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入宮報捷

朱棣腦子有點沒有轉過彎來。

主要是張安世一番沒來由的吹捧之詞,教他有點不適。

因而,朱棣陷入了沉默,不自覺地去咀嚼張安世的一番話。

倒是最先反應過來的,卻是隨駕的文淵閣大學士諸公。

他們雖也聽得雲裡霧裡,卻是大抵地聽出了大概。

於是所有人面面相覷,心頭都不由一震,張安世這個討逆大將軍,可是始終沒有離開過京城的。

至於模範營,也不見任何的調動。

莫非是那些叛賊們,突然悔過不成?

可細細一想,但凡是叛逆,自是已做好了破釜沉舟的決心,要知道,一旦束手就擒的後果,是任何人都無法承受的,因而歷朝歷代,從未見過有反叛者輕易歸降的事例。

既然如此,那麼這福建布政使司,是如何平叛的?

這一次的叛亂,規模如此之巨大,又怎麼可能在短短一月多的功夫,便傳來捷報?

此事過於匪夷所思,即便是如今深深認可張安世的文淵閣諸大學士,亦已疑竇重重。

於是解縉當下便問:“殿下,方纔所言,是否是說,福建布政使司,叛軍已是平定?”

張安世立即道:“自然!”

自然二字出口,朱棣方纔醒悟,他仔細端詳張安世,沉吟道:“平定了?”

張安世也知道衆人的心思,於是道:“陛下,確實已經平定,數萬叛賊,已是灰飛煙滅,冥頑不化的賊子,也已盡數俘獲。至於這些叛賊的骨幹,如今也都已綁縛,隨時押解入京,如今的福建布政使司,已是太平無事了。”

朱棣目光猛地掠過一絲精光,隨即身軀一震,道:“當地衛所平定的嗎?”

此言一出,朱棣又覺得有些失言。

大明在福建布政使司確實佈置了不少的衛所,可隨着天下承平,衛所的戰鬥力,下降極大,何況朝廷的精銳,大多拱衛直隸以及北平一線,福建布政使司這樣的地方,確實沒有防範外寇的必要。

此次,叛軍起事十分突然,因而,突然襲擊之下,許多的衛所都已損失慘重,勉強自保尚可,平叛卻難有指望。

張安世便道:“陛下,這都是郵政司的功勞。”

胡廣:“……”

朱棣更覺得匪夷所思了。

張安世掃視了衆人一眼,一次性接收到幾道難以置信的目光,於是道:“陛下,臣……還是從頭說起吧。陛下,各地傳出叛亂的消息之後,這朝野內外,人們都只在議論叛亂的規模,還有叛軍的數目,以及他們所造成的損失,軍民百姓,憂心忡忡的是叛軍是否引發天下大亂。士林的讀書人,則引用前朝的事例,藉此來以古喻今。百官束手,即便是諸大學士,也只是擔心,這叛軍會引發什麼後果。”

張安世娓娓道來,此時,君臣們已是安耐住了他們對於這突如其來的喜訊所產生的激動,都耐下性子來,無比認真地聽着。

張安世此話說的沒有錯,大家的心思,各有不同。

只是……

朱棣道:“這有什麼不對?”

張安世道:“可臣當時卻在想爲何會發生叛亂。”

朱棣想也不想就道:“這還不簡單,不正是清查隱戶,使豪強不滿嗎?朕又要徹查到底,他們沒有了後路,自要鋌而走險了。”

張安世道:“陛下明鑑,果然一下子將這叛亂的源頭,給尋到了。可是……豪強和不臣的士紳,畢竟是少數,那麼……敢問陛下,他們如何能鬧出這樣大的亂子來呢?”

朱棣道:“他們在天下各地,經營數百年,樹大根深,真要鬧出亂子,裹挾百姓,豈不是輕而易舉?”

張安世道:“一羣處心積慮的叛賊,便可裹挾許多百姓,鬧出這樣大的動靜,由此可見,這些人,實乃我大明腹心之患。”

“可臣卻在想……這也怪不到他們的頭上。”

此言一出,君臣們的臉色都微微一變。

朱棣的臉色有些僵硬,露出幾分尷尬之色。

而解縉人等,卻都不由得震驚於,張安世今日倒是膽大包天,真是什麼話都敢說。

此時,張安世則是繼續道:“臣在想的問題是,爲何百姓們會被輕易的裹挾,真的只是因爲……這些豪強和劣紳,三言兩語,便可說動他們嗎?可據臣所知,這些豪強和士紳,恰恰平日裡,作威作福,雖偶爾做做樣子,擺出幾分造福鄉里的姿態,可說到底,若不是對鄉里百姓的盤剝,怎會有他們這樣的家業?”

胡廣此時倒是較了真,認真起來,道:“可能是百姓愚昧的緣故……”

“胡公,非是我張安世對你不敬,可論起來,胡公的見識,不如令郎遠矣,令郎尚且能知曉厲害,辨明是非,可胡公卻爲何如此糊塗。”

胡廣向來好脾氣,可聽了這話,不由得臉色驟變。

胡廣是個對自己有清醒認識的人,也就是說,他並非冥頑不化之徒,所以很多時候,你若是說他不如某某人,他可能也只是微微一笑,說一聲啊……對對對。

畢竟,他早就認清了,躺平了,擺爛了。

可你若說他連自己的兒子都不如,這就不一樣了,做爹的不如兒子,這話沒有自己說,你張安世一個外人說,這豈不知離間父子恩義?

再者說了,以後這個爹還怎麼做?還要不要臉了?

胡廣是急性子,頓時瞪大了眼睛,想要反駁。

倒是朱棣眼睛一斜,已看出了胡廣的心思,便道:“聽他說,不要打岔。”

胡廣頓覺得委屈,卻也知道事情輕重,只好道:“是,臣遵旨。”

朱棣則對張安世道:“張卿,胡卿所言,可有什麼不對嗎?現在來看,百姓被人所裹挾,竟是從賊,難道不是愚鈍無知?”

張安世輕輕地搖搖頭道:“問題就在於,爲何百姓愚蠢!”

朱棣微微皺眉,一時間有點沒反應過來。

張安世則繼續道:“士紳和豪強對百姓的盤剝和欺壓,這些事臣早已說盡了,其中的惡行,甚至可以用罄竹難書來形容,那些惡劣的事,臣可以讓人蒐羅十萬件。臣所恐懼的是,分明如此欺壓,可最終,百姓們還是被裹挾,若只用愚蠢來解釋,這固然也說得通,可臣卻以爲,這是偷懶的方法,不過是聊以自娛而已。”

張安世頓了頓,接着道:“可臣從各處驛站接到的奏報,卻另有一番說辭。”

朱棣沒有想到,這驛站,竟也能收到各種反饋,於是他道:“奏來。”

張安世道:“驛站那邊,奏報的卻是,士紳與豪強雖在地方州縣欺壓,卻也建立了秩序,這些秩序,對於尋常百姓而言,固然十分糟糕,可比之官府和朝廷要好的多……”

此言一出,朱棣有些懵了。

張安世道:“朝廷只在廟堂上,口口聲聲說愛民如子,可實際的情況呢?實際的情況卻是,百姓們在日常生活起居之中,幾乎看不到任何的官府和朝廷,陛下的愛民舉措,一直都淪爲一紙空文,一縣之地,數萬甚至是數十萬的百姓,朝廷不過委任了區區一個縣令,一個縣丞,一個教諭一個主簿而已,區區寥寥無幾的幾個父母官,藉以他們之手,莫說是治理百姓,便是治下有百姓多少,只怕也是兩眼一抹黑。”

“更可怕的是,百姓不知有朝廷和官府,即便是知曉,這朝廷和官府的情況,也都是代由地方的豪強和士紳們所把持!平日裡有事,見不着官,可朝廷和官府只有稅賦和徭役纔會想起他們。更可笑的是,即便是徵糧和徭役,官府也是請士紳和豪強們代勞,教他們借之以朝廷和官府的名義,勒索錢糧,拉取壯丁。”

張安世嘆口氣道:“百姓最痛恨的事,朝廷和官府承擔惡名,可百姓所向往的事,朝廷和官府卻不知所蹤!”

說到這裡,他擡頭看了一眼胡廣,隨即繼續看着朱棣道:“方纔胡公說,百姓愚鈍,可是陛下,百姓愚鈍,難道不是朝廷和官府所帶來的嗎?朝廷任命的學官,教化的乃是讀書人,而讀書人恰恰是本身就有家財,可以讀書的羣體。而天下數不清的人,大字不識,也沒有人去關心教養他們的子弟,朝廷可有舉措?”

張安世說到這裡,似乎故意地頓了頓,看了一眼衆人變幻的臉色一眼,隨即這才又道:“正因如此,若說要對比,那麼真實的情況就是,相對於士紳和豪強們在地方上的惡政而言,朝廷和官府,甚至已經到了不存在的地步,根本沒有任何施政的舉措,更遑論什麼良政和惡政了,廟堂上一切關於施政和惠民的舉措,實則就是一紙空文,對於百姓而言,世間根本沒有朝廷和官府,與近在眼前的士紳和豪強相比較,雖是士紳與豪強盤剝,可他們寧願信任後者。”

朱棣聽罷,竟沒有大怒,反而一張臉上,頗有些蒼白!

說實在的,他露出幾分頹喪之色,一時間竟也啞口無言。

一旁也認真聽着的解縉、楊榮人等,此時也不吱聲了。

良久,朱棣才終於找到自己的聲音一般,嘆道:“張卿所言,不無道理,平日裡不聞不問,漠不關心,事態到今日這個地步,也算是咎由自取了。”

張安世道:“這天底下,凡事就怕較真,任何的事,若只以百姓愚鈍搪塞過去,確實可以心安理得的解決眼下的問題。可若只要真正認識到問題的關鍵所在,對症下藥,即便是亡羊補牢,也不算遲。”

朱棣振奮起精神,隨即道:“張卿可有想好該如何對症下藥?”

張安世想了想道:“百姓既然愚鈍,那就要教授他們的道理,讓他們知曉,朝廷並非對他們不聞不問。這些時日以來,郵政司通過驛站和報亭,通過許多的驛卒和文吏,既負責邸報和書信的傳遞,卻也通過走街串戶,深入至鄉里之中,總算是與百姓有了直接的聯絡。”

頓了頓,他接着道:“除此之外,驛卒和文吏,都是郵政司精挑細選,多是以讀書人爲主,有的乃是尋常的讀書人,有的出自直隸的各處學堂,他們送去書信,可百姓不識字,他們便要爲其代寫書信。他們深入鄉里,不免會有一些上進的青年,求知若渴,因而傳授一些簡單的識文斷字的功夫,低廉的邸報,也給了讀書寫字,大開方便之門的機會,使許多的百姓,平生第一次,可以真正接觸到印刷物。”

“哪怕只是驛卒們提點一二,教授一些最常用的字,這邸報,也勉強能看個七七八八。有了這些,臣不敢說使人明智,可至少……也足以教他們知曉,這天下是什麼樣子,遠在天邊的直隸,又是什麼光景,這些事,其實可能只是舉手之勞,甚至可能不值一提,卻在這天下,埋下了一顆顆的種子。”

“因而叛亂髮生之後,臣立即命郵政司下令,教福建布政使司以及廣西布政使司的各處驛站,申明朝廷平叛的旨意,興起各處義兵平叛,號令發出之後,果然響應者甚衆……”

張安世說到這裡,笑了笑,又不由得揶揄地看了一眼胡廣,這才又道:“那麼陛下是否認爲,這些百姓愚鈍呢?臣看不一定,但凡只要明曉利害,申之以大義,能取信於民,這天下多的是數不清的義士,爲王前驅,繼之以死……”

“因而短短一月之間,福建布政使司,興起的義兵,竟有十萬之衆。陛下可知,其中最肯勠力的,是何人?”

在張安世說的這番話中,朱棣的臉色變幻了幾次,等到張安世終於說罷,朱棣纔算是恍然大悟。

他雖還是覺得,這一切來的太快,那些驛站,竟有這樣的功效,實在教他無法想象。卻還是下意識地問:“何人?”

“疍民。”張安世吐出這二字,接着就道:“恰恰是朝廷和官府,對其最爲厭惡和漠視的羣體,甚至視其爲瘟疫一般,可偏巧是他們,得到驛站的驛卒們關心之後,反而最是奮不顧身,每每臨戰,往往衝殺在最前,幾次鏖戰,盡皆死戰不退,使叛賊聞之喪膽。”

朱棣一時動容,眼中的欣賞之色盡顯無疑。

他實沒有想到在這件事情裡,起了最大作用的,竟是從前從沒有過多關注的疍民!

且不說其他,單憑這份血勇,也足以讓這馬上得天下的朱棣,爲之側目了。

朱棣嚅囁了嘴脣,最終道:“竟是如此,竟是……如此嗎?”

張安世看朱棣依舊滿腹疑問的樣子,於是耐心地道:“叛軍能夠迅速的瓦解,除了義兵四起之外,更是因爲被裹挾的許多百姓,也漸漸被義兵所滲透,知曉了利害,尤其是新政的傳播,使他們幡然悔悟,因而,士氣皆無,每每義兵與之相接,他們絕不肯拼命,往往望風而逃。也正因如此,區區數萬叛賊,頃刻之間,便被蕩平,天下遂又歸於安定。”

朱棣點着頭,一臉感慨地嘆道:“朕明白了,難怪張卿此前一直按兵不動……這就不奇怪了。”

朱棣隨即笑了起來,此前心情有多着急,那麼現在心情就有多好,道:“好的很,不費一兵一卒,便平定了叛賊,這些忠臣義士,朕要重賞。”

張安世卻是立即搖頭,道:“陛下,重賞了他們,固然使一部分人,得到了財物,又有一部分人,加官進爵,可是陛下……這些人固然千恩萬謝,可十年二十年之後呢?若是又有人裹挾無知百姓,又能如何呢?”

朱棣一愣,不由道:“張卿話裡有話,不妨直言。”

張安世道:“現在義兵行將遣散,不久之後,即將解甲歸田,可他們所盼望的,卻未必只是賞賜,而是沐浴陛下的恩德,希望陛下,能夠像當初對待士紳和讀書人一樣,給像他們這樣的百姓,優厚的對待……”

朱棣聽罷,面色一時陰晴不定,整個人陷入了深思之中。

論起來,大明優待讀書人,卻不是假的,除了免除徭役,田產免賦,見官不拜等等特權,還在天下設置大量的縣學、府學、國子學等等,其實都是針對這些特定羣體的優待。

可讀書人,畢竟只是少數,這個……朝廷優待的起,想來這也是太祖高皇帝之所以肯優待的原因。

只是這天下百姓,千千萬萬……些許的優待,不過是杯水車薪而已。

張安世似乎看出了朱棣的心思,他臉色依舊從容,隨即緩緩地從袖裡掏出了一份章程,道:“臣斗膽,倒是擬定了一份章程,這份章程,是在新政的一些基礎上,所擬定的一些舉措,還請陛下賜教。”

朱棣回神,輕輕地呼了一口氣,隨即反而從容了許多。

這一點,也是朱棣對張安世最爲欣賞的。

張安世喜歡提出問題,卻也總能拿出解決問題的章程來。

且這些章程,往往大多較爲靠譜。

朱棣振奮精神,道:“取來……”

第472章 殺無赦第229章 破天荒的賞賜第60章 萬壽節第153章 前所未有的大捷第175章 起死回生第577章 神奇的事發生了第291章 天文數字第397章 朕即國家第374章 普天同慶第497章 秘密武器第194章 朕是一個大傻瓜第18章 面聖第257章 大喜第296章 血流成河第477章 聖孫第150章 陛下,我們又做了一件善事第135章 兵敗如山倒第162章 有一百六十二章:簡在帝心第585章 監國第8章 褒獎第351章 幹一件大事第559章 寶貝第123章 碎屍萬段第483章 人間樂土第246章 財源廣進第460章 你敢想嗎?第597章 賜宴第559章 寶貝第163章 張安世智擒亂黨第141章 聽我說,謝謝你第530章 破釜沉舟第194章 朕是一個大傻瓜第10章 垂死病中驚坐起第87章 起死回生第353章 秘密武器出擊第152章 好阿舅第478章 加官第546章 一個漏網的都沒有第183章 功德圓滿第164章 有一百六十四章:水落石出第261章 大賺特賺第478章 加官第41章 老兄威武第35章 如獲至寶第208章 聖孫更新計劃兼月初求月票!第561章 可怕的真相第40章 你教朕怎麼辦第51章 我心善第365章 真相中的真相第576章 父子相見第88章 天大的功勞第561章 可怕的真相第225章 盡誅之第168章 有一百六十八章:東窗事發第591章 全完啦第42章 京城三兇第494章 揭穿真相第574章 喜臨門第521章 再發一遍財第19章 皇孫第86章 血淋淋的真相第565章 暴富第579章 計劃的一部分第367章 不要不識擡舉第198章 救駕第379章 他們在打劫朕第231章 千秋功業第471章 龍顏大悅第119章 真相水落石出第442章 大功第97章 捷報第446章 全天下的希望第137章 陛下,臣沒死第592章 驚天消息第552章 人言不可畏第211章 紀綱,你死定了第491章 賺大了第58章 有殺氣第476章 給朕剮了第77章 吾皇萬歲第118章 悟道第266章 不堪一擊第190章 真相大白天下第120章 大賺第391章 狼心狗肺第485章 千載難逢的機遇第592章 驚天消息第418章 禮賢下士的趙王殿下第309章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第561章 可怕的真相第541章 聖駕第539章 承平第482章 大功於朝第309章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第391章 狼心狗肺第253章 價值連城第441章 稅賦大漲第144章 拿錢砸死你第56章 皇孫餓了
第472章 殺無赦第229章 破天荒的賞賜第60章 萬壽節第153章 前所未有的大捷第175章 起死回生第577章 神奇的事發生了第291章 天文數字第397章 朕即國家第374章 普天同慶第497章 秘密武器第194章 朕是一個大傻瓜第18章 面聖第257章 大喜第296章 血流成河第477章 聖孫第150章 陛下,我們又做了一件善事第135章 兵敗如山倒第162章 有一百六十二章:簡在帝心第585章 監國第8章 褒獎第351章 幹一件大事第559章 寶貝第123章 碎屍萬段第483章 人間樂土第246章 財源廣進第460章 你敢想嗎?第597章 賜宴第559章 寶貝第163章 張安世智擒亂黨第141章 聽我說,謝謝你第530章 破釜沉舟第194章 朕是一個大傻瓜第10章 垂死病中驚坐起第87章 起死回生第353章 秘密武器出擊第152章 好阿舅第478章 加官第546章 一個漏網的都沒有第183章 功德圓滿第164章 有一百六十四章:水落石出第261章 大賺特賺第478章 加官第41章 老兄威武第35章 如獲至寶第208章 聖孫更新計劃兼月初求月票!第561章 可怕的真相第40章 你教朕怎麼辦第51章 我心善第365章 真相中的真相第576章 父子相見第88章 天大的功勞第561章 可怕的真相第225章 盡誅之第168章 有一百六十八章:東窗事發第591章 全完啦第42章 京城三兇第494章 揭穿真相第574章 喜臨門第521章 再發一遍財第19章 皇孫第86章 血淋淋的真相第565章 暴富第579章 計劃的一部分第367章 不要不識擡舉第198章 救駕第379章 他們在打劫朕第231章 千秋功業第471章 龍顏大悅第119章 真相水落石出第442章 大功第97章 捷報第446章 全天下的希望第137章 陛下,臣沒死第592章 驚天消息第552章 人言不可畏第211章 紀綱,你死定了第491章 賺大了第58章 有殺氣第476章 給朕剮了第77章 吾皇萬歲第118章 悟道第266章 不堪一擊第190章 真相大白天下第120章 大賺第391章 狼心狗肺第485章 千載難逢的機遇第592章 驚天消息第418章 禮賢下士的趙王殿下第309章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第561章 可怕的真相第541章 聖駕第539章 承平第482章 大功於朝第309章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第391章 狼心狗肺第253章 價值連城第441章 稅賦大漲第144章 拿錢砸死你第56章 皇孫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