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了,還有那扎…
她的作用就是賣萌,調節氣氛!
故事本身有點悲情,需要這麼個角色調節一下…
沒給她安排CP,就她一個賣萌就夠了!
畢竟不是原時空,需要蜂蜜組合吸引觀衆買票…
電影結束,那扎跟着導演上臺…
當然,她不是主角,主角是周訊、趙巴菲、陳昆還有烏而善!
先採訪的烏而善。
主持人很坦白:“之前華語電影有很多視效大片,那您有沒有看一些這種片子,然後從中總結一些經驗教訓?比如說許可導演的《蜀山傳》,它可能就是特效佔的比重過大了,被大家說是炫技。”
“我華語研究的少,更多還是關注彼得·傑克遜,詹姆斯·卡梅隆的電影——以工業標準裡最高的來學習吧。他們是很注意故事的,故事本身都講的很清晰。看《阿凡達》大家說“啊,3D!”,其實它還是故事,它的特效用的非常節制,我們坐150分鐘還不覺得累,感動你的還是故事。”
“故事大綱是夢溪提供的,細節部分我跟編劇團隊一起打磨…”
“沈夢溪作爲監製有沒有提什麼意見?”
“沒有,他就說了一句話:《畫皮Ⅱ》面對的是最主流的觀衆,它必須得是最大衆類型的一個主流商業電影,所以得用一個很方便順利的進入故事情境的講述方法就可以,不需要選擇比較另類的方法。”
“因爲它是愛情故事,我希望它從情感層面打動觀衆。這個電影形態應該很主流化,它傳遞的情感也是希望得到更多人共鳴。《畫皮Ⅱ》定的基調是兩個詞,一是要“感人”,二是要“唯美”,我希望它傳遞這種感覺。”
“沈監製覺得烏導演做得怎麼樣?”
沈夢溪點頭:“非常棒,這麼說吧,我第一次看完《畫皮2》完全不敢想象這是一部成本不到2500萬美元的片子!好萊塢要拍成同樣的效果,至少需要六千萬美元!”
“都是監製教得好,他說了,中國觀衆也需要比較濃烈和有滋味的電影。淺嘗輒止,老是平平淡淡的,看着不過癮。”
“你看好萊塢電影,怎麼那麼壯觀,那麼刺激,那麼充滿娛樂性,我們也應該盡我們的所能,調動觀衆所有的感受,去體驗所有的感覺——既有美麗燦爛的,也有恐懼危險的,這纔是看電影的樂趣。主流商業電影在電影院放映應該像一個遊樂場,你要調動所有觀衆的心理,讓他跟着故事哭,跟着故事笑,跟着擔心,跟着害怕,這就是商業電影的魅力。”
……
這就是沈夢溪特別欣賞烏而善的地方,老子拍的就是商業片!
身上沒有所謂電影藝術家的派頭…
中國電影人的主流,太熱衷於強調和維護自己“藝術家”的身份,對於純粹的商業電影,至今仍然是既不懂還不屑。
就連徐爭也標榜藝術家身份…
提到《泰囧》,用的詞是‘爆米花喜劇’…
不是說不讓你們追求藝術,但前提是別總看不起商業電影!
商業電影沒那麼容易的,否則,王曉帥也不會玩不轉。
……
“《畫皮2》亮相上影節,放映結束後觀衆數次鼓掌!”
“《畫皮2》12號全國公映,你準備好了嗎?”
“《畫皮2》亮相上影節,衆口皆贊:有誠意的國產商業片!”
一夜之間,搜狐、新浪,尤其是微博,幾乎全都是《畫皮2》的相關消息。
宣傳確實砸錢了!
事實上,《畫皮2》的宣傳一直在進行中,主創團隊各種走進校園…
上影節應該是《畫皮2》宣傳的最後一站。
宣傳的事,用不着沈夢溪操心,夢溪公司早就駕輕就熟!
而且市場、院線都很給面子,整個六月只有一部《玩具總動員3》稱得上好萊塢重量級大片,但那玩意是動漫電影。
至於同一天上映的《羅賓漢》,基本被院線放棄了…
看通稿:《史詩級大片《羅賓漢》點映,觀衆陶醉英倫文化》…
陶醉個屁!
原時空,《羅賓漢》的放映現場就只有30萬場,票房沒到4200萬——尼古拉斯凱奇的《魔法師的學徒》放映場次都有83萬場!
事實證明,觀衆對所謂的英倫文化並不感興趣!
烏而善、周訊、陳昆、趙巴菲兵分兩路,開始爲期兩禮拜的路演宣傳之旅。
還有那扎跟着周訊…
《畫皮2》放映結束,沈夢溪就想走的,架不住主辦方的盛情邀約,臨時去了一場電影產業論壇,標題是‘中國電影與好萊塢合作新疆域’,地點在銀星皇冠酒店。
上影節請來了美國電影協會主席羅伯特·皮薩諾還有哈維·韋恩斯坦甚至還有迪斯尼的執行副總裁傑森-裡德!
中方有於冬、馮曉剛、任忠倫…
現在加上沈夢溪!
其實這幫好萊塢大腕來上影節就是爲了賣片子,羅伯特·皮薩諾參與了《功夫夢》,哈維·韋恩斯坦只做了《諜海風雲》,迪士尼的傑森-裡德則有《玩具總動員3》
……
沈夢溪到場的時候,正好趕上馮曉剛炮轟哈維:
“我得和你們說說哈維這個人,他經常和中國電影人打交道,慣用伎倆就是買我們電影的北美髮行版權。他一開始出價800萬,別人一看這樣就不和他搶了。
他當時給20萬美元定金,等到最後拍完了,他說這電影我不要了,退貨,你想賣給別人就晚了。他這時候找你,就出100萬美元。這個就是哈維·韋恩斯坦,中國的製片人以前有多少把他當成是救世主,現在說起來都搖頭,騙子。”
沈夢溪則笑着道:“馮導說得是對的,我補充一句,美國片商會互相交底的,你片子被退了,再想賣,就很難了!《無極》最後賣給了奈飛,只在66家影院上映了一個月,然後發行DVD…”
主持人何平問:“沈製片經常跟好萊塢打交道吧?”
“…算是吧!”
“那你覺得如何加強中美電影合作?”
“…挺難的,年初我在美國公關《海邊的曼徹斯特》,接觸了不少北美電影公司的負責人,他們對中國市場很感興趣,但也僅限於興趣,什麼也不懂!”
“什麼也不懂?”
“就是他們眼中的中國跟實際的中國有很大差異,比方說傳奇影業的老闆找我想做個怪獸片,我問他怎麼中國美合作,他跟我說了一個歐洲僱傭兵幫助中國人民打怪獸…我問他這跟《木乃伊3》有什麼區別…”
“永遠別指望歐美電影人會主動拍攝中國題材,即便拍了那也是《功夫之王》——美利堅白人拯救中國!我們要你拯救?”
“我在北美看過的最能還原中國文化的電影還是上世紀拍攝的《龍種》,賽珍珠編劇的作品,基本還原中國江南農村環境!”
“那你有什麼計劃?”
“…我們正在細分海外華人區域,準備有計劃地針對這些人羣發行電影!”