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個月的播送,動畫《三國演義》也到了首播完結的時候。
從桃園結義到三英戰呂布,從煮酒論英雄到千里走單騎,從官渡之戰到三顧茅廬,從舌戰羣儒到草船借箭,從火燒赤壁到劉備入川,從魏蜀吳三分天下到白帝城託孤,從七擒孟獲到六出祁山……
那一日的五丈原。
積勞成疾,自知命不久矣的諸葛亮,愧負先帝之託,對北伐大業未竟耿耿於懷,寄希望於禳星術,以延壽命。
然時也命也。
魏延報信時把主燈踢倒,無意中的舉動,宣告諸葛亮最後的努力付之東流。
【魏延真該死啊!】
【丞相,我的丞相,你不能走啊,你走了蜀漢怎麼辦?北伐還需要你呀!「大哭」】
【魏延!讓我殺你一千遍!也!不!夠!「憤怒」】
【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正好翻到課本里的出師表,眼淚一下就繃不住了……】
諸葛亮病逝五丈原,絕對是動畫《三國演義》最重要的一個劇情分割線,最觸動觀衆的一段演出。
因爲從這以後,大家心目中的《三國演義》便結束了。
那段煌煌大世,那些人傑英豪,伴隨着諸葛亮的逝去,一同消失在了熒幕中。
這也能夠解釋,爲什麼諸葛亮病逝五丈原這一集播出後,全網觀衆都在發哭泣表情了。
一方面,大家爲諸葛亮這位兒時偶像的離去而感到悲傷難過。另一方面,這也預示着動畫《三國演義》的即將完結。
捨不得啊!
捨不得丞相的離去,捨不得動畫的完結……北伐大業未竟,丞相怎麼就走了呢?
魏延,你真該死呀!
因爲一部動畫,因爲一段劇情,名將魏延時隔千年後竟然遭遇了後人網暴,這是誰都沒想到的一件事。
“這挺沒道理的……”
作爲導演的馬奎蚌埠住說道:“《三國演義》本就是演義話本,七星燈續命也有杜撰成分,怎麼就怪上魏延了?”
“是嘛?”
“可是不網暴魏延,難道去網暴你嗎?”顧淼打趣道。
“那還是網暴魏延吧!”
馬奎慫了。
如果大家停止網暴魏延的代價是自己被網暴的話,那還是算了,繼續網暴魏延吧!
反正他是不是反賊不重要,踢翻七星燈是不是故意的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觀衆現在需要一個情緒宣泄口。
魏延屬於撞槍口上了。
人類是很情緒化的生物,特別是女人和小孩,情緒化尤爲嚴重。
成熟一點的大人們,可能看到諸葛亮病逝五丈原還沒那麼激動,畢竟這一幕早有預料。
但那些小孩就不行了。
特別是那些不瞭解《三國演義》,動畫片是他們第一次接觸三國的孩子,看到這一幕心都碎了。
在前面的劇集裡,作爲半個主角的諸葛亮,憑藉智慧與過人的謀略,早已成爲孩子們崇拜的偶像。
可現在,偶像去世了。
孩子們不太能接受這個事實,哪怕爸爸媽媽一再強調,原著就是這麼寫的,他們還是覺得諸葛亮不能死。
全都怪魏延!
要說孩子們最討厭的歷史人物,可能之前是李白杜甫,畢竟他們入選課本的詩詞比較多,每一首都要背下來。
但從動畫《三國演義》第50集開始,孩子們最討厭的歷史人物就變成魏延了。
都怪他,要不是他,丞相也不會死,沒準都北伐成功一統天下了……
對於孩子們如此天真的想法,家長和老師們全都露出了笑容。
還真是單純呀!
先不說七星燈續命是否可行,哪怕魏延沒有搗亂,真給諸葛亮續了十二年的命,結局恐怕也不會發生太大的改變。
魏蜀吳三國中,魏國的強大豈是孩子們能想象得到的?
扶不起的阿斗這句話,又豈是一句空話?
北伐若真有那麼簡單,恐怕數千年曆史上,北伐成功建立霸業的也不會只有明太祖一人了。
不過這也不怪孩子們。
《三國演義》這本書的立場本來就擺得不正,諸葛亮作爲半個主角,描寫得確實很有人格魅力,受到孩子們的喜歡也很正常。
說得難聽點,在孩子們心目中,動畫裡的諸葛亮已經無限接近神了,堪稱無所不能的代表。
這種前提下,真給他續命成功了,孩子們覺得北伐必勝倒也說得通。
不過話說回來……
續命終究是失敗了,北伐也註定是一場夢,三國的最終歸宿,還是以三家歸晉爲結局。
相比於國內觀衆的鬼哭狼嚎,悲痛於諸葛亮的病逝,霓虹觀衆的態度就很微妙了。
動畫《三國演義》已經有了熟肉版,正在霓虹火熱連載更新中。
他們進度稍晚一些。
而他們對劇中角色的相繼逝世,反應最大最激烈的竟然是曹操。而劉備諸葛亮等人的離世,情緒並沒有太大的波動。
“霓虹人喜歡曹操?”
“對啊!”
馬奎解釋道:“大概這也跟他們普遍存在的慕強心理有關,極其推崇強者,而劉備諸葛亮所代表的蜀漢在他們眼裡就是弱者。”
“當然,這只是我的一種猜測,不完全準確,可能還有別的其他因素吧……”
這麼有魅力嗎?
顧淼沒想到,在霓虹最具人氣的三國演義人物,居然是曹操而不是諸葛亮。
人均曹賊是吧?
不過話說回來,千人千面,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產生這種差異很正常。
國內不也有許多人,極爲推崇曹丞相,甚至還自稱繼承了“魏武遺風”嗎?
這不是什麼奇怪的事。
曹操雖然在《三國演義》裡面的形象不是很好,不如諸葛亮偉光正,但也是一代梟雄,有人崇拜很合理。
而且說句實話。
顧淼也很欣賞曹丞相,畢竟曹丞相留下的著作,也就是那些詩句都還可以,反倒是劉備孫權沒什麼流傳至今的作品。
光憑這一點,他們就輸了呀!
諸葛亮能在國內觀衆心目中擁有如此高的地位,一方面是《三國演義》原著塑造得好。
另一方面,可能也跟大夥初中時必背的一篇《出師表》語文課文有關。
沒有《出師表》,諸葛亮鞠躬盡瘁的形象,也沒有那麼深入人心了……
其實我也很好奇,爲什麼劉備孫權這些人,沒留下什麼詩詞著作呢……曹家父子幾人,留下的可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