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問《惡意》和《告白》究竟哪個來的震撼,驚悚,讀者很難評價,比較這兩本推理小說。
但是問題如果換成《惡意》和《告白》哪本小說收集的負能量值更多,包十一能夠準確地回答是《告白》。
因爲《告白》要比《惡意》來的直接,直接對讀者的正面衝擊要顯得更爲瘋狂。
網友們紛紛感嘆,包十一這樣一位高中生寫推理都這麼有深度,一步步拷問人性。
人心的驚悚纔是真正的驚悚,真的看得人頭皮發麻。
可是相較於其他作者,包十一這樣一位高中生寫《惡意》和《告白》,無意要更爲合適。
《惡意》是人性之作,校園暴力在這本書裡面被揭開了原罪的一角,一切都不過是因爲我看你不爽。
而現在《告白》則是更爲直接的一本青少年犯罪、推理、復仇的小說,裡面有太多觸動人心的地方。
這是每個人的告白,更是犯罪心理學!
……
包十一現在是高中生,就在學校上學,很顯然對於校園暴力這樣的事更有發言權。
雖然小說是虛構的,但是讀者網友卻非常清楚地知道其實這很真實,觸動着每個人,久久不能平靜。
……
在《惡意》之後,網友們開始議論《告白》,不同於他們最初的想法,這並不是高中生的愛恨情仇,蛋疼愛情故事。
而是更爲直接,更爲具體,更爲恐怖的惡意。
學生a和學生b其實就是學校兩種學生的代表。
作爲學生代表的a,可以在學校畢業典禮上發表畢業感言,小說裡面最後a決定將這個面向全校師生的舞臺變成他“揚名立萬”磨刀霍霍的屠宰場,將他發明的炸彈安在講臺下,在結束演講的一霎那,摁動開關,炸他個山搖地動灰飛煙滅,把自己,連同臺下的老師學生都搞得血肉橫飛面目全無。
最重要的是,a還躊躇滿志地要將這一場人間慘劇進行現場直播,讓網絡上的所有人都來見證他的發明的炸彈是多麼偉大,他赴死的決心是多麼壯烈,他佈下的棋局是多麼完美。
可就是這樣“厲害”的學生a,頭腦再好的孩子,對母親的冷淡也會感到自卑,在這個高高在上的母親形象的襯托下,a實在是和b站在他面前時的心情是一樣的。
學生a和b一樣的自卑,b用殺害愛美的方式向a炫耀他的能力,a也同樣以自殺並殺人的方式換取母親的注意。
……
這也是網友們所心驚的,小說裡面因爲有不同的篇章,不同的人物告白,很顯然這是從受害者親人、嫌疑犯學生、嫌犯的家人及女同學來告白。
這部《告白》真的就如同一面照妖鏡,將每個人那殘酷真實的內心照了出來,真正讓每個人都做了一次告白。
在這裡面,最恐怖的一次告白自然是全書的結局告白。
當倫理和正義出現分歧,選擇站在哪一邊?
網友們一個個都在討論,做出自己的告白。
“根本不是什麼開放的結局,一切已經說得很明確了。學生a演講的時候大談生命的可貴,然後說是‘開玩笑的’並觸發炸彈。所以老師說你可以重新做人了,也是開玩笑的。”
“用他的方式來嘲弄他,炸彈最後肯定還是爆炸了,無法挽回。這個故事就是要以暴制暴陰暗到底的效果,結尾要是來個寬恕救贖反而不倫不類。”
……
“結尾不是老師的醜惡,而是一種無奈。假如是你的孩子被人毫無顧忌的殺死,而他卻不會受到任何懲罰的時候,你會怎麼做?你能怎麼做?”
“最精彩的就是結局,在a的悲號聲裡,老師從容不迫地出現在他面前,以一雙溫柔的母親的手拭去a滿臉的淚水,輕聲說:從現在開始,你真正得到了重生......真的好可怕!”
“看起來這是個大和諧的結尾,雖然採取的手段無比激烈,但看起來重症需重藥,a也許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領悟到生命的意義,但,稍慢,真正的精彩在最後一句,在這句包含無限溫情和慰藉的話之後,是老師的一聲冷笑:開玩笑的。這真的讓人不寒而慄!”
……
雖然說有很多不同人的告白,照妖鏡完美地讓那些人的內心顯出原形。
正是因爲顯出原形,才讓人可怕。
天真的孩子那一句“開玩笑的”真的讓人毛骨悚然。
這就是老師瘋狂復仇的最後的嘲弄。
這個玩笑讓無數人都心驚膽戰。
同時,也讓包十一收集到了非常多的恐懼值。
這個恐懼值要比《惡意》的震撼來的更爲實際。
……
“我就說嘛,我的眼光怎麼會差,看吧看吧,《告白》收集到了這麼多恐懼值。”
包十一看着光幕面板上收集到的恐懼值,內心的黑色小天鵝開心不已,得意地和系統說道:“就應該是這樣。”
系統好不鄙視包十一這小人得志的樣子,嘲諷道:“別得意忘形,短命鬼,你難道不知道驕傲使人落後?”
“放心放心,我知道,我一定會繼續努力,好好地報復社會。”
……
包十一滿臉笑容,心裡十分開心,黑色的小天鵝甚至忍不住伸着細長的脖子,扯着嗓子,放聲鬼嚎,“啦啦,剛擒住了幾個妖,又降住了幾個魔……”
“怎麼妖魔鬼怪他就這麼多……”
……
正唱着,光幕面板一閃。
又來了一個極大數值的負能量值。
“哇哦,我記得這個高欣之前《惡意》的時候就收集了巨大的仇恨值,現在看完《告白》居然又有這麼多恐懼值。”
“真的是產糧大戶,有機會一定要認識,當面謝謝她。”
“知己啊!”
包十一內心激動。
在他背後,有很多像高欣這樣的知己支持着他。
真的很多,雖然一個人是渺小的,渺小如螞蟻,給他成千上萬的螞蟻他能夠報復整個世界。
包十一能夠感受到背後那些人殷切的目光,那些目光彷彿在對他說——
“加油,十一!”
……
“嗚,感動!”
原來在報復的這條路上,他不是一個人。
這是知己,真正的知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