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夕,《甲方乙方》的票房突破了15oo萬,向着2ooo萬挺進。[[{(網
到了這個時候,這部娛樂片的票房已經出了很多人的預期,令圈內人非常驚訝。
從剛開始覺得有點意思,到後來的火爆,再到現在票房的一路攀升,一直在打破大家的心理底線,覺得不可思議。
在華國,這幾年國內的電影市場不景氣,一部片子能有幾百萬的票房就算是成功了。
如果是張億謀的電影,拿了幾千萬的票房,大家不會驚訝。
這是因爲張億謀和鞏莉有那麼大的票房號召力,再說了,張億謀的電影投資高,都是上百萬美元,而《甲方乙方》的投資只有兩百多萬人民幣。
這種低成本的喜劇片是怎麼拿到這麼高票房的?
電影行業內部的人士做了不少的分析,他們現這部電影的針對性特別強,或者說就是拍給特定的觀衆羣體看的。
這從各地的票房上就能看得出來,僅京城一地的觀衆就貢獻了過三分之一的票房。
在京城,這部片子引了觀影熱潮,大家平常聊天都在說着電影裡的情節。
這種原汁原味的京味電影觸動了京城人的神經,讓他們看的很舒心。
這就讓圈內人思考拍攝地域性電影的可行性,比如滬城人拍海派電影,山城人拍川味電影等等,會不會重複《甲方乙方》的成功。
其次,這部片子非常的親民,從小人物的視角講述了幾段異想天開的故事。
這和目前的主旋律電影有很大的區別,它不去說教,不去告訴觀衆應該怎麼做,只是帶給觀衆單純的快樂。
或者說這部電影的創作人員放下了架子,想方設法的迎合觀衆的喜好,設身處地的琢磨觀衆愛看什麼,是真正的爲了觀衆服務。
不過,在藝術家眼裡這就是俗。
藝術家不會去考慮觀衆能不能接受,他們都是自個和自個較勁,要拍出自己的個性來。
在《甲方乙方》放映期間,就有不少人批評影片的俗氣,這些人大都是學院派出身,他們認爲這是外行人的電影,不符合電影藝術。
在學院派眼裡,馮曉剛就是個外行,拍出了一部俗不可耐的娛樂電影。
這種觀念在學院派裡很流行。
張億謀對姜聞的《陽光燦爛的日子》大加讚賞,這是因爲《陽光燦爛的日子》符合學院派的審美標準,有個性和激情,不隨大流。
其實,《甲方乙方》也有個性和激情,只是不太明顯。
它在語言上打破了以往國產電影的束縛,電影裡的演員們用嬉笑怒罵的方式對社會,對傳統習慣進行了一通嘲諷,不激烈卻能深入觀衆的內心。
它還採用幽默、滑稽、嬉鬧的傳統喜劇形式把百姓在現實中遇到的種種無奈、困惑、期盼和憤怒都化成了自嘲的一笑。
這正是藝術家批評馮曉剛俗氣的原因。
你明明已經觸及到了社會問題,卻不去深挖問題背後深層次的東西,而是用溫和的態度,用自嘲的方式來應對,太過淺薄,沒有個性。
如果是一位藝術片導演來拍這類題材,他要麼會批判社會的不公,要麼是哀憐百姓的愚鈍和不爭氣,以此來彰顯自己不畏權貴,悲天憫人的情懷。
這就是藝術電影和娛樂電影的區別。
隨着《甲方乙方》票房的持續走高,這種爭論還將繼續下去,很可能會形成一種現象。
對於林子軒來說,爭論是好事,沒有人關注那纔會糟糕。
他準備在春節前夕請《甲方乙方》的演員和劇組人員,以及電影圈內的朋友聚一聚,吃頓飯,算是慶功宴,也是祝賀好夢公司成立一週年。
大過年的,趁着電影票房大賣,大家一起熱鬧熱鬧,樂呵樂呵。
一年前,好夢公司辦了一次開業典禮,標誌着一家民營影視公司正式開業了。
還是在友誼賓館,來的人卻多了不少,包括京影廠的韓三評,還有藝術中心的老同事。
《甲方乙方》劇組裡有一半都是京城電影製片廠的職工,韓三評過來很正常,這次電影票房這麼好,也堅定了他和好夢公司繼續合作的信心。
在一片喜慶的氛圍中,有個人卻不怎麼高興。
“馮哥,被罵是很正常的事兒,說明你紅了,你不紅想找人罵你都找不着,你慢慢體會成名的煩惱吧。”林子軒說笑道。
“合着別人罵我我還要笑臉相迎啊,沒這個道理。”馮曉剛不滿道。
馮曉剛被那句“外行人拍的電影”給刺激到了,這戳到了他的痛處,他不是科班出身,不就是外行嘛,人家沒說錯,他還不好反駁,只能在心裡憋着。
讓他覺得不公平的是葛尤也不是科班出身,可針對葛尤的批評就很少。
畢竟葛尤拿了戛納影帝,在國際影壇上都被認可了,還怎麼批評,最多說一句,葛尤在《甲方乙方》中的表演沒有突破。
“行了,別鬧情緒了,等你拿個最佳導演獎,看他們怎麼說。”林子軒勸說道。
“其實吧,這片子票房這麼高,我心裡挺得意,覺得自個的水平不錯了,可被他們這麼一罵,倒是給我罵醒了,看到了自個的不足,以後還是要多學習。”馮曉剛沉聲道。
這時候,京影廠的於東端着酒杯走了過來,經過這次的合作,大家混熟了。
“林總,我在外邊牆上看到一張照片,是你們去年照的吧,今年票房這麼好,要不要也合個影,紀念一下。”於東提議道。
友誼賓館的經理很會做生意,去年替林子軒他們拍了照片,在得到林子軒同意後就裝裱起來,掛在了牆上。
“這個我看行,要是以後每年都能辦一回慶功宴就好了。”馮曉剛贊成道。
林子軒想了想,這主意不錯,等吃過飯張羅一下,又不是多麻煩的事兒。
這回的人比較多,有演員也有劇組的人員,大家分成幾排站着。
林子軒和韓三評站在了中間,周圍都是熟人,去年的有些人沒有來,今年又添了不少人。
拍照片的還是友誼賓館的經理,隨着閃光燈的亮起,這一年就這麼過去了。(未完待續。)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