉,常規狀態下無須費力……尤其是后土帝御在位,纔有如今這般濃郁靈氣。

“不利之處在於,若聖人日後想要聚合全力,層次境界的要求將再度拔高,不可承其重,焉可用其能?”

餘慈不由嘆了口氣。

其實只要餘慈是一位地仙大能,以萬古雲霄統馭,這些都不是問題。

可是他畢竟只是一位長生真人,想要帶動這麼一個龐然大物,而且是加了份量的,無論如何都不夠看。

此事不解決,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就註定不可能發揮全力。

且不說與羅剎鬼王等大能相鬥這種“遙遠”的事,就是近前,也有一個難關在等着他。

目前餘慈在“三方虛空”的控制上固然是以“整體”爲主,但最終目標肯定還是要將太霄神庭重新打入整體之中,不說立刻替代真界法則體系,至少也要找到一處位置。

可如今,太霄神庭核心區域只能自行運轉,其實也是一種自我封閉。

現在三方虛空結構的“妥協”工作,其實都是由余慈的心內虛空代替,也是有萬古雲霄加持,“高層”法則上還說得過去。

但體系的碰撞、融合,終究不可能永遠都是高來高去,早晚都有輪到更實際層面的時候。

“頑固”地依循舊例的太霄神庭中樞之地,顯然是達不成這個目標的

況且,此時中樞之地對外圍四方八天都控制不起來,同樣也是個麻煩。

四方八天的外圍結構,是當年上清宗與洗玉盟乃至於天下各宗各派共議,形成的各方都勉可接受的方案,較之八景三十六天仿於佛門的垂直結構,最大的好處就在於其“開放”。

無論是人、靈、鬼、妖之修士;玄、儒、巫、雜之諸門,都有一份利益在裡面,嚴謹性雖是遜色,包容性卻是極強。

但也因此,在缺少了核心之地的統馭後,被幽燦輕易剝離、攤開。

四方八天不是核心,卻是一個緩衝的區域。沒有四方八天,太霄神庭核心區域將直接暴露在體系衝擊的正鋒之前,由於餘慈無法全盤控制調度,最後結果必將是硬碰硬,什麼體系融合、整體把握更無從談起。

所以,四方八天也是必須要重新控制起來的,它會大幅減少餘慈面臨的體系融合、整體控制的壓力,不至於讓他去和兩位地仙大能去掰手腕。

控制中樞,控制四方八天——兩個“控制”形成了一個螺旋上升,彼此影響、增益的關聯環節。

任何一面的進步,都會給另一面帶來好處;反之,任何一面的滯礙,都會給另一面的進度帶來沉重的壓力。

整體來講,這是好事,餘慈不至於用“死力”去強行推動,可以來回借力,形成一整個有章可循的過程。

可這種往來牽繫的環節卻需要用極長的時間去適應、梳理。

關鍵的問題是:時間在哪兒?

“楊祖”似乎也能體會到他的爲難,這正是餘慈心中意念的真實反映,不過,此時的他,是絕不會有什麼建議的,僅僅是拱手行禮:

“請聖人決斷。”

“聖人,請立下決斷!”

緲不可測的雲外清虛之天深處,允星站在一處八角亭前,沉聲說話。

由於羅剎鬼王在太霄神庭超出常理的佈局,他之前利用上清三十六天的總體設計,霎那間崩塌重要一角,但允星不是輕易就受打擊的人,他不頑固,但也有自己的堅持。

“聖人,弟子明白,是某些人用東華真君,給我們做了警告。真界經不起八位以上的地仙大能全力開戰……是的,那邊的意思或許是說,這樣的真界到了必須變革的時候,但這種變革的方式,此界生靈如何承受?”

亭中,蕭森的視線從書卷上移開,目注愛徒,微微笑道:“所以,我們就要阻止那邊,以強破強,把局面弄得更糟?”

允星垂首道:“弟子在時機的把握上,與聖人有些差異。”

第62章 太虛星光 人心大勢第75章 諸天血戰 星鎖輪迴(上)第20章 乘龍馭風 名動天下(下)第218章 九幽原主 第二神通(上)第69章 雲霄道境 封神祭臺(下)第153章 視若無物 初心存續(中)第246章 長鞭第124章 巧結連環 海天陣禁(下)第314章 認祖第295章 魔神寄種 乾金殺劫(二)第325章 青紅第21章 天亡人亡 東海血染(中)第111章 天闕魔影 掌中神明(八)第50章 打草驚蛇 涸澤而漁第116章 心魔互鎖 前移一線(十九)第3章 採藥第298章 三際具現 地底七日(一)第13章 坡地第25章 奇人第80章 深窟鬼域 劫後之人(上)第203章 釘頭七箭 星火長河第83章 輕重取捨 明暗規矩(上)第41章 興災起劫 合理置換(中)第112章 拒人萬里 三方亂戰(上)第174章 虛空禁錮 逾限之重(四)第144章 絕妙理由 大宗氣魄(下)第64章 元氣堅壁 鎖心之劫(中)第147章 天網第278章 旁枝側出 玉壁含靈(中)第43章 釣魚第187章 同路第112章 太阿魔含 瞬逝良機(下)第129章 彼道自返 心照無礙(上)第347章 擴散第68章 爲之未有 治之未亂(中)第43章 冷泉凝意 華茂春鬆(中)第210章 靈綱劍鳴 故氣餘音(上)第254章 香花娘子 蛇蠍美人(上)第五十九章第350章 呼吸第302章 退路第56章 道德奇論 嘯動百里第296章 本我主宰 天人共鳴(一)第170章 高空第237章 太玄冰解 多方用力(上)第60章 流星擊蠅 虛實幻境(下)第110章 妙化玉章 無主之戰(十二)第71章 崩弦破局 罪魁禍首(下)第170章 口發天憲 紫極爭鳴(中)第390章 劍鎖第73章 試天魔法 嗅故人香(中)第287章 魔靈尋蹤 人形天劫(下)第133章 鏡鑑人心 基本問題(中)第229章 界域法度 精到點撥(上)第178章 寶幢佛光 魔演妄境第223章 理由第150章 快刀第311章 狂笑第64章 鬼物兇螭 水波天宮(中)第100章 諸天諸峰 畫幅長卷(六)第130章 成果第54章 千載難逢 調香之爭(上)第251章 壞人好事 置身事外(下)第347章 擴散第28章 法器之辨 千里之會(上)第241章 接引第246章 百歲之約 萬事俱備第104章 真僞第144章 業火第44章 泉池文字 劍胎之考(中)第25章 忘情寶扇 龍霄之城(下)第139章 觀察第314章 認祖第136章 天遁難知 太淵在北(上)第17章 道兵之力 瀝血之途(完)第18章 獠牙之利 心變之奇(上)第274章 蟊賊第47章 化血第95章 雨魔雲下 初步共識(上)第248章 河上第100章 諸天諸峰 畫幅長卷(三)第285章 寄情親疏 寄元魂玉(上)第103章 感應第323章 待兔第107章 當年觀照 似非我輩(下)第57章 小樓故舊 雲舟北上(下)第61章 方寸湖塘 千里水府(下)第300章 十息之戰 萬載之爭(八)第35章 請託第22章 擎山跨海 劍破絕關(十四)第111章 天闕魔影 掌中神明(八)第254章 香花娘子 蛇蠍美人(下)第63章 不倒老翁 自求多福(下)第25章 邀請第13章 劫後齏粉 黃巾力士(下)第354章 干擾第69章 雲霄道境 封神祭臺(中)第176章 心煉之鎖 靈昧之火(上)第119章 購劍第111章 神術
第62章 太虛星光 人心大勢第75章 諸天血戰 星鎖輪迴(上)第20章 乘龍馭風 名動天下(下)第218章 九幽原主 第二神通(上)第69章 雲霄道境 封神祭臺(下)第153章 視若無物 初心存續(中)第246章 長鞭第124章 巧結連環 海天陣禁(下)第314章 認祖第295章 魔神寄種 乾金殺劫(二)第325章 青紅第21章 天亡人亡 東海血染(中)第111章 天闕魔影 掌中神明(八)第50章 打草驚蛇 涸澤而漁第116章 心魔互鎖 前移一線(十九)第3章 採藥第298章 三際具現 地底七日(一)第13章 坡地第25章 奇人第80章 深窟鬼域 劫後之人(上)第203章 釘頭七箭 星火長河第83章 輕重取捨 明暗規矩(上)第41章 興災起劫 合理置換(中)第112章 拒人萬里 三方亂戰(上)第174章 虛空禁錮 逾限之重(四)第144章 絕妙理由 大宗氣魄(下)第64章 元氣堅壁 鎖心之劫(中)第147章 天網第278章 旁枝側出 玉壁含靈(中)第43章 釣魚第187章 同路第112章 太阿魔含 瞬逝良機(下)第129章 彼道自返 心照無礙(上)第347章 擴散第68章 爲之未有 治之未亂(中)第43章 冷泉凝意 華茂春鬆(中)第210章 靈綱劍鳴 故氣餘音(上)第254章 香花娘子 蛇蠍美人(上)第五十九章第350章 呼吸第302章 退路第56章 道德奇論 嘯動百里第296章 本我主宰 天人共鳴(一)第170章 高空第237章 太玄冰解 多方用力(上)第60章 流星擊蠅 虛實幻境(下)第110章 妙化玉章 無主之戰(十二)第71章 崩弦破局 罪魁禍首(下)第170章 口發天憲 紫極爭鳴(中)第390章 劍鎖第73章 試天魔法 嗅故人香(中)第287章 魔靈尋蹤 人形天劫(下)第133章 鏡鑑人心 基本問題(中)第229章 界域法度 精到點撥(上)第178章 寶幢佛光 魔演妄境第223章 理由第150章 快刀第311章 狂笑第64章 鬼物兇螭 水波天宮(中)第100章 諸天諸峰 畫幅長卷(六)第130章 成果第54章 千載難逢 調香之爭(上)第251章 壞人好事 置身事外(下)第347章 擴散第28章 法器之辨 千里之會(上)第241章 接引第246章 百歲之約 萬事俱備第104章 真僞第144章 業火第44章 泉池文字 劍胎之考(中)第25章 忘情寶扇 龍霄之城(下)第139章 觀察第314章 認祖第136章 天遁難知 太淵在北(上)第17章 道兵之力 瀝血之途(完)第18章 獠牙之利 心變之奇(上)第274章 蟊賊第47章 化血第95章 雨魔雲下 初步共識(上)第248章 河上第100章 諸天諸峰 畫幅長卷(三)第285章 寄情親疏 寄元魂玉(上)第103章 感應第323章 待兔第107章 當年觀照 似非我輩(下)第57章 小樓故舊 雲舟北上(下)第61章 方寸湖塘 千里水府(下)第300章 十息之戰 萬載之爭(八)第35章 請託第22章 擎山跨海 劍破絕關(十四)第111章 天闕魔影 掌中神明(八)第254章 香花娘子 蛇蠍美人(下)第63章 不倒老翁 自求多福(下)第25章 邀請第13章 劫後齏粉 黃巾力士(下)第354章 干擾第69章 雲霄道境 封神祭臺(中)第176章 心煉之鎖 靈昧之火(上)第119章 購劍第111章 神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