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節 風雲再起

至1934年1月底,東北軍已經取的的東北防禦作戰的徹底全部勝利,日本人在中國東北的勢力被連根拔起逐出了東北。此時張學良的東北一系已經徹底與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決裂,蔣介石惱怒之下已經下令停止向張學良的東北軍調撥每月的1000萬法幣的軍餉,而張學良也毫不客氣接收了東北的國民政府中央稅務機關,驅逐了包括鹽運使、菸酒印花稅局長、稅警局長、中央財政部特派員等南京政府在東北的所有官員,停止向關內運輸燃油、煤炭、糧食等重要物資,順便還關閉了東北和國統區的所有通道。雙方從1933年底便在公衆媒體上整日脣槍舌劍爭辯不休,一個指責對方“擁兵自重、破壞統一、不聽政令”;一個怒斥對方“下令丟棄國土、何來臉面面對國人和孫中山總理之靈”,但是兩方一個忙着對付中共紅軍,一個忙着於日軍交戰,從而遼陽會戰期間東北軍幾乎沒有和蔣介石的中央軍嫡系交戰,只是與閻錫山、韓復渠所部發生了幾起“摩擦誤會”。遼陽會戰後,張學良開始把目光投向了中國共產黨紅軍。

1933年11月,當東北會戰打響的時候,中原大地也再度硝煙瀰漫。蔣介石一邊命令山西的閻錫山和山東的韓復渠所部嚴密監視綏遠、察哈爾、平津等地的東北軍動向,一面則同時調集70多個國民軍精銳師共計一百多萬軍隊並自任總司令對中國共產黨處於江西南部的革命根據地發動規模空前的第五次反革命“圍剿”,以50萬軍隊、200架飛機重點進攻中共蘇區的心臟——瑞金。在法國和英國軍事顧問的建議下,蔣介石採取“步步爲營,穩紮穩打”的蠶食推進戰術,在當地調集大批民工修築大量的工事碉堡,逐步縮小包圍圈,試圖將中共蘇區的紅軍聚殲在贛南地區。

此時剛剛於二月結束了第四次反革命“圍剿”戰役的中共紅軍雖然其軍事領導者毛澤東已經被王明等人剝奪了軍事指揮權力,但是仍然在周恩來、朱德等將領抵制了王明等人的錯誤指令下的指揮取得了最終的第四次反革命圍剿的作戰勝利,在運動戰中殲滅國民黨中央軍3個師,俘敵一萬兩千多人,繳獲了大量的槍械物資,並且使的自身軍隊發展到了33萬多人。但這卻是一場慘勝,此時中國共產黨三大根據地——鄂豫皖根據地、湘鄂西根據地和湘鄂贛根據地只有湘鄂贛根據地取的了勝利,其他兩處根據地由於與國民軍實力懸殊以及主要領導人張國燾的“左”傾錯誤指揮而導致反“圍剿”作戰失敗,從而使的中央蘇區——湘鄂贛根據地日益孤立。

1933年春的時候“左”傾錯誤特別是軍事指導方針上的錯誤在中共革命根據地卻得到了全面貫徹。而此時國際上的情況更加迫切,歐洲的德國納粹黨已經上臺,希特勒於1933年3月當選爲德國總理,德國軍事實力在其大力推動建設下一日千里迅速膨脹;東亞的日本軍國主義也與其一起在東西兩端威脅蘇聯的安全。莫斯科的共產國際要求各國共產黨搶在蘇聯遭到帝國主義國家進攻前取得本國共產主義革命的勝利,從而擴大世界上共產主義國家的陣營和力量對抗東西方的帝國主義。此時連續四次反圍剿作戰的勝利也讓中共內部一些領導人對蔣介石國民政府產生了輕敵和自大驕傲的情緒。中共領導人王明、博古等人頑固地執行了共產國際的這一戰略命令,採取冒險主義方針,強令國統區的中國共產黨組織普遍舉行罷工、罷課、遊行示威、武裝暴動等活動,結果國統區的中共黨組織大部分被暴露從而遭到嚴重破壞。中共全國赤色工會會員到了1932年初只有三千多人,連黨中央總書記向忠發也被逮捕並叛變,使的中共黨中央在上海無法立足,只好將中共黨內在上海的臨時黨中央遷入了中央蘇區。但是王明、博古等人仍然執迷不悟推行“左”傾路線,排擠毛澤東等人並否定其的正確軍事思想,甚至臨時黨中央還讓共產國際派來的軍事顧問德國人李德完全掌握了紅軍的指揮權。

中共工農紅軍的第五次反“圍剿”一開始,博古、李德就錯誤地判定這次戰役是“紅色政權和白色政權、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決戰”,同時他們過大地高估了紅軍此時的實力,認爲到了和國民黨軍最終決戰的時候,提出“禦敵於國門之外”、“不喪失一寸國土”的口號,命令三十萬中國工農紅軍全線出擊主動攻擊國民軍的碉堡工事陣地,紅軍艱苦作戰至1934年1月,損失巨大但是毫無戰果。博古等人拒絕了毛澤東提出的“以紅軍主力集中突破國民軍堡壘線,馳騁於蘇折皖贛威脅國民政府心腹重地從而逼迫國民軍回援,從而可以乘機粉碎國民軍的‘圍剿’”的正確主張,卻號召紅軍“分兵把守”,處處設防,節節抵抗,同國民軍打陣地戰拼消耗。再次遭到傷亡巨大後,毛澤東再次建議“紅軍主力向湖南中部前進,調動敵人到湖南消滅之,變戰略防禦爲戰略進攻”,但是仍然被博古、李德拒絕。結果紅軍浴血奮戰至9月,傷亡慘重,不但沒有打退蔣介石的“圍剿”還將自己陷入了及其危險的境地。

10月,中國共產黨臨時黨中央被迫決定將此時紅軍主力僅剩的8萬餘人實行戰略轉移,開始長征。由陳毅、項英率領部分紅軍和游擊隊留下堅持游擊戰爭,掩護紅軍主力突圍。

中共紅軍長征後,經過數番苦戰突破蔣介石設下的四道封鎖線,但是全軍只剩下三萬多人。此時博古、李德決定向湘西轉移,蔣介石已經敏銳地覺察到了紅軍的意圖,在通往湘西的道路上埋伏了重兵。危機關頭,洞察若火的毛澤東強烈建議全軍向國民軍勢力較弱的貴州前進,此時已經被慘敗驚醒的中共大多數領導人都不再信任博古、李德等人,紛紛同意毛澤東的意見。1934年12月,中共紅軍強渡烏江,攻佔黔北重鎮——遵義,巧妙地將蔣介石的堵截部隊甩在了湖南。

1935年1月,中共在遵義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集中全力糾正了博古等人在軍事指揮上和組織上的“左”傾錯誤;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和戰略思想;選舉了毛澤東爲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軍事指揮權;由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組成的中共紅軍新的最高統帥“三人團”取代了博古、李德、周恩來組的原先的“三人團”。結束了王明“左”傾錯誤在中共內的統治,重新確定了以毛澤東爲核心的新的中國共產黨正確的領導。

而遠在瀋陽的張學良知道了中共召開了遵義會議,不由大喜,心裡道:中國紅軍終於又到了毛主席的指揮下了,而不是那昏庸無能的張國燾、王明、博古以及李德那個德國鬼子指揮了,中國共產革命的火種終於得到了保存。

此時遵義會議後,雖說紅軍重新處於了軍事造詣極高的毛澤東的指揮下了,但是毛澤東此時接手的紅軍處境及其危險,紅軍三大主力——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以及全國其他零散部隊加上長征開始時候斷後的陳毅和項英率領的部分紅軍和游擊隊已經從當初三十多萬人銳減到了三萬多人,且處於了窮山惡水和百萬國民黨各派系軍隊的團團包圍下,毫不客氣地說,中國共產黨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候。就在這時,1月25日在遵義的中共臨時黨中央卻出乎意料地接到了張學良的電文。

“毛主席,您看,這是張學良發來的電報。真是出乎意料,張學良爲什麼要幫助我們呢?僅僅是因爲他說的同情中國共產革命嗎?但是他也是屬於蔣介石的資產統治階級的呀!”討論會議上,此時中共紅軍最高統帥“三人團”之一的王稼祥疑惑道。

毛澤東靜靜地吸着捲菸凝視着手中的電文,眉頭擰成了一個結,嫋嫋青煙在他飽經風霜的面前升起。

“從張學良拒絕執行蔣介石不抵抗命令率部與日軍浴血奮戰這一點就可以看得出,張學良是一個愛國的擁有新時代民主思想的將領,而且他也沒有反共的思想。”周恩來中肯地道,“他建議我軍陝北的紅二十五軍在當地建立根據地,我軍主力北上建立三路方面軍匯合陝甘寧根據地的建議很有創意呀,這條路也很符合我軍和我黨現在的現實處境,似乎也是我軍和我黨的唯一出路。而且張學良承諾將幫助紅二十五軍在甘肅、陝西和綏化交結處建立陝甘寧根據地,並且通過綏化道路支援我黨我軍。這些都利於我黨我軍的發展呀。”

“如果按照張學良的提議,我軍全軍北上,雖說比南下路線更加穩妥,但是萬一這是張學良和蔣介石合起來的陰謀,那我軍和我黨豈不陷入絕境。”王稼祥略有點不安道。

“恩來啊,你認爲呢?”毛澤東開口道。

周恩來稍沉默了十幾秒,“我相信張學良是真心想幫助我們的。”他微微動情道,“就憑他最後這一句‘一切所爲都是爲了中華民族’,我相信他是誠懇的。”

毛澤東沉默了半晌,起身道:“好!希望這個張少帥是我們中國共產黨的朋友。”

在得到中共的回電後,張學良心裡一陣激動,終於能和中共接觸上了。在接下來的日子裡面,張學良大手筆極其慷慨地向陝甘寧地區的紅軍第25軍贈送了大批武器彈藥,幫助其建立並鞏固新的陝甘寧革命根據地。

在中共和張學良來回雪片般密切的電文交流中,毛澤東看過張學良關於接下來他對“中共三路紅軍去向以及如何擊破各地國民軍阻擊”的詳細軍事建議頓時感慨不已,尤其對其中“聲東擊西四渡赤水,打亂國民軍的追剿計劃;然後渡過金沙江衝出包圍圈,然後繼續北上強渡大渡河,奪取瀘定橋,翻越夾金山,穿過大草地,進入甘肅陝西”的戰略轉進預測計劃建議更加驚歎不已。毛澤東微微激動地對周恩來和王稼祥等人感嘆道:“這個張學良,年紀輕輕,但是軍事造詣真是非凡,戰略目光和戰術手段都是無人望其項背!紅軍接下來的軍事行動幾乎都在他的這些預測中,很多設想和我簡直是不謀而合,有的想法更加是大膽新穎。張漢卿,真不簡單哪!難怪可以與日軍血戰一月殲敵十萬,當真是國民政府中不可多的的軍事將才呀!堪比當年的蔣百里先生了!”

要是張學良聽到毛主席這樣評價他,估計要無地自容了,因爲他的這些所謂的“紅軍戰略轉進路線預測和建議”都是歷史上毛主席本人在逆境中一步步摸索獨創出來的,完完全全是剽竊過來的。不過張學良也不是爲了賣弄,而是提前暗示給中共領導人爲了他們在接下來的長征途中少走一些彎路而已。

在張學良超前的“軍事思想謀略”的啓發指導下,毛澤東率領的中共紅一方面軍於1935年9月同已經建立陝甘寧革命根據地的紅二十五軍在陝甘寧勝利會師。第二年的8月,紅軍另外兩大主力——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也突破蔣介石的重重阻擊封鎖到達陝甘寧與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宣告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勝利結束,隨後數年內,在東北政府的支持下中共紅軍逐漸在陝甘寧地區紮根立足。至1936年底,中共紅軍主力加上南方游擊隊,總軍隊人數已經達到10萬餘人,根據地控制區約15萬平方公里,人口1000餘萬。中國已經形成了南京國民政府、東北政府、中共蘇維埃政府三股勢力的三足鼎立狀態。

1934年初,東北戰事的徹底失敗讓日本列島震動不已。對廣大平民,日本政府採取輿論媒體欺騙手段,將失敗責任一股腦都推給了武藤信義的錯誤指揮上,將武藤信義塑造成了“日本近代第一無能大將”;東北軍的傷亡也在日本官方數字中擴大到了十萬,而日本軍隊的自身傷亡數字則縮水到了三萬,日本政府在國際上則宣佈“東北戰事”是“沒有完全達到全部戰略勝利的有限勝利”;同時日本陸軍部以陸相白川義則大將爲首的一批陸軍高層下臺,日本政府和軍部主和派的一大批官員受到了已經對主戰派高層喪失信心的日本天皇的賞識而高升。一時間日本軍政高層大換血,互相之間暗流涌動。

1935年3月的東京上野公園。遍地白霜,寒風凌厲。

公園的中央廣場被數千身着野戰服的附近日本軍隊各部紛雜的士兵密密麻麻擁擠着,一有路人經過便被驅趕走,寒風中所有人都抖抖瑟瑟縮着頭。會場的中央高高懸掛着一幅巨大的太陽旗,下方是在東北會戰中斃命的三個中將師團長的黑白照片,在場集會的所有的官兵都臂纏黑紗。

臺上,主持儀式的一箇中尉軍官高聲喊道:“我們怎麼能因爲一時的挫折而承認已經失敗呢!政府和軍部的那羣膽小的飯桶怎麼對得起滿洲的三萬皇軍忠魂和天皇陛下!”

下面的低級官兵們一起亂哄哄地附和。

那個中尉突然取出一把小刀,割破手指讓血流出滴進臺上擺好的碗裡的烈酒,周圍的十幾名低級軍官也紛紛這樣做,最後慷慨激昂地大喊道:“一定要爲渡邊將軍、多門將軍和稻葉將軍報仇!”說罷一起一飲而盡。

周圍的將兵們一起喊道:“誓衛天皇!誓衛帝國!開疆拓土!九死不悔!”

“噓——”一陣尖銳的哨聲響起,十幾個接到市民報告的警察和百來名憲兵匆匆趕來,一邊吹着口哨一邊揮舞警棍:“解散!全體解散!不得集會!不得發表這些宣言!”現場頓時雞飛狗跳,立於高處的一個日軍低級軍官火上澆油喊道:“打死這些腐敗無能政府和軍部的看門狗!”頓時“羣情激昂”的士兵們一擁而上和憲兵警察扭打作一團。整個上野公園一片烏煙瘴氣。

這樣的鬧劇在東京,在日本各處不停上演,“熱血”的日本軍隊低級官兵,以“皇道派”爲主,不停發表發對政府軟弱無能的演講,慫恿鼓動人們推翻無能的政府,然後結局就是和趕來的憲兵警察扭打作一團。氤氳密佈的東京上空隱隱蘊藏着一場暴雨的來臨。(注,皇道派:日本軍隊中的“皇道派”是一個鬆散的集團,大體上由年青的野戰部隊軍官,甚至是連級軍官組成的。他們的行動非常大膽、不聽指揮,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期,曾企圖把日本引向極端國粹主義的方向。他們毫無組織紀律的活動,包括暗殺和搞政變,震驚了比較保守的、主要是由高級軍官組成的對手“統制派”。日本軍閥早就有徵服中國進而征服世界的野心。一部分下級青年軍官,更是迫切要求建立軍事獨裁,他們主張發動政變刺殺大臣以達到這個目的。這批人被稱作“皇道派”)

3月14日下午,已經進入初春的日本東京的天空卻反常地黑雲密佈,然後到了傍晚突然稀稀拉拉下起了小雪,薄薄地覆蓋了全城。

披上淡淡銀裝的東京,既有東方色彩,又有西方色彩。離傳統屋頂的皇宮幾百碼處,是一座四層鋼筋水泥結構的新式建築。這是處理宮廷事務和天皇辦公的宮內省大廈。在緊靠皇宮的一座小山後面,是一幢幢政府大官的官邸,其中最大的是首相官邸。

夜深了,可是外表寧靜的東京,卻醞釀着一場激烈的騷動,一場日本軍隊內部狗咬狗的戲劇就要上演。在皇宮外側一端是第1師團的兵營。由於陸軍省接到了一名少佐告密說,聲稱第1師團部分官兵要他們要發起武裝叛亂。引起了東京當局對這個兵營的注意。嫌疑分子立刻受到監視,爲防萬一還給政府要員加派了保鏢。首都官邸的門窗用鋼筋鐵條加固,安上了直通警視廳的報警器。憲兵隊和警方自以爲可以從容應付局勢,一小撮叛亂分子畢竟掀不起什麼大浪來。 但是就在此刻,這個負責保衛日本皇宮的精銳部隊中的叛亂分子正在準備於次日拂曉前,分頭襲擊東京六個目標,包括警視廳和若干政府大官的住宅。

15日凌晨2時,日本陸軍第1師團駐地的一處沒有開燈也沒有點蠟燭的房屋內,幾十雙眼睛在黑暗中閃着綠油油狼般的光芒。

“諸位!現在大日本帝國已經到了生死存亡地步!政府和軍部的一小撮軟弱老朽分子被東北的失敗嚇破了膽,他們矇蔽了天皇陛下的眼睛,即將把皇國引上苟且妥協的道路!爲了天皇,爲了帝國!我們必須將他們除去!奪取軍隊的權力在先輩們餘威的庇佑下洗刷失敗的恥辱!即使失敗,我們也用我們的鮮血讓天皇陛下清醒過來!遠離這些奸邪小人!”叛軍的最高領袖——“皇道派”軍官山口中佐沉聲道。

“清君側!衛皇道!”屋內的叛軍各部中低級軍官們紛紛低聲而有力地低吼着行動的口號。

“各位!行動吧!”

凌晨2時15分,山口中佐和其他叛亂領導人把他們的部下從夢中叫醒。士兵們對陰謀一無所知,他們還以爲是進行一次夜間演習,紛紛武裝完畢,荷槍實彈的各個小組士兵們在路燈下立刻奔向了各自的目的地,一羣羣魔影在東京空無一人的街道上的昏暗的路燈燈光下晃動着。香田大尉率領的一組叛軍將攻佔陸軍大臣官邸,想強迫高級將領支持他們。另一組將佔領警視廳。其他還有四組則分別去刺殺首相、藏相(財政大臣)、宮內相和侍從長。

慄原中尉和一名憲兵軍官帶着一百多名士兵直奔首相官邸正門,大門旁室內睡覺的警察迷迷糊糊中還沒有弄清楚怎麼回事就被一槍托砸昏。叛軍們呼啦啦進入官邸,被裡面的守護警衛發現,頓時槍聲大作,雙方立刻交火,子彈橫飛,大廳內吊燈全被打碎,正規軍裝備的叛軍們紛紛掏出手榴彈丟了過去,直炸的首相府警衛血肉橫飛。住在首相官邸後門外對面的迫水久常,他既是首相的秘書,又是首相的女婿。睡夢中他聽到槍聲,嚇的冷汗從脊樑直流進屁股溝裡,魂不守舍的他馬上給東京警察廳掛電話,電話剛一接通迫水便狂呼道:“救命!救命!有叛軍攻進了首相府!他們要刺殺首相!快來保護首相!”

電話那邊接電話的一個警察一邊和衆同僚一起忙着向警察廳外試圖衝進來的叛軍射擊,一邊對着電話沒好氣道:“喊什麼喊!我們現在自身難保!你們自己想辦法逃跑吧!”

被這麼不負責任的回答氣的差點岔氣的迫水不死心繼續不停撥打警察廳電話。但是就在這很短的時間內東京警視廳內的警察們已經被叛亂的陸軍打散了,迫水再給警視廳打電話時,電話裡卻響起一個嘲諷的聲音說:“對不起,我們是起義部隊。”此時大約500名叛軍已佔領了警視廳。一頭冷汗的迫水又給附近的憲兵隊打電話。憲兵隊也無可奈何地回答:“局勢失去控制,我們無能爲力了。”

這時候,首相岡田啓介被驚醒了。他的妹夫鬆尾傳藏急忙把他引到一間密室裡藏了起來。可是鬆尾剛走出來,就被搜查首相的叛軍發現了。領頭的一個少尉誤以爲他就是首相大喊道:“打死這個奸臣和賣國賊!”衆士兵一起開槍,鬆尾連中幾十槍被打成了馬蜂窩倒在血泊中。

在離首相宮邸幾條街口的地方,叛亂者一頓亂槍打死了陸相府的幾名守衛,衝入陸軍大臣川島義之的臥室將川島從被窩裡面拖了出來。這個大將面對這一羣軍銜全在少佐以下的低級將兵黑洞洞的槍口,嚇得面如土色,勉強用顫抖的口氣問道:“你們究竟想幹什麼?”

香田大尉冷笑道:“我們只是需要您帶我們覲見天皇陛下傳達我們的要求而已。”然後向他宣讀一系列要求,川島不得不俯首聽命,立即被押往皇宮,向天皇啓奏叛軍的要求。

安藤輝三大尉率領的150名士兵衝進天皇侍從長鈴木的官邸。鈴木被叛軍打了好幾槍,但都未擊中要害,僥倖活了下來。

當叛軍將藏相高橋是清的家人全部打死後衝進他的寬大臥室的時候,這個力主大量削減軍費而遭到“皇道派”軍官極度仇恨的老頭正躺在牀上睡覺還不時發出有節奏的呼嚕。一名中尉握着手槍,跳上牀一腳踢掉他的被子,喊着:“天道要誅滅你!”把手槍中的全部子彈射向他,高橋來不及呼喊便被打死。另一名叛亂軍官大喊一聲也跳上前來,揮起軍刀向高橋血肉模糊的軀體砍去,用力太猛,透過高橋的棉衣砍斷了右臂,接着又把刀刺進高橋的腹部,還惡狠狠地左右捅了幾下,把腸子都攪了出來。高橋是陸軍出身,又當上了日本銀行的總裁和貴族院的議員。少壯派軍官憎恨他,因爲他堅持削減上一年的鉅額軍費。

還有一夥叛軍由高橋太郎少尉率領闖進了教育總監池田的郊區寓所。池田正和他的小女兒躺在牀上。高橋用手槍向他射擊,然後再用軍刀砍掉了他的腦袋,最後順便將他的小女兒一刀砍作兩段。另一組叛亂者在山區休養地到處搜尋天皇心腹顧問牧野伸顯,由於找不到他,叛軍便放火燒旅館逼他出來。被薰的滿臉菸灰的牧野伸顯忙不迭從後門逃上山去。叛軍緊追不捨,朝他打了一連串子彈,誤以爲打中了才一轟而去。同時,前首相齋藤實也被殺了。

“快保護陛下!快保護陛下!叛亂了!叛亂了!”外務省省長白鳥敏夫命大逃過了叛軍對他的刺殺後連忙跌跌撞撞跑進皇宮,顧不上身份大呼小叫。此時已經得知消息的裕仁天皇在殿堂上六神無主,忐忑不安地問道:“白鳥卿,究竟怎麼回事?”

“回陛下,第一師團部分官兵叛亂了!他們襲擊首相府、藏相府、警察廳等重要地方,恐怕首相、藏相、陸相、宮內相和侍從長各大人都已經遭到不測了!說不定叛軍馬上就要攻進皇宮了!”白鳥上氣不接下氣汗流滿面道。

“啊!”得知事情如此嚴重的裕仁大驚下一下子癱坐在了皇座上。

“陛下!陸相川島大人求見!”宮內大臣急匆匆上前報道。

“快召!”裕仁得知川島還活着,連忙召見。

“陛下受驚了!”川島身穿睡衣撲上來大哭請罪道,“微臣失職,罪該萬死!讓陛下受驚了!不過陛下請放心,亂軍懾於皇威是不敢對陛下無禮的,他們聲稱要‘清君側’要陛下處死這他們認爲的賣國賊,並且希望陛下能下令重新出擊滿洲,洗刷皇國失敗之恥!”川島忙不迭地將叛軍提出的要求一一道來。

“白鳥卿!朕任你爲新一任首相,負責配合陸相處理此事!”得知自己的性命無憂後裕仁鬆了一大口氣。

“微臣領命!”就在白鳥敏夫剛剛當上首相,“已經遇難”的前任首相岡田啓介一身糞土味連滾帶爬闖進了宮來。原來岡田混亂中想從密室裡面跑出來,結果差點被發現只好慌不擇路躲在廁所裡面,直到叛軍從首相府離去了纔敢出來覲見天皇。

一臉尷尬的裕仁不得不又將岡田復職,“陛下!請允許臣調動東條英機中將的憲兵總隊進皇城鎮壓叛亂!不然後果不堪設想啊!”岡田驚慌道。

“好、好,依卿所奏。”

此時天已大亮,東京的市民們還矇在鼓裡,直到警察讓乘坐公共汽車的市民繞開皇宮和政府大樓時,人們才感到事情不妙。這時候暴力行動已結束,叛軍佔領了東京市中心約1平方英里的地方。他們利用山王旅館作臨時指揮部,把“尊王義軍”的旗子掛如此在首相官邸外。他們散發的“宣言”中聲稱,要清君側,粉碎重臣集團,認爲元老、重臣、軍閥、財閥、官僚、政黨均爲破壞國體的元兇。

而此時進城後的憲兵總司令官東條英機在得到天皇命令後立刻採取鐵腕手段調撥正規軍對叛軍進攻,在大炮猛轟和坦克衝壓的圍剿下,盤踞在東京山王一帶的2000多叛軍很快被消滅,殘部投降。叛變的策劃軍官全部被處死。接下來一段日子中,在東條英機的一手把持下日本軍部開始對日本陸軍第一師團乃至整個陸軍進行大清洗,大批官兵被強行遣散回家,甚至關押槍決。腥風血雨中,東條英機受到天皇賞識而晉升爲陸相。“皇道派”的叛亂行爲反倒將東條英機這個狂熱的軍國主義軍人送上了日本軍部的高層。

就在東京的槍炮聲已經平息的時候,遠在朝鮮的鴨綠江卻響起了槍炮聲。3月18日上午5時,日本朝鮮派遣軍第20師團第45聯隊聯隊長黑藤清擅自下令部隊所屬炮兵部隊向江對岸東北軍防衛部隊炮擊。同樣是“皇道派”軍官之一的黑藤十分同情被鎮壓的東京第一師團“起義官兵”。當“起義”開始的時候,黑藤激動不已,認爲這次“革命”將推翻主和派把持的日本內閣和軍部,但是失敗的消息很快傳來讓他失望不已,而且陸軍內部的清洗風暴也向自己越刮越近,自己很有可能被撤職查辦。一番思索後,黑藤有了一個一開始連自己都大吃一驚的想法,那就是主動挑起戰爭!這樣整個日本將不得不重新駛上戰爭軌跡從而進入軍國主義改革。

第190節 紅色鐵騎(1)第113節 臺灣光復第6節 東北狼煙(2)第147節 挺進印度洋第103節 轉劍北疆(3)第4節 山雨欲來第165節 喋血沖繩島(1)第30節 諜雲重重(2)第152節 血戰東非(2)第128節 進軍南洋(3)第22節 蛟龍在淵(2)第178節 目標:蘇聯(1)第17節 縱橫半島第216節 雪谷交鋒(1)第2節 風雲初起(2)第68節 重返國都(2)第102節 轉劍北疆(2)第23節 錦江戰事第16節 零號部隊第221節 橫空出世第113節 臺灣光復第50節 皇城長話第20節 平壤諜影(2)第132節 挺進泰國(1)第203節 暗戰交鋒(2)第74節 重返國都(8)第30節 諜雲重重(2)第87節 血火金陵(5)第97節 尖峰兵刃(2)第63節 東北虎嘯(3)第225節 東京審判(2)第181節 目標:蘇聯(4)第222節 原子塵埃第16節 零號部隊第56節 血戰南京(1)第138節 雙路並進(2)第191節 紅色鐵騎(2)第172節 挺向大洋洲(2)第3節 戰爭機器第145節 新加坡戰役(1)第143節 橫掃東南亞(1)第154節 中國軍魂第116節 雷暴之前第145節 新加坡戰役(1)第224節 東京審判(1)第161節 決戰北非(3)第99節 東方戰略第158節 帝國精神(2)第48節 飛鷹展翅(1)第105節 轉劍北疆(5)第126節 進軍南洋(1)第105節 轉劍北疆(5)第6節 東北狼煙(2)第41節 碧血海天(3)第217節 雪谷交鋒(2)第68節 重返國都(2)第15節 浴血飛虎第154節 中國軍魂第158節 帝國精神(2)第54節 淞滬大戰(4)第67節 重返國都(1)第33節 硝煙未散(1)第202節 暗戰交鋒(1)第70節 重返國都(4)第99節 東方戰略第219節 殺入歐洲第193節 刺刀戰役(1)第173節 開羅會議第141節 老兵的回憶(2)第182節 美國參戰第19節 平壤諜影(1)第120節 和平曙光第71節 重返國都(5)第66節 東北虎嘯(6)第74節 重返國都(8)第209節 雄踞大洋第209節 雄踞大洋第12節 挺進朝鮮(1)第40節 碧血海天(2)第117節 暴風雪夜第164節 血恥琉球(2)第195節 風暴作戰(1)第180節 目標:蘇聯(3)第111節 鷹擊長空(2)第29節 諜雲重重(1)第214節 美軍參戰第16節 零號部隊第14節 挺進朝鮮(3)附錄2:1941年頂峰時期的東北軍尾聲第189節 較量 巷戰(4)附錄1歷史上真正的東北軍第205節 太平洋戰爭(1)第120節 和平曙光第153節 血戰東非(3)第163節 血恥琉球(1)第18節 漢城攻略第80節 兵敗山倒(4)
第190節 紅色鐵騎(1)第113節 臺灣光復第6節 東北狼煙(2)第147節 挺進印度洋第103節 轉劍北疆(3)第4節 山雨欲來第165節 喋血沖繩島(1)第30節 諜雲重重(2)第152節 血戰東非(2)第128節 進軍南洋(3)第22節 蛟龍在淵(2)第178節 目標:蘇聯(1)第17節 縱橫半島第216節 雪谷交鋒(1)第2節 風雲初起(2)第68節 重返國都(2)第102節 轉劍北疆(2)第23節 錦江戰事第16節 零號部隊第221節 橫空出世第113節 臺灣光復第50節 皇城長話第20節 平壤諜影(2)第132節 挺進泰國(1)第203節 暗戰交鋒(2)第74節 重返國都(8)第30節 諜雲重重(2)第87節 血火金陵(5)第97節 尖峰兵刃(2)第63節 東北虎嘯(3)第225節 東京審判(2)第181節 目標:蘇聯(4)第222節 原子塵埃第16節 零號部隊第56節 血戰南京(1)第138節 雙路並進(2)第191節 紅色鐵騎(2)第172節 挺向大洋洲(2)第3節 戰爭機器第145節 新加坡戰役(1)第143節 橫掃東南亞(1)第154節 中國軍魂第116節 雷暴之前第145節 新加坡戰役(1)第224節 東京審判(1)第161節 決戰北非(3)第99節 東方戰略第158節 帝國精神(2)第48節 飛鷹展翅(1)第105節 轉劍北疆(5)第126節 進軍南洋(1)第105節 轉劍北疆(5)第6節 東北狼煙(2)第41節 碧血海天(3)第217節 雪谷交鋒(2)第68節 重返國都(2)第15節 浴血飛虎第154節 中國軍魂第158節 帝國精神(2)第54節 淞滬大戰(4)第67節 重返國都(1)第33節 硝煙未散(1)第202節 暗戰交鋒(1)第70節 重返國都(4)第99節 東方戰略第219節 殺入歐洲第193節 刺刀戰役(1)第173節 開羅會議第141節 老兵的回憶(2)第182節 美國參戰第19節 平壤諜影(1)第120節 和平曙光第71節 重返國都(5)第66節 東北虎嘯(6)第74節 重返國都(8)第209節 雄踞大洋第209節 雄踞大洋第12節 挺進朝鮮(1)第40節 碧血海天(2)第117節 暴風雪夜第164節 血恥琉球(2)第195節 風暴作戰(1)第180節 目標:蘇聯(3)第111節 鷹擊長空(2)第29節 諜雲重重(1)第214節 美軍參戰第16節 零號部隊第14節 挺進朝鮮(3)附錄2:1941年頂峰時期的東北軍尾聲第189節 較量 巷戰(4)附錄1歷史上真正的東北軍第205節 太平洋戰爭(1)第120節 和平曙光第153節 血戰東非(3)第163節 血恥琉球(1)第18節 漢城攻略第80節 兵敗山倒(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